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多学科融合在中职护理《解剖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06 11:36: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基于 STEAM 理念,将 STEAM 的教育理念引入到职业学校中,探索多学科融合等新型教育模式在 《解剖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培养中职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践行国家教育方针。

【关键词】多学科融合  核心素养  解剖学

STEAM 教育指的是“素质教育”,是集 Science(科 学) 、Technology(技术) 、Egineering(工程) 、Art(艺术) 、 Maths(数学)多领域融合的综合教育,这种教育方法 是综合各学科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它强调打 破传统的学科圈,实现多学科的融合;注重结合实践,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培养跨学科的创新思维和应用 能力。STEAM 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正在我国 大力开展,但在职业教育系统里还没有普遍被运用。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工匠型人才的摇篮,其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所以将 STEAM 教育理念引入到职业学校中,  合理地进行运 用和开展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护理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 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厚的人文社会 科学知识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及终身学习能力的专业人才。在众多专业课 中《解剖学基础》是最重要、最古老的医学基础学科,如何让这门古老的学科焕发出蓬勃的生机,让它更贴 近一代又一代年轻的学生们,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本课题就是采用多学科融合的方式,增强该课程 的趣味性、实践性、艺术性等,将解剖学知识渗透到数学、美术、体育、护理学、计算机等各学科 。  目前,鲜有 关于培养中职生核心素养方面的研究,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本次研究拟将技术、方法进行本土化的整合,同 时引入“多学科融合”的理念,用于本次课题研究。基于 STEAM 理念,将 STEAM 教育理念引入到职业学校 中,探索多学科融合等新型教育模式在医学基础课程中的合理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践行国家教育方针。

\

一、制定可行的培养模式

1.以培养护生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多学科融合 的教育模式。基于 STEAM 理念,将首要医学入门基础 课程《解剖学基础》同体育、美术、思政、护理学、护理 礼仪、职业生涯规划、羽毛球社、篮球社、舞蹈社等学 科或兴趣小组融合 。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 局,坚持以立德育人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要 素不仅融入第一课堂,还拓展到第二课堂,充分挖掘 专业课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知识的呈现多 样化、趣味化,把立德育人融入教学环节。

另外,在护生的学习生涯中,人体解剖知识贯穿 始终,还要注重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多学科融合的 教学方法,坚持育人为本,在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兴趣 小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将解剖知识与 其融会贯通,广泛应用于体育等学科或舞蹈、劳动等 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 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从不同层面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 力。

2.构建一支创新型教师团队,推动教学 、教法改

革 。满足多学科融合的教育需求,不断优化教师能力 结构,  构建跨学科教师教学团队,加强学科交流、互通,共同参与课程设计。借助多学科融合教育模式应 用实践,促进教师探索多种教学方式,在摸索中前进, 在前进中总结,形成一套系统的、前瞻性强的、有指导 意义的教学、教法改革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二、前期调研

在开展多学科融合教学方法改革之前,为了保证 本课题的顺利实施,  我们从各个角度做了充分的调研。

1.针对学生的调研。学生是课程开展的主体,一个 新的教学方法改革只有能被学生接纳才是成功的开 始 。我们以问卷的形式在 2019 级全体学生中展开调 研,  问卷内容涉及学生意愿的多学科融合开展的方 式 、选择融合的科目、开展的时间 、对指导老师的要 求、成果的展示形式等 。最终根据问卷结果设定开设 的科目为体育、美术、护理、思政,这些都以第二课堂 或者社团的形式开展,学生的参与度高。

2.针对教师的调研 。多学科融合教学方法毕竟第 一次在本校系统开展,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课程的 主导者,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首先 是在本教研室教师中调研,要得到一部分教学基本功 过硬的教师的大力支持,  所以与其说是在教师中调 研,更多的是在教师中宣传,让大家能够理解并接受 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克服各方面的困难、顶住各种 压力支持本课题的开展。教师在熟知多学科融合教学 模式的基础上,  带领学生深入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 后期我们在其他相关专业课中挑选有意愿的老师参 与多学科融合的教学,第二课堂及社团开设的数量越 来越多,教师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两个学期后,整个校 园掀起了多学科融合的热潮,  其他学科也纷纷效仿, 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 生活,寓教于乐,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核 心素养。

三、选取高素质的融合性教学授课对象

实验对象的选择是保证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方 面。融合性教学的授课对象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及 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并有强烈的意愿主动参 与各项融入活动,因此,我们选取的是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解剖学,  有扎实的基 础,并且他们即将面临学业水平测验,这对他们来说 是现阶段最重要的考试,所以在考试指挥棒的驱使下 他们有强烈的意愿参与到更有趣的学习方式中,寓教 于学、寓学于练、寓练于做,以期望学生高效学习、学 用相长、知行合一,提升综合素质 。事实证明,我们所 选取的学生确实能自主地去学习,能够在各项融合教 学中积极配合老师,学习积极性提高,从“要我学”转 变为“我要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培养核心素养型 人才。

四、形成多学科融合性教学团队

多学科融合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做到角色改变,也 要求教师做到角色改变,教师角色的改变是关键 。在 积极提高专业素质,学习大量医学知识的同时,教师 由单纯的“讲课者”变身成为熟练使用各种教学法的 “多面手”。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在教研室挑选了具 备扎实基础教学技能的主要教师,积极参与相关教学 活动。

