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22 10:52: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对策,最后对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农业院校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单一的创新创业教育往往无法满足农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种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强化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农业领域中的机遇和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两个重要领域,如何有效地融合起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刘嫔妮[1]指出,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而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则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出更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率。黄子健等[2]提出了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领导力教育相结合的概念模型,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道德素养的重要性。王永祥等[3]研究发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既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又能提高教育水平、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升高校办学能力。程璐等[4]研究发现,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农科类院校中存在课程衔接不紧密、协同育人机制不显著、制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故面对新形势,需要注重思创融合,探索新的育人模式。杜一鸣等[5]认为,“专思创”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将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促进高等职业院校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李慧[6]的研究指出,高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之融合,形成协同育人的机制,这样不仅能够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发展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还能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既面临一些机遇,也存在一些挑战。机遇方面,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也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挑战方面,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面临教师资源匮乏、实践机会不足、课程衔接不紧密、协同育人机制不显著和制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对于农业院校来说,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三农”人才,充分发挥其在推动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并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国家高度重视并印发了相关的政策文件。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7]。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核心任务,加强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道德素养[8]。此外,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内部也举行了多次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会议[9-12]。这些会议旨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体验和发展机会。而通过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的指导,农业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方面的实践得到了支持和鼓励。然而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以便更好地促进农业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实现其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一、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这一融合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校深入思考和解决。

\

  第一,教育理念和目标不一致。农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理念和目标上存在差异。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强调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公德。而创新创业教育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导致教育内容和方法存在冲突,使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常常感到困惑和矛盾。

  第二,师资队伍素质不高。农业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师资队伍存在素质不高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思想政治素养,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创新创业教育则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业知识,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如果师资队伍任一方面的素质不高,都将会影响教育质量和效果。

  第三,教学方法不适应。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需要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故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第四,实践机会不足。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需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然而农业院校面临实践机会有限的问题,特别是在农业领域,缺乏实践机会会限制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使他们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第五,评估和监管机制不完善。农业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评估和监管机制。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往往需要通过评估来进行检验,而监管机制可以确保教育过程的规范性和公正性[13]。如果缺乏评估和监管机制,就可能导致教育内容和方法存在随意性,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

  二、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对策

  (一)明确教育目标

  在农业院校中,明确教育目标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至关重要。首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整体教育规划,有助于确保两者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例如,某农业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安排在相邻的时间段,以便让学生将两者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置跨学科课程,如“创新创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其次,明确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互补性,使两者在价值观、能力培养和实践应用等方面有机结合。以某农业院校为例,该校可以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农业领域的创新创业,以便使学生在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素养的同时,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另外,还可以开展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活动,如创新创业竞赛、实践基地建设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根据教育目标,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包括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开发等,以确保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例如,某农业院校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可以设置一系列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如“农业创新与创业管理”“农业产业链创新与发展”等,以满足学生的学术需求;在教学资源开发方面,可以与企业、政府等合作,共同开发一系列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据上所述,明确教育目标是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关键。通过将两者纳入整体教育规划、强调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农业院校可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为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农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关键。通过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培训,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一体化项目,以及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以便让教师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农业人才。这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使其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思想政治素养,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业院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班,学习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理论知识。另外,农业院校还可以鼓励教师自主开展学术研究,撰写相关论文,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通过这些措施,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加强教师的创新创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培训,使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业知识,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农业院校可以与当地企业和创新创业机构合作,邀请企业家、创业导师等为教师开展创新创业培训。通过讲座、座谈、实地考察等形式,教师可以了解创新创业的最新动态和成功案例,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另外,农业院校要鼓励教师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创业孵化器等活动,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第三,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一体化项目,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资源和支持。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了一系列产学研一体化项目,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农业产业链优化项目、盛彤苼科技创新项目等。教师参与这些项目,可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资源和支持。

  第四,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引导教师进行经验分享和互相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农业院校可以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如甘肃农业大学每年举办教师教育教学研讨会,邀请其他院校的教师参加,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方法和策略。另外,农业院校可以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积极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以便开阔视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三)优化课程体系

  优化课程体系是农业院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关键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创新创业课程,既能使学生在学习创新创业知识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又能为学生提供更为系统和全面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农业人才。为实现课程体系优化,农业院校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第一,更新课程内容。在现有的创新创业课程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伦理、法律法规等。通过将这些内容与创新创业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遵循社会道德规范,强化社会责任感。

  第二,设立专门课程。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专门课程,重点讲授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价值观培养、道德规范履行等内容。通过这门课程,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第三,引入实际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入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分析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以后的实际操作奠定基础。例如,某农业院校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时,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对此,教师引入了一家农业公司创业成功的案例,该公司在创业过程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环保、质量和诚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崭露头角,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教师还引入了一家农业公司创业失败的案例,这家公司在创业过程中,忽视了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追求短期利益,导致产品质量问题频发,最终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和社会信誉。通过对比分析这两个案例,学生更加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

  第四,加强课程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创业大赛、创新项目等。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第五,创新课程设计。教师要关注如何创新课程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具体来说,建议开设专门的课程,如“创新创业与社会责任”课程等,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小组项目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创新创业与社会问题的关系。同时,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概念和价值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如在“创业管理”课程中强调诚信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探讨如何利用跨学科的教学资源,即将农业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学科资源融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体验。笔者进行了一种可能的课程设计尝试,适用于农业院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具体如表1所示。

