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生产实习是高等院校工科类专业教学计划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纵观高校工科专业的实习现状,以化工类专业为例,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为指导,结合高校化工类专业生产实习现状,探索了新的生产实习模式与创新,旨在提高本科学生的生产实习的质量,以培养当代需求的化工类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化工类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创新
生产实习是目前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对于理工科学生的培养,校外生产实习旨在培养工科学生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思想,使当代理工科学生具有更好的创新和实践精神,具备成为专业技术型人才的能力[1]。生产实习的实践类教学是其它教学形式无法代替的,通过生产实习,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会得到一定提高。尤其是对于工科类学生来说,实习可以增加学生对于实际生产应用的感性认识,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实习对巩固所学知识、增强认识、提高综合素质无疑是有利的,同时,脱离了课本上的文字认识,进入工厂实习是实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有效手段[2]。针对目前高校中关于生产实习的教学的现状,对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新模式进行探讨,优化当前生产实习的培养模式,探索生产实习的创新教学模式,以期达到实习目的,培养出更多高质量工厂技术人才。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化工类专业,生产实习是必不可少的实践课程之一。生产实习旨在增强学生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认识,将所学理论知识更好运用到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一高校化工类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化工类二级学院纷纷致力于改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也或多或少取得了各自的成效。如青岛农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关于化工类本科生生产实习教学方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在这种创新模式下,生产实习可以不仅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能力在校外实习过程中也真正得到了提升,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长时间的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下的教学案例是成功的[3]。陕西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实习进厂前进行了充分准备,实习的针对性很强,与工厂的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实习过程中侧重于工艺和流程的培训,并坚持实习期间的定期讨论交流,因此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4]。
但目前部分高校仍旧保留旧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高校对化工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能跟上社会对于化工类高新技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这些化工类高新技术人才需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目前较多化工专业学生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从根本上来讲,是培养模式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②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实践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方法不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③少数高校还未设立校内实习基地或者并没有充分发挥校内实习基地的作用或者并没有认识到实习基地对于工科学生培养的重要性;④实习过程中的教学内容不能与当代化学化工知识的更新接轨。因此,探索生产实习新的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
二 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探索与创新
(一)创新教学形式
通常情况下,在校外实习的过程中,企业对于实习生的培养模式基本采用“集中式参观学习”为主,即一个工程师带领一个或多个班级围绕企业的生产管理进行“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和讲解。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过少,学生大多对于讲解的内容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且工厂一般噪音较大,这种教学方式也得不到较好的体现,以至于效果较差。在校内实习基地训练的过程中,建议将“被动式”教学转化为“主动式”。理论授课的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实习训练过程中,实习过程中可增加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互动,如教师将今日的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后,开始布置学生的实际操作任务,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较量。这样一方面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对于化工生产的感性认识得到提升,避免了整个过程的枯燥乏味,同时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指导教师只需要保证学生在操作过程的安全和负责验收学生的成果。
(二)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基地的作用
实习基地对于理工科专业是一个重要的存在[5],目前少部分高校的理工科学院还并没有设立自己的实习基地,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充分发挥校内基地的作用。在校外实习之间进入校内实习基地模拟训练提前熟悉校外实习基地的流水线模式,以至于真正进入到企业中得心应手,不会对整个流程太陌生而感到乏味。如果没有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基地的优势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那么学生在真正实习过程中就会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自身能力也不会得到较大提升。因此,实习基地的建设至关重要。以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该学院自2009年起对本专业生产实习做出了不同于传统的以参观为主的实习教学改革,不仅建设了新的校内实习基地,更在校外实习教学中增加了研讨和答辩环节,创新了一种实习教学新模式。经过实践证明该模式下生产实习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实践效果,证实了该模式的可行性[6]。
(三)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指导教师的作用在生产实习阶段是不可忽视的,如钦州学院所在的实习单位聘请的实习指导教师大多为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且经验丰富的骨干人员,带过大批优秀的实习生,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使得他们计划的生产实习可以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7]。更例如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由宽到专,弹性自主”的专业群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建成具有“三层两贯穿”特色的课程体系和一流的专业群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与石化产业群的深度对接,彰显石化特色。如果教师也仅仅只熟悉课本上的理论教学而并未真正走入工厂有实践的经历,那么对于学生的培养无疑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实践能力在实习生的培养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对于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的培养至关重要[8]。
(四)创新多元化考核方式
实习考核作为生产实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实习阶段实践能力的评价标准。传统的实习考核方式大多仅仅停留在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的撰写。纵观目前高校中实习考核方式,很多已经做出了不同于传统的考核方式的改变。河南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要将生产实习教学系统化和细节化,即采用分散式的实习模式,由导师将学生进行分组,这样一来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就游刃有余。同时提出以答辩作为实习考核的一种形式[9]。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工与材料技术学院也提出要创新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考核形式[10]。借鉴其他高校优秀的教学案例,要求学生将近期所学所得制作成PPT,由专业指导教师作为答辩委员,举行答辩,答辩过程由指导老师进行提问,且老师应对实习期间各环节的学生表现进行综合打分,最后公布答辩成绩。还可以结合生产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工科类学生的实习阶段以动手操作为主等其它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不仅可以使老师对学生实习阶段的检验更全面,也锻炼了学生语言和文字表达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结语
生产实习是理工科学生在本科阶段不可少的一门校外学习课程,是培养化工高新技术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是高等学校理论教育与校外实际生产应用相结合的体现,同时对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结合当前高校化工类专业生产实习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举措,探索新的生产实习模式。积极努力探索适合化工类专业特点的认识实习模式和教学的改革创新,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争取为国家、为化工企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新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邱玉娥,张秀玲,张存兰,等.基于化学化工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德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4):222-225.
[2]曹俊雅,张军.浅谈基于现代化工仿真软件的化工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6,3(07):41-43.
[3]吕海涛,曲宝涵.化学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6,33(03):73-76+89.
[4]邵亮,费贵强,童晓梅,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14,41(02):149+151.
[5]温丽瑗,张战军,吴世逵.OBE培养模式下石油化工专业生产实习运行机制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6,33(05):58-61.
[6]王明松,徐紫巍.工科院校生产实习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6,43(03):140-141.
[7]韦相贵,傅水根,张科研,等.基于金工实习教学改革的微课制作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03):222-225+274.
[8]唐淑贞,童孟良,张翔,等.高职一流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山东化工,2018,47(04):101-104.
[9]陈泽华,仪桂云,曹建亮,等.煤化工本科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探索[J].广州化工,2017,45(21):151-152.
[10]宋艳玲.高职化工类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改革与创新思考[J].广州化工,2017,45(21):183-18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