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学生珍爱生命,更重要的是启发青少年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探索生命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求我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让每个生命绽放光彩。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核心价值观;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 “布满爱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热爱生活,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的和谐、事业的成功、生活的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他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生命教育,正是帮助青少年学生正面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取向。
一、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实、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的教育方针, 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4 年3 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 以下简称 《意见》) 中,把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放在首要位置,成为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2016 年 9 月,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它以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 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凝练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作为核心素养主要构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实际上是对三维目标的提炼和整合,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提炼为能力, 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为品格。能力和品格的形成即是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教育人本论思想。教育人本论的基本思想在于强调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人,其内涵可概括为三点: 一是发现人的价值; 二是发挥人的潜能; 三是发展人的个性。
社会主义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马克思竭其毕生精力完成的对人类发展规律的提示中所展示的,人的全面发展终极价值目标,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规定。它不仅能容纳继承人类文明进步的共同价值,更能同形形色色的非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相区别,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要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二、构建优秀的班级团队,树立共同的价值取向
生命教育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校要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发掘出自己的潜能,充分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 中,使知识融入生命,从而创新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其行动方法是,构建一个个优秀的班级团队, 打造一支支全面发展的学生队伍。全面发展既是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一个学校集体全员的全面发展。作为校园团队的班级,是这个全体师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打造有 “生命力” 的班级,就要实现班级里的每个人能够团结协作,众志成城,敢于开拓创新的团队才能够称之为优秀的班级。一个优秀的班级就好比一艘豪华的巨轮。
( 一) 需要一个把握方向的 “船长” ———班主任
宋代著名学问家张载说过: “志大,则才大,事业大; 志久,则气久,德性久。”一个优秀的班级的建设首先就得有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这个班主任首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思想,也就是班级建设的方向,只有拥有长久的有 “生命力”的发展方向,航行才能更快,才不会失之偏颇; 其次,作为班主任还需要人文情怀,一方面既要有 “人”,即关心人,关心这艘船上所有的人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有 “文”,即了解文化,以文化来经营班级、发展班级,这就是“人文关怀”; 最后,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需要有“力”,即面对班级长远发展具有的视力,针对外界诱惑专心做教育的定力,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成长的恒力以及处理事务执行决定的魄力。只有如此,班主任所指挥的这艘航船才能渐行渐远。
( 二) 需要分工明确有责任感的 “船长助理” ———班干部
一个优秀的班级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团队,而卓越团队的表现就是能够彼此关怀、鼓励参与; 能够乐于沟通、善用发挥; 能够相互承诺、激发热情; 能够共同分享、共创远景。有 “生命力” 的班级的骨干应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班干部可以实行轮换制或者轮流制,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班级的建设和管理中。
( 三) 需要一群快乐健康又充满 “生命力” 的“船员” ———学生
一个有 “生命力” 的班级的孩子应该是快乐的、成长型的。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充满着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是生命与生命之间交往与沟通的过程,有了这种生命沟通,教育才能深刻地实现对生命成长的影响。教师面对的是具有思维能力、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是自我的主体,具有自觉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他们的生命性,认可他们的差别性,培养他们的自主性与自觉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一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可从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五个方面来开展培养; 二是使学生树立时代精神,养成 “四个学会”,即学会自信、学会自强、学会自主、学会自负 ( 勇于担当的责任心) 。
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生气的优秀班集体的目标,还在于营造一种共同的生命力的价值取向。古语有云: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 一个班级的 “生命力”的展现靠的不单单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而是需要每个班级成员同心同德,而其中之根本在于所有的人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
何为 “生命力”? 党的十九大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命力作出高度的科学的概括: 人民有信仰, 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所学校也是如此。学生有信仰,学校有特色,班级有活力,人人有发展。而这些必须对班级的整个核心作出准确的价值定位,提出班级的文化理念和努力方向,并有意识地将其转化为全体班级成员的共同价值观, 以此规范、引导和整合所有学生的个体价值观。
所谓 “情感经营”,即通过情感的力量,唤醒良知,发挥聪明才智,其核心是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发现学生的价值、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力量。在当下,我们应站在生命的高度去看待教育、看待学生,要充分关注学生自身个性发展和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换言之, 要用朴素、真实的情感触动、打动、感动学生的心,实现心与心的零距离。任何人在感情上都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幼小的心灵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学生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他们才会心情舒畅,变被动为主动,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约束。这样,一种全新的班级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观就油然而生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集体 ( 团队) 就成长起来了。
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学校生命课程教育
在生命教育中,学校最大的变化就是在班级中开设了 “生命教育课堂”,扎扎实实让生命教育深入人心,取得良好的成绩。
( 一)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命课堂
课堂是对学生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命课堂教学。
课前,教师认真学习并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努力挖掘教材,创新课堂教育,有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生命课堂, 并能突出重点,合理地编排教材及教学案例,做到一课一得,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并深入头脑。
在生命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发掘教材中的内容,把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关的内容进行分组,汇成专题教学,可以分成热爱祖国专题、热爱生命专题、感恩教育专题、共建文明等专题教学,还可以课内外互相补充,让学生收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案例,了解其内涵,做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性,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培养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的多彩活动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利用午会、班会等时间,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如爱国、文明、爱心、感恩、诚信等教育内容,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采取不同形式。低年级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背诵三字经、儿歌等内容; 中高年级可以采取让学生读相关文章、写读后感、办手抄报等形式。
二是开展富有生命力的学生活动。生命教育活动中,有效地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类活动,以教育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把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观察处理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利用班会、黑板报、手抄报等方式广泛宣传 “三倡导”: 每学期一次社区服务活动,关心弱小,敬老爱老; 每学期开展一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命课堂教育的主题队会; 每学期一次感恩生命教育专题讨论会; 每天讲一句文明礼貌用语, 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生命教育活动开展还需要家长和社会支持,需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的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和学校互相协调、共同育人的强大合力。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教师要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端正价值取向, 遵循道德规范,促使青少年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全面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校要适应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各学段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综上所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生命教育还需要从 “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只有以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 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有机统一,才能实现教育对人的真正的全面回归。相对于三维目标,素养更具有内在性和终极性的意义。素养是素质加教养的产物,是天性和习性的结合。素养完全属于人, 是人内在的秉性。它使人成其为人,决定人的发展取向,也就是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和价值取向。素养让我们真正从人的角度来思考教育、定位教育。素养导向的教育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参 考 文 献]
[1]余文森.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 上海: 教育出版社,2017.
[2]陈菊芬. 借助科学阅读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J]. 学苑教育,2015( 4) .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28/20181228101413873.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