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新课标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明确提出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故事类文本是 “思辨性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 , 通过“还 原思维讲故事 , 发展思维编故事”的活动 , 探索如何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培养学生 的理性思维 。
“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 。《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以下简称“新课 标”) 指出 : 思维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 想想象 、分析比较 、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 , 主要包 括直觉思维 、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辩证思维和创 造思维 。新课标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明确提出 了“思辨性 阅 读 与 表 达”, 旨 在 “通 过 阅 读 、 比 较 、 推断 、质疑 、讨论等方式 , 梳理观点 、事实与材料 及其关系 ; 辨析态度与立场 , 辨别是非 、善恶 、美 丑 , 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 养成勤学好 问 的 习 惯 ; 负责任 、有中心 、有条理 、重证据地表达 , 培养理 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结合统编版教材选文和新课标 , 可以 看 到“思 辨性阅读”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三类文本 : 一 是科 普类文章 , 包括介绍自然现象 、 日常事物等主题的 文章 ; 二 是 评 论 类 短 文 , 包 括 社 会 公 德 故 事 类 文 本 ; 三是故事类文本 。“思辨性阅读”的故事类文本 包括科学发现 技 术 发 明 故 事 、解 决 生 活 问 题 的 故 事 、 中华智慧故事 、哲人故事 、寓言故事 、成语故 事等 。
故事类文本是“思辨性阅读”的重要部分之 一, 笔者以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 , 结合语文课堂实践 , 探索如何借助故事类文本 , 在言语表达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
一 、依据课标 , 研读教材 , 定位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包含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四个方面 , 并强调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 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 过 程 ,二者相互促进 。
梳理统编版教材的课文 , 我们能够挖掘出故事类文本中的思维含量 , 列表如下 :
通过梳理 , “思辨性阅读”的故事类文本分可以分为两类 : 一类介绍了一种看待或者解决问题的方式 , 如《两小 儿 辩 日 》《曹 冲 称 象》; 一 类 告 诉 读 者一个深刻道理 , 如《守株待兔》《落花生》。两类文本都指向“思辨性阅读”的课程目标 : 发展理性精神和态度 , 获取思辨性认知技能 。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自相 矛 盾》《田 忌 赛 马》《跳 水》;习作是《神奇的探险之旅》。 阅读语文要素是 :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表达的语文要素是 : 根据情境编故事 , 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
本单元三篇文章虽然体裁不同 , 但文字背后隐 含的思维分量都是沉甸甸的— 文言文寓 言《 自 相 矛盾》中责问者的语言描写里 , 透露出辩证思维全 面联系看问题的智慧 ; 历史谋略故事《田忌赛马》中 孙膑通过观察分析 , 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 , 取得了 赛马的胜利 , 体现出创新思维的智慧 ; 而托尔斯泰 的小说《跳 水》中 , 船 长 能 在 瞬 间 综 合 关 联 各 种 要 素 — 天气 、救援人力 、工具 、孩子状态等— 发 出“跳水”的指令 , 体现出船长的创新思维和严密的 逻辑思维 。需要指明的是 , 思维贯穿了阅读与表达 的整个过程 , 直觉思维 、形象思维 、辩证思维 、逻 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等几种思维方式也是相辅相成 , 交织在一起 , 不能完全割裂开来 。
本单元的思辨性阅读的故事类文本教学不同于 一般的故事类阅读教学 , 不是从语言文字内容入手 感知思想内容 , 体会情感表达的文本理解 , 而是从 结果出发 , 推想思维过程 , 深入理解文本 ,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 教学呈现如下 图所示 :
