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初中体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落实立德树人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18 09:56:06 文章来源: 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体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体育素养的职责。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许多教师发现初中体育教学中也可以积极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体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在强健学生体魄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本文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两者融合的路径方法,旨在充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体育,思政教育

  初中阶段,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此时他们的认知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同时,这一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认知开始觉醒。加之现代社会网络技术普及,各类电子产品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网络上各类信息参差不齐,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初中生更容易受到各类不良信息的影响和侵蚀。所以,在这一阶段,增加对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视,培育其良好的品德,从而真正使之成为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非常必要。因此,初中各学科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均应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体育学科作为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需要深入挖掘体育教学中的思政元素,不断探索体育课程中思政建设的路径与方向,充分实现体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

  一、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价值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加强对学生体育的重视,是强健学生体魄、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学生健康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将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是新时期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及突破点,其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满足“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具体而言,体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价值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符合新时期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育的作用主要为强筋健骨、增加知识、调节感情、锤炼意志。新时代教育改革强调应重视思政教育和各类课程同行,发挥协同功效。《体育之研究》中也写道:“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均寄于体,无体则无德智也。”这些均体现了体育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同时指出了体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然而,传统教育中,体育课程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在实际教学中,体育的价值往往只是体现了强筋健骨、增加知识两方面的作用,

  并未体现出后两点作用,这也是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体育课程的重要性逐渐受到各界广泛重视,并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尤其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后,构建体育课程思政逐渐成为新时期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要求。而将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能够很好地满足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对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有积极帮助。

  (二)符合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现实性需求

  初中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其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祖国未来的发展情况,体育课程也因此备受各界关注。体育课程作为初中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帮助初中生形成锻炼兴趣、明确锻炼动机、掌握正确锻炼方法和技巧,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是提升中学生身体素质、促使学生以健康体魄应对学习、发展的关键,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需求。成才先成人,思政教育在个人成长中同样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熟,此时以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课程为切入点,增加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合理地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对于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度、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价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有积极意义。两者融合,既能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开发智力,又能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在正确思想教育指导之下,形成坚毅勇敢、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这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现实性需求。

初中体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落实立德树人论文

  二、立德树人任务下初中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

  (一)提升体育教师队伍课程思政素养


  体育教师是课程活动开展的重要组织者、领导者,也是学生体育训练学习的重要指导者、领路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在完成体育学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也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体育教师更是学校体育课程思政改革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积极打造专业化、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实现体育课程思政构建的基本前提。所以,在立德树人视域下,想要有效实现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需要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具体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及体育技能

  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所以,为了提升学校体育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同时为思政教育渗透融合创造条件,学校方面要增加对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一方面,要积极引入高素质、专业化体育人才,提高学校体育教师招聘门槛与要求,保障所聘用的体育教师均为体育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体育技能及教学水平、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学校还需要增加对现有体育教师专业培训的重视,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技能等,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研、磨课、听课等活动,并可以将培训考核结果、教研听课结果等与教师奖励挂钩,以提升教师的责任意识,促进其不断精进自身专业素养与能力。

  2.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作为初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人文科学底蕴,确保体育教师能够精准把握国家教育方针,做到精准发力,合理调整教学方法手段,为思政教育的渗透融入奠定基础。同时,体育教师需要与优秀思政教师、其他课程思政教师进行沟通互动,增加思政教学业务的融合深度,促使体育教师更快、更好地掌握课程思政构建的难点与要点,具备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推动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

  3.学校应增加对体育教师思政教育的培训

  学校在组织体育教师开展专业培训活动时,应将培训内容和课程思政进行紧密关联,打造新的教师培训体系,形成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专题培训一体化培训体系,并在各阶段、各环节培训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以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为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创造条件,促进学校体育课程思政质量提升。此外,学校可为优秀青年教师创造机会,引导其加入党员团队,逐渐形成有计划、可持续的体育教师后备力量建设。

  (二)深入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内涵

  传统印象中,思政元素多存在思政课程、语文、历史等文化学科之中,在体育课程中较为少见。但事实并非如此,体育课程也是思政元素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非常丰富,然而日常教学中经常会被忽略。所以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具有善于发现的眼睛,从日常教学内容出发,深入挖掘、凝练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以合适的方式融入教学活动,从而真正实现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例如,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喜好出发,选择相关体育赛事、学生普遍喜欢的运动员的比赛视频、人生经历等内容,并在课堂上以多媒体的方式播放给学生观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比如在进行篮球学习时,可以为学生播放姚明、乔丹、科比等备受中学生喜爱的运动员的赛事视频,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感受体育运动中、篮球比赛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以逐步点燃学生学习篮球的热情,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国际体育赛事,让学生在观看比赛视频中,形成民族自豪感,无形之中将家国情怀植根于学生心中,实现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除了以往教学方式及活动之外,体育课程中蕴含的历史资源也是值得教师深入挖掘的思政教育元素。在具体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在进行体育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为学生拓展体育发展历史等相关内容,以增加学生对体育发展史的了解,潜移默化地激起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运动意识,帮助学生养成体育情怀。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中国与奥运”这一主题切入,带领学生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讲解,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团获得51金、21银、28铜的好成绩;同时可为学生播放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参赛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体育实力的不断提高,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此外,教师可以将“健康中国”作为背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纠正其“会考不会动”“满分即停练”的不良认知,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意识,为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

  总之,体育课程中蕴含非常丰富的思政元素,作为体育教师应进行深入挖掘,将具有说服力、生命力的思政元素甄选出来,并以多样化的方式将其与体育教学活动进行融合,以此来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充分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

初中体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落实立德树人论文

  (三)积极创新体育课程的教学形式

  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丰富,让学生在多元化体育活动中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同时为思政教育的融入创造条件。比如,在100米短跑训练中,为了进一步激起学生的跑步训练兴趣,教师可以将学生以6-8人为一组,分成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接力跑比赛,以最快、最规范完成接力跑的小组为胜。在篮球教学中,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男女对抗赛、男女混合赛,甚至是班级篮球竞赛、年级间篮球竞赛等不同方式开展竞赛活动。这样以比赛方式进行教学,既能激起学生的胜负欲,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训练中,从而强化学生的体育技能、提升其身体素质;又能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及比赛精神的内涵,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观念也有积极意义,从而实现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关联,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有效路径,可以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思政的引领价值。

  (四)重视优化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在任何一门学科教学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体育学科而言,同样如此。然而,传统体育课程评价的内容通常比较单一,多以学生的练习结果为导向,评价内容不全面、标准片面,难以真正发挥其教育价值。在立德树人任务背景下,作为初中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同时需要增加对教学评价体系优化的重视,以课程思政为导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目标,建立完善、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具体优化完善中,既要关注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重视学习效果,同时需要将思想政治素养融入评价指标,关注学生思想观念的发展情况、课堂表现状况、训练态度、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中的表现情况等,从客观、全面的角度给予学生评价。只有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展开系统评价,才能更加真实地反映体育课堂思政建设的效果,为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改进提供有效指导。

  三、结语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初中学校及学校管理者、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在体育课程中融合的重要性,并通过各方合力,积极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实现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真正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超.“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践行向度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16):132-134.

  [2]李秋利.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学校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体育画报,2022(4):180-181.

  [3]李林.“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以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大学,2021(5):90-92.

  [4]赵富学,陈蔚,王杰,陈慧芳.“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4):80-86.

  [5]赵富学,焦家阳,赵鹏.“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要义与践行向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3):72-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47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