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面对学习任务群统领江湖的时代,教师何 为?如果要有设计好的现成教案,教师实施就 是了。这还不算难,难就难在自己如何根据学 情设计出学习任务群。自己设计任务群,这不 仅是某些地方教师遭遇“新课标、新教法、老教 材”窘境时的迫切需求,更是教师二度开发教材,重新设计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开发 设计学习任务群呢?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我认 为有些原则是必须遵循的。
一、基于目标,体现整合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好的学习任 务群具有以下一些特征:任务设计有学科性、 整合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偏离语文学科,不 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旨归的自然不 是好货。目标因素的考量在任务群的设计中除 了要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外,也要体现自身的特 点。如,同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 《三国演义》与《红楼梦》自然是有区别的。
在考量目标的因素之后,我们就要思考任 务群设计的整体性,体现整合。有老师以“故乡”为主题开展群文阅读,其 任务群设计为:
1.用一两个关键词概括每篇文章的大意。 再梳理专题中的所有文章,写出专题文章中一 共表达了几个观点。
2.曹文轩说,家是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 种抽象的感觉。苏雪林、方令孺、丰子恺、冯骥才 是否赞同?为什么?
3.向全班同学推荐打动你的、表达思乡之情 的好词好句,最少三句(段)。
4.“ 月是故乡明”“故园情深”“永远的记忆” “故乡的诗情”这些单元文章中,你认为哪篇文 章的手法最能打动人,为什么?
5.若家是一种抽象的感觉,人为之奋斗的意 义何在?
6.小作文。以“家是一种抽象的感觉”开头, 续写一段话,4⑻字左右。
不难发现,第1个和第2个任务全都指向对 文本的梳理,可以合并。第3个任务情境虚假。第 5个任务思考的空间狭小,可以合并在第1个学 习任务中。第6个任务缺少情境意识,难以调动 学生兴趣。之所以出现任务群设计混乱、指向不 明、情境虚假的现象,根本原因是教师缺少整体 的思考,在这个任务群中主题是不清晰的。其实 设计之初,教师就应该思考拟定专题学习目标。 依据此案例,教师希望学生梳理对家或故乡的不 同表达,理解家或故乡的本质内涵,由此我们可 以提炼出主题,如乡关何处、何为家等。
怎样达成这个目标,我们可这样设置情境:
1.请给在上个月车祸中父母双亡而无家可归的初 三学生小陈写封信,开导之。
2.请给军训刚三天就 因想家而哭泣的高一新生小陈写封信,开导之。要 求体现你对故乡或家的深度理解,并能引用你积 累的好词好句或手法。
这是一个复合的情境,它把 文章梳理、手法赏析都整合到了一起。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需要顺理成章地做 以下几项工作:
1.用一两个关键词概括每篇文章的大意。再梳理专题中的所有文章,写出专题文章中一共 表达了几个观点。
2.批注打动你的、表达思乡之情的好词好 句,最少三句(段)。
3.“ 月是故乡明”“故园情深”“永远的记忆” “故乡的诗情”这些单元文章中,你认为哪篇文 章的手法最能打动人,为什么?批注于文章上。这样岂不简洁有效、指向明确?
二、基于整体,统领局部
不太理解任务群教学理念的老师常常不 解在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的时 候,又为何让学生研习其他作品。他们认为整 本书都读不完,为何又旁逸斜出?在阅读《边城》整本书的时候,我曾经提供 《近十年沈从文〈边城〉研究述评》《〈边城〉哀 而不伤的错位悲剧》《〈边城〉的文本矛盾与冲 突》《〈边城〉是一个爱情悲剧吗?》《从“黄昏” 意象看〈边城〉的悲剧情怀和隐忧意识》《沈从 文〈边城〉细读》《浅谈〈边城〉里的唯美悲情》等 文章给学生阅读,为何这样做呢?
我是这样设计《边城》阅读与探讨任务群的:写两次推荐语。1.向未读过《边城》的高一 同学,推荐此书,写推荐语200字。2.向已经读 过《边城》的高二同学,再次推荐读此书,写推 荐语 200 字。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对小说主旨和小说艺 术特点有理解才行。特别是第二个任务,学生 要对小说有一定的深度理解才行。
于是可以发 动学生深人思考完成以下的子任务:任务1为翠翠写50字左右的人物小传, 以配合图像展示在校图书馆文学名人画廊中。任务2 大量描述“边城”的自然风物、人 情世故有何用意?小说设置了一个“让翠翠无 限等待”的结局,这个结局是怎么产生的?(至少 说出三条以上的原因且用原文话语证明)作者设 置此结局有什么意图?
