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一线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目标,培养出具有良好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学生。本文在新课标视域下探析一线音乐教师优化教学方式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视域,一线教师,音乐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音乐,被誉为是灵魂的语言,它能够打动人的心灵,让人的情感得到释放。在小学教育中,音乐教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导致音乐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在新课标视域下优化音乐教学方式,成为当前音乐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的重要意义
(一)要求教师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审美为重点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等进行充分考量,从而更好优化教学模式。并通过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感悟、音乐交流等多元化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将较为枯燥的课堂学习转变成富有兴趣、饱含感情的音乐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教育的本质,领悟音乐的魅力。
(二)让学生透过音乐课程的本质体验丰富情感
音乐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在实施美育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学的质量与音乐课程教学方式息息相关,要想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发挥其最大育人价值,就必须先从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入手,进行变革,因此,一线教师优化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新课标中,对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进行了专门的阐述,其明确表示,现阶段的音乐课程教学必须集审美、实践、人文为一体。其中,审美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学习音乐以后,审美水平得到提升,情操得到陶冶,行性思维、音乐素质等也得到相应提升;实践是指教师通过音乐表演、音乐演唱、音乐欣赏等方式,开展音乐教育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而感悟更多音乐思想,提升音乐内涵;人文主要指的是音乐的文化构成、文化主张、人文特性。
(三)丰富音乐教育体系的内容
新课标视域下,针对《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内容进行了重新修订。新版的《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使得音乐教学更加符合当代学生的成长需求,更有利于使一线教师的教学手段多元化。音乐课堂不再仅仅是教材音乐的“天下”,而且融入了更多的儿歌、童谣、民谣等,教育体系更加丰富、完善,让小学生在更加多元的音乐体验中提升自身音乐素养。
二、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师需遵循的原则
新课标理念给一线的音乐教师指出了新的教学思路,但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还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原则
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我国义务教育的美育原则具有很大的共性,因此,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必须积极优化教学方式,大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音乐的本质是情感的共鸣,一线教师需根据这一音乐本质,引导学生更好地领悟音乐核心,从而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原则
对于教师而言,音乐教学,其实就是艺术时间的过程。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原则,不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创作等活动,从而更好地与音乐接触,不断提高音乐体验,从而实现音乐素养的提升。
三、新课标视域下一线教师优化教学方式的策略探析
(一)课堂教学方面
1.构建更为轻松的教学环境
要想使音乐教学更加轻松、幽默,使学生的体验更加愉悦,就必须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不断提升音乐情感体验。当学生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时,就能够提高他们对音乐知识的接受能力,从而让音乐教学从被动转变成主动,刺激学生产生学习原动力。基于此,小学音乐教师就必须积极构建优美的学习环境以及优美的视觉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艺术的殿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例如,音乐教师可以与学生们共同布置:在墙上挂上音乐家的图片、乐器的图片;黑板报以音乐为主体,写满趣味性的音乐故事;设置音乐一角,放上相关的书籍以及音乐器材,给学生呈现出具有浓厚艺术氛围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形成音乐素养,提升教学质量。
2.结合流行音乐开展音乐教学
社会飞速发展,时代日新月异。新课标视域下,一线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必须结合当代音乐特点,引入流行音乐的元素,来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音乐知识学习当中。尤其现阶段的小学生从小就在流行音乐的环境下长大,加入当下流行音乐的元素,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趣味性,使音乐课堂焕发生机。
例如,在学习《草原放牧》《新疆舞曲》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谣时,由于学生对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就可以改变直接教学的模式,通过现代民族歌曲导入方式,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民族歌曲的“状态”。诸如播放腾格尔、谭晶颇受大众欢迎的民族歌手的歌曲。还可以找一些与歌曲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先对草原、新疆这些地区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去学习教材上的歌曲,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此外,当学生能够领悟这些民族歌曲以后,还可以通过“二次创作”的方式,结合现代流行元素,让学生对歌曲进行创作。这样的方式,不仅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进而提高学生音乐学科的综合素质水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优化教学模式,拓展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一线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竞赛、表演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其音乐想象力不断得到锻炼与提升,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潜能,让他们快速形成学科素养,达到新课标视域下的教学要求。
