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大单元教学理念下 , 结合思维导图这 一 新颖的教学辅助工具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 能实现各单元知识要点的有效整合 ,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 参与学习 , 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帮助其收获良好的学习体验 , 助力学生思维发散 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本文从大单元教学理念出发 , 探索基于思 维 导 图 的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策略 。
关键词 : 大单元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应用
小学数学涉及相对广泛的知识内容 , 且各知识 点较分散 , 要求教师教学时重点关注学生逻辑思维 能力的培养 。通过思维导图应用可以关联原本分散 的知识点 , 能帮 助 学 生 体 会 并 把 握 知 识 点 的 内 在 联系 。
一 、大单元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 图的应用价值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具备一定抽象性的数学课程 , 其涉及的部分知 识内容对于学生而言难免存在较大的理解难度 , 倘 若学生无法透彻理解 、有效掌握 , 对于数学知识的 学习兴趣也会逐渐降低 , 上课时会出现开小差或走 神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产生 , 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同时 , 还会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 。而在思维 导图的应用下开展课堂教学 , 能带给学生别具 一 格 的感受 , 使其注意力更集中 , 学习积极性更强 。 同 时 , 采取思维导图开展教学 , 学生在接触思维导图 的过程中会有全新 、全面的认识 , 在逐步掌握思维 导图的使用方法后 , 学生后续学习知识时也能尝试 应用 ,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2. 提高教师教学和指导的针对性
教师结合思维导图开展教学 , 能更详细 、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 从而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 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 。大单元教学理念下 , 教学内 容彼此有关联性 , 教师在把握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后 才能更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目标及内容 。部分学生 可能出现书本内容与知识点混淆的情况 , 此时教师 应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 明确问题所在并予以正 确指导 , 帮助学生正确 、轻松地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
3. 培养学生的想象与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打破思想禁锢 , 开拓学生 思维 , 引领学生在问题思考 、 回答及解决中更加大 胆 。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形式表达所学知识点时 , 能 够不断增强其概括与总结能力 。 同时 , 通过思维导 图不仅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 也能提高学生的想象 力 , 指引其从一个问题向另一个问题延伸 。长此以 往 , 学生能够较容易地形成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对 策 , 后续再次面 对 同 类 型 问 题 时 能 够 更 轻 松 地 解 决 , 从而增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 、大单元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 图的应用策略
1. 精准合理备课 , 突出学生学习重点
教师精准 、合理地备课 , 是教学质量与效率的 决定性因素 。在课前准备工作开展中 , 教师应利用适当的时间 深 入 且 完 整 地 分 析 本 单 元 教 材 知 识 内 容 , 引入思维导图并有机结合自身教学经验 , 减少 耗费在备课环节的时间 。 同时 , 教师在面对不同班 级学生个体时 , 要突出备课设计的灵活性 、针对性 , 以便促进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 。此外 , 小学生理解 知识的程度往往都存在一 定的局限 , 教师引入思维 导图开展教学时 , 不仅能使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 而 且能助力学生有序完成数学知识完整架构的构建 。
以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8单元 “克与千克 ” 的教学为例 。教师在开展备课工作时 , 需要从学生 心理特点出发 。小学生面对新鲜事物时的好奇心相 当强烈 , 然而他们欠缺生活经验 , 在学习时难免会 有一定难度 。基于此 , 教师便可引入思维导图开展 备课工作 。首先 , 由教师进行 “克与千克 ”相关基础 知识点的讲解 。其次 , 学生自主进行思维导图的应 用 , 绘制“克与千克 ”的整个学习过程 , 与自身笔记 对照并认真 思 考 。在 学 生 完 成 后 , 及 时 反 馈 评 价 。 教师可提前准备教材中提及的 “口香糖”“菊花茶”“美 味瓜子”, 要求学生想想哪一个更重 , 并邀请学生用 手掂量后再思考 、确认 。接下来 , 教师提供 一 袋重 1千克的面粉 , 组织学生动手掂量 , 并从一袋鸡精 、 一袋大米 、一筒挂面 、一 袋水果中找出 1千克的物 品 , 并结合天平秤 1克面粉 、1克鸡精 , 回忆生活 中还有哪些物品重 1克 。在该过程中 , 教师适时引 入有关“克与千克”的概念 , 明确在对某个物品进行 精确测量时 , 需要选择相同的数学单位 。 同时 , 教 师在备课环节也可进行相关问题的设计 , 如 一 袋鸡精大 约 有 250( ) 、 一 袋 大 米 约 有 5( ) 、一个硬币约有 1( ) 。最后 , 教师予以适当的鼓励及评价 , 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应用思维导图的 积极性和热情 。在备课环节中 , 教师通过思维导图 的应用 , 在后续 正 式 教 学 时 能 够 指 引 学 生 积 极 探 索 、合作 , 营造更活跃和谐的氛围 , 促进学生学习 参与感的提升 , 且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中也 能发挥一定作用 。
2. 绘制思 维 导 图 练 习 , 培 养 学 生 知 识 梳 理 的 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时 , 教师可从引 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着手 , 为学生提供机会 , 在其自主练习的过程中 , 促进学生掌握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单元知识的方法并养成习惯 。在指点学生绘制导图时 , 教师可提前罗列该单元整体的知识点 , 并交由学生模仿填充相关知识点对应的详细内容 。在完成此类练习后 , 再要求学生参与后续整体的绘制练习 。该过程能帮助学生掌握绘制单元整体知识思维导图的能力 , 使其在反复练习中养成习惯 , 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和质量 。
