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科生产实习是农林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把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生产实习为例,结合本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总结与反思,探讨高校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发挥指导作用。
关键词:生产实习;实践教育;动物科学专业;教学反思
高校实践育人机制研究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高校实践育人机制的基本理论,高校实践育人动力、运行、评价三大机制的构建,高校实践育人机制的实证分析,高校实践育人机制的创新发展[1]。近年来有关实践育人机制的创新与探索不断增加,但教师在其中应该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有效发挥合理的指导作用仍然是一线教师比较迷茫的部分。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2018年启动了有关生产实习的改革措施,实行“校企联合双师指导,教师学生同吃同劳同住,实习岗位统筹安排、学生自愿轮岗”等一系列创新机制,本人有幸作为带队教师参与其中,本文就生产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切身体会进行总结与反思,以供农林类专业生产实习参考。
一 校企联合双师指导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近年来,校企联合双师队伍指导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屡见报道[2],学院在借鉴其他院校优秀经验的同时发挥创新,多次在实践教学中尝试双师指导模式。学院所实行的校企联合双师指导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由学校派出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带队、由实习单位派出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学生生产实习,教师主要负责实习期间的整体规划及专业讲解,企业技术人员负责现场示范和技术指导、并合理安排学生工作岗位,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定期交流总结、评奖评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及时调整,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达到快速提升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目的。校企联合双师指导模式主要有两方面的优势:
(1)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实践经
验结合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牢固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找准一线生产所存在的问题。以本人带队在湖南浏阳某集团的生产实习为例,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迅速熟悉了饲料配方的配置、饲料原料的鉴别、猪的生长规律等一系列书本上学过但没有实际体会的内容,同时也发现了自身、课堂、以及企业的不足,如:实际操作中学生体会到了交叉学科的重要性,提出在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其余专业的了解;此外,许多学生提出教材理论知识更新太慢,与实际操作存在一定差距,教材的内容尤其是一些实用性的技术如饲料配方、新型饲料类型、营养的精准计算等,没有跟上生产实际的更迭速度;学生还从企业管理、猪场设计、环境友好等诸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这一些都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难以达到的。(2)校企联合双师指导模式使学生既感觉到学校课堂的严谨,又能体会到企业就职的氛围,锻炼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由企业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实习,可使学生快速融入生产实际的同时,也将给学生带来一些认知上的改变。在生产实习之前,学生的经历基本局限于学校生活,进入企业之后原有的认知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这时候学校老师的疏导能及时化解学生心中的疑惑,并合理引导学生的认知。
但是,校企联合模式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通过总结本人所指导的生产实习,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企业因以营利为首要目标,对学生技能的培育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生产实习过程中主要以企业的安排为主,而学校指导教师往往处于配合的状态。常常有学生反映有些岗位的工作过于单一而且缺乏技术性,无法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这就造成学生产生自己被当成廉价劳动力的感觉,而指导教师往往碍于不干扰实习单位统筹安排而难以发挥作用。因此高校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在生产实习的安排与实施中如何达成合理的共识非常重要,譬如事先明确一些非技术性岗位不安排或体验式安排。(2)生产实习过程中往往不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高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3],而思辨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而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往往片面重视动手能力,而忽略了学生思考的能力。为弥补这一不足,在本次指导的生产实习中,试探性提出了以课题的形式让学生参与生产实践,由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根据一线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共同拟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带着课题参与生产实习,并每半个月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与讨论,这种形式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许多学生在总结和汇报中,从多种角度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与思路,而且切实有用,不仅提升了自身专业水平,也给企业带来了实际效益。可见该模式对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院在以后的生产实习中也将进一步探索与完善此种模式。(3)学校与企业在管理模式与价值观上往往存在冲突,给学生带来一些困惑或不满。动物科学专业是湖南农业大学的老牌专业,与诸多国内外企业有着紧密的合作,在筛选实习单位的过程中是优中选优,但即便如此,还是难以避免类似问题。在学校的培养中,班上同学彼此平等,班干部也是在彼此平等自愿的前提下选举产生,而老师更是在不失公平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每位同学的要求。而在实习单位,由于工作内容的不同,学生往往容易产生等级感和不公平感。在岗位安排、轮岗、调岗等过程中,常常有学生抱怨不公平,甚至消极抵抗岗位安排。因此如何缩小学生在两种不同体系中的认知差异,并让学生找到身份认同感也是生产实习中指导教师必须深思熟虑问题之一。
二 教师在生产实习中的角色定位
教育启蒙的首要对象应是教师自身,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才能影响、感化学生的心灵,使其孕育出完整人格[4]。在实践教育中更是如此,教师只有具有过硬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才能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有报道指出缺少高水平科研教师和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5]。然而,在本人看来,教师的角色定位才是生产实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即使挑选科研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担任生产实习的指导教师,在改革措施中更是提出了指导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的模式,指导教师在生产实习中仍难以找到合理的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教师在实习单位发挥何种作用?
