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基于OBE理念的数字赋能教学质量评价的变革,然后对基于OBE理念的数字赋能教学质量评价进行了多维解释,接着论述了基于OBE理念的数字赋能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最后对基于OBE理念的数字赋能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OBE理念;数字赋能
数字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方面的成功运用使得教育资源传播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很容易获得自己需要的课程资源和学习内容。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文件,这些文件均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数字技术与教学相融合的一部分表现为平台教学,包括慕课教学、APP教学等多种平台教学形式,另一部分表现为传统线下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在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育改革体系[1]。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通过学习实际获得的能力为导向,是革新教育评价理念和改进教学实施过程的有力支撑。因此,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借鉴OBE理念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有利于使评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得到提高,从而实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从课程建设、教学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的教育全过程视角出发,设计数字赋能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期进一步推动一流课程建设深耕细作,从而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一、基于OBE理念的数字赋能教学质量评价的变革
作为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既是对教师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评判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优化教学的重要依据[2]。由于高校专业设置的多样性、内容的复杂性及教学方式的显著差异性,教学评价很难准确有效地实施,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有自己的行为习惯和一定的情绪问题,这种人类本身具有的教学特点进一步增加了教学评价的难度。另外,无论是最初的排名式教学评价,还是现在的分级式教学评价,学生作为一个评价主体,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评价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情绪,且缺少客观的成果依据。因此,从基于主观感受的教学评价转向基于成果导向且有数据支撑的客观精准的教学评价,是现如今教学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大数据及5G技术的发展,现有的教学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需求也随之改变,出现了更加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更加丰富的活动设计方案,因此原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准备构建数字赋能的新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之前,对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重新进行梳理和审视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传统的教学评价大部分以“教”为中心,只是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开展评价,缺乏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的关注,因此无法有效衡量教学质量[3];其次,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学生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大多数学生对教学的评价是基于自己的主观印象而非学习的客观效果,且评价结果容易被个人兴趣主导,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撑,加之现有的教学评价多在期末以后进行,缺乏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及时性、持续性评价,教师没有办法快速拿到评价结果,从而无法对教学行为进行及时调整;最后,现有教学评价的数据收集以单一的量表、问卷数据为主,这种形式的数据收集方法使得数据来源受限,且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4]。
基于以上分析,构建新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需要更加注重学习成果,同时广泛运用数字技术,为教学成果的数据收集提供支撑。即新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仅要注重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还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开展评价。在评价内容方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从以教为中心的终结性评价,转向以学为中心的过程性评价;在评价信息的收集方面,要从传统的现场数据收集转向以数字技术为手段的课堂全程记录;在教学评价体系的功能方面,要更好发挥反馈作用,而非仅仅局限在评价的功能上。
二、基于OBE理念的数字赋能教学质量评价的多维解释
(一)教学评价内容:全过程教学评价
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要求建立一种提升学生能力,满足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课程质量标准。将OBE理念运用到教学评价体系中,就是要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衡量标准的教学全过程评价机制[5]。教学评价从评价内容角度来看是事实评价与效用评价的结合,事实评价主要是对教学资源、教学条件及教学平台的评价,效用评价主要评价学习成果及学习满意度等。然而现有评价体系主要聚焦于教的方面,且缺乏事实评价,缺少成果评价。因此,在OBE理念下,教学评价应从以教为中心的单一性评价转向对教学过程的多维评价。具体到教学的环节上,应包含教学的全过程及其结果。在教学建设方面,既需要评价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的投入度,也需要评价客观的线上教学平台的完备程度、教学资源的准备度等,这些主客观的教学建设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在教学过程之中,既要注重教师的知识输出,也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吸收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且互动程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在教学成效方面,需要评价学生是否达成教师锁定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目标既包含学生学习成绩方面的提高,也包含能力、思想等综合素质方面的变化。
(二)教学评价依据:全过程教学数据链条
