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双减”的大环境下,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复习课要保持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是目前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以增强复习效率。本文从创新复习情境、积极发展思维、优化复习活动的角度入手,例析了维护学生兴趣的方法,从而增强复习课的效率。
[关键词]保持兴趣;情境;思维;活动
在学科教学视域下,通过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尤其是复习课。目前,初中物理的常态复习课仍然存在着以考代讲、讲解碎片化,高强度刷题、内容和形式枯燥等缺点。因此,如何保持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是“双减”背景下提出的重要课题,也是亟须老师解决的一个难题。本文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如何在初中物理复习课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新复习情境,保持“温故”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包括教师的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思维状态等。在复习课上保持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是“温故”的前提,这就需要创新情境设置。同时,还应控制教学的难度,让学生在“跳一跳,够得着”的情境下,获得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进而保持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例如,复习“光的反射”一般是先复习基本概念、规律,再复习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的实验,然后是作图,最后是巩固与应用。这样的复习课,虽然条理清晰、目标明确,但在实现“温故”的过程中,就是对知识的整理重复,很难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妨做这样的创新设计:先播放一段“攀岩”的小视频,然后提问,小朋友们“攀岩”并不是在真攀岩,而是运用了平面镜成像的知识,那么,我们能画出这种现象的光路图吗?再请一两个学生上黑板板画,并结合学生的板画,引导学生,利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对所作图像进行评价。然后,提出新的问题:我们看到,小朋友在向上“攀岩”时,感觉他们在“变小”,而我们知道,平面镜中的像是与物等大的,就是说,镜中小朋友在向上“攀岩”时,像的大小并没有变。那么,我们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是怎么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的?教师模仿《西游记》中的银角大王,表演道:“我叫你的名字,你敢答应吗?”然后,出示利用错觉拍摄的图片,用矿泉水瓶,就能把人“收”入瓶中。其实就是“远小近大”的视觉效果。进而复习,为什么要确定像在平面镜中的位置?又为什么要用透明的玻璃板,而不用普通的平面镜?接着,进行随堂小实验:相同大小的一支白粉笔和一支蓝粉笔?放在玻璃板前的是什么粉笔,放在玻璃板后,去和像比较大小的是哪支粉笔?这样,学生复习了平面镜成像的实质:光的反射。课堂自然而然地进入光的反射的复习。可见,通过随堂小实验,可以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课因“新”,而能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二、积极发展思维,保持“知新”的兴趣
保持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复习课,不能止于内容与实验。在复习课上,只有学生的思维被调动,学生愿意对物理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才能形成并发展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因此,要改变“灌输式”的复习课模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体验、感悟。
复习课教学实践发现,用创新实验引导学生自我检索已有知识去分析问题,能让其记忆深刻、能力提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复习课上的演示实验,一般不必重复再做,即使要再演示,也可以用视频或者图片等。复习课的新实验、新活动,提倡当堂演示,并不一定追求奇异炫目,有创新,但要操作简单、取材简便。
例如,演示洗衣机排水管模拟“龙卷风”实验。在烧杯里装入一些碎纸屑,让排水管的一端伸入烧杯中,靠近碎纸屑的上面,用左手拿住;右手握着水管的中部举到头顶上,摇动水管使它高速转动,发现排水管把碎纸屑“吸”起卷入空中,其中“吸”字蕴含的物理道理,与下列现象中的“吸”字相同有哪些?如:①两光滑铅块压紧后“吸”住;②两船并行相“吸”碰撞;③地球“吸”地面上物体;④梳头后的梳子会“吸”头发。
由模拟“龙卷风”实验而唤醒学生思维,从而让学生比较另外几个情境。对学生而言,思维能力的提高不能排除用练习进行检测与巩固。创新实验不仅帮助学生厘清物理概念、规律、方法等,而且通过改进复习的方式、方法,注意从多角度、多方向,形成发散思维发展学生能力,由单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
用创新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可以在原有实验上进行创新,进一步挖掘实验教学的思维价值,在复习课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去充分体现、优化。学生对所复习的相关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的做法,与深度学习相契合,收获的是结构化的、系统的知识。学生所学的知识不是零散的、碎片式的、杂乱无章的信息,而是有逻辑、有体系、有结构的知识。
三、优化复习活动,保持学习兴趣
复习课不是新授课的复制或是简
单综合,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回顾、合作和交流,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利于知识迁移。优化复习活动,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纵深,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增加学生的复习活动体验,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培养发散思维。
电学实验的复习,其本身的趣味性就不强。因此,常态复习课要挖掘复习内容的内涵,优化课堂学习活动过程,提出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想知道,可一时又不知其所以然。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认知上,有序有组织的知识在一定的刺激下被激活,在需要时才能被成功提取。用结构化思维对复习内容进行再加工,基于学生的立场,从复习角度、方法和思路入手,帮助学生发展有深度的结构化思维,从而使学生在复习课上也具备高层次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如在“物态变化”的一节复习课中,拿根细铜管,把一端套紧在打火机的出气口上,让学生猜一猜,如果在细铜管另一端点燃燃气,几十秒后,我们用手去摸一摸细铜管,会有什么感觉。在这个复习活动中,也经历猜一猜、想一想的过程,再去体验。此复习活动结束后,把手拿开,大约半分钟后,仔细观察铜管的外壁,会有什么现象?学生本以为,铜管摸上去应该很烫,至少也应该是有些热,但实际上,铜管摸上去是冰凉的。更出乎意料的是,随着燃烧时间变长,铜管外壁上先有一层细水珠,而后慢慢地出现了一层白色的冰花,简直让人无法相信。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引发认知冲突,让事实与学生原有认知相矛盾或不相符,这样的心理体验,更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这一复习教学片段中,思维冲突所引发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对“物态变化”进行结构化、系统化思考。学生结构化思维的发展,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方法进行改进,经常进行结构化思维,不断提升思维品质,是保持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创新实验不是实验教学的复制,教师要在恰当的时候引出相关实验进行创新,将器材再次带进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回顾、合作和交流,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过创新实验,创设有利于知识迁移和运用的复习情境;通过实验再提问,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通过实验,增加学生的积极体验,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培养发散思维。有利于复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兴趣的保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复习课堂教学中,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符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在复习课中,教师更多关注复习课对学生的吸引,更好地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学会质疑和批判,自主建构复习知识和问题解决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曲秀香.重视体验与感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例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关“体验与感悟”的教学案例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2022(1):28-29.
[2]朱祥.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常态物理课堂教学策略[J].物理教师,2020(4):6-8.
[3]薛仕静.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物理复习教学范式的实践与思考[J].物理教学,2019(3):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