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 , 可以凸显语文教学中思维培养的导向 , 符合核心素 养培育的基本理念 , 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 教师应基于文本内 容提问 、导读 , 为学生搭建思辨框架 ; 要善于解读文本 , 针对文本中有意义的部分创设 思辨场景 , 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 同时 , 教师要加强不同思辨环节的联结 , 以提升学生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深度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中提出 , 要创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 。新课标要求教师 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 , 通过阅读 、 比较 、推 断 、质疑 、讨论等方式 , 梳理观点 、事实与材料及 其关系 , 辨析态度与立场 , 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 神 。提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 , 是提升小学生思 维能力的关键 途 径 , 对 于 核 心 素 养 培 育 具 有 关 键 意义 。
一 、立足文本内容 , 搭建思辨框架
文本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的基础 。教师在 教学中应深入研究教材 , 通过精准的思辨框架构建 学习结构 。恰当的思辨框架能有效激发学生知识构 建 , 使其在探究中获得学习体验 。
1. 设置思辨问题 , 明确思辨主题
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 , 同时也是思 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中的关键工具 。根据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 知识的获得并非来自教师的外部灌 输 , 而是学生在特定支架上自主构建的过程 , 而提问就 是这样的一个支架 。教师需要根据文本特点精心设 计思辨性问题 , 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 , 促使其朝着 新的方向发展 , 从而促进新知识的建构 。
以三年级下册的《陶罐和铁罐》为例 , 教师提出 了这样一个问题 : “陶罐和铁罐的结局有什么不同?根据它们的不同结局 , 你明白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分析思维 , 从文本中提炼信息 , 然后对文本的主题进行思辨 , 明确其中寄托的价值观念 , 最终 对 主 题 思 想 进 行 论 析 。 由 于 这 篇 文 章 是一则寓言 , 通过生动的故事表达了抽象的道理 。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深入寓言的表面 , 关注其中的深层含义 , 理解言外之意 。这样设计的思辨问题符合文本特点 , 可以引导学生在主题的引导下提升阅读的深度 , 促进有效学习 。
2. 引导学生阅读 , 寻找思辨依据
思辨活动对小学生的能力提出一定要求 。在提出思辨问题后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阅读相关文段 , 让学生从中寻找思辨的依据 。通过这 一 过程 , 教师示范了从文本中提炼信息和观点的 技 能 ,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思维 , 从而能够将这些经验迁移到其他情境中 。
以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为例 , 教学的重点是从文本中提炼信息 、梳理说明的逻辑脉络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思考问 题 : “课 文 围 绕 蟋 蟀 的 住 宅 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接着 , 学生通读全文 , 提炼文本信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 。对于第二个问题 ,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 : “实 际 上 , 我们需要对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分解 , 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提炼 。”举例来说 , 教师可以针对第 5自然段的内容提炼为 “住宅的选址 ”, 然后让学 生借鉴这个策略展开思辨 , 完成任务 。这样的学习 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 还能够增强其 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
3. 主动表达观点 , 提升思辨能力
思维与语言是不可分割的 , 语言承载着思维的 内涵 。学生在表达观点的同时 , 不仅能够提升语言 能力 , 还能够加强对思辨问题的处理 。通过参与表 达活动 , 个体能够使思维更加清晰 、结构化 , 并在 陈述观点的过程中展现出更多的灵活性与开放性 。
