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以问题为导向构建说理课堂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31 09:50: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以问题为导向、构建说理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根据已有认知,通过对 导向性问题的研究,主动思考、积极探究,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并在教师引导下交流说理、辩论评价,并主动分享研究学习中学 到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从而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准确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提升数学素养。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三多三少”现象非常严重。“三多” 即教师占用课堂时间多,关注知识点 多,师生一问一答活动多。“三少” 即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时间少,关注学 生学习方法、方式少,师生、生生有 效活动少。数学课堂教学“三多三少” 现象造成了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低下, 学生被动参与数学学习,甚至不参与 数学学习。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 率,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上,从不 会到会,从少知到多知;在学习情感 上,从对数学不感兴趣、不喜欢数学, 到热爱数学,积极学习数学呢?这是 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要研究的问题。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课堂教 学中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本,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对导向性问 题的研究,构建知识体系,并主动分 享研究学习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和学习 方法,从而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

  一、以问题为导向、构建说理课 堂的意义

  以问题为导向、构建说理课堂能够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引领作用。一个良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数学课堂 教学而言,导入新课就是一节课的开 始,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 关键。以问题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 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指引学 生思考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内容, 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知识探究的殿堂。

  以问题为导向、构建说理课堂能 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知识, 获得数学体验。以问题为导向所构建 的说理课堂,是让学生围绕导向问题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自主说 理,阐述学习的收获,从而获得数学 知识、掌握学习数学方法。在教学过 程中,以问题为导向,所构建的说理 课堂突出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 习,从而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获得数学体验。

  以问题为导向,所构建的说理课 堂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 》中明确指出,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要 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创新意识。以问题为导向, 构建说理课堂正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导向,使学生 在自主思考后,能够运用数学思维解 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能力的目的。

  二、以问题为导向、构建说理课 堂对教师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 念,由教师是课堂教学主体变为学生 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数学课堂教学由 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改变为让学生主 动探究数学。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 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现有的 能力出发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核心问题, 激发学生对核心问题展开探究和讨论, 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运用 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开 展课堂教学。

  其次,教师要积极提升自身的数 学核心素养和课标、教材解读能力, 借鉴国内外问题导向式教学在教育中成功应用的经验,丰富教学手段和方 法,促进问题导向式教学方式应用质 量的提高。

  再次,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教 师在任何时候都要与学生进行沟通、 交流,让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提出疑问。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学知识 掌握情况有充分了解,甚至要了解学 生的家庭情况及生活环境,了解学生 的学习需求,确保提出的核心数学问 题符合学生目前的能力,能够引起学 生的兴趣,从而提高问题导向下的说 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数学课堂核心问题设计导入 的原则

  (一)课前研读课标,精准设计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读课 标,吃透教材,依据课标、教材以及 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核心 问题和每一个教学环节。没有预先设 计的课堂教学是低效的。教师设计核 心问题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 与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相符。教师设 计问题和教学环节以学生为课堂教学 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同学合 作讨论学习,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讨 论环节。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 角和”一课时,教师课前要了解学生 对平角的认知程度,学生是否会正确 用量角器量角。所以在教学设计时, 教师把通过量、折、剪、拼等方法求 出三角形内角和,并与同学交流求出 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作为本节课的核 心问题。

  (二)课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以问题为导向的说理课堂中, 教师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的情境,选择学生熟悉的素材,引导 学生围绕核心问题独立思考、自主探 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让 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表达自己自主探究的收获, 引导所有学生参与说理课堂。 之后,可以让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表 述自己小组研究问题的收获,教师对 本课的重点和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点 拨或质疑。最后通过一定的巩固练习, 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培养 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四年级上册“商不变的规 律”这一课的教学,学生首要任务是 探索商不变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 观察几组商相等的除法算式,让学 生初步感知商不变的规律,接着自主 探究写出一组这样的算式,这是对商 不变的规律这个知识的内化过程。然 后,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所写 的算式,再通过全班交流并观察发 现: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 同的数(0 除外) ,商不变”这一规 律,是知识的外显。最后,让学生运 用商不变的规律简便计算 150÷25 和 2000÷125.计算后全班交流算理。

  (三)提问精而不多,指向核心

  在以问题为导向构建的说理课堂 中,所提的问题要让学习者在思考时 具有拓展延伸的空间。好问题在于精, 不在于多,通过一两个核心问题,激 发学生的思考,引发他们的探究,持 续引发学生交流对话,从而构架整个 数学课堂。好问题要符合学习者的认 知水平,更要让学生可以从多方面、 多角度去探索,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去思考,促进学生解决问题,掌握数 学知识。

  例如:教学“小数的意义”一课时, 学生已经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整数,初 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为了让学生更 好理解小数的意义, 理清小数与整数、 分数的关系, 教师可以设计核心问题: “同学们,学习了整数和分数,不需 要小数,行吗? ”激发学生从小数与 整数的联系与区别、小数与分数的联 系与区别等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让学生掌握小数的意义、性质、计数 法以及小数的计数单位等知识。

  (四)设计粗中有细,富有弹性

  在以问题为导向构建的说理课堂 中,所设计的问题要充分体现本节课 的教学目标。精彩的课堂不是教师的 讲解生成的,而是在学生探究、交流 和说理中生成的。这就要求教师设计 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因此, 在设计课堂核心问题时应做到粗中有 细、富有弹性。所设计的问题“粗” 是指问题需要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 标,整节课能够围绕这个问题开展教 学,给学生的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 所设计的问题“细”指学生讨论交流 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有哪些不同的 想法,教师要心中有数。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 可以设计核心问题:“0.2 与 0.20 大 小是否相等,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一样 吗? ”这个问题的粗表现在体现本课 教学目标理解小数的意义:比较小数 的大小。这个问题的细指教师要考 虑到学生可能通过画图表示出 0.2 和 0.20.从中比较它们的大小,理解它 们不同的意义。

