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研制双向细目表破解音乐质量监测复习困局论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1:52:3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自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加入艺术纸笔测试以来,初中生对于“聆听 · 赏析”题浅层化思考、表面化学习的问题集中凸显出 来。为有效改善该题型考查难度高、复习范围广、耗费时间长、得分较低的状况,本文以研制双向细目表为抓手,对“聆听 · 赏 析”复习难题的解决方法展开探讨。从确定考查内容、确定考查目标、精确定位考点三个方面分析,结合教学实例,论述如何发 挥双向细目表在音乐“聆听 · 赏析”复习中的作用。

  自 2015 年起, 国家义务教育阶段 质量监测开始涉及艺术学科(音乐、 美术) 。其中,音乐方面第一次出现 了纸笔测试, 内容涉及“聆听 ·赏析”。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 年修订版) 》明确指出,艺术主要监 测学生掌握艺术基础知识情况,通过 艺术作品和活动感受美、表达美的能 力,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艺术作为 国家义务教育监测学科,说明了提升 审美教育的迫切性,同时也是在中小 学音乐教育教学中亟待加强的环节。

  而教师对于“聆听 · 赏析”到底 考什么、怎么考缺乏认识,在带领学 生学习的过程中普遍遇到了一些难 题。例如:不了解复习内容应该如何 取舍, “东也要西也要”,总觉得复 习时间不够用;不清楚复习难度应该 如何把握, 不知道讲到什么程度为好; 不知道复习练习如何匹配考试,自编 试卷明显缺乏实战性。其结果就是初 中生在“聆听 · 赏析”答题时问题很 多,得分普遍不高。为了解决初中音 乐质量监测的复习问题,教师也在集 体备课、片区教研中进行了多样的探索、多方的尝试,但是效果不尽如人 意。笔者通过跨学科学习和借鉴发现, 利用双向细目表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 题。下面, 以八年级质量监测“聆听 ·赏 析”为例,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如何 利用双向细目表解决初中质量监测 “聆听 ·赏析”复习“老大难”问题。

  一、确定考查内容,解决“不知 复习内容如何取舍”的问题

  音乐质量监测属于阶段性抽测项 目,在之前的经验中发现抽测到的教 师会利用每周一课时的课上时间“满 堂灌”一遍所有内容,然后直接从网 络上找几套练习题, 开始给学生检测, 结果发现课上讲过的内容学生仍然高 频出错,便开始责怪学生“这些都是 老师课上讲过的内容,怎么还是出错 呢? ”随之而来的是怀疑自己没讲清 楚、不够全面,需要二次全面复习。 究其原因,很多教师面对复习是“东 也要西也要”,什么都舍不得丢,这 跟复习时间产生了矛盾。音乐课本身 复习时间较少,如果再不知道内容如 何取舍,势必完不成复习任务。

  笔者发现,通过双向细目表的纵坐标可以精练复习内容,解决“不知 复习内容如何取舍”的问题。双向细 目表是一种考查内容和考查目标之间 的关联表, 可用于把握考试在考什么、 怎么考方面的大致规律,又可用于提 高日常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双向 细目表的常见格式如表 1 所示,具体 实操做法为:第一, 查阅指导性文献, 明确考查范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 标准(2022)》要求。通过欣赏, 学 生能够体验音乐的情绪与情感,了解 音乐的表现要素,表现形式,感知理 解音乐的体裁与风格等,发展音乐听 觉与感知能力,丰富音乐审美体验, 深化音乐情感体验,提升审美感知 和文化理解素养。第二,结合考试指 导意见和质量监测说明,细化考查内 容。笔者参照了有关省市学科教学与 考试指导意见和质量监测说明,发现 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的考查内容有所 不同:声乐作品主要考查不同国家不 同民族的演唱形式、人声音色、音乐 流派和音乐情绪情感的表达等;器乐 作品则主要考查西洋和民族乐器的音 色听辨、体裁与形式、音乐结构能较为准确地表述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 与变化等。戏曲作品作为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 教材中占比不大,但在质量监测中 也会出现相应的考查题目,具体多 为听辨音色、辨别行当及具体流派。 耳熟能详的世界名曲虽没有出现在 教材中,但也会被质量监测选中, 如中国作品《梁祝》、外国作品《卡 门》等。因此,双向细目表的考查 内容可以细化为四大模块:声乐作 品、器乐作品、戏曲作品、世界名曲。
\

