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教师的道德修养不仅直接影响学生,而且对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推动社会道德风尚进步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长沙市雨花区雅境中学为例,介绍其通过经典启德、书法润德、赋能课堂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下的师德养成基本路径的实施,形成师德养成基本模式、策略、制度、标杆等成果,促进教师将师德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与经验。
关键词:师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教师的价值观,浸润灵魂、熏陶情感、滋养师德,提升教师文化修养和人格境界,使教师不仅注重知识传授,更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与人格的引领,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长沙市雨花区雅境中学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一定的经验。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这也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教师应该是精神层次、道德品质较高的群体,教师职业需要具备崇高的师德。思想方面的问题往往不能通过压制压抑或说教来解决,只能通过文化熏陶,依靠教师的自我变革来逐步改善。
一、师德养成实施路径
1.经典启德:读中华经典,厚植中华文化根
中华经典经久不衰。长沙市雨花区雅境中学组织教师研读中华经典,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迪心智,浸润师德。
读经典,启心智,润师德,立师魂。学校每周教师大会前五分钟,全体教师手捧经典,齐诵《论语》,聆听解读,夯筑精神世界;每年组织师生同台的“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琅琅书声,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名著阅读”课题组组织师生共读《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中华经典名著阅读活动,交流读书感悟;学校德育名师工作室定期组织成员阅读《大学》《孟子》等中华经典,涵养师德;每学期组织青年教师读书会,《读<论语>有感》《做快乐的读书人》等读书分享,既有读书方法的交流,更是读书感悟的碰撞;学校还聘请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全方位引导教师读好书,以经典涵养师德。
悟经典,写心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读《论语》《中庸》等经典,能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粹,提升境界,而撰写读书心得则让读过的书内化于心。学校每学期组织优秀读书心得评选,颁发证书,优秀文章推送公众号,极大地激发了教师读经典、写心得的热情。教师通过读经典,悟经典,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
2.书法润德:写好中国字,传承中华文化魂
汉字是我们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学习汉字文化,提笔练字,以中华汉字的博大精深修身养性,提升师德修养。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结合课后服务,鼓励教师开设“融境”校本课程—书法艺术。以书法鉴赏、硬笔、软笔实践等为教学内容,既能提升教师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又促进教师钻研书法艺术精髓,丰富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内容,涵养师生生命气象。
以活动开展为载体,淬炼教师专业技能。学校每期开展教师书法学习、比赛、展评活动,如“迎国庆师生现场书法大赛”“教师三笔字基本功比赛”“书法名家进校园”等,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使教师在活动中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
以文化浸润为依托,涵养教师高尚师德。为弘扬中华汉字文化,学校推出“汉字探微”等系列官微,包含汉字起源与发展、汉字艺术鉴赏、汉字书写方法、与汉字相关的故事等内容,教师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品性,提升师德。
汉字文化的浸润,书法艺术的熏陶,教师收获良多。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观察力、分析力、表达力必定得到长足的发展。通过习得汉字书写技能,教师可以养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品质。艺术领域一直推崇创新。对于传统的传承,李可梁先生曾经这样说:“要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又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打进去,是学别人,打出来时,是全新的自我。练习书法是学习和继承,这种继承与借鉴就是为了创新。
3.赋能课堂:打造好课堂,滋养生命好气象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提升,形成积极向上、宁静致远的良好心态和情绪,有利于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动力。在全校师德养成教育推进会上,长沙市雨花区雅境中学校长金虎成提出学校师德建设标准:最好的师德是上好课。他勉励全体教师提高师能,化内在修养为外在行动。师能即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教师的内在德性通过外在的师能得以表达,师能是立师立教之本。
