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先进、现代化的教学资源进入课堂,尤其是微视频以其鲜明的优势受到广泛的关注。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师要对微视频的切入时机展开探索,从课堂导入、实验、训练和反思等环节入手,适时、恰当地筛选微视频资源,帮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学习,促使学生展开自主、个性学习, 从而使学生构建起较为系统的物理认知,逐渐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物理 微视频 切入时机
微视频具有目标清晰、内容短小、主题丰富、生动直观等特点,被更多的教师引入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助力元素。物理课堂讲授的知识抽象且枯燥,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特别是到高中阶段,物理教材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针对一系列具体教学情况,教师可以引入微视频,并对微视频的利用展开优化设计,尤其要对微视频的使用时机进行多元探索,比如,课堂导入、 实验、训练和反思时,布设微视频操作路线,辅助课堂成功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探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真正发挥出微视频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导入时切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微视频资源具有生动、灵活的特点,高中阶段的学生各方面能力已经趋于稳定,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若采用传统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导入,则很难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较顺畅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将生活中真实的场景或素材直接展示出来,呈现出重点信息,视频具有动态特点并且比较简短,学生观看兴趣较浓,成功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课内容的教学中,高一学生的思维由形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但还处于不稳定期,对周围生活的探究热情比较高,并且学生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等,对圆周运动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但知识的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足。上课时,教师用语言叙述生活案例,很难引起学生的探知兴致。此时,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思路,充分发挥微视频的优势,在上课伊始,利用视频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如摩天轮、火车拐弯、汽车过拱桥、赛车比赛等,然后让学生说出看到了什么事物?这些事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回答兴致高涨,纷纷行动起来。 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对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有了一个初步感知。接着,教师播放米兰 1 月 26 日的火车脱轨事故,截取脱轨的视频,特别展示细节,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火车转弯的事件上。这列火车为什么会脱轨?火车在转弯时的限定速度是怎样规定的?由此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指明方向,使学生主动探究有关的圆周运动问题。
教师利用微视频给了学生一个思维支点,在教师的 指导下,学生从生活中感知物理问题,思维不断深入,课 堂导入效果显著。
二、实验时切入,提升学生参与效度
实验是学生进行物理探究、构建物理核心知识的关键,也是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很难在课堂内展开,即使进行实验演示, 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实验也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融入微视频,利用微视频直观、 动态的特点,真实呈现出教学实验,使学生清晰了解操作细节和实验现象。这样的课堂操作,能够极大克服实验教学的不利因素,让学生有一种切实体验感,使学生从实验中不断获得成长。
在进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一课内容的实验 时,这个实验的重点是让学生从实验中探究和体验功与 速度变化的关系,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对动能有了粗浅 的认识。在课堂教学开始后,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一段微 视频,视频中一个人正在射箭,视频显示人拉弓幅度的 大小与弓、箭射出速度和距离的关系,学生迅速得出力 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成正比,为让学生验证这 一结论的正确与否,师生进行验证实验,教师给学生准备 小车、橡皮筋等材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 作,实验中需要测量好几组数据,如果操作或测量出现误 差,将直接影响验证结果。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教师转 变先后顺序,先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然后再进行独立 实验操作,教师利用视频记录实验过程,保持每次橡皮筋 的伸长量相同,视频可以随时停顿、放大或者缩小,学生 详细记录实验,绘出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示意 图,由此得出结论。这使学生对实验的全过程有了一个清 晰的认知,教师再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时,学生就能心中 有数,实验高效推进。
微视频的演示,让学生可以准确获得关键信息,验证 疑问。当学生再进行具体操作时,由于有了系统的实验思 路,因而实验十分顺利,保证了学生的参与效度。
三、训练时切入,激活学生主动思维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具有实践性、科学性、严谨 性等特点,高中学生平时接触的物理概念复杂且比较难 懂,学生只凭借课堂学习,很难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课 堂训练是学生知识巩固、升华思想的重要方式,只有通过 多样形式的训练,才能达成教学目标,实现物理学习的初 衷。所以,巩固训练必不可少。但传统训练题,都以纸质的 形象出现,学生没有新鲜感,时间久了训练效果较差。为 了激活学生的主动思维,教师在训练环节可以恰当地介 入微视频,通过微视频创设情境、设置疑问,让学生在微 视频的引领下,展开思考、推理,得出答案,使学生顺利完 成对知识的内化。
在学习“平抛运动”一课内容时,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掌握的平抛运动的知识点,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节课要突出学生活动,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探究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一起学习平抛运动, 并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完成对平抛运动概念和平抛运动规律的理解。在知识学习完之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教师都会设计课堂训练题,让学生通过做题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教师可以采用现成的视频,也可以将生活事件录制成微视频,比如,一个人从高楼顶楼以一定的水平速度抛出一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也是已知,求楼的高度,教师还可以选取飞机投物资的视频。 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感觉很新鲜,能促使学生根据微视频的提示,主动进行思考解答。
教师利用微视频的画面感,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不仅 能实现对学生知识的巩固,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四、反思时切入,开拓学生学科视野
反思是课堂教学的总结与升华,是学生学习过程中 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平 时的课堂学习,教师只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很少留出一 定的时间,让学生反思课堂所学,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 内化。为给学生创设反思机会,教师可以引入微视频,进 行拓展介绍,为学生展示更加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让学 生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 探究欲,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反思、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在学习完“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一课内容时,教师 一般采用让学生谈收获的形式,帮助学生总结反思,这节 课教师利用物理大师中《地球称重量》的视频,让学生直 观、系统地感知了万有引力的成就,启发学生总结所学知 识,知道万有引力定律与实际问题、现代科技相联系,可 以用来发现新问题,开拓新领域。之后,教师呈现引力波成 功探测的短视频,让学生感知前沿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对 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在课堂中留出一定的反思和升华时间是课堂教学的亮点,教师可以使用微视频,帮助学生反思,同时进行 拓展学习,助力学生成长。
五、结语
总之,将微视频有效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是信息技 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高效案例。微视频介入物理课 堂,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帮助学生创造性 地进行各种学习活动。教师要对微视频的切入时机展开 创新设计,从导入、实验、训练和反思等角度入手,不断激 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欲望,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并在此 基础上,引发学生对元认知的思考。在思考中,学生的思 维得到发散,学生的物理水平和综合素养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臧传江.浅析微视频资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3).
[2]于洪雨.微视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6).
《高中物理教学微视频切入时机的筛选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114/20190114112752777.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