任务3 请就你感兴趣的某一问题进行思 考探究。结合参考资料,整理出自己的观点,写一 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向全班作介绍。
其实推荐的阅读材料,也是大情境下的子任 务。它的高品质完成是大任务完成的必要条件。 只有这样,学生对《边城》才会有深度理解,才会 在写推荐语的任务情境中有精彩表现。
以唐诗专题学习为例。我们需要学生阅读唐 诗经典,加深对古诗韵律和意境的体会,能从语 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 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表 达自己的阅读见解,丰富、提升自己的鉴赏写作 水平。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设定编选“唐诗自 选集”这个大情境,用大情境带动局部子任务的 完成。基于大情境,学生的编选必须结构化,可从 时期、体裁、流派、风格、意象等角度展开。每位同 学必须要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唐诗作品, 说明理由。每位同学要为自己编选的唐诗加上一 句话点评。每位同学要选取一两篇唐诗来写鉴赏 文章。学有余力者可以就某个问题做深人研究, 写成小论文。为了实现此目标,不仅要提供《唐诗 三百》,还要提供唐诗鉴赏、唐诗发展历史等文 章,阅读这些作品也是必不可少的局部子任务。 但因为在大情境的统领下,这些阅读任务跟单篇 教学是不一样的。这些鉴赏文章如果用单篇教学 的方式怕是一周讲不了一两篇,而在学习任务群 的框架下,我们只要抓住一两个核心问题研习即 可,把其余的全部舍弃,大大提高学习的速度和 效率。
三、基于现实,关注学情
陆志平《普通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指南》有这样的话:“在真实的语文运用情境中学 习语文,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 学习的目的性、问题意识、任务意识,而且学以 致用,便于知识的建构与能力的提高。反之,如 果语文学习离开了真实的生活,只是几条抽象 的条文,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太多的 用处,当然,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 发展。”强调真实的生活,即要求语文学习任务 群的设计要有现实性,很多好的任务群设计在 这一点上概莫例外。不用说“热门电影的文化 透视” “向世界介绍我的学习”“门户网站的精 彩表达”这些聚焦现实的任务群,就是《三国演 义》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张小兵老师也 设计了“三国一号人物评选”这样颇具现代审 美意识的活动任务。在“六国破灭纵横谈”任务 群教学中,有老师设计出为三苏与李桢代言的 活动,根据文章内容,阐述四人的立场并在班 级演讲。这些活动尽管是古人古事但因为有现 实的演讲因素,也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 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基于学情的考量,这是不可违反的 教学规律,单篇教学如此,任务群教学也如此。苏教版必修二教材“珍爱生命”单元,我把 《我与地坛》《最后的常春藤叶》《说书人》组合 起来,尝试了任务群教学,效果不错。其原因除 了 “扣问生命价值”主题深刻鲜明外,与我对学 情的考量也是分不开的。学生完成什么样的任 务是合宜的?我原来设计是为三位主人公创作 墓志铭,但考虑写作墓志铭花时多,难度大,所 以又改为创作三行墓志铭。三行墓志铭的知识 引人后,又设计了知识运用的环节,引导学生 逐渐进人任务群的学习情境中。
一、知识介绍
三行墓志铭①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②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余潇楓教授一直 鼓励他的学生自己撰写墓志铭,他认为:“最好的 人生格言就是墓志铭”,“墓志铭是人的价值追求 最集中的体现”。③新兴的“三行墓志铭”深受大学生热捧。他 们或以此寄托理想,或调侃人生,或思考未来,或 感恩生命,体现“向死而生”的价值追求,用这种 简单的方式表达哀思和传递感动。④“三行墓志铭”既可写给自己、亡故亲友, 也可写给历史人物及偶像。⑤“三行墓志铭”共三行,叙事概要,语言温 和,文字简约。可以用第一人称口吻,也可以是第 三人称语气,但都言简意赅,很有特色。
二、 示例评价
根据所学,评价以下墓志铭的优缺点。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 待所有的人(音乐家贝多芬墓志铭)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中国作家沈从文墓志铭)太阳的儿子/乘着梦乡之马/以死亡祭奠 新生(致海子)“这里长眠着/一个普通的人/但他活得像 自己——致自己”,“你走了 /却把流浪的一生/烙在了我们深 深的回忆中——致三毛”
三、 情境任务
为“珍爱生命”单元的三位主人公史铁生、贝 尔曼、说书人撰写三行墓志铭,体现特色,不得雷 同。为了放缓坡度,我又层层设计子任务:精彩 疑惑批注、生平事迹梳理、典型语言筛选,定格画 面描绘,生命价值提炼,并配以评价标准加以规 范引领。这样做就是在关注学情的基础,逐步引导学生走进大情境的任务完成。
四、任务分解
1.阅读文章,批注疑惑处、精彩处。
2.按照要求完成表格。

其实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单篇教学一样,具 体流程应以逆向法更好。逆向设计可以保证目 标更集中突出,内容更精致有效,重难点更突 出。逆向设计是从素养目标、任务情境、学习成 果、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四方面展开。素养目标 层面,就是从学科的核心素养角度思考,学生 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怎样将课程目标、 学习任务群目标转为课时目标?任务情境层 面,即卩为了达成目标,需要创设怎样的任务情 境去引发学生开展言语实践活动?学习成果层 面,即要思考,学生留下怎样的学习成果或言 语实践记录证明他们已经达到了这一目标?学 习资源层面,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哪些学习的资源,促进学习?学习内容层面,则指教师要选 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舍弃无关的内容。任务群设计的逆向操作流程中,最重要的 两个要素依然是大情境和小任务。
参考文献:
[1]陆志平.普通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指南.现代 教育出版社.2018年9月第1版.
[2]蔡可.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学 习.2018年第1期.
《大情境下的小任务—学习任务群设计原则浅谈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316/20190316113415227.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