大力推进课堂督导,打造精品课堂。学校2016年建校,教师平均年龄32.8岁。为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学校统一部署,实施“两手抓”策略。一是认真组织、迎接上级部门教育教学督导,狠抓整改落实,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二是教研部门推行“名师课堂督导”,每学期一总结,评选优秀督导名师、优秀督导课堂。督导名师通过观课、议课,帮助青年教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青年教师不仅能充分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帮助,更能激发其对教育教学的热情,进而提升师德品质。
加强名师骨干示范,打造魅力课堂。学校有特级教师1名,省级优秀教师1名,省级青年精英教师1名,长沙市卓越教师5名,雨花区卓越教师5名,雨花区骨干教师28名。为了更好地发挥名优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定期组织名优骨干教师考核、评选,通过“青蓝工程”的实施,推动名优骨干对青年教师的扶助。同时,定期推出“名优教师示范课”,树立榜样,以先进带动全体。
二、师德养成实施成果
1.建构师德养成基本模式—“两点四心”
以“两点”为靶向:找准内、外两个养成教育的着力点,对内培养教师的反思精神和学习态度,对外引导教师心存敬畏和感恩。
以“四心”为目标:即培养教师的反思心、学习心、敬畏心、感恩心,最终实现教师的自我生长成长,形成高尚师德。反思心指向教师自我品行修炼,着重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日常工作和为人处世,发现自身不足,从而改变自我;学习心指向他人和世界,引导教师保持学习的态度,学习他人,学习世界,从而丰富自我。敬畏心指向自然与职业,引导教师以谦虚、包容、敬畏的态度面对外部环境,敬畏职业,勤勉认真,秉承工匠精神来做教育,不断追求教育艺术;感恩心指向学生和同事,引导教师抱有感恩心态,对身边重要他的人保人抱有正确、积极的心态,帮助教师形成宁静平和的内心,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
2.探索师德养成基本策略
读写结合,夯筑深厚精神底蕴。读经典、悟经典,经典启德;写中国字,习中华汉字文化,文化养德。有读有写,一动一静,夯筑起教师深厚的内心精神底蕴。
内外施力,激发强大精神力量。向内追求自我反省,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品德,向外为教师树立师德榜样,营造良好的氛围。内外结合,双轮驱动,促使教师迸发出强大的正能量。
赋能课堂,锤炼精湛教学艺术。教师的事业是奉献者的事业,是求索者的事业。敦促教师精耕细作,精雕细琢,锤炼教学艺术,把每一个学生培养好、爱护好,是师德最好的外化。
3.制定师德养成相关制度
制度为师德养成提供显性支撑。如青蓝工程培养考核制度促进师徒结对工作落到实处;课堂督导制度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名师督导,形成对问题课堂的诊断与帮助,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优秀师德标兵评选制度对师德标准作出引导,激励教师向上向善;名优特引进教师考核制度和市区级卓越教师、骨干教师考核制度等,对学科骨干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制度将师德要求更加明确化、具体化,使教师有规可循。
4.树立师德师风旗帜标杆
特级教师陈菊英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发一批精品资源供全国各地师生免费使用,被评为长沙市卓越教师、长沙市师德标兵。学校及时组织师德标兵推文,号召全体教师学习;班主任肖妹芳在全国德育网络平台展示20余场次,学校组建以肖妹芳为首席的德育名师工作室,旨在引领更多的教师成为德育行家,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长沙市卓越教师吴懿开发化学学科公众号,发布教学短视频免费供广大师生使用。学校大力推广,通过专题讲座等引领教师学习;雨花区师德培训师陈鹏乐学乐教,奋力拼搏,获长沙市“星城杯”竞赛第二名,学校及时提拔他为办公室副主任,为优秀青年教师提供更大的锻炼平台;唐娟老师是雨花区优秀支教教师,学校为其组建信息学竞赛队伍,几年来成绩喜人,信息学、科技创新教育成为学校特色;郑莉娜老师发挥其专业优势,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独到的建树,学校为其组建非物质文化传承社团,成立羽毛画工作室,其人物事迹和作品被《今日女报》报道宣传……
在向上向善的氛围里,雅境中学全体教职员工勤勉努力,奋发向上。2021年,学校物业工作人员杨爱国同志在校园拾到大量现金,毫不犹豫上交。学校及时表扬,号召全体师生向杨爱国同志学习。及时发现亮点,积极搭建平台,广泛宣传引领,树立旗帜标杆,学校成为教师向往、学生喜欢的“雅境大家园”。
三、结语
师德养成教育,就是在广大教师的心田播下正直、善良、有担当、负责任的种子,使广大教师向内看,向前跑,去习气,去伪善,双轮驱动,立德树人,实现生命的觉醒和高度自觉,坚定地走向更远方!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8-21(2).
[2]杨若晗.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探究[J].美与时代(中),2017(11):122-123.
[3]刘建政.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小学教师队伍师德建设刍议[J].教师教育论坛,2022(2):33-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7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