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24-04-11 10:24: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语文教学的辅助,完成作业是学生发挥思维作用,提高思维能力发展水平的途径。本文根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作业设计基本框架,通过精选作业主题、设计作业目标、选择作业内容、融入作业评价、拓展作业反思,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旨在促进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作业设计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指导。“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语文作业设计是创设语文实践活动的方式之一,需要教师在任务群要求的指引下,围绕不同的主题,联系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以辨析、梳理、归纳、表达等为主的作业。这样的作业既是语文作业的新模式,可以实现语文学习活动化,又是推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落地的重要举措。因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可以使不同类型的作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推动语文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本文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作业设计框架为依据(见图1),提出设计小学语文作业的策略。

\

  一、精选作业主题

  作业主题是作业设计的核心,语文作业的所有任务都应围绕具体的主题开展。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依托,是设计语文作业的来源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用教材教这一理念,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意味着教师要在梳理教材中的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编排结构等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提出适合不同学段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目标,选取极具思辨性的课文,再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精选作业主题。

  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舐犊情深,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和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本单元设置了阅读、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这四大板块。其中,阅读板块编排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课文,引导学生了解发生在孩子与父亲、母亲身上的不同故事,感受父母之爱。口语交际板块重在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谈论具体事例中父母的做法。习作板块重在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朋友等人想说的话,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语文园地重在引导学生品味阅读文本中的重点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真挚情感。整个单元以父母之爱为重点,契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尤其,学生在体验家庭生活的过程中与父母密切交往,从一些普通的事情中感受到了父母之爱。新课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要求第三学段的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作为重点,精选作业主题——普通的事情,深深的情感,引导学生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迁移生活经验,描述发生在自己和父母身上的事情,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设计作业目标

  明确的作业目标便于师生交流、评价教学效果。设计作业目标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明确的作业目标可以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何种程度,大大地提高作业效率,实现作业的育人价值。“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语文作业目标指向应与学生的学情保持一致。教师要在梳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作业目标指向,结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五类归纳方法,即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来设计作业目标。

  以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文作业主题为世界真奇妙。本单元安排了《小蝌蚪找妈妈》《植物妈妈有办法》《雪孩子》和《海底世界》这四篇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留心关注、观察大自然,发现事物的关键,辨析事实和观点,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认知大自然中的种种奥秘,产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之情。从教学内容可见,本单元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作业目标指向理性思维方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勤学好问的习惯、实证的理性精神。二年级小学生经历了一年的语文学习,积累了一定的语文学科知识,对各种新奇有趣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可以自发地提出一些问题。但是,学生尚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其理性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会遇到诸多的思辨问题,尤其很难逻辑清晰地进行表达。所以,教师要在实证的理性思维精神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方面降低要求。基于此,可以将本单元的作业目标设计为:(1)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发现动物、植物、自然现象发生的种种变化,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勤学好问的习惯);(2)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观察、发现、总结、描述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的外在特征(理性思维方法);(3)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利用思维导图、树状图等工具描述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直观地展现变化规律(思辨性阅读);(4)根据绘制的思维导图、树状图等,逻辑清晰地讲述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的变化情况(思辨性表达)。

  三、选择作业内容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核心是思辨。质疑批判、分析论证、生成运用、反思评价是重要的思辨方法。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学生可以从事物中发现问题、从事实中提取观点、根据证据表达观点,建立深刻的认知,提高思辨能力发展水平。“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下的语文作业内容应当以事物与问题、事实与观点、证据与观点为基础,融入质疑批判、分析论证、生成运用、反思评价,为学生提供思辨机会。一般情况下,教师要围绕作业主题、作业目标,依托具体的作业内容,设计学习任务群,驱动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运用适宜的思辨方法从事物中发现问题、从事实中提取观点、根据证据表达观点。

  以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作业主题是“致敬鲁迅”,作业目标是发展理性思维,作业内容是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概况,借助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及他人纪念鲁迅先生的作品,感受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基于此,可以设计出以下学习任务群。

  任务一:开展一次专题讲座,向他人讲述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任务二: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及他人书写的纪念鲁迅先生的作品,借助关键语句、事件描述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

