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中生物理概念理解的测试与问题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12 09:31:39 文章来源: 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通过了解物理概念的背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构造阶梯式理解模式,降低物理概念难度;建立理想化物理模型,形象描述物理现象;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用科学方法记忆概念,解决物理概念问题五方面论述了高中生物理概念理解的测试与问题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理,概念理解,问题

  物理概念分为物性概念和理性概念两类.其中物性概念指直接表述物理名词特性的概念,如:质点、电容、电场强度等等.理性概念指除了叙述物理名词的含义还需要将此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构建联系,如:电势、电功等.学生在定性的同时需要定量.高中物理被学生认为难以理解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概念理解不够透彻,硬性记忆知识点使学生“张冠李戴”的现象严重.教师需要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增强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改变目前状况.

  1了解物理概念的背景,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经常出现概念不清的现象,学习效果差,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兴趣较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在概念讲解之前为学生引入概念的背景故事.促使学生构建物理知识网,增强物理能力.在了解物理背景故事的同时,体会物理学家在探索物理知识时求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例如,教师在为高中生讲解“电与磁”知识点内容时,可以先为学生讲解物理学家发现和发展电与磁的概念背景: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初步建立起电与磁之间的关系;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即磁可以生电;1834年楞次得出楞次定律: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受感应电流的磁场影响、阻碍,顺势提出了电动势方向,生成感应电动势的电流方向.这些发现,为后世录音机、电话机等发明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科学家针对电与磁的简单现象开展深度挖掘的探索精神,也深深打动了学生,学生通过时间线了解了电与磁的物理概念背景,对物理知识有了更整体的把握,增强了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生物理概念理解的测试与问题分析论文

  2构造阶梯式理解模式,降低物理概念学习难度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需要时间,通过在物理题中的运用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这要求教师为高中生讲解物理知识时,先促进学生对概念具有表象认识,再促使学生不断加深理解,由表及里地认识物理概念.后续为学生讲述的物理知识一定以前面的物理知识为基础,阶梯式地促使学生增强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例如,学生在初次学习“加速度”时,教师需要要求学生掌握加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当学生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后,教师需要要求学生掌握加速度产生的原因,清楚加速度的方向,对加速度的符号准确掌握,且对加速度的实验内容有一定地了解.当学生继续学习到“匀速圆周运动”后,需要对“向心加速度”有一定了解,这样学生便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高中阶段的加速度问题了.通过阶梯式学习,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由浅至深,既降低了学生物理学习难度,又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物理知识,有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养成.再比如,学生学习“摩擦力”和“惯性定律”内容时,教师可以展示伽利略斜面实验(如下图所示).帮助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的掌握.这种实验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对力的性质具有初步直观地理解,促使学生对摩擦力的定义理解更深刻.教师再通过更换不同坡度的斜面,帮助学生观察、区别实验现象,了解小球下滑过程受到的动能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推论出当斜面最终角度归零,变为平面,平面绝对光滑时,小球会一直向前匀速直线运动,这种从表及里、由易到难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增强对物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高中生物理概念理解的测试与问题分析论文

  3建立理想化物理模型,形象描述物理现象

  物理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物理现象,教师需要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特点解决物理问题,构建物理模型.理想化物理模型指抓住主要因素,排除次要因素、简化无关过程的实验.依据这一特点,学生需要将物理概念的形成和应用设计为实验步骤并在课堂活动中展现出来.试验结束后,学生需要反思实验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惯性”知识点时,学生为了准确掌握惯性现象可以设置物理实验.将装有墨水的小烧杯放置在小车上,利用细线将小车匀速向右拉动的过程中忽然加速,杯中的墨水却向左倾斜撒了出来.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得出物体惯性的方向,在遇到类似题目时也可以较快地得出结果.学生分析具体的原理发现:小车最初与烧杯和烧杯中的墨水一同以同一速度v0匀速向右运动,当小车突然加速到v0+v1时,小车中的墨水依然保持速度v0,墨水相对于烧杯发生了向左的运动趋势.学生在观察时以烧杯为参照物进行观察,这也是墨水相对向左运动的原因.

  4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偏重于教师口述,需要学生的大脑长时间处在活跃状态中.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无法适应课堂节奏,常常会遗漏部分物理概念,打击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和图片功能,辅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尤其是“微观物质结构”这部分内容,内容的抽象不利于教师直接讲解和学生理解.需要教师为学生构建微观模型.促进学生较直观地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知识点时,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构建物理模型.尤其是涉及实验时,其中α粒子散射实验的图示需要教师通过PPT的形式展现给大家观看.(如下图所示)帮助学生理解大多数粒子穿越原子时,运动方向偏向角很小(2°到3°),但少数α粒子有较大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而被反弹回来,这就是α粒子的散射现象.如果教师利用视频或模型构建的形式帮助学生做出动态的实验动图,那么一定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实验原理的.得出结论后,教师可以作进一步扩展,帮助学生理解原子定义.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计出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5 m~10-14 m,原子的直径约为10-10 m,因此原子核的直径约为原子直径的,原子核的体积

高中生物理概念理解的测试与问题分析论文

  仅相当于原子体积的万亿分之一.另外,这部分的汤姆孙原子结构模型也作为高中物理的重点知识点需要被学生掌握.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物理模型,同时配合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如下图所示)汤姆孙提出的想法是原子是球体,其中带正电荷的物质均匀分布,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入在整个球体的同心环中.便得出了下列图示,这个模型又被称为梅子布丁模型.5用科学方法记忆概念,解决物理概念问题为了促进学生对概念体系准确掌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图网,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这种分类方式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如:矢量包括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位移、力矩、压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等物理量,标量包括电阻、功率、势能、引力势能、电势能等物理量.这种物理量的分类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掌握地更牢固.

  例如,学生在记忆“标量”概念时,可以通过与“矢量”概念的区分进行记忆.标量指有大小没方向的物理量,但是有大小有方向的物理量不一定是标量.标量与矢量进行区分,需要通过计算看是否符合四则运算.如:速率、路程、平均速率等均是标量.矢量指有大小亦有方向的物理量,在运算时符合平行四边形法则.如:速度、位移、平均速度等均是矢量.矢量和标量是物理概念中较基础的记忆型知识点,需要学生通过对照准确区分、记忆.再例如,学生在学习“速度”知识点时,对速度的概念如果还停留在初中阶段,那么学生的物理学习必然会举步维艰,学生需要将速度与速率进行概念的对照,帮助学生理解区分速度与速率的概念.速度属于矢量,存在方向,数值前的正负号代表相对于定义的正方向,它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是否一致.速率属于标量,即没有方向只有大小的物理量.学生在学习速率的时候需要掌握速率的计算方法.

  总而言之,学生只有对高中物理概念有足够的积累,才会在积累中体会到质的改变.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夯实学生物理基础,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从而推动学生下一步物理学习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王识诽.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9(10):50.

  [2]李志红.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29):15.

  [3]刘东明.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江周刊(论坛),2018(1):223.

  [4]陈方.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8(10):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00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