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 陶瓷+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 以景德镇陶瓷大学知识产权专业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5 14:39: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以景德镇陶瓷大学知识产权专业为例,首先分析了“ 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 性,然后阐述了“ 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最后论述了“ 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 养实践。

  关键词:陶瓷,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知识产权学界对于改革知识产权学科体 系的呼声很高,究其原因,在于知识产权是法学、管理 学、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等学科紧密相连的交叉学科[1], 而随着新文科建设的推进,其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提 出了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鼓励相关学科的融合发 展的时代要求,故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理应对此做 出有效回应[2]。然而就“ 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 养而言,知识产权专业现有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无法 化解复合型人才短缺矛盾 。因此,面对陶瓷知识产权 保护的挑战,知识产权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就具有了 重要的实际意义 。当前,陶瓷行业需要具备专业知识 和实践能力,并且具有知识产权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 才,故知识产权专业培养“ 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 才是满足陶瓷行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需要,并推 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作为一所以陶瓷为特色的高校,在景德镇国家陶 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背景下,景德镇陶瓷大学 (以下简称“ 我校”)知识产权专业不断创新人才培养 模式,在探索中形成了基于“2+ 2+ 2”的“ 陶瓷+ 知识产 权”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基于此,本文拟以我校 知识产权专业为例,对“ 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 培养加以探索。

  一 、(“) 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保护 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为景德镇发展标定了历史方位、擘 画了美好蓝图[3]。作为内容不断创新的行业,陶瓷文化 传承靠的是不断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艺术创新。而 知识产权是推动文化创新、技术创新、艺术创新的重 要制度 。当前,在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背景下,景德镇已成功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获批景 德镇知识产权法庭 。 同时,景德镇正努力推动景德镇 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建设,创建陶瓷知识产权保护 中心和陶瓷产品鉴定中心,以期推动陶瓷知识产权产 业高质量发展,而这急需大量懂陶瓷、懂知识产权的 高端复合型人才。对此,我校知识产权专业“ 陶瓷+ 知识 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将在以下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助力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景 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建设是一项系统 工程,牵涉面广,工作量大 。即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需要懂陶瓷、懂知识产权的复合型人才的智力支撑;陶 瓷实务界需要懂陶瓷、懂知识产权的复合型人才的加 盟。因此,知识产权专业“ 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 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需求。其中,陶瓷文创作品研发 与推广、陶瓷品牌建设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 传播、陶瓷工艺革新与保护急需既懂陶瓷又懂知识产 权的复合型人才。笔者认为,我校知识产权专业“ 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将有助于国家陶瓷文化传 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提升试验区建设水平。

  其次,有助于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 2035 年)》[4]政策 。202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提出,“ 完善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流动配置机制 。实施知 识产权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可以看到,知识产权强国 战略持续推进呼唤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但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多层次需求契合度不 高,专业知识体系对知识产权人才需求的适应性不强, 实践教学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要求匹配度不 高,需要继续调整和改革[5] 。 因此,我校知识产权专业通过培养懂陶瓷、懂知识产权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 使其能够从事陶瓷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 服务等工作,以形成“ 陶瓷+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 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可以说是对《知识产权强国 建设纲要(2021—2035 年)》政策落实的具体表现。

  最后,缓解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服务人才供需矛 盾 。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陶瓷知识产权保 护中心和陶瓷产品鉴定中心等的建设与发展,以及景 德镇知识产权法庭涉及陶瓷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等, 都急需大量既懂陶瓷又懂知识产权的复合型人才。但 是现有从业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复合型陶瓷 知识产权人才短缺与本土人才流失的现象并存 。对 此,我校知识产权专业“ 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 培养将有助于化解陶瓷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总量不足、 结构不合理、复合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另外,知识产权 专业“ 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够有效提升 陶瓷行业人才的素质和竞争力,即通过培养既精通陶 瓷技术又具备知识产权意识和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的 复合型人才,能够推动陶瓷行业的创新发展,提高企 业的核心竞争力 。概言之,知识产权专业“ 陶瓷+ 知识 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 为陶瓷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进而 缓解了“ 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的供需矛盾。