  第三, 统计试卷频次, 优化复习内容。 笔者通过分析质量监测试卷和请教 参与质量监测阅卷的教师对复习内 容进行优化——凡是考过的内容一 律保留,从未考过的内容则适当舍 去(参见表 1“考查内容”) 。这样, “不知复习内容如何取舍”的问题 就得以解决。

  二、确定考查目标,解决“不知 复习难度如何把握”的问题

  在研制双向细目表时,怎样确定、细化考查目标让笔者为难。应 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教师可以分 两步进行。第一步,以相关指导性 文献为准绳,确定考查目标的能力 层级。其中,音乐课程标准给出了 总体要求:全面考查学生的音乐素 养,既要考查学生音乐知识的水平, 又要考查学生的审美判断和价值取 向。各省市的质量监测说明则普遍 将“聆听 · 赏析”的考查目标划分 为感知、欣赏、表现、评价四个能 力层级(参见表 1“考查目标”) 。 第二步,如果按照这四个层级目标 来复习,显然标准比较抽象难以明 确复习内容,需要更加明确次级目 标来指导复习难度如何把握的问题。 第三步,结合教参深入研究质量监 测试卷,细化考查目标。为了有效 解决“不知复习难度如何把握”的 问题,必须在上述四个能力层级的 基础上,结合“教参”和质量监测 试卷细化考查目标。在这方面,教 参指出,欣赏题主要侧重考查学生 通过聆听音响素材,感知、欣赏、 表现音乐表现要素在音乐中的作 用;质量监测试卷的“聆听 ·赏析” 题,则进一步考查通过聆听作品表 达独立的感受与见解,评价音乐创 作手法与表现手法的能力。通过综 合、比较、概括,笔者将感知细化 为听辨人声和乐器音色,将欣赏细 化为聆听音乐主题、体验音乐情绪 与情感、分辨音乐体裁与形式、熟 悉音乐风格与流派,将表述细化为 简述地域特点及民族风格、简述音 乐表现要素的作用,将评价细化为 表达独立的感受与见解、评价音乐 创作手法与表现手法(具体参见表 1“考查目标”) 。这样,解决“不 知复习难度如何把握”的问题,就 有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三、精准定位考点,解决“不知 复习练习如何匹配考试”的问题

  音乐命题的范围庞大,一贯的“题 海战术”不一定能踩准考点,导致浪费 时间,事倍功半。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 在平时的校本练习中,完成质量较好, 但是真正到质量监测时,成绩却不理 想。究其原因就在于平时的校本练习出 题目标不明确,使得校本练习出题过于 随性,或难度太高让学生失去信心,或 出得太简单造成学生骄傲自信,以上两 类情况实战性不高,使得练、考脱节严 重。优质的校本练习一定是符合实战性 要求的,能够突出初中音乐学科的基本 素养和能力要求,能够通过校本练习结 果精准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和教师 的课堂教学水平。想要有效提高复习效 率,归根结底就是要精准定位考点,使 复习时的练习与质量监测试卷的考题 相匹配。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尽管 考点这个词教师并不陌生,但是很多教 师理解的考点其实只是知识点。如《嘎 达梅林》是考点,真正的考点是考查内 容(知识点)与考查目标(能力点)的 交叉点,即分辨音乐体裁与形式、简述 《嘎达梅林》的民族风格特点,而并非 《嘎达梅林》的创作背景等知识点。

