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 并使学生掌握生活 必备的劳动知识与技能的重要任务 , 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本文立足课 程实施困境 , 阐述项目式学习在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及应用要求 , 以 “包饺子 ”为例深入探讨项目式学习的应用策略 , 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并为教育从 业者提供有益参考 。
关键词 : 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 , 要求教师 利用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 , 进而逐 步完成项目任务 。在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中引入 项目式学习 , 其真实与开放的学习情境 、“单元 ”大 概念的学习逻辑 、可视化的学习成果能够弥补传统 教学模式的不足 , 有利于高效实现劳动技能课程的 育人目标 。 因此 , 培智学校教师要结合劳动技能课 程的主题内容 , 合理设计项目任务 , 为学生提供思 考 、探究 、实践的机会 , 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 提高他们的劳动知识与技能 。
一 、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教学中项目式学习 的应用意义
劳动技能课程是培智学校的一 门重要课程 , 在 培养学生劳 动 意 识 和 劳 动 习 惯 方 面 发 挥 着 关 键 作 用 。培智学校的 学 生 缺 乏 良 好 的 理 解 能 力 和 记 忆 力 , 虽然在机械训练中能够初步掌握相关技能 , 但 无法有效总结 、迁移和运用知识 , 难以真正实现课程育人目标 。针对这种情况 , 在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中 , 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 , 灵活运用项目式学习策略 , 优化教学活动 , 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协同合作的学习模式 , 学生的学习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转变 , 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 真正做到以 劳 育 人 , 促 进 培 智 学 校 学 生 全 面 发 展 。 同时 , 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积极思考如何解决劳动问题 , 反思劳动成果 , 能改善培智学校劳动技能方式单一 的问题 , 丰富培智学校劳动教育方式 , 有效促进培智学校学生的综合发展 。
二 、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应用要求
1. 凸显主体地位
项目式学习强调教师依据以生为本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 将学生作为项目探究的主体和中心 , 利用真实问题与项目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 ,有效锻炼与提 升 学 生 的 综 合 能 力 。 和 普 通 学 生 相比 , 培智 学 校 学 生 的 理 解 能 力 、操 作 能 力 相 对 较差 。对此 ,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 , 客观 评估学生的能力水平 , 合理设计难度适宜的项目任 务 , 为学生提供多种支架 , 指导学生通过思考 、探 究 、实践 、协作逐步解决关键问题 , 掌握相应的知 识与技能 。
2. 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应引导学生了 解 “为 何 而 学 ”“为 何 而 做 ”, 使其主动开展实践探索活动 , 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 技能与学习能力 。 因此 , 在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 教学中 , 教师要围绕真实生活问题创设教学情 境 , 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与学习 , 在激发学生探 究兴趣的基础上 , 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与迁移运用 能力 。
3. 整合教育资源