以四年级下册的《飞向蓝天的恐龙》为例 , 教师 通过创设讨论活动引 导 学 生 深 入 思 考 : “课 文 中 有 很多语句表达 很 准 确 , 请 找 出 一 句 说 说 自 己 的 体 会 。”在这个活动中 , 教师鼓励学生自由 选 择 句 子 , 并鼓励他们详细分析 。 比如有的学生选择了 “这些 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 、降落 , 慢慢具备了滑 翔能力 , 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这句 话 , 指 出 了 “主动飞行 ”一词的精准运用 , 表明不仅是滑翔 。其 他学生也提到了作者使用的限定词 , 如 “可能 ”“大 约 ”, 表明作者的不完全确定性 。 每个学生的观 点 都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启示 , 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 思辨问题 , 并培养了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 全面提升 了思维水平 。
二 、构建思辨场景 , 培养思辨品质
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中 , 课堂成为培养学 生思辨品质的重要场所 。教师应该依托文本构建思 辨场景 , 通过文本阅读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与讨 论 , 有条理 、重证据地表达见解 , 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 品质 , 促进他们的自主成长 。
1. 驻足文本留白 , 开展思辨训练
在文本中 , 留白之处虽未明确用文字呈现 , 却 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这种留白往往凸显文本的艺术 性和审美性 , 产生出一种意境未尽的美感 。教师应 正确认识这种文本的教学价值 , 并以此为契机 , 在 留白的地方进行思辨训练 。
以三年级上册的《灰雀》为例 , 文中描述了列宁 和小男孩的对话 , 讲述了三只灰雀的消失和复 现 , 但并未交代灰雀去了哪里 , 形成了留白 。为此 , 教师设计了思辨训练活动 : “默读课文 , 思考列 宁 和小男孩在对话时各自内心所想 。”这样的思辨训练要求学生根据其他情节和人物对话来 “补白 ”留白处 。通过驻足文本留白进行思维训练 , 学生得以超越文本表层 , 深入思考 , 使他们更好地把握文本的本质内容 。
2. 探讨文本矛盾 , 激活思辨意识
经典名作常在语言 、 内涵 、表达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明显或潜在的矛盾 , 这些矛盾往往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交汇点 。教师若能抓住这些矛盾点 , 引导学生进行质疑 , 将有效刺激学生的认知活动 , 激发学习兴趣 , 激活思辨意识 , 推动学生逐渐深入 、全面理解文本 。
以四年级上册的《 一 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 例 ,原本想飞进太阳里去的豌豆最后落到水沟里 , 而且在水沟里涨大 。它认为 : 我胖得要爆裂开来了 。 我想任何豌豆从 来 不 曾 , 也 永 远 不 会 达 到 这 种 地 步的 。我是五粒豌豆中最了不起的一粒 。教师可以问学生 : “你认同 它 认 为 自 己 是 最 了 不 起 的 一 粒 吗?说说你的观点 。”这里存在明显的自我膨胀与实际价值的矛盾 。在学生展开讨论时 , 教师 可 启 发 : “这是自我膨胀的心态 , 但并不一定反映实际价值 。”接着 ,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文本中的矛 盾 , 提 问 : “谁才是五粒豌豆中最了不起的一粒?”以此深入探讨关于情感和价值观的问题 。矛盾的存在不仅为文章增色 , 还展现了价值观的冲突 。 通过探 究 这 一 矛 盾 ,学生能够促进自主思考 , 实现深度学习 。
3. 组织多元实践 , 保持思辨状态
思辨性阅读活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 通过串联不同的实践活动 , 使学生形成整体性的知识 体 系 。每个实践活动都应具有不同的教育作用 , 能够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 , 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以三年级下册的《纸的发明》为例 , 教师设计了三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 。首先 , 学生口头概括了记录载体形态的发展过程 , 从竹 片 、木 片 到 纸 。其次 , 学生通过默读课文 , 整理了不同时期纸的发展过程并制作了图表 。最后 , 进行讨论 , 引导学生思考 : “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 为什么只有 蔡 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这三项活动采用了不同的思维策略 , 具有多样的学习价值 , 同时 , 学生产 出的成果也呈现出多样性 , 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 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 。