\


 
  二 、(“) 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与传统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有所不同,我校知识产 权专业“ 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需遵循以下 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课程设置遵循复合规律

  在实践探索中,笔者发现我校知识产权专业“ 陶 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 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课程设置呈现 出法学化的现象。所谓的法学化是指知识产权专业课 程设置较少,只注重法学课程的设置,甚至与法学专业 课程设置并无明显差异[6]。这也导致在培养方案制定过 程中,指导委员会委员指出,很难区分知识产权专业与 法学专业的区别 。其次,一些专业课程过多,很难进行 有效集中。实际上,知识产权专业课程内容涉及法学、 技术、管理等多门学科,其中法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会占 据大量的课时,这也导致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时间往往 很短。同时,要想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年间既掌握知识产 权法学的知识,又掌握技术、管理、陶瓷等知识并且能 够自由切换思维方式,无疑是非常困难的[7]。最后,在课 程安排上也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知识产权专业内容包括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细分门类,具体到每 一 门课程,课时安排并不充分。“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 型人才培养针对的是掌握涵盖法律、管理、陶瓷等多个 领域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如果仅仅偏重知识产权 法律内容,忽视技术背景、外语能力,就会导致知识产 权人才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无法契合复合型人才培 养理念[8]。

  为此,在实践中,知识产权专业需要根据学校特 色,设置特色课程。一方面,结合自身特色开设跨学科 课程、交叉课程等选修课程,开发和设计知识产权与特 色专业相融合的交叉课程。此类课程的开设不仅需要 结合社会需求,还需要遵循相应学科的内在规律。另一 方面,在课程设置上,还应当注重课程形式的创新 。这 样方能解决因课程设置跨学科而导致教师无法完成教 学任务及讲授内容较浅的问题。概言之,知识产权专业 在课程设置中需要遵循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规律。

  (二)实践课程重视内外环节

  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实 践中,一些高校因体制机制等,在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 过程中,难以有效与企业需求耦合,其中重要的原因在 于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产教融合存在不足[9]。高校培养的 学生实践能力较弱,而实践课程对于提升学生实践能 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予以重视。故对于我校知识产 权专业“ 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来说,有必要 让学生通过在实践单位进行实习与参与实践项目,亲 身参与陶瓷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提高他们运用 知识的能力。即知识产权专业应重视课堂内外的实践 环节。在课堂内的实践环节,针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 特点,可以采用模拟实验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接 触到实际的陶瓷知识产权问题, 并学习解决问题的方 法和技巧。具体来说,在模拟实验中,学生可以模拟真 实的场景,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陶瓷知识产权的理 解。在案例分析中,学生可以分析实际案例,并提出解 决方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校外的实践环节则是 让学生到陶瓷企业进行实践实习。通过学校与企业的 合作,学生可以亲身体验陶瓷知识产权的运用和陶瓷 生产的实际操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和增加学生的相关工作经验,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 质和竞争力。设计这样的实践环节,可以使学生在学习 的过程中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更好地适应陶瓷产业 的发展需求。同时,这样的实践环节也有助于学生更好 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 习效果。

  概括来说, 实践课程内外环节是知识产权专业 “ 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设计科学的实践课程内外环节,可以使学生增加 实践经验和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更好 地适应陶瓷产业的发展需求。

  (三)培养目标体现全面需求

  我校知识产权专业“ 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是全面的,涉及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政策的 掌握、陶瓷设计、制造和技术开发的能力,以及市场分 析和商务谈判的能力 。因此,知识产权专业“ 陶瓷+ 知 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 的复合型人才,体现全面需求。

  首先,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使其具备知识 产权保护的思想和意识,能够在未来依法维护自身和 企业的知识产权。即学生需要掌握陶瓷知识产权的法 律法规和政策,以确保未来在创新、设计和生产过程 中能够遵守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自身和企业的 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