  精准定位考点还可借助学科网、 真题网、搜集质量监测试卷来丰富校 本练习,其具体步骤有三。其一,利 用学科网或真题网的组卷功能,查询 每个知识点在质量监测试卷中的考查 题目,分析其所对应的能力点(即难 度,如是感知还是欣赏) ,进而精准 定位其考点。其二,利用学科网或真 题网的筛选功能,统计每个考点的组 卷或引用频度,将频度高于 50% 的定 位为高频考点(用“☆☆☆”表示) , 将频度低于 5% 的定位为低频考点(用 “☆”表示) ,其余定为中频考点(用 “☆☆”表示) 。利用学科网或真题网的题型功能,可以查看每个考点的考 查题型,搜集质量监测试卷,查看每个 考点的得分项,进而有针对性地编制复 习练习。以《第五(命运)交响曲》和 《川江船夫号子》为例,《第五(命运) 交响曲》的考点有三个,分别涉及听辨 音色、表达感受与见解、评价创作与表 现手法,频度亦分别为低、高、中(参 见表 1《第五(命运) 交响曲》) ;《川 江船夫号子》也有三个“考点”,分别 是体验音乐情绪与情感、分辨音乐体裁 与形式、熟悉音乐风格与流派,频度分 别为高和低(参见表1《川江船夫号子》)。 其三,通过质量监测试卷的收集和质量 监测相关培训记录相关题型和明确难点 框架。音乐质量监测的相关试题保密性 比较严格,一般不会公布质量监测题目, 但教师可以在质量监测结束后召集学生 以回忆考题的方式来收集题型,也可在 相关质量监测培训中重点关注抽检学校 教师的题型分享中记录相关题型。如此 精准定位考点后, 就可以明确难点框架, 很好地解决不知复习练习如何匹配考试 的问题,从而有效解决音乐质量监测“聆 听 ·赏析”复习难题。

  双向细目表是编制测验或试卷的 重要标准依据,编制双向细目表是编 制测验或考试试题的一个重要环节。 许多著名学者都重视双向细目表在测 验或考试试题编制方面的重要价值, 不仅分析了双向细目表的理论依据, 还研究其实践价值。例如,华南师范 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张敏强分析了 教育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测验目 标与测验内容的确立、测验的设计、 测验的技术分析与测验的评价,并指 出了命题双向细目表在测验编制中的 重要作用。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 李煜祥早在 1999 年就从“命题双向细 目表”的建立以及应用双向细目表的 好处做了分析,他认为,建立“命题双向细目表”,要参照美国著名教育 心理学家布卢姆关于认识领域里教育 目标分类体系,结合本学科的具体特 点,由任课教师或专家共同研究确定。 重庆市轻工职大教师涂德民也认为如 果能够事先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科特点, 用“双向细目表”的方式编制出命题 计划表,按计划选择和编写试题,则 可以避免东拼西凑的弊端,大大提高 试卷的内容效度。他们研制双向细目 标的经验为我们更加深入地探讨其应 用价值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综上所述,艺术学科的教师应努 力探索适合本学科的有效途径进行质 量监测复习,尝试研制双向细目表, 梳理教材、研究教学、罗列出学科教 学的知识点、能力点及每课时教学的 重难点,进一步明确教师“教什么” 和学生“学什么”,形成良性循环。 在此基础上夯实专业技能,创新自己 的教学方法,多角度地促进课堂质量 的提高。使双向细目表真正服务于课 堂,从而解决音乐质量监测复习难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 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S]. 北京 :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黄莉 . 借助双向细目表提高后 进生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冲刺复习效 率 [J]. 新课程研究 ,2022(20):81-83.
  [3] 程慧 . 利用双向细目表解决中 考政治校本练习常见问题 [J]. 名师在 线 ,2021(35):58-60.
  [4] 涂德民 . “双向细目表”在 考试命题中的运用 [J]. 重庆电大学 刊 ,1997(01):18-20.
  [5] 李煜祥 . 应用“命题双向细目 表”的体会 [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 社 会科学版 ),1999(05):102-1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399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