  四、以问题为导向构建说理课堂 之策略

  (一)围绕核心问题,创设情境, 激发说理之欲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学习者的数学 知识体系不断建构的过程。小学生的 数学学习是以已有的知识体系为基 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新的数 学知识,并把新学的知识纳入已有的 数学知识体系的一个过程。这就要求 教师组织教学时, 必须以问题为导向, 创设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从而激 起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在真实的场 景中探索问题。

  例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一课时,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只将教 学停留在学生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 握,却忽略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过程的教学。学生在学习后知道了梯 形的表面积应当如何计算,但是理解 得却不够深刻,题型稍加变化学生就 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这时教师可以 为学生创设一个动手操作的活动情 境,让学生通过纸片对梯形进行分解 与组合,引导学生说清楚梯形面积计 算公式的由来。通过说理,学生经历 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的推导过程,深入理解了梯形面积公 式的内涵,无论题目如何变化,学生 都会抓住公式的本质内涵,灵活地解 决问题。可见,问题导向下的说理课 堂是学生学习得以发生并持续深入的 重要方式。

  (二)探索交流,体验说理之趣

  围绕课堂核心问题,创设教学情 境,激发学生说理的欲望,为接下来 学生探究学习、交流说理的开展打下 坚实基础。在探究学习交流说理过程 中,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体。以学习目 标为主的核心问题由学生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的收获让学生 自主表达。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收获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辨析答案的过 程,是学生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也 是学生数学知识内化与外显的过程。 学生在核心问题引导下,自主探究、 交流表达中必能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 喜悦,体验数学说理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 的推导”这一内容时, 学生通过探究, 在拼拼剪剪的基础上对梯形的面积公 式有了一定的理解。这时让学生交流 说理,有的学生把两个同样的梯形拼 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讲解梯形的面 积为什么是(上底 +下底) × 高 ÷2. 学生把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 形,并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这是知识内化的过程,这时学生头脑中形 成的梯形面积公式还较模糊。面向 同学讲解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 + 下底) × 高 ÷2.是知识外显的过程, 通过外显过程,能有效巩固知识。

  (三)互评互议,回顾反思,领 悟说理之妙

  一节说理课堂,学生在核心问题 引导下,自主探究,交流表达自己学 习的收获和感受,可以说是高效课堂 的有力表现。可这并不是一节完美的 说理课堂,理由有二,其一,所有学 生都参与了自主探究,可是只有少部 分学生参与了说理,其他学生只是听 众;其二,学生自主探究收获的学习 成果可能存在错误之处或不完善的地 方。这时候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说理 中的错误,引导其他学生提出不同的 方法和观点进行辩论,让尽可能多的 学生参与说理中。也要多给说理的学 生一些时间, 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绪, 调整认知结构,完整自己的数学知识 体系。这样通过互相交流, 评价反馈, 学生之间取长补短,知识体系更加完 善,掌握更加牢固。

  (四)运用拓展,延伸课外,收 获说理硕果

  以核心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说 理课堂,由于部分学生课外数学学习 没有说理习惯,又不善于表达,很可 能成为课堂的观众,而不是数学学习 的参与者。长久之后,这些学生就成 为数学学习的旁观者,而不是数学学 习的主人。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 到数学说理课堂中?首先,教师在课 前应当把这节数学课的核心问题告诉 学生, 让学生先预习, 带着问题上课; 其次, 课后巩固时, 减少重复的习题, 增加说理的练习,让学生由机械刷题 转变为有趣说理。最后,课外多举行 如“说理小达人”之类的数学竞赛活 动。数学教学,不但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理、辩理,还要让学生在课后去 探理、说理。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 才能在说理的大道上收获累累硕果。

  以“乘法分配律”一课为例,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观察算式 3×10+5×10 与(3+5)×10. 你 有 什么发现,你能用生活实例说明这两 个算式相等吗? ”学生在预习中就会 去比较、分析这两个算式,会去找生 活实例,从而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 上课时, 学生就有理可说, 辩理有据。 课堂教学后,布置说理练习“利用乘 法分配律解释竖式乘法 256×37 的算 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在学习小 组内说一说。这样,学生可以学会运 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巩固多位数 乘法的知识,锻炼说理能力。
\

  总之,以问题为导向、构建说理 课堂可以在问题的指导下,让学生根 据已有认知,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获取数学知识,并在教师引导下主动 交流说理、辩论评价,从而理解数学 本质,提升数学素养,让学生在说理 中感悟数学本质,让数学课堂在说理 中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 靳学军 . 核心素养导向下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J]. 智 力 ,2021(19):65-66.
  [2] 王碧贤 . 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初探 [J]. 学苑 教育 ,2021(26):53-54.
  [3] 颜 文 . 以 问 题 为 导 向, 培 养 学 生 数 学 说 理 能 力 [J]. 新 教 师 ,2021(08):55-56.
  [4] 李晓梅 , 刘稀凤 . 促进学生 理解的小学数学生长课教学设计策略 [J]. 小学数学教育 ,2021(Z3):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595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