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 —— 以玉林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0 11:31: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基于核心概念与理论框架,以玉林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利用问卷调查、座谈与测 试的方法,从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育人能力、发展能力、职业信念五个维度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进行调查 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数学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教育教学能力;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教  师是决定人类教育事业成败的实践者[2] 。随着经济的  不断发展,社会对于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尤其是教  育教学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升师范生的培  养质量,打造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2018 年,中  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  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义务教育学校  侧重培养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为高  中阶段教育学校侧重培养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研究  生层次教师”[3] 。 同年,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  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中进一步指出“建立完善基于证  据的教师培养质量全程监控与持续改进机制、师范毕  业生持续跟踪反馈机制和多元社会评价机制,推动师  范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形成追求卓越的质  量文化”[4] 。在此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核心素  养的关键组成部分—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强弱直  接关系到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到影响人才培  养的社会认可度[5]。因此,如何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能  力是地方高师院校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 。基于此,本  文以玉林师范学院(以下简称“ 我校”)数学与应用数  学专业为例,通过测试题、问卷与座谈的方式调查数  学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  步给出对策与建议。

       一、核心概念与理论框架

       关于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 不同看法[6-11]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师专业标准[12]和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13],我们认为, 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是指师范生由教育教学课程习  得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掌握的能力[14],其应包  含以下五个维度: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育人能力、发  展能力和职业信念,如表 1 所示。

\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需要调查研究的对象为我校数学与统计学 院 2019 级与 2020 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共 215 人。

       (二)调查过程

       专业知识部分采用测试题的方式,共 16 题,测试 时间为两个小时。其中第 1、2、3、4、5、6、7、9、10、11、14 题为数学学科知识考核题, 第 12、13、16 题为教学知 识考核题,第 8、15 题为课程知识考核题 。此阶段共发 放测试卷 215 份,回收 208 份,回收率为 96.74%。专业 实践部分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即从参与测 试的 215 名学生中随机选择 20 名学生进行教学设计 与讲课测试,其中教学设计要求学生在 120 分钟内完成撰写规定主题教学设计的任务并制作讲课课件;教 学实施 、评价与反思能力的考核以 10 分钟的讲课形 式进行。在育人能力、发展能力、职业信念这三方面则 采取问卷调查与座谈的方式,此阶段共发放问卷 215 份,回收问卷 196 份,回收率为 91.16%。

       三、调查结果

       (一)专业知识

       对数学师范生专业知识的调查主要从以下三个 方面展开,具体题目与分值分布如表 2 所示。

\
 
       专业知识部分题目共 16 题,涉及三个二级指标, 总分为 120 分 (96 分及以上为优秀、84—95 分为良  好、72— 83 分为及格)。部分分数段人数及百分比如图  1 所示,在 96 分及以上、84—95 分、72— 83 分三个分  数段中,男生的占比分别是 0、13.46%、30.29%;女生  的占比分别是 1.44%、9.62%、9.62%。值得注意的是, 学生不及格率为 35.58%,将近 40%,这说明数学师范  生专业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不乐观。

\
 
       首先,数学师范生数学学科基本知识中的运算能 力较差 。例如,第 9 题是关于解析几何柱面方程计算 的(7 分),有 51.92%(108 人)的师范生得分为 0—3 分; 第 10 题是关于高等代数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 算的(7 分),有 47.12%(98 人)的师范生得分为 0—3 分 。此外,上述两题有不少学生空白交卷 。概言之,数 学学科知识考核内容都是常规的基础题型,难度并不 大,但是总体呈现的答题情况并不理想。

       其次,数学师范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不够好,理 解程度不深,案例分析能力较差。例如,第 13 题为“简 述概念获得的两种方式并给出每种方式的教学重点 (7 分)”。本题的答题要点如下:一是阐明概念获得的 方式;二是说明每种方式的重点。对此,有 48.08%(100 人)的学生得分为 0—4 分,主要原因就是对于基本概 念的识记不到位,导致整体得分率不高。第 16 题为案 例分析题(20 分),其考核的核心要点是高中数学均值 不等式等号成立条件,有 33.17%(69 人)的学生得分 不足 10 分, 这表明师范生对高中数学基本知识的掌 握存在薄弱之处。

       最后,数学师范生对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不够 好, 对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缺乏深度研 读。例如,第 15 题为“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已深入社 会各方面,结合实例,阐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 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15 分)”。本题的要点如下:一 是要解释数据分析的定义;二是要结合实际教学来说 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对此, 有 42.31% (88 人)的学生得分为 0—7 分。究其原因,主要是师范 生一方面对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据分析概念 没有理解清楚 , 另一方面对于教材内容不够熟悉,不 能很好地围绕实际教学情况对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展 开阐述。