生产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往往不会为指导教师安排相应岗位,即使在明确提出教师“同吃同劳同住”的前提下[6]。这其中的原因有多种,首先,实习单位出于对指导教师的尊重,不会随意安排教师的工作,而且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其次,指导教师出于个人原因难以长时间呆在某一岗位,即使在“同吃同住同劳”的情况下仍因为巡查学生实习情况及教师轮岗等因素而频繁走动。此外,薪酬、人事等各方面的因素也制约了指导教师的岗位安排。这就让指导教师面临一个问题,即在没有特定岗位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安排生产实习期间的日程,并发挥何种作用。以本人指导的生产实习为例,巡查完学生的工作之后,接下来便会纠结自己的安排,如选择一组学生一同工作,因为没有特定的任务,反而给学生造成压力,而如果回办公室做自己的事情,又感觉没能为实习单位发挥应有的价值。本人也咨询过其余指导教师,大多有类似困惑。
(二)指导教师在实习单位以何种身份与学生相处?
在高校,除非是辅导员、班主任或导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局限于课堂之上,平时的交流较少,因此较少存在工作或生活上的交集。但在指导学生生产实习期间,在工作和生活上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加,指导教师就面临着如何从工作和生活层面处理好师生关系的问题。指导教师与实习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能及时有效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但是不同于课堂,在实习单位师生并不完全处于指导与被指导的状态,加之生活层面的接触,学生往往敬畏心减弱,给实践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如何保持与学生亦师亦友的关系,仍然是指导教师需要仔细琢磨的问题之一。
(三)指导教师科研课题能否与生产实习结合?
在生产实习中,学生的工作岗位大多安排在一线生产,而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同时也需要一线的生产数据作为支撑,这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即指导教师的科研实验安排是否与生产实习相冲突。一般而言,学生生产实习岗位由实习单位安排,指导教师若安排学生进行科研实验,难免有假公济私的嫌疑。在本次生产实习中,由于科研的迫切需要,本人与生产实习单位协商,在学生生产实习期间进行一次动物实验,往往该类实验都是由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完成,但很意外地发现,这极大调动了学生对生产实习的热情和探索的欲望。参与的学生迅速整理相关资料,主动完成实验前的准备,实验期间数据记录详实,学生认真负责。在实习报告中,几位参与了实验的学生均觉得收获巨大。由此可见,科研课题与生产实习并不冲突,甚至有相得益彰的作用。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本人也将更多地引入自己的科研课题,探索合适的指导方式。
综上所述,推动本科学生实践教学改革,不仅在培养模式上需要创新,高校指导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生产实践中去,并引导学生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在生产实习中的定位值得每位教师在不同的生产实践中总结与推敲。
参考文献
[1]陈步云.高校实践育人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2]袁康,白宏思,何明胜.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分析与改革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04):30-31.
[3]江帆,余亚华,沈松.高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1(1):172-173.
[4]张倩.教育启蒙:唤醒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J].教育现代化,2018,5(37):84-86
[5]刘艳,邵妍,周毓麟,等.高校生物学专业实践教育体系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4):164-166.
[6]牛胜锁,苏海锋,梁志瑞.农业电气化专业生产实习规范化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6,3(19):90-9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