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培智学校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育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为适应学生情况,教师应当融会贯通强化理论,学会使用多种多样的语文教学方式,例如情境教学法、思维导图法、游戏法。教师在强化理论下综合利用这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从培智语文课堂教学的强化理论应用意义出发,提出培智语文课堂教学强化理论应用措施,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培智学校,语文教学,强化理论,情境教学法,思维导图法
培智学校的教学方式与普通学校的教学方法是相通的,但由于培智学生的智力发展较为缓慢,且存在一定的认知缺陷,对于培智学生而言,进行语文学习,对知识和情感的需求同等重要。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根据培智学校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强化理论应用的实践,对强化理论应用的价值进行探索,以提高培智学校教学的质量,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并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生活技巧,为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
一、强化理论的概念
强化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新行为主义理论,所谓的强化理论就是指教师在语文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激励,从而获得良好的行为。在培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强化理论的应用能够对语文教学起到促进作用。教师灵活利用教学方法,将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改善师生关系。语文教学更具人文特点,因此,教师应当丰富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关爱,用言语鼓励学生,能够规范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应用强化理论,在挖掘培智学生的潜能,满足学生的情感诉求以及学习的需求,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以及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强化理论应用意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强化理论,能够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应当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激励学生对语文课堂进行学习,对语文获得一定的感悟。培智学生在智力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在一些行为问题上会有些偏激,为了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通过应用强化理论,可以使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和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予以强化,而不是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惩罚。教师基于强化理论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观,使学生意识到知识本身的价值,对语文保持学习动力。
三、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强化理论应用措施
(一)创设课堂情境,强化学生生活体验
培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创设课堂情境,能够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当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条件。创设课堂教学模式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在特殊的教学情境下能够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
创设课堂情境对学生的记忆和语言习惯都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十分关键。一方面,开创情境教学法,可以模拟学生的真实情境,以便学生在这种特定的生活情境当中得到锻炼,对学生的语言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构建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生活化的情境,在该情境下会对学生的心理感受以及心理变化有直接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夏日荷花》这篇文章是描写夏日荷花的盛开景象,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针对作者对荷花的描写词汇以及句子进行理解和掌握,为了使学生容易理解夏日荷花的文章内容,描写荷花的颜色,荷叶的句子,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操场有荷花的地方进行荷花的观赏,针对荷花的颜色形状以及荷叶的颜色与形状进行仔细地观察,并围绕荷花写一篇文章,将所写的文章与作者的夏日荷花进行对比,感受自己和作者对荷花不同形态和颜色的对比,分别突出在描写荷花时的情感。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之后,能够对夏日“荷花的颜色分为白色、粉色,还有红色的,好看极了!有风的时候,荷花摇摇摆摆,像是在跳舞”有深刻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应当对学生写的荷花文章进行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写作功底进行表扬,并针对学生写作上的不足予以纠正,并鼓励学生,强化学生对语文写作的自信心。
(二)开展家校融合,创建亲子语文活动
在家校融合的背景下,教师借助家庭的力量,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层面的需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端正教育理念,对培智教育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当对家长予以正确的引导,对培智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爱,了解培智学生的实际情况之后,以强化理论为指导,指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学校与家庭展开合作,能够深入地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状况以及情感状况。如学生对语文方面的知识学习存在着认知障碍,教师整理之后可以汇报给家长,共同探讨提高培智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案。教师对家长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获取信息,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交流与互动的空间,提高语文整体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买礼物》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融合家校合作的方式,在室内或者户外展开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要求家长积极配合教师展开教学工作,基于文章教材的教学内容,对文章的知识展开教学,将文章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可以借助视频或者图片资料等完成相应的礼物的模拟。其次,在进入讲解阶段,教师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参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个性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最后,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时,家长和学生共同表演买礼物的过程,在家长的协作下,让学生充满想象力。学生的表演各具特色,有的学生选择购买裙子,有的学生选择买书籍,有的学生选择购买自行车。