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多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9 11:55: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各个科目的课堂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小学数学包含了大量的概念 定理和运算公式,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而学科间的融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多学科融合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 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核心素养。

  [ 关键词 ] 多学科融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多学科整合是一种新型的授课方 式,在不断的实践中加以改善,有效 完善教学理念和路径,充分保证课堂 效率,起到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所 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加强多门科目间 的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 堂活动,以此锻炼他们的思维品质, 在实践中强化空间观念和计算水平, 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为日后长 远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 念和意义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一次历史性的 进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的核心 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 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 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和创 新意识这十一方面。数学学科的本质 便是抽象的,学生应具备良好的空间 观念和想象水平,能够从抽象的知识 中分析出具体的知识点,总结出数学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并且用对应的符 号展示出来。而逻辑推理则是指根据 提供的信息,结合学过的内容进行深 入研究,提出全新的知识框架,该环 节对思维意识有较高的要求,不仅需 要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还要有深入学 习的能力,重点考查思维的发散性。 数学建模是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在 一起,利用所学内容解决现实中出现 的问题,突显出学科的价值所在。

  (二)核心素养的意义

  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学生提供 了清晰的学习方向,有利于数学综合 水平的提升。它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素 养,强调对于数学知识的研究不应局 限于理论内容,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 的锻炼。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政策颁 布之后,以提高成绩为目的的教学方 式根本无法满足学生日益提高的发展 需求,应结合他们的基本学情不断创 新授课手段,促进文化水平的提升。 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核心 素养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思维面对生 活中的问题,秉持认真和严谨的态度,直至日后到工作岗位中,也离不开这 种精神品质。而且该门学科主要锻炼 大家的思维品质,学会从不同角度思 考问题,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 在实践中提高强化自身的综合水平, 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教育目的。


\

 
  二、多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数学 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与美术课整合,建立空间观念


  美术课是中低年级学生喜欢的科 目之一,在课堂上可以利用画笔展现 丰富的内心世界,呈现多种美好的景 物,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仔细研究 发现,美术课和数学课之间有着一定 的关联性,体现在整体的教学目标, 旨在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绘画时对 于一些较为立体的内容需要展开空间 想象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保证绘画 的水平和质量,数学学科同样如此, 有很多知识点无法通过语言的介绍将 其详细地阐述,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 它们的吸收和理解,便可以将二者有 效结合起来。将美术课学到的知识融入其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在实践 中促进思维意识的发展,以此保证教 学质量。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教 学目标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特征,并按照要求在方格纸 上画出准确的图形,了解二者间的关 系。首先,教师向大家介绍两个图形 的基本特征,大屏幕上展示清晰的大 图,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图形的差别, 总结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 都是直角;正方形邻边相等,四个角 同样是直角”的规律。其次,亲自动 笔在方格纸上画出对应的图形,在这 个过程中学生应注意点、线、面的基 本规律,有效激活他们的创造能力, 凭借此前积累的美术功底完成绘制, 注重每条线段的长短必须符合规定。 最后,为了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 形的理解,可以引导他们利用这两种 图形展开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画出不同的图案,并介 绍它的创作思路,营造出不一样的视 觉美感。同时通过趣味活动有效激发 大家的研究兴趣,主动加入活动中, 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 了学习效率。数学与美术的结合帮助 学生初步建立了空间观念,既能感受 不同图形的美感和意境,又加深对专 业知识的理解,为学科核心素养的提 高打下坚实基础。

  (二)与音乐课整合,锻炼想象能力

  音乐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在聆听 的过程中脑海里会自动浮现对应的画 面,并加入合理的想象使得内容更加 丰富,充分感受到旋律的美感和节奏 的欢快,刺激自己的听觉神经,从而 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开启这场视听盛 宴。这与数学学科中的直观想象有着 相似之处,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 使他们对位置、形态、运动等多个方面有全新的认知,以此增强对数学知 识的理解。

  以“位置与方向(一)”为例,本 节课要求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 个方向,并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 在的方向,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辨 认方向的能力,促进想象水平和空间 意识的发展。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播 放《方向儿歌》的音频资料,其中唱 道“小朋友们来画图,来了画个方向 图。画图时不马虎,上北下南左西右 东要记住。”通过儿歌的方式引出本课 主题,使学生对方向问题有基本的认 知。随后借助太阳升起的方向让学生 知道东方,在具体的练习中夯实基础: 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 ( )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 的右面是( )面;晚上,当你面对 北极星时,你的后面是( )面,你 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 面。接着,进入到游戏环节,通过具 体的实践强化对方向问题的理解。以 “我的朋友在哪里”为例,教师利用多 媒体设备播放歌曲《找朋友》,要求大 家记住自己周围的同学,随后统一面 向黑板,用双手蒙上眼睛,由教师随 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比方说“果果, 你的东面是谁?苗苗的北方是谁?” 在音乐停止之前就要说出答案,否则 视为淘汰,直至剩下最后的三名同学 获得胜利。音乐与数学结合的方式能 有效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潜移默化 中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学科核心素 养的发展。

  (三)与科学课整合,培养科学素养

  
科学与数学都有严谨、缜密的特 点,对于思维意识的要求较高,并且 都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的学 科特征有着高度的重合,教师可以利 用这一现象展开核心素养的培育,通 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锻炼其发现、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对不同的事物生成全新 的认知,在独立思考中完成对思维品 质的锻炼。