比如有的老师开展《艺术与解剖》社团活动,通过 解剖绘图,带领学生欣赏解剖学的艺术之美,在动手 绘图的过程中强化知识的识记;再如有的老师开展羽 毛球社团活动,在羽毛球的练习中学习解剖学运动系 统相关知识。真正实现学科融合是伴随着本课程教学 改革的进行,我们逐步打破教研室的界限,实现多学 科教师的融合,组成一个新的融合性教学团队,同时 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地进行师资培训,提高融合性 教学团队的业务水平。

五、确定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导线的最终 目标

在教育部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时,北京 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提出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的理论架构,并试图界定核心素养 。由他牵头了一个 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题,在课题中,他 阐述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对知识、技能、情感、 态度、价值观等要求的综合表现;是学生个体获得成 功人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共 同素质 。该发展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持续的、终身的过 程 。解剖学新的理念、新的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 度上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学习的主动性等,时代的发 展对学生的培养不再仅限于学业成绩单方面,而是多 维度的评判,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借鉴 STEAM 理念在应用型课程中实践的宝贵经 验,《解剖学基础》课程应用多学科融合开展教育教学 活动,使得“课程教学—核心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培养的各环节 紧密衔接,作为医学入门基础课程,有利于启蒙护生 树立职业概念,引导护生做好职业规划,为护生学业 结束能真正走上岗位打好扎实理论基础及思想准备, 对于卫生类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2.明确多学科融合在护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培养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职护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促进各 学科之间的学习交流及课程衔接,可推广应用。

3.以培养护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医学基础课程改 革,以核心素养教育推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来 有利于提高医院、社区的护理服务水平,践行新时代 党的教育方针,可在中职卫生教育大力推广应用。

\

六、多学科融合的具体实施

为确保多学科融合教学的顺利开展,教研室积极 集备,梳理了相关融合知识点,确定了教学范围、教学 大纲以及教学思路。

1.《解剖学基础》与体育融合的知识点梳理:运动 系统中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腕关节、踝关 节等各大关节的组成及运动形式;脊柱的组成及运动; 背阔肌、斜方肌、腰大肌、腹直肌的位置及作用。

2.《解剖学基础》与美术融合的知识点梳理:九大系 统中各挑选两个主要器官,  在器官解剖结构正确的基 础上融入美学元素,充分发挥想象,将美学元素与解剖 结构融为一体,以融合自然、流畅、有意义为最佳。

3.《解剖学基础》与护理学融合的知识点梳理:护理 学常用到的注射、采血部位,如三角肌、臀大肌、手背 静脉网、肘正中静脉的位置、特点;常用的护理操作部 位,如麦氏点、反麦氏点、桡动脉、颈动脉等的位置、特 点;口腔护理、饮食护理、排尿护理、鼻饲法等涉及的 解剖结构。

七、制定考核指标

1.客观指标。学生解剖理论知识课堂小测,单元小 结、学业水平等系列测验成绩;学生学年其他课程的 期末成绩,对一学年内所有的理论和实践成绩分别总 和后平均;学生参加课余兴趣活动的人均次数、参加 社会实践的种类总数;与解剖学相关兴趣小组、社团、 第二课堂的开设情况;教研团队科研成果总数。

2.主观指标。设计《中职护生核心素养测评量表》 用于测评我校护生的核心素养,评估课改效果;学生 相互之间以及任课教师对护生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语言和行为、健康生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

八、成果

通过本课题研究,  将多学科融合教学方式应用于 《解剖学基础》课程教育中,真正做到“做中学”,每学 期在全校范围内做成果展示,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 涨,  在该年度的学业水平测试中,《解剖学基础》A 级达标率平均为 43.6%,消灭 E 级,这样优异的成绩跟 我们这两年多学科融合教学改革是分不开的。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优化《解剖学基础》课程教 学方式,不仅关注护生的学业水平,还注重职业启蒙、 职业认可、职业规划等人文素养培养,将为日后上岗 卫生服务打好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和思想准备。

2.将基础知识同生活中的实践相融合,锻炼护生 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积极参加社团兴趣小组活动,丰富了课余 生活,激发了学生团体合作及联系事物抽象思维的产 生,践行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方针。

4.多学科融合的教育方式在《解剖学基础》课程改 革中的创新应用实践获得成功,将大力推动中职其他 医学基础课程改革,重视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九、结语

多学科融合性教学是我们做的第一次尝试,就开 展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效来说是比较成功的 。因为课程 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学生参与的热情度高,学习成 效好;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论是新团队的磨合、协作 能力还是新型教学模式的提升能力都大大提高 。当 然,本课题的结束只是我们这方面改革的起点,接下 来我们将与其他学科共同探讨、继续努力,在校内外 掀起多学科融合教学改革的新浪潮,拓展到与企业联 动,多维度、多视角的深化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提高 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余胜泉,胡翔 .STEAM 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 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5(4).
[2]周爱青.基于 STEAM 教育模式的创新课堂教学 探究—以《基础会计》“销售过程的核算”为例[J].齐 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2):133-135.
[3]罗贤臣,尚成浩,潘晶雪,赵健.多媒体 3D 课件在 神经系统解剖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30(19):2962-2963.
[4]鲁一桐,靳永慧,朱青峰,秦瑞平,耿左军.医学人 体解剖教学改革进展与现状[J].河北医药,2019,41(19): 3024-3029.
[5]辛涛,姜宇,林崇德.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 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6):3-7.
[6]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师,2016(9): 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004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