教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和家长进行亲子交流与互动,促进学生和家长的感情,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满足,为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开展游戏教学,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在培智理论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游戏开展课堂教学,能够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既能强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又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利用游戏进行课堂导入,能够兼具趣味性和科学性,对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总结,又可以引入即将要学的新内容,对于培智学生的知识学习都有正向的激励作用。教师设计游戏教学,尽量避免与本章课程内容无关的游戏活动,避免学生的思维跳跃跨度较大,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开展游戏导入法进行教学时,应当为课堂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效吸引培智学生的注意力。一般而言,教师可以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又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其次,开展的教学活动应当具有趣味性,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游戏活动,使学生沉浸在快乐中,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汉字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谁是最可爱的人》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识字能力,教师可以将文章的课后生词:放纵、坚韧、淳朴、谦逊、奋不顾身等制作成单词卡的形式,要求学生将有汉字的单词卡和有拼音的单词卡,正确结合在一起,辅助学生对课后生词进行理解,强化学生对汉字意思和读音的理解。教师出示生词图片或者拼音的图片,让学生将两张图片的正确读音平放到一起,强化学生的识字能力以及汉语拼读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字卡骰子游戏,准备一张六面插卡的骰子,分别在六个面上插学生容易搞混的生词卡,让学生围坐在小椅子上,由学生指出骰子的正确读音。教师也可以设置抢答游戏,这种游戏的方式能够释放学生的天性,使害羞、胆怯的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投入到游戏当中,进行语文课堂学习。
(四)创新作业设计,强化语文教学效果
在培智语文作业的设计方面,教师应当融入生活化元素,创新生活化作业设计,既能够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对作业学习的兴趣。在传统的作业设计环节,教师设计的作业大多以抄写为主,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内容而应付作业,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没有重视语文作业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只要求对知识进行简单的抄写,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培智语文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应当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加强对作业的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向父母了解伯父的经历。可以将从父母口中得知的伯父的故事记录在小册子上,第二天带到学校。在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由组内成员互相介绍自己的伯父,挑选几位解说较好的学生做小组代表,上台进行演说。教师借此机会讲授《我的伯父》的教学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分明,为他人着想的崇高精神。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除了将语文知识教给学生之外,还应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为了使教学内容具有生活化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摆放几盆绿植、摆放鱼缸并养几条小鱼等,使学生感受到教室具有的生活气息,提高舒适感,营造温馨的氛围。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加深认识之后,努力表达所学的语文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语文的应用能力。
(五)借助思维导图,营造语文教学氛围
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智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条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如绘制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配合使用眼、口、手、脑等多个肢体部位,共同投入到学习当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整合、理解并掌握,形成长时间的记忆。教师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获得知识的快乐,为后续的课堂学习起到推动作用。
例如,在教学《参观动物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首先,教师用学生所熟悉的动物园里的图片:动物园的轻轨、猴子、袋鼠、石子路,快速地吸引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动物园有较高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图片自由地组合,并且通过绘制动物园分布的思维导图,了解作者乘坐轻轨看见的各种小动物。在绘制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对该课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文逻辑思维。教师的教学目标应当集中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课文内容串联起来,达到正向强化作用。教师应当借助彩色图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关注课堂教学内容,将思维导图导入到课堂教学中,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智力思维。
综上所述,在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应用强化理论开展情景教学、游戏课堂导入、生活化作业设计以及思维导图教学等形式,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培智学校开展教学活动时,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教师要综合设计语文作业,积极鼓励学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正向激励作用,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婷,张维,郑宇杉,申仁洪.国家课程标准下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识字教学方法与建议[J].绥化学院学报,2022,42(7):79-83.
[2]朱涵,汪甜甜,邓猛,何赵颖.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研究——基于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FIAS)[J].中国特殊教育,2022(1):39-46.
[3]赵斌,吕其芳,王东南.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40(6):9-14.
[4]李云海.构建培智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探索[J].华夏教师,2019(6):66-67.
[5]陈亚敏.培智语文教学中渗透趣味游戏[J].华夏教师,2018(10):44-45.
[6]赵族.立足课标,助推培智语文教材适性建设[J].现代特殊教育,2017(17):43-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