  其次,培养学生的陶瓷专业知识与技能,使其具备 扎实的陶瓷专业知识和技能,且能够进行陶瓷产品的 研发、设计和生产 。即学生需要具备陶瓷设计、制造和 技术开发的能力,能够未来在陶瓷产业中进行创新和 技术研发,推动陶瓷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的提升 。 同 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 方法,未来能够为企业提供创新设计和技术解决方案。

  最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其能够与团 队成员有效合作,共同完成陶瓷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的任务 。 同时,未来学生还需要具备市场分析和商务 谈判的能力,能够准确判断市场需求,制定市场营销 策略,以便能够与客户和合作伙伴进行有效的沟通与 合作。

  综合以上目标,知识产权专业培养出的“ 陶瓷+ 知 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将具备全面的陶瓷知识和技能, 能够综合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的能力,为陶瓷产 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

 
  三 、(“) 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

  高校应面向国家战略,探索更加多样化、个性化 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 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0]。对于我校知识产权专业来说,培 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知识产权意识,善于将 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 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 型人才,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目前,我校知 识产权专业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课程内容+ 形式 ”“ 实践内环节+ 外环节”“ 学术论坛+ 平台”的“2+ 2+ 2 ” 的“ 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的“ 陶大模式”。 现针对具体实践加以论述。

  (一)丰富“ 陶瓷+ 知识产权”课程内容与形式

  课程设置是知识产权专业培养“ 陶瓷+ 知识产权 ” 复合型人才的关键 。对此,我校知识产权专业在“ 陶 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主要通过丰富课 程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确保课程设置遵循复合型人 才培养的规律。

  1.课程内容方面 。知识产权专业要通过结合学校 实际情况,开设陶瓷系列课程,让学生掌握陶瓷知识。 为了丰富学生的陶瓷知识,在培养方案中,我校安排 了陶瓷概论课及与陶瓷相关的选修课供学生选修。这 样既能避免因必修课过多导致学生课业压力增加,也 可以方便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选择所需课程 。随 后,对学生进行基础性的“ 陶瓷+ 知识产权”法学和管 理学训练,使学生掌握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熟知知识 产权理论知识,具备知识产权实践问题分析与解决能 力,成为懂陶瓷、懂知识产权的复合型人才,能够从事 陶瓷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工作。

  2.课程形式方面。为充分运用校外资源,知识产权 专业应积极开展“双师课堂”,不定期地邀请陶瓷知识 产权实务专家来校进行授课 。例如,我校邀请了知识 产权法庭法官在“ 陶瓷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和案例研 究”课堂为学生开设一场同名审判实务和办案技巧的 实务讲座,法官结合景德镇地区的陶瓷知识产权案件 分享了审理实践中的司法裁判标准,在明确标准之后 对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度剖析,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产 权相关知识的热情。这样通过“双师课堂”等方式邀请 法官“进校园、进课堂”,与景德镇知识产权法庭合作 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不断加强校内外交流,将知识产 权保护的司法理念深植人心,能够为服务景德镇国家 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培育法治后备人才。

  (二)注重“ 陶瓷+ 知识产权”实践能力培养

  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重视内外实践课程环节 。因 此,我校知识产权专业在“ 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 才培养中,非常重视学生校内外实践能力的培养。

  1.校内实践能力培养方面 。知识产权专业应充分 利用校内实践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在知 识产权法学领域,开设模拟法庭课程、法律诊所等,这 对于学生的陶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能力的提升有着 重要意义。其次,在知识产权运用实习方面,设置知识 产权检索与运用实践,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最后,在陶瓷知识产权保护学术研究方面,进行 陶瓷知识产权保护专题研究,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 解“ 陶瓷+ 知识产权”相关国家战略,从而开阔学生的 视野。

  2.校外实践能力培养方面 。知识产权专业应通过 校外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 着手 。一是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实践教学 搭建、提供平台,如与学校所在地的法院、律所、知识 产权服务机构、知识产权行政机关建立实践教学合作 关系,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是 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调查及专业见习等实践 课程,帮助学生了解“ 陶瓷+ 知识产权”的实务内容。例 如,在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调查这门实践课中,指导教 师会让学生前往一些陶瓷创客基地、陶瓷市场进行实 地调研 ,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 也能让学生了解陶瓷知识产权相关内容。