为帮助学生 顺 利 习 得 劳 动 技 能 , 教 师 要 在 项 目式学习中整合 内 外 部 教 育 资 源 , 优 化 课 堂 教 学 氛围 , 改善劳动教 育 效 果 。 在 具 体 实 践 中 , 教 师 要打破教材束缚 与 课 堂 限 制 , 灵 活 引 入 网 络 教 育 资源 , 整合社区 与 家 庭 教 育 资 源 , 设 计 开 放 的 项 目任务 。
4. 支持方式多元
培智学校学生自身智力水平和操作能力与同龄 人有较大差距 ,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容易遇到各种各 样的难题 。对此 ,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 及 时提供语言 、手势 、 图片 、任务单等多种形式的个 别支持 , 协助学生顺利解决难题 , 高效完成项目任 务 。在具体实践中 , 教师结合学生产生的疑惑或遇 到的难题 , 可设计启发性问题 , 或开展小组交流活 动 , 综合采取多元化的支持方式 。
三 、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教学中项目式学习 的应用策略 —以“包饺子”为例
项目式学习的起点是确定核心知识 。学生围绕 核心知识 , 通过不同项目任务的探索 , 在头脑中建 构知识网络 。
在 “包饺子 ”一课中 , 要立足于单元整体核心知 识 , 即 “包馅 ”技能的学习 , 基于学生的先备知识和 劳动经验 , 进行一 系列整体性 、关联性的教学 , 使 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 。
1. 设计 驱 动 问 题 , 逐 级 递 进 , 激 发 学 生 参 与 欲望
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 , 由于培智学校学生缺乏 较强的参与意愿 , 教师要结合项目任务 、教学目标 与学生情况 , 合理设计驱动性问题 , 利用问题引导 学生学习 、思考与探究 。在 “包饺子 ”项目教 学 中 , 笔者设计了三个逐级递进的驱动性问题 , 通过创设 情境 、角色竞 选 、 学 法 指 引 , 逐 级 引 导 学 生 实 现 “真学习”“真思考”“真探究 ”, 解决真实生活问题 。
(1) 本月底 , 我们将参加市级 “劳动技能展示嘉 年华 ”, 我们报名的 项 目 是 “包 饺 子 ”, 同 学 们 想 不 想去露一手?
(2) 为了选出参加嘉年华展示的代表 , 我 们 要 来评选 “包饺子 ”项目的 “最佳厨神 ”。你们会包饺子 吗? 包饺子有哪些步骤?
(3) 在包饺子时 , 你觉得有哪些 注 意 要 点? 你 喜欢包什么形状 、什么馅的饺子?
以上驱动性问题逐级递进 : 第一 , 创设真实情 境—“劳动技能展示嘉年华 ”。这一情境与学生生 活紧密关联 , 是有价值 、有意义的真情境 , 从而实 现学生的 “真学习 ”。第二 , 开展角色竞选—评选 “最佳厨神 ”, 使学生产生探索学习的欲望 , 引导学 生在 “最佳厨神 ”竞选中去学习和思考 “包饺子有哪 些步骤 ”, 从而实现学生的 “真思考 ”。第三 , 给 学 生指明学习路 径 —先 成 立 小 组 , 接 着 分 工 操 作 , 从而实现学生的 “真探究 ”。
2. 搭建 项 目 框 架 , 逐 步 开 展 , 引 导 学 生 合 作 学习
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 “包饺子 ”项目任务 , 笔者 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 将 “包饺子 ”项目分解为 多个子任务 , 合理设计实施流程的框架 , 引导学生 依次解决子问题 , 循序渐进地掌握包饺子技能 。此 外 , 由于 “包饺子 ”项目完成难度较大 , 培智学校学 生学习能力差异大 , 在具体实践中 , 活动应以异质 小组为单位展 开 合 作 学 习 , 让 学 生 选 取 自 己 喜 欢 的 、能胜任的任务 , 在教师引导下开 展 准 备 材 料 、 洗菜 、切菜 、拌馅 、包饺子等工作 , 在提升项目式 学习效率的同时 , 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 、合作能力 以及自我决定意识 。
(1) 讲解演示 。在开展练习活动之前 , 教师要亲 自动手示范 , 向学生展示擀皮 、拌馅 、包饺子等复杂 环节的操作要点和技巧 ,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操作步 骤 , 并在观看过程中同步记录操作流程及细节内容。
(2) 实践操作 。动手实践是劳技教学的立足点 。 在具体实践中 , 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按照记录的流程 自主操作 ,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完整经历 “包饺子 ” 的过程 。之后 ,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 让各组学 生共同完成 “包饺子 ”项目任务 。如果在某一环节遇 到难题 , 小 组 成 员 需 深 入 交 流 讨 论 , 集 中 大 家 智 慧 , 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
