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从现代化大农业的角度来看,人们把在农业领域的生态学称之为农业生态学,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进入20世纪以来,农业生态学因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慢慢独立成一门学科,生态学发展对国家经济、环境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生态学课程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新型创业型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农业院校;农业生态学;改革创新;实践
本文引用格式:于崧,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农业生态学课程的改革创新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04):56-58.
一 农学院设置农业生态学课程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以农业经济立国的大国,研究农业生态学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减少农田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像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的农业研究与人才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2011年把生态学正式调整设置为一级学科以来,生态学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当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当前国际生态学热点、难点往往拥有最高的关注度,如世界各国面临的全球气候变暖、外来物种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却得不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的破坏,致使生物数量和种类锐减,农业生态健康发展与食品安全,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与使用等等都是农业生态学亟待解决的生态问题,也是人类经济发展到现阶段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 农业生态学的教学现状
目前各农业高校所引进的教材是2008版骆世明主编的《农业生态学》第二版,该教材对基本生态关系、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农业可持续发展原理与农业发展前沿方向等等有相关阐述,但该教材已有近10年没有做内容上的更新,课程体系相对当前农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的更新教材内容,对目前社会有巨大争论的转基因食品安全、全球气候变暖、外来生物入侵等相关问题教材几乎没有涉及,更别说关注与解决的相关措施。教师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照本宣科进行灌输式教学,课程的考核也是以及格为标准,造成学生考前突击,平时不看的状态。没有把农业生态学的趣味性与实践性体现出来,也就激发不出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在这个意义来讲,迟滞了农业生态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因此课程的改革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广大师生迫切需要的。
三 改革创新农业生态学课程的相关措施与策略
改变传统的单调、枯燥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笔者提出改革创新的相关措施与策略。
(一)改革生态学课程的措施与策略
1.重新采购或编制与时俱进的教材
教师把老教材中依然适用的内容进行精选和优化,对过时的理论坚决摒弃,同时引进与时俱进的教材,如国外生态学教材《The Economy of Nathure》或国内较新的《生态学》方面教材,当然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因地制宜的编制适应目前最新形势的教材。
2.通过各种渠道关注最新生态学动态,保证课程相对新颖
老师通过互联网查找关于农业生态学的最新科研文献,获取高质量的课程素材,从而获得了当前国际与国内生态学发展的最新动态,保证课程的相对新颖,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因为课程内容的相对新颖,必然会激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学生自然会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相关文献与相关知识,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的学习效果,学生们自然而然去关注和收集与课程相关国外经典生态学相关的畅销书,获取时代发展的动态信息和趋势,增加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广博性,慢慢地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当前生态学所涉及问题的深刻思考,最后提出解决方法或设想,或者立志成为为农业生态学事业献身的伟大理想。
(二)运用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的形式改革农业生态学教学方式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教育领域计算机技术应用越来越多,课堂和老师的角色也慢慢地发生变化,让翻转课堂成为可能,学生们不再仅仅依靠老师、依靠课堂来获得知识,而是在互联网上查找优质教育资源,自己通过视频或语言文字来学习,而教师则主要负责解答学生的遇到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作所学知识。而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去学习,听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播放、学习。记不上的知识可以选择暂停,让视频停下来等着学生,这是任何课堂教学都做不到的,而这些特点恰恰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对于农业生态学的教学也是一样,笔者面对的是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力和自控力,在开展新课程前,提前布置预习内容或者设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后找相关资料并写出正确答案,在课堂上,老师把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对同学们拿不准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分析,总结出苦干条理由。也可以根据前一段所学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热点,让学生试着运用生态学的理论知识解释相关现象或提出相关的决策与建议。如假如您是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如果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假如你是一城市的市长,如何保护蓝天白云,如何应对日益严重的雾霾?对做的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在全班甚至全校给予表扬或给予物质奖励。
