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 养。思维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数学教学实践时应该将思维能力的培养 落实到各环节中。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具体内涵入手,详细分析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实表现,提出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以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标。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更重视思维能力的培 养。思维对行为具有很大影响力,科学的思维能够促进学 生更好完成学习任务。数学教学蕴含丰富的方法和手段, 教师需要做的是立足思维能力的内涵,为学生提供更广阔 的学习平台和资源,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研 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效落实核心 素养培养目标。
一、小学数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内涵
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任务是促进 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是基 础教育体系重要组成,覆盖证明、几何、计算等内容,对 学生思维能力提出更高标准。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 教学各环节明确能力目标,从而形成正确价值观,树立积 极的情感态度,系统、全面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抽象概括 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学会如何整合知识,对 指向知识的信息进行汇总,概括基本的理论规律,为实践 打牢基础。空间想象力:数学离不开几何图形,很多知识 都由图形变化所得,学生需要观察图形,从图形中找到数 学元素,分析元素间的关系。推理论证能力:学生从题目 中到问题切入点,通过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论证,从而 得出结论。运算求解能力:学生需要通过计算、估值得出 数学结果,为知识的学习提供解题方法。总之,思维能力 指向学生思维层面的内容,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培养。
二、小学数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利用错误性生成资源理清数学概念
错误性生成资源的价值在于“利用”,而不是错误本 身。小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运算公式应用不灵活,容易出 现各种类型的问题。此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放平心态, 先明确错误根源,梳理学习路径,再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改正错误,从而深化理解记忆能力,理清数学概念。
“平面几何图形面积运算”是小学数学主要内容,以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为例,教师先指导学生计算长方形的 面积,让学生熟悉长乘以宽的运算思路和规律。随后教师 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演示长方形的变形,将其拉扯成一个 平行四边形,鼓励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思考如何计算平 行四边形的面积。很多学生都会习惯性选择长乘以宽计算 方法,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一样。教师可以将 错就错,及时抛出问题:“好多小朋友认为平行四边的面 积计算也是长乘以宽,这样一来就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了。那么请大家对比两张图片,观察两个图形的面积,确 定是相等的吗?”学生观察后会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要明显 大于平行四边形,此时再提出学生思维漏洞,指出面积计 算方法的错误,引导学生重新梳理思路,得出面积计算的 正确方法。
通过对错误的提醒和转变,学生加深对图形知识的理 解,学习效果远远大于教师直接告知面积求解公式。小学 生认知上的错误均有利用价值,教师需要深入挖掘,生成新的资源,再加以利用。
(二)利用问题教学法拓展学生思维广度
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会激发创新意识,增强思考能力, 所以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教学方法,持续追问,引导学生 按照既定方向动手实践,完成思考探究活动,拓展思维 广度。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知识时, 教师先梳理活动探究目标,学生可以准确理解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特点,初步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形成正确表 象。其次,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教学材料,鼓励学生 按照凹槽形状摆出正确的图形。接下来,教师开启追问 模式:“大家都完成自己的操作了,哪位同学愿意分享自 己的作品呢?”学生 A 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鼓 励,同时引导:“A 认为正确图案是长方形,有什么理由 吗?”A :“凹槽一共有四个边,相对应的边是相等的, 紧挨着的边却不一样,所以我认为是长方形。”教师继续 追问:“对于 A 的观点,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吗?如果认 同,请找到验证结果的证据。”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先思 考 A 的思维结果,纷纷表示认同,再以“长方形”为切 入点,探究“长方形”的推导过程。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 案,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带领学生从教材中找到答案,而是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通往答案的路径。学 生的思维被激活,快速进入活动状态,开启探究之旅。
另外,为深化学生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 式开展思维活动,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分享信息, 聆听他人想法,从而拓展思维广度和深度。过程中,B 组 学生讨论出实践操作的方法,即测量每一条边的长度,将 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相对应边的数值相等,所以是长方 形。 C 组提出新的方法,将长方形对折,发现对应的边能 够重合到一起,说明边长相等。教师需要及时鼓励学生, 随后点拨学生分析长方形的特点,促使学生拓展思维,从 “边”联想到“角”,即长方形的角是 90 度,这个规律具 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判断长方形的标准。带着新的认 识,学生开启新一轮的思维探究活动,利用三角尺测量图 形的四个角,发现四个角相等。面对学生热情高涨的情 绪,教师持续追问:“大家很聪明,从‘边’过渡到‘角’ 的测量,那么一定要测量 4 次吗?”教师的追问透漏出一 个重要的信息,即“不一定要测量 4 次,一定会有更少的 测量方法”。在教师启发下,学生参照“折一折”的方法, 将图形对折,四个角变成 2 个角,测量 2 次即可。还有的 学生直接对折两次,四个角变成一个角,测量 1 次即可。
在教师循序渐进地追问下,学生跟随问题进行思考, 思维活动始终处于高昂状态,不仅掌握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和性质,还发展出逻辑推理能力,了解到知识探究的重要 性。在此背景下,教师鼓励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分析正方 形,找到正方形的特点。学生带着经验投入新学习活动 中,一步步完成学习目标。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回顾学习 过程,提取关键信息点,掌握思维活动的方法,后续遇到 同类型问题时,学生能快速找到突破口,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利用情境教学法拓展学生思维深度
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开发学生思维深度。因此,教师 应该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学生思维深度,促使学生在数学 和生活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形成数学学科的逻辑性。
例如,在设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习题时,教师拓展 问题背景,创设生活化情境。补充背景知识:可可爸爸有 一家钢铁厂,为满足某单位的民生工程建设需求,需要紧 急运输一批钢板,讨论预订数量时,客户强调效率,询问 一趟车的运输上限?现有的条件是,客户有一辆卡车,能 够载重 10 吨,钢板多以平行四边形为主,底和高分别是 1.7 米和 0.4 米,可以装下多少钢板;继续拓展:可可爸 爸为进一步完善管理,提供个性化服务,设计了一种大型 钢板,两边长度分别是 6 米和 4 米,有一客户想要正方形 钢板,询问可可爸爸能提供的最大钢板面积是多少,请大 家认真思考,帮助可可解决问题,如何为客户提供最大钢 板?原钢板会浪费多少材料呢?
