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转化思想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18 10:01: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空间认知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更擅长通过感性的、具体的方式理解事物。因此,对于抽象立体的数理知识可以采用转化思想,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可感知,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本文探讨转化思想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讨论将课本内容转化为生活实际问题、将教材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将几何中抽象化的图形具体化以及知识点的衔接等。

  [关键词]转化思想;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转化思想是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问题转化为具体、形象的情境或实际生活中的情境,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思考,达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的目的。本文旨在对转化思想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意义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一、转化思想应用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意义

  转化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转化思想具有以下意义。

  第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转化思想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他们从抽象的数学概念中找到实际应用的可能性。通过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数学的本质和价值,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来说,单纯的抽象概念和算式往往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而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将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情境,可以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转化思想要求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语言、逻辑思维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综合思考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第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转化思想强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通过将问题转化为具体情境,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第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转化思想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并进行实践。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巩固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转化思想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转化思想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将课本内容转化为生活实际问题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转化思想将课本内容转化为生活实际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以一年级数学上册的“认识钟表”和一年级数学下册的“认识人民币”为例,分析如何运用转化思想将课本内容转化为生活实际问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一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习认识钟表、认识小时和分钟的概念,学习读时和写时等基本技能。为了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活实际问题,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和时间安排来进行教学。

  (1)日常活动安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日常活动,如早上起床、吃早餐、上学、午饭、下午放学等。然后,让学生用钟表模型或真实的钟表指针来表示每个活动发生的时间,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读时和写时。

  (2)时间比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时间比较的问题,如让学生比较早上7点到中午12点再到下午3点之间的时间长短,让学生通过观察钟表指针的位置来回答问题。

  (3)时间问题解决: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时间问题,例如,“如果现在是上午9点,过了1小时后是几点?”或者“如果现在是下午2点,再过20分钟是几点?”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钟表来解决问题。通过将钟表的概念与学生熟悉的日常活动和时间安排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钟表的使用,提升读时的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习认识人民币的面额、认识不同面额的纸币和硬币等。为了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活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创设模拟购物和交易的场景进行教学。

  (1)购物场景: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模拟购物的场景。学生可以用纸币和硬币进行支付和找零,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和其使用方法。

  (2)交易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交易练习,让学生扮演买家和卖家的角色进行模拟交易。学生可以用不同面额的纸币和硬币完成购买商品和找零的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人民币的不同面额。

  (3)钱币组合: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面额相加的任务,要求学生用最少的钱币组合来表示这个面额。例如,给出面额为10元的任务,学生可以用一张10元纸币或者十枚1元硬币来表示,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的组合能力,加深学生对钱币的理解。通过将人民币的概念与实际购物、交易的场景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民币的使用和不同面额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教具和实物来辅助教学,如钟表模型、纸币、硬币等,以增加学生的互动参与和实际操作的机会。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与课本内容相关的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将教材的复杂化知识简单化

  转化思想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以一年级数学下册中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例,分析如何运用转化思想将复杂化的知识简单化。首先,为了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转化为简单的知识,教师通过引入具体的实物或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可以使用小球、计数棒或者其他具有操作性的物品,让学生亲自操作,进行减法运算。通过实物操作,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减法的含义和运算过程,从而使抽象的减法概念变得具体化。其次,通过将减法运算与学生已经掌握的加法运算相联系。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已知的加法运算求解减法运算。例如,给出一个加法算式“5+?=12”,让学生利用已知的加法运算找到未知数的值,并通过对照数轴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转化思想将退位减法转化为熟悉的加法运算,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退位减法的概念。最后,教师通过分步骤引导和示范,将复杂的退位减法运算拆分为简单的步骤,逐步引导学生完成运算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先教授个位数的减法运算,让学生熟悉退位的概念和操作方法,然后再逐渐引入十位数的退位减法运算。通过渐进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逐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技巧,将复杂的运算转化为简单的步骤。

  (三)将几何中抽象化的图形具体化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将抽象化的几何图形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图形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运用转化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几何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化图形,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知识。以二年级数学下册中的“图形的运动(一)”为例,分析如何运用转化思想来将抽象化的图形变得形象化。首先,教师可以引入一种具体的图形,如正方形或长方形,展示实际的物体或用纸板切割成相应的形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的属性和特点。这样,图形就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实物。其次,教师可以运用转化思想引入图形的运动概念。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正方形向左或向右移动一段距离,或者旋转一定角度。通过实际操作或使用多媒体播放图形的运动过程,学生可以观察、体验图形在空间中的变化和移动。这样,图形的运动就被形象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变换规律。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动手绘制图形,展示图形的运动。例如,要求学生在纸上绘制一个正方形,然后用箭头标注出正方形向左或向右移动的方向和距离。通过绘制和观察图形的变化,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图形的运动过程,并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化图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将几何图形的运动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门的开关过程来体会图形旋转的规律,或者让学生想象自己在走路时看到的物体的位置变化。通过将抽象的几何概念与实际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转化思想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四)转化思想运用于新旧知识点衔接

  转化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衔接和应用。在二年级数学上册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个单元,教师通过转化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首先,教师通过转化思想将已学的知识点与新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前面几个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的加法和减法概念,包括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个单元中,引导学生通过将已学的十以内加法和减法扩展到100以内的运算,以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可以给学生一些类似的问题,如“12+8=?”“25-7=?”,让他们利用已学的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将问题转化为“10+2+8=?”和“20+5-7=?”,然后再进行计算。通过运用转化思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十以内、一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其次,转化思想还会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桥梁,使他们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如何进行十以内、一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还要学习如何应用这些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转化思想的引导,让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利用已学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可以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小明有78本书,他借给朋友12本,还剩下多少本书?”让他们将问题转化为“78-12=?”的数学计算。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将已学的知识转化应用到实际情境,从而提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转化思想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数学运算的内在规律和相似性,从而提高数学思维和抽象能力。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关数学运算规律和相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进行分析和解答。例如,给学生布置一些类似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如“35+45=?”和“80-35=?”,让他们观察数学算式中的数字模式和规律。通过转化思想引导学生将这些算式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如“30+40+5=?”和“80-30-5=?”,进一步进行计算。通过这样的探究和转化,学生将发现加法和减法运算中的数位对齐和进位借位规则,进一步提高数学抽象思维和计算技巧。

  三、结语

  综上所述,转化思想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了更好地应用转化思想,教师需要持续努力,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实践。

  教师在实施转化思想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同时,教材和教学资源的选择至关重要。教材的设计应注重情境化和问题导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有意义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此外,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是推动转化思想应用的关键。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教师要积极倡导家校合作,在家庭教育中也应用转化思想。通过以上方法把转化思想融入教学日常,逐步完善转化思想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具有启发性和意义的数学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钱志炎.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3):123-125.

  [2]蒋小美.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巧妙渗透研究[J].考试周刊,2022(36):72-75.

  [3]马必丹.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巧妙渗透[J].学苑教育,2022(1):32-33+36.

  [4]黄冰冰.变难为易,化繁为简——论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转化”思想[J].小学教学研究,2020(2):45-47.

  [5]苏林平.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巧妙渗透分析[J].新课程(综合版),2019(10):94-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140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