例如,在学习《百鸟朝凤》这首曲子时,由于小学生认识的鸟类比较有限,对于“百鸟朝凤”的奇观没有概念,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各式各样的鸟类。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这首音乐的兴趣。在播放曲子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同学们,你听到了什么?小鸟们在什么地方?它们在干什么?你能听出哪些鸟在唱歌呢?”这时,学生就能够带着问题去听音乐,并针对问题进行音乐信息的捕捉,这一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找到音乐的律动,还能够让他们掌握音乐的规律,从而形成自主学习音乐知识的能力。又或者,教师还可以在播放音乐的同时,让学生尝试画出音乐中“百鸟朝凤”的情形,提高想象能力。
4.打造音乐学习竞争环境
新课标视域下,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音乐潜能最有力的方式之一就是打造音乐学习竞争环境。尤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较为重要的时期。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挖掘小学生的音乐天赋,教师可以利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内在音乐潜能,从而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在音乐中的天赋,使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发展更为广阔。
例如,在学习完《丰收歌舞》一单元的音乐课程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这一单元的歌曲进行歌唱比赛:可以是几人合唱,也可以是个人独唱;学生可以自己找演奏的乐器,通过乐器演奏歌曲,也可以编排舞蹈进行伴舞;或者学生也可以进行歌词、曲谱的二次创作,给歌曲融入更多元素。教师不规定比赛的模式,让学生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音乐的深入探究。教师可设定几个奖项,通过全班投票进行颁发。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参与度,让学生在比赛、创作、演唱当中挖掘自身爱好,发挥音乐方面的优势,激发潜能,从而提高音乐学习能力。
(二)学生培养方面
1.注重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
音乐教师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就必须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来入手。教师必须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激发学生音乐潜能,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到实践当中。久而久之,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才能够被彻底激发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离不开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一些想象空间,让他们将基础知识与想象力紧密结合,实现创造力的锻炼,形成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动物说话》一节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教师可以根据歌曲进行创作,在“小鸡说话,叽叽叽”时,除了让学生用声音模仿,还可以搭配相应的动作:双手向后做出小鸡翅膀的动作;在“小鸭说话,嘎嘎嘎”时,双手举到肩膀两侧,做出小鸭子的动作。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活跃度,还能够让参与度比较低的学生更好融入课堂中。而且,听、唱、动的互相配合,能够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促进大脑开发以及思维发展,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音乐创造力。
2.注重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
新课标视域下,要求音乐教师要重视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而音乐鉴赏能力作为审美能力的一部分,也必须进行着重的培养与引导。音乐鉴赏能力,可以让小学生通过感受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辨别不同乐器的音色、感受音乐的起承转合进行学习,并根据不同的音乐情节做出不同的表情和动作。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就会导致在理解音乐情感上有些困难,对此,音乐教师就需要将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衔接,通过更加生活化的比喻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抒发的情感,提升学习水平,培养音乐鉴赏力。
例如,在学习《跳起舞》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替聆听《四小天鹅舞曲》与《糖果仙子舞曲》这两首曲子,并从中感受音乐中描绘的天鹅、糖果仙子在跳舞时都是做的什么样的动作。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模仿,从而更好地理解曲子中的内容。教师还可以进行延伸:“大家觉得,小天鹅和糖果仙子在肢体上有什么区别?”让学生进行联想,从而使他们深度思考小天鹅和糖果仙子各自的特点,然后促使学生的表演更加形象生动。这样的方式,既能够让学生沉浸到音乐的愉悦氛围中,还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音乐敏感程度,提升音乐鉴赏力。
3.注重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
音乐表现力能够刺激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感悟,才能够将音乐中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学科素养,使新课标视域下的音乐教学目标更好达成。因此,作为一线音乐教师,必须优化教学手段,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多音乐节奏、音乐情感以及音乐乐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完成音乐学习任务。所以,音乐教师必须优化教学方式、改革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实践动力,从而完成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针对演唱技巧自然声音唱法转变成气息唱法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语言搭配动作的方式进行讲解,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变得具体形象,并告诉学生:唱歌也是一种呼吸运动。吸气,就是打哈欠开始时的动作,并指导学生模仿抽泣、叹气、深呼吸等动作进行体验。点出气息唱法的“精髓”,能够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等学生掌握之后,再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变化来调整气息的力度,从而更好地把握整首曲子的情绪。然后让学生再重复练习,教师从旁指导,纠正学生的不足,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演唱技巧。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其聚焦于知识学习中,深度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新课标视域下的音乐教育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教师还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音乐教育的价值,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颖.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创新教学方法研究[J].科学咨询,2021(25):2.
[2]孙增云.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音乐课堂良好习惯的培养[J].安徽教育科研,2022(4):83-84.
[3]梁伍萍.谈新课标下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之我见[J].东西南北:教育,2020(1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