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集体建构策略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2 14:42: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集体建构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四大环节之一,是师生共读的过程。有效的集体建构便于学生达成共识,建 立深刻的阅读认知,同时锻炼多样的能力,提升阅读水平。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集体建构效果 不理想, 存在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内容建构侧重知识、阅读指导策略单一、忽视思维品质培养等问题。文章指出, 要想增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对症下药,着力解决现有的集体建构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 称《课程标准》) 针对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提出了“量” 的要求,如课外阅读量不少于 100 万字。为实现此要 求,广大学者、教育工作者进行尝试,探索了一些切 实可行的教学模式,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其中之一。

  所谓群文阅读教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在议题 的统领下,向学生呈现一组有关联的文本,驱动学生 使用多样的方式进行集体建构,就某种观点达成共识 的教学模式。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的阅 读量得到提高, 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标准》要求, 还 可以使学生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掌握阅读方法,积累 阅读经验,锻炼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水平 [1]。集体建 构是群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在个性 化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深度解读、理 解文本内容的活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集体建构直 接影响群文阅读教学价值。但是,部分小学语文教师 不重视集体建构,或集体建构过程较为机械化,引发 了诸多问题,导致群文阅读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 群文阅读教学如火如荼开展的背景下,解决集体建构问题迫在眉睫。
 

\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集体建构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体验教学活动的 保障。在集体建构环节,教师应重视调动学生的阅读 积极性。然而,部分教师以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多、时间不足为由,直接将学生带入群文中,忽视了调动学 生的阅读积极性。在缺乏阅读兴趣的情况下,学生很 难沉浸在文本中,难以进行感悟、建构。

  (二)内容建构侧重知识

  群文阅读教学由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两条线索 串联起来。感悟人文主题,掌握语文要素是群文阅读 教学的两大目标。这两大目标在集体建构环节表现 为:积累优美词句, 理解文章大意, 习得写作方法, 体 会相同主题。实际上,这四方面内容可以概述为知识 (词句、写作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文章大意、 相同主题)这两大维度。但是,在群文阅读集体建构 的实践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将关注点放在知识这一 维度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品读文本中的优美词 句,探究谋篇布局、表现形式等写作方法。在这样的 情况下,学生很难走进文字语言深处,不利于感悟文 本中的情绪情感,辨析其中的价值观。

  (三)阅读指导策略单一

  尽管学生是群文阅读教学中集体建构的主体,但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意识、阅 读方法、阅读能力。在进行集体建构时,他们很容易 手足无措,不知道读什么,也不知道如何读。教师是 学生进行集体建构的引导者,应依据学生的阅读情 况,使用多样的指导策略,使他们获取明晰的阅读方 向, 积极阅读、思考、交流, 走进文本深处。然而, 在 当前的群文阅读教学集体建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使用的阅读指导策略单一,以介绍阅读方法为主,在一 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深入阅读。

  (四)忽视思维品质培养

  集体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发挥良好思维品质作用的 过程,也是学生养成良好思维品质的过程。然而,在 当前的群文阅读教学的集体建构过程中,部分教师将 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理解和运用这一层面上,忽视培养 学生思维品质。同时,在学生缺乏锻炼思维能力机会 的情况下,集体建构无法持续,直接导致群文阅读教 学低效甚至无效。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集体建构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的策略

  1. 丰富导入方式,激发阅读兴趣

  课堂导入是学生进行集体建构的起点,也是激发 学生群文阅读兴趣的起始环节 [2]。传统的单篇阅读课 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如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故事 讲述、实验操作等。这些导入方式同样适用于群文阅 读教学集体建构的导入环节。总体来说,集体建构的 导入应当注重形式多样、灵活。

  例如,“我的祖国”群文阅读教学以《少年中国说》 为精读课文,以《黄河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为泛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 的美好精神品质。《少年中国说》是学生进行集体建构 的重要载体,是导入的切入点。这篇文章作于戊戌变 法失败后, 歌颂了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 表达了对“少 年中国”的热切期盼。在《经典咏流传》这一节目上, 歌手以敬畏之心,用热血激昂的歌声配合少年们铿锵 有力的呐喊,动情地演绎了《少年中国说》,歌颂了 少年蓬勃的朝气,唱出了当代中国少年发愤图强、勇 往直前的风骨,与梁启超隔空对话。自该节目播出以 来,《少年中国说》这首歌曲广为流传,不少小学生主 动学唱。因此,在集体建构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直 接播放歌曲《少年中国说》,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受 到心灵的洗涤, 激发一腔热血,建立积极向上的情感, 在 此情感的驱动下自觉进行集体建构,进一步与梁启超 对话,感悟其中的美好精神和情感。

  2. 善用教学评价,维持阅读兴趣

  有效的集体建构需要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 趣 [3]。众所周知,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 分,具有激励、促进作用,可以使学生在建立积极情 感的同时自觉投身学习活动。因此,有效的教学评价 可以使学生在集体建构过程中保持阅读兴趣。

  以“美景共赏”群文阅读的集体建构过程为例, 学生在阅读单这一支架的助力下,自主探寻《记金华双 龙洞》《七月的天山》《桂林山水》这三篇文章的主要 内容和精彩片段,对比发现不同景色的特点,并主动 与小组成员交流, 完善已有认知。还有学生毛遂自荐, 主动向他人描述自己阅读单中的内容。针对这种情 况,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认真倾听,发现该学生的良 好表现,并进行赞赏。在他人的激励下,该学生会提 高学习兴趣,踊跃投身到后续的集体建构活动中。