老师根据教材,结合社会生态热点,设置相关问题,既要求学生自己学习,同时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内容查找相关的论据,进而拓展自己所学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同时又检验自己对自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是否有偏差,同时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小组讨论时,不知为什么转到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同学们之展开讨论,笔者因势利导,要求下节课在完成教材内容的以后,专题讨论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而当时的转基因食品讨论课也是最成熟的一节讨论课,几乎是一边倒的说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不确定性,学生们如一个个“老专家”一样,说的头头是道,有理有据。转基因食品公司宣传了经过28天实验,有人问了,那么28天以后如何了?仅仅28天就能确定以后的事情?说转基因食品安全,为什么国外都用来做饲料而人不直接食用?而且大多数同学有图有真像说转基因食品不安全,当然学生在收集的资料中,道听途说的居多。最后笔者总结到:假设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请问如何让广大群众一眼就能认出眼前的食品是转基因食品?我希望眼前诸位能够发明简便的检测方法,或者眼前的诸位能够出几名科学家,专攻转基因,把转基因的有毒性减到最低或变的没有毒性,成为为人类造福的新一代科技食品。我看到有很多同学在暗暗地握了握拳头。
同学们,请记住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无论是国力、经济还是科技方面,转基因是否是生物武器,希望你们认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将来把它轻松破解,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改进农业生态学的成绩评价体系
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主要是通过考试成绩,而对学生平时表现考核则很少,很多学生甚至平时很少上课,只靠考前突击或者老师给画出的重点突击,这种学习方式只是一种应付的行为,于学生本身并没有真正学到知识。
老师应该将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成绩纳入课程评价体系中,让学生每天都在努力学习,查找资料,在考题中加大主观题目的考察,提高开放性题目的比例,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请根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分析中国放开“二胎政策”的产生的背景与变迁,利用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蒂的方程、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马尔萨期人口论进行相关分析此政策的合理性和对社会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
作为教师,也应该像朋友一样深入学生中间,探讨学生对学习农业生态学意见或体验,让学生讲讲自己对生态学学习的感受,鼓励同学们多提好的意见,为进一步改进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与方向,同时也能增强学习上课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生态学的兴趣。
(四)实施新课改后效果与反思
新课改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有明显的提高,上课出勤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们对优化选择的课程,上课听讲专心度也有明显提高,上课玩手机、睡觉的学生数量明显减少,学生私下在学校图书馆时间明显多了起来,而且随着生态学教授,学生课上参与度也越来越多,在课上讨论时,学生大部分都能引经据典,说出这是哪本书上哪个理论,并且说这个理论的先进性在哪儿,局限性在哪儿,更有甚者,有的学生把它写成了论文,以加深自己的学习印象。并且学生积极主动地向老师提出生态学课程教学的建议或意见,老师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反思,随时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弥补自己掌握知识的不足,也为了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 利用网络、随时随地学习交流
随着网络的普及,特别是移动网络的覆盖与普及,人们通过QQ、微信实现了即时通信,老师和学生建立QQ群和微信群,通过QQ群或微信群,老师把课程的宏观进度表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和预习重点,并列出课上、课下的相关参考书目、资料和文献,给出相关出处,让学生们通过网络或者是图书馆去查阅相关资料。
通过QQ群和微信群,增强了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控讨,提高了课程教学效率,让课堂学习更中紧凑,让学生懂得不打无准备之仗,否则就会在课堂上被动,成为旁观者,这样更加调动学生主动探知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同时增加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公众演讲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五 结论
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已经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因此世界各国自然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学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是时代的需要,现实的需要。对《农业生态学》这门课程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必须突破课堂、教材限制,走进社会,结合社会热点,对生态学进行应用与实践,同时也要符合其生理与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倡开放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了解、捕捉、思考、探索及应用农业生态所涉及的基本知识与理论。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了传统教学中老师以“教”为主,学生以“学”为主的模式,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生态学基本理念的基础上,与实习实践的相结合。让学生真正掌握农业生态技术,提高学生运用生态学基础理论解决农业生产中一些现实问题的能力。近几年通过运用新的生态学教学改革模式来看,教学改革的效果是可喜的,是显著的。新的教学改革模式已初见成效,但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教学改革还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于崧,张翼飞,于立河,等.基于KOLB体验式学习模型的农业生态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178-179.
[2]李翠兰,张晋京.《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8):68-69.
[3]杨志清,唐天向,何丽莲.教学效果层次分析与模糊数学评价探索——以农业生态学教学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12(02):109-113.
[4]保罗·彼得森.应对现代农业危机的农业生态学[J].中国乡村发现,2018(01):139-145.
[5]沙舟.展现中国的农业生态学发展与生态农业建设——《Agroecology in China:Science,Practice,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24(10):1435.
[6]张翠丽.《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6,3(07):69-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