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试在道德情境场中实现学科育人 — 以“ 复数的三角形式”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09 13:59: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本文通过“ 复数的三角形式”的课程改革探究,初试在道德情境场中以培养学生核心 素养为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有序发展.

  “ 道德”是指教育应当是合准则、合规律、合目 标、合方式的教育.生态是指自我发展、健康互构、 良性循环的生命状态.“ 道德生态场”,就是培育学 生内在道德品性的“ 场域”,其中包含情境场、心育 场、物态场,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合力、相互影响. 道德情境场是构成一定道德情境的各因子之间在 相互作用中,因传递、交换信息所产生的并且影响 道德场主体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的空间[1] . 目 的在于让学生在情境中实践、体验、辨析、互动、选 择、践行,真正做到“ 行知相融 ”,促进学生自主发 展.下面结合《 复数的三角形式》这一课题,初试在道德情境场中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
\

  1 创设情境,明晰方向

  学生已经掌握复数的基本知识:复数的代数式 z = a + bi( 其中 a , b ∈R) 、几何意义( 点与向量)及四则运算法则等.若考虑从代数式着手,对于复数的加、减法运算比较容易,而对复数 - 1 + 3 i 进行多次乘法运算呢?显而易见,计算较繁琐;若从几何意 义着手,将复数的加、减法对应于向量的加、减法;实 数与复数的积对应于向量模长的改变;但复数的乘 积仍是一个复数,而向量的数量积却是一个实数,它 们之间是无法一一对应的.那么,是否存在复数的其 他形式可用来简化复数的乘、除法运算? 它是否具 有几何意义呢? 如何体现对于向量另一要素( 即方向)的改变?

  囿于复数简单的线性运算,学生对复数高阶 计算法则 存 在 困 惑.根 据 这 一 基 本 学 情,学 生 自 主选择分成两组,第 一 组学生利用复数的几何意 义中的点所对应的三角表达形式去探索复数的 三角形 式,第 二 组 学 生 选 择 从 向 量 的 两 大 要 素 ( 大小与方向)着手去自主构建复数的三角形式. 由于问题的创设是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因 此它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好奇心与参与热情,开放 学生的思维,同时依据问题来明晰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与目标.
\
\
\

  得益于学生课后的拓展研究,不同的组别都有 或多或少的发现,这样的大胆尝试既使教师得到更 专业的发展,也能促使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真正 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满足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

  本节课以探究“ 复数的三角形式”学习为载体 和途径,体会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抽象概括、类 比归纳等合乎学情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充分发掘数 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整个活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为目标,从学科育知、育能、育情、育德、育美等丰富 内涵[4] , 通过创设情境,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突出学 生主体地位,构筑课堂互动平台,让学生在生本互 动、生生互动中去致知穷理、探索研究、笃行践履,做 到“行知相融”.

  参考文献:

  [1] 王丽洁.德育场的研究现状与方向[ J] . 法制与社会,2017(28) : 190 - 191 .
  [2] 李孝中.谈“ 复数的三角形式”的教学[ J] . 辽宁 教育学院学报,2002(02) : 56 .
  [3] 王霞.数学文化融入《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教学 案 例 研 究 与 设 计 [ J ] . 高 等 数 学 研 究,2017 , 20(03) : 30 - 33 .
  [4] 凌乾川,张泽科.新时代学科育人内涵的校本表达[ J] . 教育科学论坛,2021(10) : 71 - 73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067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