三 、贯通教学环节 , 挖掘思辨深度
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中 , 教学环节相互联 系 、层层推进 , 能够助力学生逐渐提升 思 辨 能 力 。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综合考虑整体课堂 , 有意识地 贯通教学环节 , 以挖掘思辨深度 , 促进学生展开有 效思考 。
1. 立足学生特点 , 创设适宜情境
创设情 境 是 一 种 有 效 的 教 学 策 略 , 能 够 以 直 观 、形象的方式呈现知识 , 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 以 四年级上册的《爬山虎的脚》为例 , 教师设计了思辨 性阅读与表达活动 ,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描述 , 谈论 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为了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 , 教 师展示了爬山虎的脚的图片 。这种图片与文本的结 合不仅帮助学生形成切身认知 , 而且在阅读文本时 引发更深层次的感受 。学生通过从作用 、形状等多 个方面整理特 点 , 随 后 教 师 引 导 学 生 交 流 思 辨 结 果 , 旨在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本文的写作对 象 , 同时提升其内容理解和信息概括能力 。
2. 利用信息技术 , 支持自我思辨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接触海量资 源 的 机 会 , 有效支持了他们进行自我思辨 。教师可以创设思辨 性阅读与表达任务 , 再提供学习指导 , 引导学生运 用信息技术展开学习 、探究主题 。
在四年级下册的《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课 中 , 教师列举了纳米技术的不同功能 , 如除菌 、消灭癌细胞 、缓释药物效力等 。为了进一 步拓展学生 的思辨能力 , 教师设计了一个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活 动 , 要求 学 生 借 助 互 联 网 查 找 资 料 , 总 结 其 他 三个纳 米 技 术 的 应 用 条 件 , 并 说 明 具 体 的 用 法 。 这项活动由学生 在 课 后 完 成 , 鼓 励 每 位 学 生 展 示 不同的思辨成 果 。 通 过 这 样 的 任 务 , 学 生 不 仅 能 提升资料搜索能 力 和 自 主 探 究 能 力 , 还 可 以 学 到 如何运用信息 技 术 进 行 有 效 的 思 辨 。 此 外 , 这 种 活动也有助于提 高 学 生 的 自 主 学 习 效 率 , 使 他 们 在思辨性阅读与表 达 的 过 程 中 更 加 独 立 地 发 展 和 运用思考技能 。
3. 评价思辨表现 , 拓展思辨空间
对学生的思辨表现进行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 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反馈和情感激励 , 同时也有助于拓展他们的思辨空间 。以《纸的发明》一课为例 , 教师可设计一个分享图表填写结果 的 活 动 , 让 学 生 进 行 自 主 评 价 与 修订 。学生通过自评反思 , 对原有的语 言 进 行 提 炼 ,使其更为简明扼要 。在教师评价方面 , 教师可以融入提示性的信 息 , 促 进 学 生 深 入 表 述 有 价 值 的 内容 。通过总结学生发言中的思辨内容 , 并进行适当升华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升思考深度 。这种教学评一体化的方式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获得了更全面的指导 , 有助于他们继续发展和拓展已有的思辨基础。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时 , 教师要注重贴合文本设计适切的活动 , 使之与教学目标相符 。在实施活动时则要以学生为中心 , 通过提问 、创设情境等方式促进学生深度思辨 , 并借助讨论活动 、 自评活动等为学生提供表现平台 。
参考文献
[1] 杜淼 . 关注言语表达 点亮思辨课堂 —小学语文思辨阅读策略例谈[J] . 课外语文 , 2020(3) : 59- 60.
[2] 王翔 , 林峰 .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路径[J] . 林区教学 , 2022(12) : 109- 114.
[3]谢仪雯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J] . 天津教育 , 2022(31) : 39- 40.
[4] 毛皇玉 . 小 学 语 文 “思 辨 性 阅 读 与 表 达 ”学 习 任 务 群 的 教 学 研 究 [C] . 教 育 教 学 国 际 学 术 论 坛 论 文 集 (七) , 2022:53- 55.
[5] 魏小娜 , 陈永杰 . 小学语文 “思辨性阅读 ”教学探析[J] . 语文建设 , 2022(8) : 16- 19. 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4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