       (二)专业实践

       数学师范生专业实践考核方式为撰写教学设计 (30 分)及 10 分钟模拟讲课(50 分)。从参与测试的 215 名学生中随机抽取 20 位学生进行测试 。20 位学 生的成绩分布如表 3 所示。

\
 
       由表 3 可知, 无论是讲课还是教学设计测试,达  到优秀的人数均偏少,不及格人数偏多,教学设计不  及格人数为 7 人,占比 35%;讲课不及格人数为 6 人, 占比 30%。通过分析教学设计方案及 10 分钟说课,发  现存在问题主要如下。

       教学目标方面, 所有学生都能从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出发并结合相应 的行为动词对目标进行陈述。教学目标描述的关键点 在于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的行为主体必须是 学生 。但不少学生(8 人,40%)在测试时忽略了这一 点,均使用被动语态,出现诸如“老师使学生 …… ”“老 师让学生 …… ”之类的描述。

       教学设计方面,课堂引入环节的设计主要有两种  方式,分别是复习引入和情境引入 。判定定理的探究  设计大部分采用如下两种方式:一种是引导学生动手  实践 ,将三角形折纸立在桌面发现线面垂直的条件, 总结判定定理;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相关的物体,如直  棱柱等,发现线面垂直的条件 。上述设计方式可以更  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从而  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新知讲授环节,部分学生的教学设计存在不合理 之处。例如,在探索定理时,通过运用还未学习到的知 识进行定理的探究 。此外,大部分学生并未吃透课本 教材,知识讲授未遵循课本主线,忽略了课本内容中 的一些关键环节。例如,在讲授“ 为什么直线和平面内 两条相交直线垂直时,就可以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 ” 时,大多数学生并未解释清楚。另外,对于判定定理中 “ 两条相交直线”可否改为“两条平行直线”或“无数条 直线”的易混淆之处,不少学生并未提及。

       习题的讲授环节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两点:一 是设计的习题与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内容无关;二 是习题设计没有层次性。

       教学评价与反思环节, 大部分学生都有教学反 思 ,但是很少有学生对教学评价进行设计并呈现,这 违背了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

       (三)育人能力

       对于数学师范生的育人能力,问卷调查主要从综  合育人能力(学生心理问题疏导能力,组织教育活动、 跨学科育人活动的能力 , 学生发展综合指导能力)和  班级建设与指导能力(班级活动策划能力和班级组织  与建设能力)展开研究 。结果显示,32.14%(63 人)的  师范生认为其基本具备或完全具备学生心理问题疏  导能力;55.10%(108 人) 的师范生认为其基本具备或  完全具备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30.10%(59 人)的师范  生认为其基本具备或完全具备组织跨学科育人活动  的能力;37.24%(73 人)的师范生认为其基本具备或完

       全具备学生发展综合指导能力;54.59%(107 人) 的师  范生认为其基本具备或完全具备班级活动策划能力; 61.22%(120 人)的师范生认为其基本具备或完全具备  班级组织与建设能力 。整体而言,数学师范生在班级  建设与指导能力方面的表现要好于综合育人能力方  面 。通过座谈可以进一步发现,数学专业在中学生心  理方面开设的课程门数偏少,且侧重理论知识,缺乏  心理问题干预与处理的实践类课程 。 同时,没有开设  跨学科综合实践类课程,导致师数学师范生在组织跨  学科育人活动方面体验感较差。

       (四)发展能力

       对于数学师范生的发展能力,问卷调查主要从自  主发展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个人发展规划能力和团  队学习合作能力)和教研能力(撰写科研课题和科研  论文的能力) 展开研究 。结果显示,25.51%(50 人)的  学生认为其基本具备或 完全具备自 主学习能力; 23.47%(46 人) 的师范生认为其基本具备或完全具备个人发展规划能力;64.80%(127 人)的师范生认为其  基本具备或完全具备团队学习合作能力;9.18%(18  人)的师范生认为其基本或完全具备撰写科研课题的  能力;7.14%(14 人)的师范生认为其基本或完全具备  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 。通过座谈可以进一步发现,不  少数学师范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与规划缺乏长远考  虑,甚至有相当比例的师范生会等到自己毕业时再考  虑将来要做的事情 。此外,少数师范生在教师指导下  已经成功申报课题或发表过科研论文。