“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新常态,这种新的环境也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教学已经不是只有简单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教师还需要进行网络平台操作的学习、线上网络课程的录制、新媒体下的教学设计及线上与线下教学内容的衔接等。这种多场所的教学投入又为教学评价增添了一部分难度,因为多场所教学投入要想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对学生、教学及教学场所等关键环节进行协调,进而依托整个教学过程数据链,对教学进行分类多维评价。因此,数字化背景下的多维教学需要依托数字化平台及面部采集技术、语音提取技术等,提取出不同情境下的教学行为数据,从而为后续进行教学评价的衡量和测算提供分析依据[6]。
(三)教学评价方式:动态生成性评价
动态生成性评价一方面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积极的指令与引导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及时得到反馈,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另一方面是指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学报告及时传达到教师手中,教师可以全方位复盘自身教学状态,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成果。在OBE理念下,通过数字技术、智能评价技术等,可以对持续性的教学投入进行动态评价,进而生成评价结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快速接收到学生反馈,实时了解学生状况,进而为及时调整自身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提供客观依据。
三、基于OBE理念的数字赋能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相对以往的以学生学习体验和感受为主的主观性教学评价,以OBE理念为出发点的教学评价更加强调教学成果,是基于成果证据的教学评价观,即评价学生受教育后是否达到了教育利益相关方的要求与期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成果导向贯穿教学实施的整个过程,因此教学评价也要在教学的每个环节给予及时的反馈。即教师在每门课程、每个单元教学的组织实施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重点指导学生取得学习成果、评价学生是否达成学习成果,进而优化教学。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数字技术为教学实施及后续的教学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故依托智能技术、数据科学和教学理论对评价体系进行设计,可使评价有据可依、有迹可循。
(一)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
OBE理念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是对教学场所、教学手段、教学成果、教学数据进行有机融合的新型教学评价形态。OBE理念下的教学评价以教学主体的教学全过程为焦点,分析教学投入及学习成果[7]。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总体框架。该总体框架以OBE目标为出发点,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系统性、循环性的评价反馈。在教学准备阶段,对教学建设进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平台对课程进行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数据的收集,以及课堂课后作业的测试结果,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在学生知识能力达成之后,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检测,检测成果作为教学成果评价的依据。在这个评价体系中,每个环节都可以做到及时反馈,从而可以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达成。
(二)教学质量评级体系的构建原则
1.评价主体多元化。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实施者,教学评价主体的态度、评价角度及自身水平都直接影响着教学评价结果的可信度。由于身份不同,不同的评价主体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的关注点不同,因此会对教学过程做出不同的评价。基于上述原因,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中,要将教师、学生、校内外专家等均纳入评价主体,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也纳入其中。另外,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评价主体可借由教学平台桌面端和移动端的学习行为数据的记录对教学进行评价。
2.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教学评价既要注重量化评价的作用,也要开展质性评价,从而综合评价教学质量。对教学展开质性评价的目的是从参与者的角度描述课程对学生产生的价值。质性评价的独特点在于把学习作为评价的资料来源,考虑通过课程论文或调查报告等更偏实践的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从而从更多维度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成果。这些评价手段的使用,有利于针对学生是否认真对待这门课程、是否努力完成课程任务的主观态度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
3.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学成果不仅体现在课程完结之后,也体现在教学过程当中,因此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也要关注教学过程。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应当针对教学的每个环节做出动态性的评价,及时反馈问题。过程性评价聚焦于学生参与课堂的各个环节和阶段,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态度、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及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聚焦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学习后的产出结果进行评价,是建立在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之上的。OBE理念下构建可量化的多元学习产出评价体系,在设计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最后的总结性成绩,也要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形成性成绩,包括学习积极性测度、合作与交流能力考核、学习能力考核、知识运用与实践能力考核、课程成绩考核等,以发挥过程性考核的成果导向作用。
(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选定