  此外,在专业见习课程中,教师应有所侧重地前 往陶瓷相关企业,了解陶瓷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问题。 例如,在最近的一次专业见习课中,学生前往青花故 事陶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了解 该公司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感知该公司知识产权运 行与保护的实际情况,这样能够丰富学生对于知识 产权的认知,促使学生在知识产权法学习上实现由 理论到实践的过渡 。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以及该公 司负责人的讲解介绍,学生能进一步了解该公司的 发展历程,以及该公司发展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千丝 万缕的联系,深刻理解知识产权对于企业品牌发展 提供的持续动力。这种走进企业的实地考察,对于学 生来说是一种巨大激励。

  (三)利用“ 陶瓷+ 知识产权”学术平台与论坛

  学术平台与论坛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有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 。对此,我校知识产权专业充分利用相 关学术平台与论坛,以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开阔学 生的思维视野。

  1.学术平台方面。在实践中,知识产权专业非常重 视学术平台在培养“ 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过程 中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知识产权专业充分与江西省 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合作,使学生能够利用该平台 接触到与陶瓷知识产权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并通过 充分利用相关科研平台,达到提升学生学术能力的效果, 最终实现培养“ 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2.学术论坛方面。一方面,知识产权专业应举办大 量有关“ 陶瓷+ 知识产权”保护的论坛。例如,为进一步发挥陶瓷知识产权对景德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 撑作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氛围,培育保护人才、提供 知识产权维权服务的重要交流阵地,用陶瓷讲好法律 的故事,用法律讲好陶瓷的故事,知识产权专业与相 关机构携手共同举办陶瓷知识产权保护沙龙,营造知 识产权文化氛围, 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多方位保护, 保障学生创新驱动发展 。另一方面,学校也积极组织 学生参与陶瓷知识产权保护论坛等学术交流,进一步 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

  四 、 结语

  复合型人才是未来人才竞争的重要资源。我校知 识产权专业在培养“ 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方面, 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经过多年教学探索与实践,已形 成“课程内容+ 形式”“ 实践内环节+ 外环节”“ 学术论 坛+ 平台”的“2+ 2+ 2”的“ 陶瓷+ 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 培养的“ 陶大模式”。 未来,知识产权专业应进一步优 化畅通协同育人机制,加强战略合作,积极推动政产 学研学术合作,共同推进“ 知识产权教育实践基地”发 展建设,拓展知识产权保护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合 作方式,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和“双师课堂”及举办各 类论坛等形式,使学生及时感知实践中的重大疑难问 题和社会热点问题、新类型知识产权案件,为知识产 权教学研究提供案例支持和源头活水,为培养知识产 权人才创造一流实践环境,真正实现政产学研协同育 人、知识产权特色发展,共育陶瓷知识产权守护人。

  参考文献 :

  [1] 张怀印.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知识产权交叉学科设置研 究[J].法学教育研究,2021.34(3):53-66.

  [2] 孙山,王晓烁.新文科建设与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之反思[J].石 家庄学院学报,2022.24(4):64-68.

  [3] 胡发根 . 景德镇:感恩奋进这 一年—学好做好用心用情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EB/OL].(2020-05-20)[2023-06-03].https://m. thepaper.cn/baijiahao_7478297.

  [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 2035 年)》[EB/OL].(2021-09-22)[2023-06-13].https://www.gov.cn/zhengce/ 2021-09/22/content_5638714.htm.

  [5] 董文波, 肖玉杰.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 养的使命、定位与路径[J].高教论坛,2022(10):82-85.

  [6] 冀瑜,曹丁凡,陈永强.新形势下知识产权专业教学标准的完善研 究[J].标准科学,2022(8):75-78.

  [7] 刘扬.理工背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困境和对策思考[J].工业和 信息化教育,2018(2):26-29.

  [8] 郝世博.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J].工 业和信息化教育,2018(2):69-73.

  [9] 苏平,赵怡琳.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企业知识产权复合性应用型人 才研究[J].知识产权,2020(7):26-41.

  [10] 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 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07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