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5单元 “平行 四 边 形和梯形 ”的教学为 例 。 教 师 首 先 可 面 向 学 生 讲 授 思维导图的绘制流程 、技巧方法等 , 重点关注学生 利用思维导图学习数学知识习惯的养成 。从学习平 行线知识开始 , 环环相扣并有序整理平行四边形及 梯形等知识点 , 不 仅 能 使 学 生 更 好 地 梳 理 整 体 知 识 , 还能帮助学生有序掌握梳理知识的方法 , 提升 其知识梳理的能力 。而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 中 , 教师也可指引学生尝试发散思维 , 并思考知识 点如何向外延伸 。 同时 , 教师可引入 “大家一起画 ” 的形式 , 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 , 在屏幕中呈 现清晰的思维导图 , 组织学生一 同梳理知识并填补 导图中空白的内容 , 从而完成单元知识思维导图的 绘制 。学生在梳理平行线 、平行四边形及梯形知识 点并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 , 能够明确单元知识整 体脉络 , 顺利建构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 从而取得更 优异的学习成果 。
3. 应用思维导图 , 有助于学生进行错题归纳
通过错题归纳 、练习与总结 , 能使学生对错题形成正确的认知 , 并助力学生进一 步成长 。学生在更正错题时如果不太认真 , 后续面对同样问题时依旧无法正确解答 。而教师在教学时便可引入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归纳错题 , 帮助他们深刻认识错题的同时做到及时改正 。也有部分学生虽然认真更正了错题 , 但是面对同一 问题时仍然会反复犯错 , 根源在于学生未能有 效 、全 面 且 深 刻 地 掌 握 对 应 的 知 识点 , 教师此时也可结合思维导图加深学生的认知 。
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4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 教 学 为 例 。该 单 元 包 含 小 数 意 义 、读 写法 、性质 、大小比较 、生活中小数等知识点 , 教师在指点学生学习时便可引入思维导图 , 从网络构图着手 , 呈现出条理性十足的小数知识单元框架 。 比 如 , 不论是在小数末尾去掉一个零或是添上一个零 , 都不会改变该小数的大小 , 即小数的基本性质 。在 处理统计一类的问题时 , 部分学生对于相关统计方 法很难分清 , 相关学习的开展就会受阻 , 此时 , 教 师同样可指点学生在分类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 , 按 照自身思维过程归纳总结已学知识点与错题 。 面对 学生整理绘制而成的思维导图 , 教师需要予以适当 的评价 , 帮助学生对利用思维导图整理错题的意义 形成更明确的认知 , 并培养归纳错题的习惯 。值得 一提的是 , 在指点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方式归纳错题 时 , 教师也要注重方式方法的传授 , 确保学生能够 真正掌握错题 , 在后续遭 遇 类 似 问 题 时 能 够 顺 利、 轻松地解决 。例如 , 在同 一 页安排小数和分数的联 系一类错题 , 在同一位置安排小数与整数计数方法 一类的错题 , 明确小数近似数的注意要点等 。
4. 科学复习 , 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知识体系
在大单元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 教师 在应用思维导图时不仅可从备课环节 、指导学生绘 制思维导图 、归纳整理错题等方面着手 , 同时也可 在复习环节中指点学生整理所学知识 , 巩固其知识 点相关内容的记忆 , 保证学生在面对知识点有关的 问题时能够顺利解决 , 并帮助学生顺利建构系统的 知识体系 , 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 同时 , 教 师通过对学生系统知识体系建构的指点 , 有利于学 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 且在复习中能够延缓学生 遗忘知识的速度或直接规避其遗忘的情况 , 并引导他们深度学习已学知识点 , 从而对本单元知识点有 关的内容形成更全面 、深刻的理解和 认 知 。 因 此 , 不论是备课还是教学或复习环节 , 教师皆可结合思 维导图开展 , 助力学生顺利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 。
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 “大数的认 识 ”教学为例 。 教师首先可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 的形式复习所学知识 , 自主整理知识内容 , 明确交 流讨论的中心 ,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共同复习 , 组内 成员则负责补充 , 整个小组一 同参与思维导图的绘 制 。 当学生完成交流后 , 由小组长负责前往讲台进 行复习内容的汇报 , 汇报过程中 , 小组成员也可适 当补充 。完成汇报后 , 教师应当适时予以指导 , 酌 情调整绘制的思维导图 。 比如 ,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 进率为 “十 ”, 即十进制计数法 ; 一个数含几个数位 就是几位数 ; 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 ; 求近似数的 方法等 。复习环节设计的提问中 , 教师可适当将难 度提高 , 保证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点能够形成更深 刻记忆的同时 , 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
三 、结语
在大单元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 教师 理应高度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通过思维导 图这一教学工具的灵活运用 , 围绕单元整体开展备 课 、教学及复习等工作 ,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整理 并梳理相关知识点并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 , 帮助学 生深刻记忆所学知识点 , 驱动其内在学习热情 , 使 其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
参考文献
[1] 王佩 .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J] . 数理化解题研究 , 2021(14) : 42- 43.
[2] 刘蕊 . 大单元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研究[J] . 天津教育 , 2021(24) : 128- 129.
[3] 高亚丽 . 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J] .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 2022(12) : 64- 65.
[4] 张慧 .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整理与复习课中的运用[J] . 新课程研究(下旬) , 2022(11) : 123- 1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