OBE理念下数字赋能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关键是评价指标的选定。本文从教学全过程出发,探索构建包含教学建设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成果评价三个维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具体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1.教学建设评价指标。教学建设是课程好坏的前提条件,故教学建设评价要关注课程建设是否符合基本教学标准、是否具备数字特征等。具体而言,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团队、教学资源及教学平台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指标设计,同时根据不同评价主体进行评价。在教学目标方面,要看教学目标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是否体现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性,且教学目标需同时覆盖知识、素质、能力三个维度;在教学设计方面,要看数字平台与线下教学学时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活动是否紧密衔接等;在教学团队方面,要看团队教学能力是否突出等;在教学资源方面,要看教学资源建设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及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教学平台方面,要看平台操作是否方便快捷、师生互动是否方便、软硬件设施是否满足教学要求、平台网络环境是否稳定等。
2.教学过程评价指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两大行为主体:一是教师,二是学生。在教学内容上,要看内容是否落实课程建设要求、是否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是否符合成果导向下的教学目标等;在教学行为上,教师的参与度和行为、态度和期望、上课所带的情绪、说话的音量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8]。这些信息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方式获得。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尤其在线上教学的情况下,教师很可能无法立即感知到学生的上课状态,因此学生登录平台次数、课堂到课率、观看课程视频时间、平台答题率、评论区或弹幕区发表观点频率、提交学习成果及作业的时间等就成为衡量的重要指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考核也很重要,具体包括对平台上传预习作业的完成度、教学平台回答问题正确率、参与课堂讨论情况、主动提问情况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
3.教学成果评价指标。OBE理念就是以成果为导向确定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具体目标,以使教学达到既定的目标。教学成果评价指标更加侧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而非单单以知识测试成绩来衡量。OBE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利用不同方法手段,拓展学生学习途径[9],因此学生的能力产出对于教学成果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能力及自信是否得到提升、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否应用到实践等对教学成效进行评价。此外,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到的知识的测度也不能忽视,因为这是学生知识应用与学习能力及自信提升的前提。
四、基于OBE理念的数字赋能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反思
(一)聚焦成果导向,发挥数字优势
对教学成果的追求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双向带动作用。从教师角度而言,成果导向可以让教师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设计、优选教学手段;从学生角度来看,成果导向可以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同时,在成果导向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采用数字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可利用网络上海量的教学资源不断开阔视野,提高自身能力。
(二)及时反馈信息,彰显评价效应
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和即时的信息反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10]。由于传统的教学评价多为终结性评价,因此在反馈与改进机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但在数字信息与教学逐步融合的背景下,这种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随着教学信息化的推进,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准确捕捉课堂动态,进而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分析教师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情况,生成教学报告和学习报告,这些即时性的报告有利于教师及时纠正不适合课堂的教学行为,同时也对学生起到监督和预警的作用,从而使得教学质量评价更好地发挥作用。
五、结语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OBE为构建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提供了基础依据,为精准监测教学全过程质量提供了参考标准。数字技术的发展,使跨时空教学成为可能,同时数字平台的全过程记录也为教学评价数据的获得提供了技术支撑。结合OBE理念和教育信息化的优势,探索构建新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能够实现科学精准评价,发挥评价体系的动态反馈和及时改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晶.基于成果导向的通识选修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J].现代交际,2020(23):4-6.
[2]牟智佳,刘珊珊,陈明选.循证教学评价:数智化时代下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1(9):104-111.
[3]马国勤.成果导向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21,37(5):62-69.
[4]炕留一,叶海智,张瑾,等.基于多维数据的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4):68-77.
[5]武勇杰,赵公民,高艳阳.遵循专业认证OBE理念的课程评估研究与实践:以中北大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27):53-55.
[6]吴立宝,曹雅楠,曹一鸣.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与技术实现的框架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1(5):94-101.
[7]李海东,吴昊.基于全过程的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1(5):65-71,91.
[8]韩继红,蒋丽君,杜宏静.基于学习投入的混合教学质量评价理念与实施路径[J].职教论坛,2020(4):55-60.
[9]肖鹏,葛渊峥,郝雪.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6):176-182.
[10]王国华,卓泽朋,周光辉.大数据背景下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构[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3):107-1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6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