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2005年至今发表的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精确匹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章共计824篇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系统梳理我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实践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匮乏,主要集中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路径方面,研究热点为校本教研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及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专业发展;乡村教师;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主要包括教学能力提升过程和科研能力提升过程两方面[1]。早在20世纪60年代,教师专业发展就开始受到世界各国及组织的关注。而关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起步较晚,是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短板,目前还存在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时代的乡村教育也急需走向现代化。因此,必须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自有相关研究以来,我国对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一直以描述性研究为主,没有针对这些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的可视化分析。因此,本研究拟运用文献计量软件对我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明确相关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如此不仅能够为学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方向,还能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并含“农村教师”、“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并含“农村教师”、“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体系”并含“农村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实践”并含“农村教师”、“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路径”并含“农村教师”为主题进行检索,得到期刊文献612篇、硕博士论文212篇,通过阅读题目、摘要和关键词,进一步筛选后得到824篇文献,并以Refworks格式导出,其中最早的文献发布于2005年。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基于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对导入软件中的数据进行作者、机构和关键词分析,最终形成不同的知识图谱。但是由于CiteSpace软件只能对文献进行整体的勾勒,因此本研究会对文献进行二次阅读以进行进一步分析。
二、知识图谱分析
(一)发文数量
论文的时间分布可以反映出该领域研究历史、发展过程,甚至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可以发现2005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开始出现论文成果。2005—2016年,发文量每年增长不大,还处于起步阶段;2016年以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发文量明显增多,2021年达到发文峰值。总体来说,该领域一直处于相对平稳的持续关注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的发文趋势与国家导向一致。2002年,教育部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强调了教师教育的重要性,并首次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一词[2]。因此在2005年左右就出现了有关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建设一支符合新时代的乡村教师队伍,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3]。所以2016年以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迅速发展,文献数量明显增多。概言之,当前国家大力提倡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教育,而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助推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路径成为广大学者关注的焦点,其发文数量也将会继续保持增长。
(二)发文作者与机构
作者的发文量可以反映研究者在该领域的贡献和实力。运用CiteSpace软件设置节点为作者,最终得到节点数为415、连线数为122的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如图2所示。图谱中的圆点代表作者,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和联系,圆点的大小代表发文量的多少。
依据分析结果可知,发文数量>3的作者为黄白、吴亮奎、李志辉、文雪等人,但相关研究领域几乎没有高产核心作者,并且整体的合作网络密度也较低,说明在今后的研究中,作者之间还需要加强合作。另外,依据普莱斯定律(N=0.749√nmax)可知,该研究领域核心作者发文量应>1.99篇,故核心作者共48位,发文共计109篇,约占总发文量的13%,远远小于50%,这表明在相关研究领域中,科研力量比较薄弱,需要建设一支科研生产力强的科研队伍。
(三)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从文章中整理出来的能代表整个文章核心要点的词汇,通过对其进行共现分析可以得出相关研究的热点方向[4]。图谱中每个圆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关键词之间有关系。通过CiteSpace软件设置节点类型为关键词,标签阈值为7,得到节点数为446、连线数为887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如图3所示。由于检索时按“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检索,所以“专业发展”“乡村教师”和“农村教师”出现次数多,节点大,故手动去除“专业发展”“乡村教师”“农村教师”这三个节点。去除后发现,“乡村振兴”“校本教研”“教师教育”“国培计划”“互联网+”等也是重要的研究领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均为0,这表明这些关键词虽然是研究热点但是并未形成高度聚合的研究热点领域。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如下。
“农村学校”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阵地。“乡村振兴”“国培计划”是研究背景。2010年,我国颁布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旨在通过培训加强乡村教师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建设一支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进而促进乡村教育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国培计划”为后续有关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而2018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则再度让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走进学者的视野中心。