(3) 展 示 评 价 。 在 各 组 学 生 完 成 项 目 任 务 后 , 教师应引导各组学生展示成果 , 开展学生自评 、组 内互评 、组间互评等多元的发展性评价 , 引导学生 从 “饺子”成品的形状 、馅量和美观度等角度进行客 观评价 , 相互激励 , 共同进步 。教师要梳理总结核 心知识与技能要点 , 帮助学生获取完整的学习体验 。 此外 , 还要关注到操作安全 、学生交流积极性 、小 组的互助等多方面的评价 , 既要着眼于学生劳动技 能的提高 , 更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 。
3. 聚焦 过 程 指 导 , 逐 一 突 破 , 提 高 学 生 学 习 效果
由于培智学校学生学习能力和身心特点的特殊 性 , 教师应密切关注各组学生的探究情况 , 适时提 供指导 , 帮助学 生 逐 一 突 破 项 目 知 识 点 和 技 能 难 点 , 并将知识和技能从学校迁移到家庭生活中 。
(1) 前期指导 。 教师要充分重视前 期 指 导 , 向 学生阐明实施要点 。例如 , 提前洗手 , 禁止在操作 过程中出现各 种 不 卫 生 行 为 ; 规 范 使 用 刀 具 与 炉 具 , 注意操作安全 ; 严格遵守纪律 , 禁止出现嬉戏 打闹情况等 。
(2) 过 程 指 导 。 经 过 示 范 讲 解 与 简 单 练 习 后 ,各小组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依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对此 , 教师要做好巡视指导工作 , 加强实操中的重难点指导 。例如 , 在饺子皮的中间放置馅料 , 避免馅料过多 ; 禁止用力挤压饺子皮和馅 , 否则饺子皮边沿容易粘上馅料 ; 捏紧饺子皮的边 缘 ,避免出现露馅情况 ; 等等 。对于一些普遍出现的问题 , 教师可面向全班学生再次进行指导 , 让学生在反复操作中 , 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 。
(3) 课后指导 。 劳动技能课程的最终目标 是 使学生形成独立或半独立的生活能力 , 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和就业打基础 。学校所学知识能迁移到家庭和社会生活中 , 对学生来说具有重 要 意 义 。 因 此 ,教师要重视家 校 共 育 , 做 好 家 校 合 作 劳 动 教 育 实践 , 让劳动教育落地生花 。
4. 重视 反 思 评 价 , 逐 渐 精 进 , 促 进 学 生 能 力提升
反思评价是项目式学习的重要环节 , 但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反思能力 , 影响到反思评价活动的实施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 ,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反思支架 , 制定详细的评价指标 , 引导学生按照反思评价表中的内容回顾动手操作的过程 , 获取客观 、全面的自我评价结果 , 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 提 升 ,在后续实践中逐渐精进学生的各项能力 。
课堂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策略 , 围绕项目任务开展教学活动 , 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 力 、协作意识以及探究精神 。 以 “包饺子 ”为例 ,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准备材料 , 观察教师的示范过程 , 初步掌握了包饺子的流程方法 ; 教师适时地开展动手实践活动 , 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任务 ,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协作能力 。
参考文献
[1] 王伟宏 , 邢泉城 , 李玉华 . 项目式学习 : 劳动教育的新体验[J] . 教育家 , 2021(34) : 45- 46.
[2] 许家靓 . 项目式学习模式下培智学校综合课程实施探究[J] . 现代特殊教育 , 2022(5) : 20- 22.
[3] 吴丹 . 借力项目式学习 , 创新培智劳技教学[J] . 教师 , 2022(15) : 84- 86.
[4] 鲍红梅 . 基于新课标的培智学校劳动技能教育探索[J] . 现代特殊教育 , 2022(3) : 58- 60.
[5] 陈超 , 黄会仙 . 县域培智学校探索劳动技能课 程 校 本 化 的 行 动 研 究 —以 宁 乡 市 虎 山 特 殊 教 育 学 校 为 例[J] . 成 才 之 路 , 2022(35) : 137- 14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