教师对简单的问题进行了拓展和补充,增加了生活化 的场景,帮助学生加深数学学习的印象。一方面,学生将 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 界,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未来生活中,学生主动 探究世界,从生活现象中找到数学知识,并以此为乐趣。 另一方面,问题中涉及资源利用、定制等信息,学生对不 懂的信息进行查找,查找的过程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随 着知识的积累,学生思维必然更活跃,思维活动也更加丰富。
(四)利用趣味习题优化学生思考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游戏对学生的黏性,挖掘游戏资 源,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开放性练习活动,利用学生们熟悉 的游戏,精心设计趣味习题,将数学问题简单化,同时激 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小学阶段会遇到追及相遇的方程问题,一直是 数学教学重难点问题,学生很难理解方程式关系和追及与相遇的逻辑,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热 门游戏《王者荣耀》,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开发学生思 维与学习能动性。习题设计成:“后羿开局在下路,连升 5 级后发现大招技能已拉满。此时,鲁班在上路厮杀,后 羿决定向鲁班放大招。如果后羿射箭的速度是 20m/s,后 羿与鲁班之间的直线距离是 80 米, 那么: 1. 后羿的箭需 要多久才能射到一动不动的鲁班? 2. 后羿队友看见后羿 放大招了,帮助后羿吸引鲁班注意,诱导鲁班向箭的方向 奔来,箭的速度依然是 20m/s,鲁班速度是 5m/s,此时后 羿的箭需要多久才能射到鲁班? 3. 鲁班向后羿奔跑的过 程中发现了后羿的箭,然而鲁班的技能在冷却中,极速跑 或者闪现也无法使用,此时刚好可以调转方向往回跑,速 度是 7m/s,这种情况下,后羿多久可以射到鲁班?”教师 通过一系列的追问将追及与相遇问题呈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系列问 题以动态形式展现出来,会更加优化教学效果,加深学习 内容的印象,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利用科学评价强化学生思维效果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发挥检测、监督的作 用。科学良好的评价能够检验学生学习结果,让学生的思 维活动有据可依、有理可循。为强化思维效果,教师可以 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评价合理化。合理化指向学习结果的达成程度, 而学习结果的达成程度依赖于学习方法的选择。学生受思 维习惯影响,选择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以复习为例,部 分学生喜欢按照顺序梳理数学知识,将碎片知识逐一概括 起来;部分学生喜欢立足大概念,以概念引领复习活动, 覆盖所学知识;还有部分学生空间想象力较强,喜欢用思 维导图绘制知识脉络。无论哪一种方法,要达成的目标都 是复习。教师评价时要以复习内容为依据,判断学生学习 结果达成程度,以此让学生自行思考方法的作用。
二是评价个性化。学生受到生活经验、学习基础、认 知水平的影响,存在鲜明的差异性。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如有的学生愿意分享观 点和信息,不吝啬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有的学生组织能力 强,即使自己不理解知识,但能够将不同学生组成一个小 组,完成学习任务;还有的学生表达能力强,能够用规范化的语言阐述数学原理。教师结合过程性评价,从不同角 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特点,从社会交往智能、语言智能等角 度入手,展开评价。
三是评价多元化。多元化指向的是评价主体,传统教 学课堂中,教学主体是教师,学生只能被动参与。思维能 力目标导向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主体不仅是教师,还有学 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多元评价要将学生纳入评 价体系中。教师为学生搭建评价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评 和互评的方式展开交流和讨论。自评中,学生重点分析问 题解决的过程,即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自己是如何解决 的。互评中,学生分析他人的观点和思想,学会聆听。
综上所述,以思维能力为目标导向的数学课堂呈现出 丰富性、灵活性、现代化特点,教师应该认识到思维能力 的作用,深入理解思维能力的内涵,通过情境、问题、资 源利用、趣味习题、有效评价等方法,为学生搭建高质、 高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累良好的学习体验,快乐、健 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孙丽 . 新课改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 [J]. 读写算 ,2021(18):5-6.
[2] 刘小梅 . 刍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 辑思维能力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23):125-126.
[3] 王世彪 . 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 辑思维能力 [J]. 科学咨询 ( 教育科研 ),2020(7):298.
[4] 孟祥文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 维能力 [J]. 数学大世界 ( 上旬 ),2020(6):47.
[5] 王莲芳 . 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 辑思维能力 [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18):138-139.
[6] 张屹 , 王珏 , 谢玲 , 王丹丹 , 李幸 , 莫尉 . 小学数 学 PBL+CT 教学促进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研究——以“怎 样围面积最大”为例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 版 ),2021(8):70-8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