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数学实践类作业的优化设计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1:09: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小学数学作业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与延伸 , 能起到有效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 作用 。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 , 仅靠传统的书面作业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 文章围绕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实践类作业进行初步探讨 ,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丰 富作业形式 , 尤其是通过设计实践类作业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解题能力以及思维能 力等 。

  关键词 : 小学数学,实践类作业,生活元素,分层调查,实际调查

  通过书面作业反复训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 知识 , 但对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 自我思考能 力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用有限 。相对于纯粹的书面作 业而言 , 实践类作业更多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 , 教 师有目的 、有计划地布置 、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 操作性的作业或各种有数学意义的实践性活动 。 实 践类作业能有效落实“全面发展”理念 , 赋予学生较 高的自由度和灵活度 , 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了解数 学知识产生 、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 因此 , 小学数学 教师需要依据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 , 创造性地设计 出一些数学实 践 类 作 业 , 以 此 发 展 学 生 的 数 学 思 维 、锻 炼 技 能 、 提 升 素 养 , 最 终 促 进 学 生 全 面 发展 。

  一 、融入生活元素 , 体会应用价值

  与传统作业相比 , 实践类作业最明显的特点就 是其内容并不局限于作业本以及习题册 , 而更多的 是面 向 生 活 、 面 向 社 会 。《义 务 教 育 数 学 课 程 标 准(2022年版) 》也明确强调了生活经验在数学学习 中的重要地位 。 因此 , 对于小学数学实践类作业的 设计 , 教师可以积极联系学生日常生活 , 让学生感受到作业与实际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如此将极大调动学生兴趣 , 促使自身积极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作业中来 , 切实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

  例如 ,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 一 单元“长 方 体 和 正方体”中的“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这一知识点后 , 教师便可布置相关生活类实践习题 。首先 , 教师引 入并解释“储物箱”这一概念 , 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有 哪些物品具有类似功能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 , 纸 箱子 、衣 柜 、鞋 柜 , 等 等 。 教 师 要 引 导 学 生 明 白 “储物箱的容量要尽可能大”这一原则 。此时 , 教师 便可布置与该主题相关的实践类作业 , 让学生在课 后寻找 一 个长为 12分米 , 宽为 8 分米的长方形纸 板 , 同时 , 学生要用这块纸板做成一个容量尽可能 大的“四面 相 连 , 两 头 空”的 长 方 体 储 物 箱 。 这 是 一道与生活密 切 联 系 的 实 践 类 作 业 , 凭 借 生 活 经 验 , 学生都能积极展开探究 。在实际课堂反馈环节 中 , 每位学生都带来了 自 己的答案 。其中 , 有学生 出示了一个长为 8分米 , 宽与高都为 3分米的长方 体储物箱 , 并解释道 : 作业中要求做成的长方体是 只有四个面的 , 因此 , 只需要将这个长方形纸板平 均分成四份即可 。而在分的过程中 , 可以沿着长或 者宽等量划分 。此时 , 可以得到尺寸为“12×2×2”

  以及“8×3×3”的这两种长方体 , 通过计算 , 可以发现后者的体积较大 ; 还有学生对此进行了反 驳 , 认为在 该 划 分 方 法 下 , 还 可 以 组 成 尺 寸 为 “12 × 12×2”以 及“8 × 8× 3”的 长 方 体 , 此 时 , 尺 寸 为 “12×12×2”的长方体体积最大 ; 另有学生持有不 同想法 , 认为可以用“田”字法对长方形纸板进行分 割 , 以此可以得到尺寸为“4×4×6”以及“4× 6× 6” 的长方体 , 进而 可 以 与 之 前 的 长 方 体 体 积 进 行 比 较 , 来进一 步得到体积更大的长方体 。 当然 , 这些 方案并不是全部 , 有学生通过联系长方体的特 征 , 还依次拼成了包括像尺寸为“8× 4× 2”“12× 3× 1” 等长方体 , 最终得到了多种多样的长方体储物 箱 , 通过比较能够顺利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 , 若在生活 中碰到 相 关 问 题 时 , 学 生 便 能 够 胸 有 成 竹 、游 刃 有余 。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就是“生 活 即教育”, 他认为 , 真正的生活教育 一 定是以生 活 为中心 , 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 , 是生 活 原 有 的 , 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在案例中可以发现 , 通过在实 践类作业中融 入 生 活 元 素 , 充 分 激 发 学 生 探 究 欲 望 , 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 , 认识到了 一 块“长 方 形纸板”的神 奇 之 处 , 深 深 感 受 到 数 学 魅 力 所 在 。 同样地 , 在不断的实践与操作过程中 , 学生将不断 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 最终也能体会到 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

\

 
  二 、落实分层理念 , 促进全体发展

  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各不相同 , 教师应在 实践类作业的设计中落实分层理念 。对于分层作业 的理解 , 大多数人都简单地认为只要将作业分成基 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 , 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拓展 性作业 , 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只需要处理基础性作业 即可 。这种分层方式将进一 步拉大学优生与学困生 之间的差距 , 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那么如 何更好地将分层理念应用于实践类作业中呢? 笔者认为 , 在同一个实践作业中 , 教师可以设计出具有不同认知要求的作业内容 , 同时要摒弃显性分层的 做法 , 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去完成单个 或多个任务 , 促使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与进步 。