  任务三:举办一场“致敬鲁迅”共话会,表达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敬意。

  其中,任务一重在引导学生了解背景知识,对鲁迅先生的生平建立一定的认知;任务二侧重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的语篇,从不同角度来认识鲁迅先生,尤其与鲁迅先生的对话,深刻地品味他作品中传达的意蕴;任务三重在引导学生迁移认知,向他人介绍自己眼中的鲁迅,以及鲁迅先生带给自己的人生感悟。这三项任务层层递进,串联起演讲活动、阅读活动、交流活动,促使学生迁移已有认知,借助人物故事走进人物精神世界,受到心灵的滋养,表达对人物的敬意。同时,在完成三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进行分析论证、生成运用、反思评价,掌握思辨方法,形成理性精神,发展思辨性阅读、表达能力。

  四、融入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语文作业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作业目标相一致,促进学生在了解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发展理性思维方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勤学好问的习惯、实证的精神。新课标倡导表现性评价,即以学生的表现为依据的评价,驱动学生表现自我。因此,教师要围绕作业目标,设计相应的表现型作业任务,给予学生表现机会,借此和学生一起了解自身发展情况。

  以《慈母情深》为例,围绕“普通的事情,深深的情感”这一作业主题和“从字里行间感受母子之间的深情,发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理性思维、理性精神”这一目标,可以设计出“有情我来品”这一表现性作业任务,引导学生思索“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的原因。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可以迁移阅读认知,走进具体的场景中,建立独特的观点,尤其联系上文内容,找寻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由此组建语言,逻辑清晰地进行书面表达。完成这一作业任务的过程正是学生表现自身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理性思维、理性精神发展情况的过程。如此,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有效实现语文作业评价的激励、促进作用。

  五、拓展作业反思

  作业反思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下语文作业设计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重在了解作业设计情况,改进作业设计问题,增强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作业反思的内容主要有:

  (一)反思作业任务是否与目标相契合

  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作业目标是进行作业设计的关键。当作业目标无法落实时,所设计出的作业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很容易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负担。作业任务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语文作业内容的重要构成,是学生体验多样实践活动的驱动,也是学生达成作业目标的助力。因此,在进行作业反思时,教师必须考虑所设计的作业任务是否与作业目标相契合,发现问题,审视原因,探寻解决对策,由此丰富作业设计经验,为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反思作业时间和数量是否合理

  作业时间和数量是影响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两大关键因素。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数量多、用时长,导致部分学生面临过重的作业压力,甚至对语文作业产生消极情绪,逃避完成作业。“五项管理”中的作业管理要求低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其他年级的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作业难度和作业数量是影响学生作业用时的重要因素。尤其,“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语文作业更加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教师需要先依据学生学情,尤其是思维能力发展水平设计语文作业。接着,自己做一遍作业,确定用时、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在60分钟这一时长的限制下,教师要调整作业内容,降低难度、减少数量。让作业更加地契合学生学情,便于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实现语文学习提质增效。

  (三)反思作业是否考虑学生差异

  在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下,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新课标要求教师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获得应有发展。教师需要反思“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语文作业是否考虑了学生学习差异。具体地,需要考虑学生作业难度是否不同,作业的类型和形式是否多样、有趣,作业是否具有选择性、是否可以助力学生发展多元智能等。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探寻改进对策,最大限度地使语文作业具有差异性,符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总而言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教师进行语文作业设计的导向。在学习任务群指引下设计出的语文作业更具有思辨性,可以使学生通过运用质疑批判、分析论证、生成运用、反思评价等方式完成作业任务,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发展理性思维、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勤学好问的习惯、实证的理性精神,提高自身发展水平。“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可以切实地弥补传统作业不足,有利于实现语文作业的应有价值。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统领下创新更多路径,从而提升作业设计质量,推动语文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颜琳.新课标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解读与实施[J].课程教学研究,2022(9):59-63.

  [2]叶丹,田应仟,陆丽红.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目标解析及实施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3(4):62-64+68.

  [3]冯静安.借“题”发挥减负提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问题设计举隅[J].小学语文教学,2022(36):21-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732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