  以“复式统计表”为例,要求学 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 表,能够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 表格,感受它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尝试用统计结合具体的问题。教师带 领学生查看教材中的例题,课余时间 很多同学都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 若想知道每一项具体的人数,复式统 计表是最好的选择。在表格的左上角 的一个格子用斜线画成三个部分,分 别表示表内横向、竖向代表的内容以 及统计数据的名称,竖排表示记录的 对象是男生还是女生,横排表示最喜 欢的项目情况。掌握统计表的基本制 作后,在大屏幕上展示一道练习题, 针对科学课中提到的不同食物的营养 成分展开研究,详细记录它们的数据, 比方说西瓜、西红柿、黄瓜、胡萝卜、 大米等,根据提供的文字信息筛选出 有利用价值的数字,并完成表格的空 缺部分。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其 营养价值,在日后的生活中养成健康 的饮食习惯,食用营养成分高的食物, 有效保证身体素质。通过科学与数学 的整合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念, 提高了分析与总结问题的能力,形成 科学的生活意识,推动数学核心素养 的进一步培育。


\

 
  (四)与语文课结合,增强审美意识

  1. 借诗词品数学简洁之美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经过几千年历史流传至今,具有极高 的钻研价值。虽然整体篇幅比较短小, 但是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不同的象征意 义,深刻地展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 这与数学学科的特点不谋而合,以简 洁明了著称的学科,每一个符号都有独特的意义,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它 能影响到很多运算公式。在学习数学 过程中,教师一直强调简便算法,倡 导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同 时还要保证它的准确率,体现它的简 洁性,又不影响整体的学习效率。因 此,可以将诗词与数学结合起来,在 分析文章的同时可以让大家感受到不 同意境下的美感,提高自身的审美情 趣,为学科整合提供了丰富的渠道。

  以“年、月、日”为例,教学目 标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知道 大月、小月、平年、闰年、季度、世 纪等知识,能够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 年还是闰年。教师利用投影的方式为 学生展现日历,并根据具体的天数总 结出大月 31 天的有 1 、3 、5 、7 、8、 10、12 月,小月 30 天的有 4 、6 、9、 11 月,接着出示相应的练习题:闰年 的 2 月有( )天,全年有( )天; 平年的 2 月有( )天,全年有( ) 天。说出自己出生的年份,并计算那 一年的 2 月有多少天。通过随堂练习 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应用,最后,在 黑板上书写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诗 词《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 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 句话中包含本节课学到的与“日”有 关的信息,随机抽取学生将其翻译成 白话文,在交流与讨论中总结出它的 深层含义,明天有一个明天,如果每 天只是空等注定会一事无成,以此提 醒同学们不要浪费时间,要珍惜现有 的学习资源,安排充实的活动强化自 己的知识储备,不要辜负大好的时光。

  2. 借诗词品数学规律之美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完成成熟,对待 很多事情都下意识依赖表面的直观判 断,导致在数学课堂中对于一些找规 律类的计算问题比较吃力,很难发现 其中的规则,使得学习效率得不到保 障。他们在课堂中享受不到成就感, 自尊心便会受到打击,长久下去极易 对该门学科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 教师可以将语文学科的诗词引入课堂, 为学生提供解题思路,在高效的辅助 下快速总结出知识点中包含的规律, 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以“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为例,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口算两 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借助之前 所学内容找到运算技巧,在保证素质 的同时提高解题质量。教师在大屏幕 上展示一道找规律的题:8、15 、22、 29 、36、( )、( )、57.引导学生 自行找出规律并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可以出示 唐伯虎做的一首诗《七十词》:前十 年幼小,后十年衰老。剩下五十年, 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 年……暗示学生此题用加减法的方式 解答。接着以游戏的方式展开练习, 将黑板上的 45+28.54+67.15+96.47+26 等算式当作不同的关卡,回答正确的 同学进入到下一环节,若是技术错误 则立即淘汰。借助比赛激发他们的好 胜心理,每个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 堂中,达到提高计算水平的教学目的。 而后出示减法题:87-34.65-59.82- 11.47-38 等,这一次采用团队比拼的 形式,教师随机切换题目的页面,暂 停时看哪个小组的成员最先完成口算, 用时最短且回答正确的队伍能够积累一分,游戏结束后获得分数最高的小 组获得胜利,能够得到教师单独准备 的实物奖励。借助语文中的诗词为学 生提供数学的解题思路,快速找到不 同数字间的规律,在实践中达到提高 计算能力的目的,这也是数学核心素 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突显出多学科融 合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多学科融合背景下的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不仅体现在以上几 个方面,还有更多途径有待挖掘,这 也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 教师应深入研究不同学科间的关联性, 积极找寻共同点组织实践活动,充分 激发学生的潜力,实现数学水平的提 升,达到提高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鲍洪 兵 . 立足核心素养 优 化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浅谈 [J]. 读写 算 ,2020(35):74.

  [2] 林珠凤 . 核心素养下提升小学 生数学深度学习能力的策略 [J]. 试题 与研究 ,2020(35):77-78.

  [3] 王蓓蓓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 创新思维的培养 [J]. 数学大世界 ( 中 旬 ),2020(12):95.

  [4] 刘丽娟 . 论多学科融合背景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J]. 科普童话 ,2020(2):10.

  [5] 王志成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 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索 [J]. 当代家庭 教育 ,2022(27):63-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47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