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方向,阐述生物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及教学改革的意义,针对当前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从教材建设、师资建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析并提出建议,旨在培养学生在专业英语阅读、翻译、文献检索和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生物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吕其壮,等.基于应用型人才的生物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05):63-66.
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21世纪的生物科学在众多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且当前大部分科研信息的有关资料多通过英语作为语言载体而进行传播,对生物专业英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生物专业知识,熟练地阅读和翻译相关的英文专业文献[1],以适应现代科学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开设生物专业英语课程。因此,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从而确定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生物专业英语阅读、翻译、文献检索及科技论文英语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译等综合技能[2],注重培养学生生物专业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综合分析生物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对该课程从教材建设、师资建设、学生积极性、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析。
一 生物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当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基于大学英语课程和生物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上开设生物专业英语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大学英语,基本上能够掌握听、说、读、写、译等技能[3],但还未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生物专业英语不同于大学英语,生物专业英语以强化英语的实际应用为主要目的,使学生注重掌握一定的生物专业英语词汇,锻炼学生阅读生物专业英文文献、撰写英文形式学术论文[4]及科技文献检索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生物发展前沿的最新成果。相对于基础英语来说,生物专业英语既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伸[5],又是基础英语与生物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和实践,是有利于进一步深入学习生物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加强了与世界各国在贸易、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生命科学得到飞速发展,新知识、新名词、新概念等不断涌现。因此,学生必须在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学术交流[6],具有扎实的英语理论基础和能够真正应用综合技能到实际中去,使自身在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更具竞争力。然而,如何在生物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以适应现代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当前生物专业英语课程教师的重要任务。
二 生物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
生物专业英语课程是在完成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和具备一定生物专业知识后,面向生物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本身具有三大特点[7]:一是实践性强,学生通过学习能运用英语交流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现象,同时能够将英语与生物相关专业有机结合,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技能。二是难度和压力大,该课程内容涉及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物种起源与进化、情报科学、论文写作等多个学科领域,单词涉及的覆盖面广,词汇构成复杂,英文科技文献中常使用长句、难句等复杂句型,含有的专业词汇量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三是创新性强,在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发展素质教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实践能力较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7],而生物专业英语有助于学生优化学过的专业知识内容,强化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 生物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教材及教学内容陈旧
生物专业英语教材是支持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书籍,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它包括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科知识、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及对学生的学习指导等,会在一定程度上指引教师的教学活动。同时,教材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能够引导学生去实现课程的各类教学目标,课文部分的设计、习题的设计、进一步探究的选题及扩展的阅读材料等还会影响学生阅读科技文章的能力。但是我国目前生物专业英语教材有的版本过低,有的过于专业性[7],教学内容陈旧,涉及的内容多为生物学科基础知识,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不能充分反映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专业英语师资力量不充足
生物专业英语在应用型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越来越重要,其教学内容与许多生物专业学科相关,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既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教学知识,又要具备较高的生物专业素养。目前,我国生物专业英语任课教师主要有两类[8]:一类是普通英语教师,其掌握的相关生物专业知识有限,很难从专业角度为学生进行讲解,更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拓展相关专业知识,因此难以胜任该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任务;第二类是生物专业任课教师,其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在生物专业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英语语言基础方面相对薄弱,特别是英语表达方面的缺陷更为明显,使得教师难以从英语语言的角度为学生讲授长句、难句、段落等,因此能胜任生物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相对较少。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生物专业英语课程是生物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两者的结合,对学生来说课程专业词汇多且难记忆,句型过于复杂,内容繁多,不易理解和学习等一系列问题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因此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此外,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大[9],认为学习专业英语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和毕业修学分,并没有认识到学好专业英语知识在培养自身综合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难得到提高。
(四)传统教学模式落后
传统教学模式中生物专业英语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形式单调,多为阅读与翻译相结合的方法,即教师在课堂上先让学生熟悉生物专业词汇,然后带领学生阅读课文,逐句讲解段落、课文,重点分析长句、难句,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10]。在这种教学形式下,教师一味填鸭式地灌输,师生间缺乏有效互动,而学生被动接受信息,其自主性缺失,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被限制,学生学习的热情不高,不能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教学效果不大。
(一)合理选择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学生学的工具,难易适度、信息量丰富的教材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一定地位,合理选择教材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7]。目前,我们所选用的生物专业英语教材是蒋悟生先生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作为教师教国家级规划教材[11],全书分为课文、课后练习、拓展信息、阅读理解和阅读教材五部分。该教材选材具有可读性、实用性和趣味性[11],内容涉及面广,难易适度,取材新颖,能够较好地反映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同时该教材注重内容和体系改革,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环境,积极建立完善的专业知识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多种国内专业学术期刊和国际重要文献数据库,如《Science》、《Nature》、《Cell》和《PNAS》等[12]。通过检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地获取相关领域的知识,在注重培养专业基本功的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以上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专业文献、文献检索和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有一定帮助。此外,该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更加注重生物专业词汇的积累,将课文中首次出现的词汇用黑体标注,在词汇表中标注国际音标,并有中文释义;同时,阅读材料与课文内容更加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和有效地记忆专业词汇,积累专业词汇的过程中拓宽现有的专业词汇量和阅读量。