思维能力是一条发展线 , 讲故事也是统编版教 材中一条重要的能力发展线 。从一年级下册要求学 生学习完课文后尝试说一说故事中的重要情节 , 到 二年级上下册明确安排的 15次讲故事练习 , 我 们 不难发现教材课后习题中其实隐藏着一条能力训练 的线— 如何讲好故事 。低年级段教材中提供了多 种易教便学的支架 : 插图 、关键词 、表格 、思维导 图等 , 学生在练习中要用好这些支架 , 真正掌握讲故事的能力 。 中年级段讲故事既是对低年级的巩固 与提升 , 也是与高年级创造性讲述故事做好衔 接 。 需要指出的是 , 与本单元的不同 , 这些叙事性文本 大部分的思维含量并不突出 , 讲故事的主要 目 的在 于把握主要内容 , 更多的是指向阅读理解能力中的 整体感知 。
教材在中低年级段也编排了一些有思维含量的 课文 , 如 历 史 故 事《曹 冲 称 象 》( 二 上 ) 、《 司 马 光》(三上)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三下) 等 。但彼 时仍然侧重于把握主要内容 : 《曹冲称象》以曹冲的 语言将称象的过程表述得非常清楚 , 要求学生说说 曹冲称象 的 过 程 ; 《司 马 光》是 统 编 版 教 材 中 的 第 一篇文言文 , 让学生结合注释 , 讲 一 讲 这 个 故 事 ; 《守株待兔》是一则文言文的寓言故事 , 要求学生读 懂内容 , 理解寓意 。与这些文本相比 , 本单元的课 文还有一个重要特点—人物的思维过程并没有在 文本中直接体现 , 而是隐藏在文字背后 , 要学生通 过阅读推测思维过程 , 再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还原人 物的思维过程 。
习作《 一次神奇的探险之旅》可以说是一次阅读 活动的逆向操 作 , 不 再 是 从 结 果 中 去 推 想 思 维 过 程 ; 而是 通 过 将 各 种 因 素— 场 景 、人 物 、 险 情 、 工具和策略等— 进行逻辑缜密的关联 , 创编有思 维含量的作品 。“一次神奇的探险之旅”属于想象类 习作范畴 , 想象 类 习 作 在 统 编 版 教 材 中 也 自 成 体 系 。但这篇习作的想象不是漫无边际的想象 , 而是 “合理”的想象 , 即“合”故事发展内在逻辑之“理”。 学生在创编故事时要将“人物”“场景”“装备”“险情” 等进行合乎逻辑的联结 , 这正是发展思维的体现 。
本单元的语文核心素养侧重于“语言运用”以及 “思维能力”两个方面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 , 也 是重要的思维工具 ;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 依存 , 相辅相成 。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有效地运用 口头和书面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 , 完成讲故事和编 故事的任务 。在还原课文人物思维过程时 , 学生通 过联想与 想 象 走 入 情 境 , 再 通 过 观 察 、 分 析 、 归 纳 、推理等获得抽象认知 , 进而进行分 析 与 判 断 , 通过语言运用 , 获得直觉思维 、形象思维 、逻辑思 维 、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 ;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 、调研学情 , 围绕主题 , 明确单元整体学习目标
单元学习前 , 围绕单元学习主题和学习 任 务 ,笔者用访谈的方式进行了学情调查 , 梳理学生的调研问卷 , 发现 : 学生初读课文的理解 是 浅 层 次 的 。由于都是叙事性文本 ,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关注的是最具吸引力的人物和情节 。 阅读后的直观感受是喜欢《田忌赛马》中孙膑足智多谋的人物形象 , 以及《跳水》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 而忽视了这三个故事的思维含量 。教师需要设计活动 , 探究文本背后的思维过程 , 引导深入阅读理解 。根据学生的阅读喜好 , 顺势而导地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设计 。学生讲清思维过程方面有自己的方法 。在已有的讲故事训练基础上 , 学生习得了多样化的实用方法 , 无论是图示化的(思维导图 、示 意 图 、表 格) ,还是文字化的(关键词 、小标题 、批注) , 大部分学生在面对任务时能够联结已有知识能力 , 还有小部分学生能够针对具体任务进行调整 , 关注讲故事内容的详略 。教师在讲故事环节设计中可以有意识提示多种支架 , 供学生自主选择 , 培养学生迁移运用方法的能力 。
学生有意 识 地 总 结 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法 和 思 维 方式 。大部分学生能够清楚地描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 意味着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迁移运用 。基于“新课标”及教材分析 , 教师可以用“还 原思维讲故事 , 发展思维 编 故 事”的 任 务 构 建 本 单 元学习的主要任务— 用讲故事的方式还原文本背后隐藏的思维过程 , 然后在发展思维合理想象的过程中完成编故事的任务 。用思维将阅读与口语和文字表达紧密联系 起 来 , 在 阅 读 与 表 达 中 提 升 思 维 品质 , 走向阅读与表达的相互促进 。 由此确立了单元教学目标 :读懂思维过程 , 创编故事是学习重点 , 用讲故事的方式还原人物的思维过程 ,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既是学习重点 , 又是学习难点 。
三 、深入实践 , 依托文本 , 探索阅读表达教学 策略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故事类文本不同于 一 般的 故事类文本 , 在教学中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 维 , 结合“思维的火花 这一单元的整体教学 , 提炼 出以下策略方法 :
1. 用 情 境 激 发 学 习 能 动 性 , 还 原 人 物 思 维 过程