  例如 ,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三 角 形 、平 行 四 边 形和梯 形”这 一 单 元 时 , 针 对 “三 角 形 的 分 类”这 一知识点 , 可以设计出一个具有层次性和探究性的 实践类作业 。第一层 , 学生需要通过目测或者动手 量 , 来得到题目中三角形三边的长度 , 进而根据边 的长度对所有三角形进行整理和分类 ; 第二层 , 学 生需要 通 过 折 一 折 、叠 一 叠 等 活 动 , 来 得 到 不 同 三角形的对称 性 , 进 而 根 据 对 称 性 的 不 同 对 所 有 三角形 进 行 划 分 ; 第 三 层 , 学 生 仍 然 需 要 通 过 折 一折等方式来探讨三种三角形的边 、角以及对称性 的特点 , 最终完成更为全面的分类 。可以发现 , 在 第一层中 , 学生只需要通过测量以及巩固各个三角 形之间边的关系 , 便能准确地进行分类 , 在实际课 堂反馈环节 , 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 解 答 ; 在第二层中 , 出现了“对称性”这一重要知识点 , 对 学生探究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 尤其是等边三角 形的对称性 , 学生需要去重点关注 。而在课堂反馈 阶段 , 很多学习较好的学生往往区别不出等腰三角 形与等边三角形之间对称性的差异 。此时 , 教师需 要充当引导者 , 帮助学 生 认 识 到“等 边 三 角 形 具 有 三条对称轴”这 一 知识点 ; 在第三层中 , 学生 不 仅 需要具备较强的探究能力 , 更需要良好的信息整合 能力 , 最终对三类三角形做出一个更为全面 、细致 的分类 。在实际作业反馈中 , 少数人能完美地完成 该层次问题 。基于此 , 教师则需要帮助学生提升信 息整合能力 。最后 ,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选择及完 成情况 , 进行中肯评价 , 鼓励学生向思维的更高层 次靠拢 。

  通过对实践类作业进行有效分层 , 能将作业分 为基础 、提高以及进阶三个层次 , 让作业更富有弹 性 。所有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收获自 信 、得 到 发 展 ,反过来又能激 发 学 生 学 习 热 情 , 最 终 形 成 良 性 循环 , 真正提高作业成效和数学水平 。

\

 
  三 、重视实际调查 , 强化数据处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 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 那 就是学生往往能够熟练掌握解题公式和解题技巧 , 但却常常会因为遗漏或曲解一些关键信息及数据而 导致解题错误率居高不下 。究其原因 , 是因为学生 对信息或者数据的敏感度不够 , 从深层次来讲 , 学 生一般扮演的只是信息接受者的角色 , 却很少经历 一个信息收集的过程 , 而这一 步恰恰是提升学生数 据敏感度的关键 。 而在实践类作业中 , 融入“信 息 收集”是一个较为容易的举措 , 尤其是在“数据与统 计”这一 章 , 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 。 因 此 , 在 实 践 类作业设计中 , 教师不妨鼓励学生进行实际调 查 , 通过相关信息收集 、整理 、分析以及总结 , 以此显 著提升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及处理能力 。

  例如 , 针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 元“折 线 统计图”的教学内容 , 教师不妨设计 一 些调查实践 类作业 。例如 , 教师可以通过开发社会热点素材作 为实践类作业的主题 , 在“节能减排 、净化空气”的 背景下 , 可以设计如下实践类作业 : 首先 , 学生可 以通过借助互联网或者在家长帮助下连续 7 天收集 国内两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 ; 其次 , 学生需要将整 理好的数据做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 最后 , 学生可以 结合制作完成的折线统计图 , 根据自身理解简要完 成分析报告 。在实际课堂反馈阶段 , 学生各自阐述 自 己想法 。有学生指出 , “在 A 城市 , 每天的空气 质量指数值都维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准 , 偶尔某 一 天 会出现空气质量较差的情况 , 这可能与当天的天气 状况或者其他人为因素有关”; 还有学生指出 , “B 城市的情况不容乐观 , 每天的空气质量指数的值都 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 需要引起相关重视”; 另 有学生会同时对这两根折线进行分析 , 依据数据及折线的走向 , 得出“相对于 A 城市而言 , B 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的波动也 比 较 大”; 还 有 学 生 的 想 法 更加别出心裁 , 他们会对两根折线进行“点对点”式的纵向比较 , 依次计算出两个城市每日空气质量指数的差值 , 继而得到差值最大的那一 天的 日期 ; 还有学生会对折线统计图进行补充 , 调查和收集连续两周甚至更长时 间 的 城 市 空 气 质 量 指 数 , 从 而 得 到一个更为全面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 最终做出更为细致和准确的分析 。在完成上述任务后 , 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收集与“空气质量”相关的其他信息 , 如空气湿度 、体感舒适度等 , 再同样做成折线统计图 , 最后出具分析报告 。案例中可以发现 , 调查实践类作业能让学生经历一个由调查 、收集 、整理 、分析到总结 的 全 过 程 , 这 是 传 统 的 书 面 作 业 所 无 法 比拟的 。

  总之 , 实践类作业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引领学生从传统的题海战术中跳出来 , 减少高耗低效作业现象 , 并能更有效撬动学生思维 , 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 自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 提升问题意识 、应用意识 、创新意识等综合素养 。 因此 , 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发展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探索出实践类作业更多的可能性 ,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 从而提升数学能力 。

  参考文献

  [1] 赖晓君 . 数学回归生活— 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类作业的设计策略[J] . 数学学习与研究 , 2021(4) : 136-137.

  [2] 李贵霞 . 小学数学实 践 作 业 设 计 的 几 点 思 考[J] . 云 南教育(小学教师) . 2019(3) : 6-7.

  [3] 陈敏 . 小学数学“统 计 与 概 率”实 践 性 作 业 研 究[J] . 小学教育 , 2020(5) : 39-40.

  [4] 蔡美 玲 . 在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中 实 践“智 慧 作 业”模 式[J] .江西教育 . 2022(44) : 10-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398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