\

  (四)扩大实践机会

  农业院校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需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因为实践机会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一,农业院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孵化器或创业基地等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际操作和体验机会。这样的平台可以帮助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实际创新创业项目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第二,农业院校学生可以参与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如开发新型农业工具、推广农业智能化技术等。在这类实践中,学生可以与教师和农业专家合作,通过实践项目,了解农业创新的过程和挑战。同时,学生可学习如何将科学理论应用于实践,这能有效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农业院校学生可以参与创业实践项目,通过创业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锻炼创新创业的能力。例如,学生可以组成创业团队,开展农产品加工或农业服务等创业项目。在这类实践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市场调研、制定商业计划、筹集资金等创业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第四,农业院校学生可以参与农村社区服务活动,通过与农村社区合作,解决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学生可以组织农业技术培训、农产品推广等活动,为农民提供实用的帮助。通过这种实践,学生将了解农村社区的需求和挑战,并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

  第五,农业院校学生可以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竞争。例如,学生可以参加农业创新创业大赛、创业沙盘模拟等活动,展示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和能力。这种实践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其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通过以上的实践,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项目,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些实践可以通过与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农村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来实现。同时,通过与实际项目的接触,学生将了解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挑战和机遇,有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概言之,这些实践将为学生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机会,为他们未来的创新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强化导师指导

  导师指导是农业院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支持机制。农业院校可以邀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专业人士或农业企业家担任导师,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领域的专业指导和实践经验分享。导师应与学生定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创业进展,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这种定期交流可以包括项目进展报告展示、学术讨论和创业计划讨论等。通过定期交流,导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提供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指导;导师可以分享自己的创新创业经验,讲述成功和失败的故事,以激励学生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挑战和机遇。例如,导师可以组织创新创业经验分享会,与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业经验,以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领导力等思想政治元素有关的内容;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学术和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规划个人发展和职业道路。例如,导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为他们提供就业和创业的建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网络和人际关系,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基于以上导师指导方法,学生将受益于导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得到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笔者认为,导师指导可帮助学生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可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并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换言之,通过导师的指导,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挑战和机遇,为农业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

  (六)完善评估和监管机制

  完善评估和监管机制对于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完善评估和监管机制,可以确保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规范性与公正性,从而提高融合质量和效果。这主要可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实现。

  第一,建立统一的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农业院校可以制定一套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主要涵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通过这套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学校就能对教育质量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加强课程评估和教学质量监控。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学校每学期都会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及教务部门的教学督导。通过这些评估方式,学校可以了解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方面的教学水平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第三,建立实践成果评估机制。为了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农业院校可以建立实践成果评估机制,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成果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另外,农业院校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对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奖励,以便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第四,加强对创新创业项目的监管。农业院校可以成立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学校内各类创新创业项目进行监管。通过对项目申报、立项、执行、验收等环节的严格把关,能够确保项目的规范性和公正性,提高项目的实施效果。

  概括来说,完善评估和监管机制是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统一的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加强课程评估和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实践成果评估机制及加强对创新创业项目的监管,农业院校可以确保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规范性和公正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质量和效果。

  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反思

  本文探讨了农业院校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研究发现,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两者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思考伦理和社会责任问题,培养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在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方面,本文建议主要可采取以下六大策略:明确教育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扩大实践机会、强化导师指导、完善评估和监管机制。明确教育目标方面,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以便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体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对教师的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优化课

  程体系方面,通过更新课程内容、设立专门课程、引入实际案例和加强课程实践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系统和全面的知识,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农业人才;扩大实践机会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实践,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强化导师指导方面,通过邀请专业人士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可以让学生得到个性化指导;完善评估和监管机制方面,通过建立评估和监管体系,可确保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规范性和公正性。这样通过反馈和调整,不断提升教育融合的质量和效果,可确保学生全面发展和激发自身潜力,从而促使学生在农业领域中具备综合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另外,在实施这一融合过程中,农业院校应注意调动各方资源,与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农村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此外,农业院校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概括来说,通过这一融合过程,农业院校将为我国农业领域培养出一批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社会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的优秀人才,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前景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未来希望在研究教育融合理论、创新教育模式与方法、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强化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关注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及注重教育国际化等方面进一步进行探讨与研究,以便为培养具备“又红又专”的创新“三农”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繁荣。另外,本文未对融合的评价和效果进行定量分析,仅基于案例和文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学生和教师的反馈进行定量分析,以评估融合的效果和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嫔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3(14):48-52.

  [2]HUANG Z J,SINDAKIS S,AGGARWAL S,et al.The role of leader-ship in collective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examining academ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s[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22(13):1060412.

  [3]王永祥,田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贵州开放大学学报,2023,31(2):29-35.

  [4]程璐,尹昌美,李建.农科类院校“思创融合”育人模式探析[J].文教资料,2023(3):100-103.

  [5]杜一鸣,张玲.“专思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以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为例[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35(4):60-63.

  [6]李慧.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分析[J].就业与保障,2023(2):139-141.

  [7]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2004-10-15)[2023-03-29].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tnull_3939.html.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15):51-54.

  [9]徐侠侠.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20.

  [10]言捷智,邹建国.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7):1-3.

  [11]陈德宝,杨俊静,李德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研究[J].大学,2023(12):26-29.

  [12]马睿,许爱军.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思创融合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2,8(9):62-64.

  [13]郑毅.基于大数据的高校体育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5):162-1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41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