       (五)职业信念

       对职业信念的考查主要是问数学师范生选择教  师行业的原因,以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他们对教  育事业的热爱度和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结果显示, 96.94%(190 人)的数学师范生热爱教育事业;94.90%  (186 人) 的数学师范生认同教师职业 。此外,81.63%  (160 人)的师范生选择教师职业是因为具有稳定收入  及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也有 23.47%(46 人)的师范生  迫于减轻家庭经济压力而选择教师行业 。可以看出, 师范生选择教师作为未来职业主要是受内部驱动力  影响,如对教育事业热爱、对教师职业认同等,但同时  也不能忽视影响数学师范生职业选择的外部因素。

       四、讨论

       (一)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数学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①在专业知  识上,整体优秀率偏低,不及格率偏高。而且经过系统  学习后,师范生对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仍缺乏  深入细致的研究 。②在专业实践上,多数师范生能独  立撰写教学设计并依据该内容开展说课、讲课教学活  动,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教学设计撰写存在不规  范的地方; 二是教学环节设计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三  是不少师范生讲课基本功较差 。③在育人能力上,不  少学生认为其综合育人能力存在不足,尤其在学生心  理问题疏导和跨学科育人活动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 ④在发展能力上, 大部分数学师范生缺乏自主学习、 自我规划的意识,且只有少部分学生具备撰写科研论  文或科研课题的能力 。⑤在职业信念上,多数师范生  选择教师行业是受自身内部驱动力影响,即对于教育  事业的热爱和教师职业的认同。

       此外,从问卷调查、测试题中可以发现一个有趣  的现象: 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五个维度之间存在  一些微妙的关系 。例如,在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上, 教学设计和讲课成绩优异的师范生往往在专业知识  测验上成绩也为优异 。同时通过座谈可以发现,专业  知识 、专业实践表现优异的师范生大多也申报过高  水平课题或发表过论文 。当然,上述各个维度之间呈  现的关联是否准确、客观,还需要后续结合数据作进  一步科学论证分析。

       (二)建议

       数学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是师范生未来从事数 学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能力,因此在提升数学师范生教 育教学能力方面,学校应充分结合教育教学能力的五 大维度, 立足师范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进行规划,从 而促进师范生更快成长。

       第一,优化课程体系,增加选修课程,提高实践占 比 。一方面,教师教育类课程应进一步增加与师范生 教育教学能力联系密切的青少年心理学、中学生心理 健康与道德教育、班主任工作艺术等讲座或课程,加 大实践课程比重;另一方面,破除课程知识壁垒,打造 全新的课程体系,充分实现学科之间、专业之间的融 合与整合。

       第二,优化教师教学指导体系。每 4—6 名师范生 配备 2 位教师(校内、校外教师各 1 名),组建基于“双 导师制”的指导教师队伍,共同指导师范生教育教学 技能训练[15]。“双导师制”不仅可以补齐师范生在科研课题和论文撰写上的短板,而且能够帮助师范生形成 较为合理、针对性较强且更为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和 自主学习的意识,进而解决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及个 人发展规划能力不足的问题。

       第三,建设校外师范生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应该  秉承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原则,选择师资水平高、指  导能力强的中小学作为“三习”基地,建立良好的、稳  定的伙伴关系。在双方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局面中,中  小学实践基地为数学师范生提供更多的“三习”机会, 使得师范生在真实的教育场景 、鲜活的教育素材中, 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五、结语

       教育教学能力是师范生培养的核心内容,对于教 师专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地方高师院校 对此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EB/OL]. (2010 -07 -29) [2023 -06 -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 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 章勤琼,朱雯琰.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研究:以 W 大学数 学专业为例[J].晋中学院学报,2018,35(5):73-77.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 见[EB/OL].(2018-01-20)[2023-07-25].https://www.gov.cn/zhengce/ 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4]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EB/OL].(2018- 09-30)[2023-07-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810/ t20181010_350998.html.
       [5] 洪早清.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探索与思考:以华中师范大 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10):42-45,37.
       [6] 宋茹英. 浅谈中小学生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内涵[J].考试周刊, 2018(49):27.
       [7] 申继亮,王凯荣 .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 版),2000(1):64-71.
       [8]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9] 马什.初任教师手册[M].何立群,吴刚平,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5.
       [10] 李家清 , 冯士季 . 论基于《标准》的职前教师专业能力形成机 理[J].教师教育研究,2013,25(6):41-46.
       [11] 韦斯林,王巧丽,贾远娥,等.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模型的建构:基于 扎根理论的 10 位特级教师的深度访谈[J].教师教育研究,2017,29 (4):84-91.
       [12]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3]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 行)》的通知[EB/OL].(2017-10-26)[2023-07-25].http://www.moe.gov.cn/ 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
       [14] 彭宇航.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培 养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15] 李从林,鲁先文.构建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卓越教师培养体系 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5):29-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71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