  (二)内容建构的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的集体建构目标有二:基础知识和 情感态度、价值观。这表明,基础知识和情感态度、 价值观是集体建构的两大内容 [4]。这需要教师采用适 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建构。

  1. 初读文本,理解基础知识

  在群文阅读教学的集体建构之初,教师需要让学 生采用恰当的方式自读文本,梳理文本线索,提取关 键信息,借此了解文本大意,理清文本结构,初步认 知重点事物或事件,夯实感悟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 在集体建构的起始环节,教师可根据文本线索、关键 信息、文本结构等重点提出任务, 驱动学生初读文本, 并在此过程中理解基础知识。

  例如,“舐犊情深”群文阅读教学中的《慈母情 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 三篇文章通过描述发生在母亲或父亲身上的事情歌颂 母爱和父爱的伟大。梳理具体事件便于学生了解文章 大意。因此,教师可以搭建图表支架,引导学生自读 三篇课文,分析其中的主要事件,建立整体认知。
 

\

  2. 细读文本,感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实际上,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指向情感态度价值 观 [5]。群文阅读教学中能引发学生思绪波动的正是文 字语言背后的知情意。作者往往会将自己的知情意隐 藏在一些文字背后。这值得学生探寻细读点,使用多 样的方式品读,与作者进行对话,加深对基础知识的 理解,同时感悟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集体 建构效果。

  例如,在“艰难的抉择”群文阅读中,学生要细 读《桥》,借助“老汉”的不同抉择来品味其身上美 好的精神品质。具体而言,在洪水放肆地“舔”着人 们的腰时,“老汉”从队伍里揪出来一个小伙子,凶得 像豹子一样地斥责小伙子。从下文可以知道,这个小 伙子正是“老汉”的儿子。在洪水威胁村民生命安全 时,“老汉”始终坚守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初心,将 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让自己的儿子为他人让开生命的通道。在洪水爬上“老汉”的胸膛时, 队 伍中只剩下了“老汉”和小伙子。“老汉”毫不犹豫地 将小伙子推上木桥。在保证广大村民安全的情况下, “老汉”作为一名父亲,将儿子的生命安全摆在自己 之前, 为儿子打开求生的通道。从“老汉”的一 “揪” 一“推”中可以感受到他的无私奉献,感受到他作为 一名父亲对儿子无言的爱。学生通过细读“揪”和“推”可 以了解“老汉”的不同身份及其如此做法的原因,深 刻地感悟他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质,真正实现与作者对 话,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滋养自己的心灵,建立良好 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集体建构情况是教师进行阅 读指导的依据。简言之,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集体建 构情况,有针对性地使用不同的阅读指导策略,驱动学 生自主、合作地处理、加工信息,建立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借什么物喻什么人”群文阅读集体建 构阶段,学生需要在诵读《落花生》《白杨》《桃花心 木》《高粱情》的过程中提取描写“物”特点和“人”品 质的语句,深入探寻二者的共同点。但是,大部分学 生无法自主提取关键语句,深入探寻共同点。在这种 情况下,教师需要先搭建阅读支架(见表 1),引导学 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自觉使用批注式阅读策 略, 边阅读边思考, 认真勾画关键语句, 细心分析, 建 立自主认知。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彼此的自读成果,同时讨论这四篇课文分别借什么样 的物喻什么样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散思维, 建构个性认知,并积极交流,不断碰撞思维,完善各 自的自主认知成果,建立深刻的认知。

  (四)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

  集体建构的最终结果是对某一观点达成共识 [6] 。 在达成共识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 批判性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集体建构过程 中,学生要利用自身的思维特点达成共识。

  例如, 在“神话故事中的人”群文阅读的过程中, 学生要阅读《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文本,了解故 事内容,感受主人公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质。但是,受 当前社会某些因素的影响,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 会对主人公的行为产生“疑问”。例如,有学生认为愚 公是一个愚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没有感动天帝 的情况下是无法搬走大山的。实际上,《愚公移山》这 篇文章是通过塑造愚公形象,描述愚公移山的故事来 歌颂愚公身上的美好精神。对愚公移山精神的传承是 学生需要达成的共识。要想达成共识,学生就需要在 集体建构的过程中辨析愚公到底是不是一个愚人。而 辨析的过程正是学生发挥思维批判性作用的过程。在 此过程中,学生会审视愚公的行为,品味愚公移山的 精神,达成共识,同时增强思辨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集体建构的价值,教师应采 用适当的策略解决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内容建构侧重 知识、阅读指导策略单一、忽视思维品质培养这四大 问题,让学生在浓厚的阅读兴趣的助力下走进集体建 构活动中,积极地体验初读、细读活动,使用不同的 阅读策略进行剖析,掌握基础知识,体会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建立深刻的阅读认知,提升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 雷慧莲.群文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万州区Z小学为例[D].重庆:重庆三峡学院,2023.
        [2] 赵文妮.基于群文阅读思想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 计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2(35):120-122.
        [3] 潘颖.群文阅读在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 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22.
        [4] 杨宏.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群文阅读教学[J].文理导 航,2022(5):67-69.
        [5] 毕珊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集体建构策略研 究[D].临沂:临沂大学,2021.
        [6] 王璐.群文阅读在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 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9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