“校本教研”“教师培训”“支持体系”代表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实践路径。201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意见》的颁布,表明了原有的教师课程体系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新一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5]。课改成败,系于教师。因此我们需要一批符合新时代教育观的有知识、有能力的教师队伍。而教师要实现真正成长就需要进行切身的教学实践。尽管教师也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听讲座、提升学历、自主学习或同伴之间互助等方法提升自己,但这些方法也导致教师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一箩筐,实践经验少又少”的问题。对此,一个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就是把教师的教育实践融入真实教学情境,并使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探索。校本教研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它是一种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以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内容的教学研究[6]。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当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存在滞后的情况,其教学水平较低,故为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支持服务体系十分重要。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相关政策,这表明国家对构建一套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服务支持体系的重视[7]。但值得注意的是,支持体系的构建不应该是凭空产生的,也不应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而是应该在整合多方面资源的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构建起来的。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也是热点研究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给乡村教师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机遇。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越来越灵活的学习方式和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对乡村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技能、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等提出了挑战,要求他们必须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来不断实现自我更新;另一方面,互联网为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打破了传统学习、交流中存在的时空壁垒,在为乡村教师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机会等,可有效推动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关键词突显分析
突现词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频繁出现或使用的词语,关键词突显分析的结果,不仅可以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还可以被用来判断一个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向[8]。研究前沿反映了某一领域的研究动态,如一种新理论或新方向的出现、已有理论和方向发生了剧烈的突变等[9]。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突显分析时,突显强度越大,代表关键词影响力越大。
“乡村教师”和“乡村振兴”是2个持续至2023年的突现词,因此,笔者认为它们代表着目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前沿。如图4所示,“乡村教师”和“乡村振兴”作为突现词分别开始于2019年和2021年并持续到文献收集截止日期(2023年5月)。它们之所以成为突现词与国家相关政策紧密相连。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布文件强调乡村教育、建设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学者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张娜和马志颖[10]于2019年发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析》一文,该文以政府文件为理论依据,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审视和思考,并提出了可行性实践路径。许林枫等[11]采用文献法与个案法探讨了乡村教师有关角色定位和本体论知识等方面的发展困境,整合了乡村振兴导向下乡村教师的发展机遇,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概言之,关注乡村振兴下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实现教育振兴的必然路径。由此可以预见,“乡村振兴”“乡村教师”研究将继续成为未来乡村教育背景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路径研究的热点。
三、结语
本研究借助知识图谱软件直观地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的研究热点,并通过查阅文献、政策等进行进一步细致分析。从当前研究热点和趋势来看,我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研究的比重严重失衡。首先,在本研究中关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较少,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在关键词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及突现词分析中都未出现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相关描述。理论是研究开展的基础,缺少理论支撑的研究都是无根浮萍。故而在未来研究中,先要拓展相关理论的研究,并整合相关理论形成理论体系。其次,当前的相关研究基本上都是实践路径领域的文献。相关研究比较丰富,正向着细致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同时,相关提升路径的建议逐渐突破以往泛泛而谈的弊病,与时代发展、地区特色相结合,提出了如“互联网+教育”“校本教研”的模式。最后,随着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路径的深入研究,以及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主动性和自主性的增强,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重视运用多学科与实证研究方法,实现研究方法多元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师德修养)》等3个文件的通知[EB/OL].(2020-07-21)[2023-01-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02/202008/t20200814_478091.html.
[2]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EB/OL].(2002-03-01)[2023-01-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58/200203/t20020301_162696.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2-04)[2023-02-11].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 5263807.htm.
[4]陈超美,陈悦,侯剑华,等.CiteSpace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情报学报,2009(3):21.
[5]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EB/OL].(2011-10-18)[2023-01-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1110/t20111008_145604.html.
[6]徐君.校本教研: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治本之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6(3):92-96.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EB/OL].(2015-06-01)[2023-02-1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6/08/content_9833.htm.
[8]彭国超,孔泳欣,王玉文.多维指标融合的主题突变检测研究[J].情报学报,2022,41(6):584-593.
[9]谢倩,王子成,胡扬名.回顾与展望:国内高校绩效管理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可视化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9,292(4):60-71.
[10]张娜,马志颖.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9,470(5):104-109.
[11]许林枫,望宇烨,郑逸晗,等.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困境、机遇和策略研究[J].荆楚学刊,2023,24(1):70-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5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