(二)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21世纪,人类进入学习型社会,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还必须拥有源源不断的“水源”,说明知识的储备越丰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供调用的信息就越多,运用起来就越灵活。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是建设师资队伍和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为提高生物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要加强师资建设,逐步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的生物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努力提升教师的生物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途径:首先是要加强任课教师的培训力度[8],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定期培训,同时实施上岗考核制度,核发专业英语教师上岗合格证书[5]。
在教师上岗前对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强化培训,也可向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普通英语教师学习。此外,学校可以组织英语基础较好的教师到相关高校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专业英语素质。另外,学校有必要选派优秀教师出国进修[13],积极与国外教学团队沟通学习,探讨与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实践中切实提升教师的英语和专业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生物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激发并保持学习者的好奇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生物专业特色出发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4],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注重课堂教学的导入,精心设计的导入如同乐曲中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能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弦,能促进学生的情绪高涨,引起对所学内容的关注,从而进入较佳的学习情境。教师可采用多种导入方法,如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新颖的生物学事例导入、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导入、播放合适的生物学相关英文原声素材[2]、选取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的生物学科典故等。二是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时注意学习兴趣和方法的差异性,将学习兴趣和方法不同分在同一个小组,鼓励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然后每组请一名代表陈述该组的主要观点,然后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14],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此过程中,学生间分工合作,促进共享资源,为同伴提供支持和帮助,努力实现小组目标,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的同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既要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6]。在学习型社会里,学生不仅要学习对自身发展有用的专业知识,还要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实践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思路和策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对于多种学习方法的灵活运用,使学生能够在必要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
(四)改变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
在现实的生物专业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建立一种科学和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构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模式,即“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中将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即由“师讲生听”改为“生讲,师生共听”的教学形式[15]。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体现在以下方面。(1)巧妙提问,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学生学过的知识为基础有计划地提出问题,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参与回答。提问时,除了掌握好适当的时机外,还应该有必要的停顿,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16],活跃课堂气氛,并从中培养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2)加强实践教学,合作探究:学生可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生物学话题,结合课文内容,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派代表在课上进行3-5分钟的新闻报道,或是让学生制作与生物学相关的PPT进行3-5分钟的英文演讲,演讲结束后回答问题等[15],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进行提问或针对某一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同时,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安排课时组织学生学习英语科技论文的检索方法和写作技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用英语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等,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可以促进师生间良性互动。(3)教学应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应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学习生物专业词汇应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构词法和规律;句型分析时可先讲解例句,然后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可讨论交流并进行自我归纳,最后教师系统总结语法;课文和阅读材料应提前让学生预习,根据实际需要阅读相关文献,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重点内容进行透彻的剖析,特别是句子的翻译,它是教师进行生物专业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17];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时应有目的地选择练习题,此外,教师可指定专业主流期刊的专业文献让学生来讲述[18],或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生物专业文献进行学习,并定期做学习笔记上交,以巩固所学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优化生物专业英语知识框架。
五 结语
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生物专业英语在国际合作及科学研究中越来越重要,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方向,以专业特点为培养要素,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6],从教材选编、师资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结合课程特点,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在实践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生物专业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以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蕾娜,唐宝定,吴守伟,等.以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生物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08):130-131.
[2]韩立敏,李璟琦,孙晓东.地方本科院校生物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7,34(03):126-129.
[3]齐志涛,张启焕,王爱民.生物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16(23):202-203.
[4]马生健,曾富华.大学本科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探讨[J].农技服务,2009,26(10):133-134.
[5]张林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08(33):294+277.
[6]秦毅.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5,32(02):75-78+90.
[7]王国莉,范红英.论《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及其实现途径[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121-124.
[8]孙喆,贺承光,姚丹,等.生物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5(04):220-221.
[9]薛宏宇,高贵珍,曹稳根,等.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4(02):10-12.
[10]范健.生物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1):124-125.
[11]蒋悟生.生物专业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2]许婉芳.大学本科生物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11,26(06):92-93.
[13]王娟.生物科学专业生物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339-11340+11347.
[14]刘红艳,熊飞,杨东,等.国际化趋势下生物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3(34):98-99.
[15]徐艳.农业院校生物工程专业英语互动式教学实践探索[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189-191.
[16]张宁.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12):39-40.
[17]张文丽,梅志刚.生物专业英语翻译技巧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17(03):171-173.
[18]杜丽琴,韦宇拓,冯家勋.生命科学与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思考与实践——现代生物技术背景下的挑战和转变[J].大学教育,2014,3(6):86-87,1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