任务式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 表现性任务指的是为现实世界的 一 个作品或表现 , 学生能够应用通过激励环境学习的概念或技能 , 完 成这一作品或表现 。
而本单元的大任务情境就是一个“真实任务 设 计 — 通过视频介绍了一个喜欢中国文化 , 会说汉 语的外 国 小 朋 友 Mason。 Mason 小 朋 友 喜 欢 听 中 国故事 , 还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外国的冒险故事 , 以 此情境来激发学生讲故事和编故事的动力 。这 一 情 境的设计还凸显了中外文化 、智慧思维的交流 , 是 语文核心 素 养“文 化 自 信 的 体 现 。 在 大 任 务 驱 动 下 , 从阅读学习入手 , 学习《 自相矛盾》, 还原责问 者全面联系看问题的思维过程 , 领会语言中蕴涵的 辩证思维 , 关注寓言特点 , 联系生活实 际 讲 故 事 ; 学习《田忌赛马》, 聚焦孙膑的观察结果 , 还原孙膑 调换马出场顺序的思维过程 , 领会策略中的创新思维 , 借助图示讲故事 ; 学习《跳水》, 关注文本中隐 藏的不同要素 , 船长关联多重要素做出策略判断的 逻辑思维 , 变换人称讲故事 。
在教学中 , 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任务情境 , 激 发学生的思维 。 以《跳水》为例 , 在回顾旧知 , 借助 情节线概述故事的基础上 , 教师设置第 一 个 情 境 : 危机过去了 , 船长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 如果你 是遇险的孩子或是船上的一名水手 , 你会怎样向船 长讲述呢? 学生此时暴露的学情是 , 讲故事会遗漏 重要信息 。讲清遇险过程 , 把握主要内容 , 既是为 下一 步讲清船长的思维过程做准备 , 同时也是给单 元习作“把困境写具体 做铺垫 。为了讲清船长的思 维过程 , 笔者设置了第二个情境 : 当船靠岸时 , 孩 子的母亲 , 船长的妻子闻讯焦急地奔来 , 一 边抱住 孩子 , 一边质问船长 : “你怎么会逼 孩 子 跳 水 呢? 船长会怎么解 释 呢? 学 生 在 变 换 视 角 讲 述 的 过 程 中 , 不能将船长考虑的因素讲全 。 因此 , 教师提供 了一个句式“船长观察到 ……想到 … … , 学生借助 句式 , 关联文本内有用信息 , 讲清楚船长在面对险 情时完整的思维过程 , 感受船长智慧与冷静 , 加深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2. 用 图 示 链 接 思 维 和 语 言 , 转 化 为 可 视 化 思维
从《田忌赛马》开始 , 学生在课堂上应用了画图示的方法将思维过程图示化 , 阅读能力得到提 升 。 效果显示 , 学生乐于运用可视化的方式(图示 、思 维导图 、连环画等方式) 将思维过程外化 , 再借 助 可视 化 的 成 果 讲 思 维 过 程 , 加 深 对 课 文 内 容 的 理解 。
在梳理《跳水》的情节时 , 抓住猴子 、孩子 、水 手关键反应完成的流程图可以作为讲故事的支架 ,帮助学生将孩子遇险过程的内容完整地讲清楚 。
在还原 船 长 思 维 过 程 时 , 利 用 思 维 导 图 做 支架 , 引导学生深入走进船长内心 , 还原船长思考的完整过程 。通过情境设置 , 让学生产生说清船长思维过程的动力 , 借助思维导图 , 厘清课本中隐含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 促使学生全面地把握信 息 ,体现了思维的全面性 。
在习作《 一次神奇的探险之旅》中利用图示也能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 激发创作灵感 。在制定探险计 划时 , 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并关联故事 人物 、场景 、装备与险情 。再根据解决问题的思维 方式 , 依 照 “发 现 问 题— 分 析 条 件— 思 考 对 策 —解决问 题”的 过 程 , 选 择 预 估 的 一 种 险 情 , 依据特定的场景 、 团队成员的特点特长及所带的装 备 , 想象遇到的困境和求生的方法 , 将遭遇危险到 解决问题 、成功脱险的过程用示意图表示出来 。
3. 用 作 业 链 接 课 内 和 课 外 , 迁 移运 用 提 升 思维
本单元每一个具体任务都设计与之相匹配的作 业 , 目标直指阅读故事中的思维过程 , 通过阅读有 思维含量的文本 , 推测思维过程 , 再用讲故事的方 式还原思维过程 。从讲文言寓言 , 到讲历史谋略故 事 , 到讲冒险故事 , 最后再到讲自己的习作 , 为最 后的“捕捉思维火花”故事会累积素材 , 学生在多重 的讲故事关注思维的过程中 , 能力得到提升 。 三篇 课文学完后安排 一 节口语交际课 , 举办 一 次“捕捉 思维火花”故事会 。将这 一 单元的课堂学习与课后 作业进行整合 , 以此让学生丰富材料读故事 , 提供平台讲故事 , 学习交流听故事 。
作业以读和讲为主 , 以一篇带多篇的方式 , 将学生课堂所学运用到课后练习中 , 凸显了实践性和针对性 。提供的 阅 读 资 料 和 阅 读 建 议 学 生 喜 闻 乐见 , 增强了作业的趣味性 。设计“必做”和“选做”项目 , 进行作业分层 , 凸显了选择性 。并且将作业设计有效地与课堂活动相结合 , 作业内容既是课堂活动的延续 , 又是下一次课堂活动的准备 , 体现了作业的综合性 。
参考文献
[1] 魏小娜 , 陈永杰 .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 读”教 学 探 析[J] .语文建设 , 2022(4) : 16-19.
[2] 薛法根 . 理性思维 : 做负责任的表达者[J] . 语文建设 ,2022(4) : 4-9.
[3]侯 杰 颖 向 昆 . 依 托 统 编 教 材 , 落 实“思 辨 性 阅 读 与 表达”任务群的学习内容[J] . 语文建设 2022(10) : 14-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3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