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读 ” 与 “ 达 ” 是促进 “ 思 ” 的生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生的有效 途径.以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基于深化阅读与表达对实现深度学习的意义进行 阐述的同时,为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帮助学生实现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师应结合高中化学 学科特质,采用设计预习环节、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强化概念讲授、引入 图表训练、扩展课外阅读等 手段,激发学生的学科思维,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与表达习惯,在深入 阅读、思考和表达中内化学科认知,提高自身核心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高中化学
1 深化阅读与表达对实现深度学习的意义
“ 我讲、你听,我做、你看 ” 是当前高中化学教学 中所存在的广泛现象,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以 及表达能力的培养意识,致使学生在学习中过于依 赖教师讲授,却无法掌握阅读技巧,从而导致其在完 成练习中,时常出现看不懂、读不透、摸不清的情况. 深度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高级思维与认知,指向发 展核心素养,与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相吻合[1].新时代下,阅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 质的重要途径,重视对学生阅读以及表达能力的培 养对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具有重要帮助,同时也能够 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避免读死书、死读书、读书 死,在审题、读题的过程中发展自身思维,在表达、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对实现深 度学习的发生以及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2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阅读与表达的实践
2.1 精心设计预习环节,养成良好阅读与表达习惯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预习对 整节课的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培养学生 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预 习环节的重要性,结合高中生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运用 “ ~ ~ ~ ” “ … … ” “ ?” 等符号进行批注,并在班级内分享自己的批注成果,进而有效 激发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期待,逐步帮助其养成良 好的预习、批注习惯,为深度学习的发生奠定基础.
以人教版高 一 化学必修第 一 册 “ 氧化还原反应 ” 课题为例,结合本章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 前时间对教材内容进行初步阅读,并利用教师所提 供的批注方法在教材中进行标记.与此同时,为充分 调动学生的预习热情,教师也可为其提供总结性的 复习微课,帮助学生及时理清重点,对重要板块内容 进行细致阅读.在预习结束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 教材交换,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及批注内容,如:部 分学生在教材第 20 页内容中标记 “ √ ” ,意味着自 己在初中阶段已经掌握了氧化反应以及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部分学生在

及

等重要化学方程式末尾标注“ ∗” ;部分学生在 “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物质失 去电子,必然同时有物质得到电子 ” 标注 “ ?” ,代表 对此处说法尚存疑问.清晰的标注充分凸显了学生 的预习历程,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对教材的阅读成果. 在此基础上,为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也可 以邀请学生运用规范的化学语言谈一谈自己在预习 过程中所取得的收获,由此在良好的氛围中开展氧 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部分的教学.
如上,教师可以通过高效的预习环节,指导学生 自主阅读文本内容,培养其在长期训练中形成良好 的预习与阅读习惯,并在预习成果分享中锻炼自己 的表达能力,从而实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保障人人 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促进深度学习的 发生.
2.2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激发学生阅读与表达热情
在培养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课堂中,教师应 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启发,结合教材内容以问题为导 向,设计相应问题,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鼓励其 自主阅读找出解题的答案与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摆 脱对教师讲授的依赖,活化自身思维,在自主探究中 实现深度学习目标[2].
以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 “ 化学反应与能 量变化 ” 课题为例,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在班级内开 展实验演示,为学生呈现 Ba ( OH )2 · 8H2 O 晶体与 NH4 Cl 晶体共同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水的木片上,引导学生观察搅拌后的反应现象.学生通 过直观的演示发现,在教师用手拿起烧杯后,烧杯与 木片之间的水已经凝结成冰,这一具有强烈视觉冲 击的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由此为切入点,教 师顺势提出问题:( 1 )这种现象被称作什么反应? (2)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能量变化呢? 并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阅读.通过自主阅读, 学生可以从教材中梳理: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为吸 热反应、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化学反应 发生时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生成物的 化学键形成要放出能量等重点知识,解答教师所提 出的问题.
如上,通过自主阅读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梳理文本内容重要信息的方法,从而在深度学习中, 发展自身思维,产生对后续新课阅读的热情与学习欲望.
2.3 注重概念知识讲授,巩固学生阅读与表达基础
在培养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 注重概念知识的讲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探究,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语、有效信息,透过现象而看清本质,使其真正理解概念所表达的含义,提升自身学习成效.
以人教版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电离平 衡 ” 课题为例,本课重点内容在于电离平衡的常数 概念、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以及弱电解质平衡.在讲 解电离平衡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①向氨水中加入 NH4 Cl 、②在 CH3 COOH 中加入 CH3 COONa 等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进行举例说明,引导学生阅读 教材第 59 页内容,找出实验变化的关键所在.通过 对实验①的分析,学生可以发现,NH4 Cl 在溶液中完 全电离,NH4+ 浓度增大,造成 NH3 · H 2 O 电离平衡 向左移动.通 过 直 观 展 示,学 生 能 够 基 于 对 现 象 的观察,顺 利 阅 读 梳 理,指 出 概 念 中 的 关 键 词 语 “ 电离平衡当浓度 、温度等条件改变时,电离平衡 会发生 移 动 ”.与 此 同 时,为 发 展 学 生 的 表 达 能 力,促进其 深 度 学 习,教 师 也 可 以 鼓 励 学 生 基 于此内容尝试分析实验① 、②中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的过程,并 在 班 级 内 进 行 分 享,由 此 进 一 步 深 化 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3] .
如上,通过对教材中文字性的介绍以及真实情 境的提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深化并理解所学概念, 为后续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 . 4 引入化学图表信息,锻炼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
在深度学习视角下,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 力的培养,借助化学中的图表信息,有意识地引导学 生进行阅读,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并提取图表中的 关键信息,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在阅读中善于观察图表内容的细微之处,养成良好 的读图、审图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以人教材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原子结构与 元素的性质”课题为例,结合本课所学重点知识,教 师为学生提供关于电离能的表格(PPT 呈现),引导 学生进行阅读,并从中凝练重点信息,回答教师所提 出的问题.
在图表提出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进行自主 阅读,并提取表内重点信息,如:原子的逐级电离能 越来越大.针对学生所提出的回答,教师也可以在此 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出: “ 通过对表格的观察( PPT 呈现),思考钠、镁、铝逐 级失去电子的电离能,与之化合价有着什么样的关 联?”问题的提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探究意识,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当学生在交流讨论过程 中,教师也要及时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规 范语言,以更加清晰的表达方式抒发心中所思所想.
如上,通过表格的提供,既能够锻炼学生细心观 察细节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其在阅读中掌握图 表信息的整理与筛查技巧,使其深化对化学知识内 容的理解,锻炼自身阅读与表达能力.
2 . 5 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丰富学生阅读与表达视野
教师应在完成基础任务后,为学生提供课外题 目或是化学类刊物,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并在班级内 组织小型研讨交流会,鼓励学生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与收获.通过此种手段,既能够培养与提升学生 的阅读与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使其掌握更为丰富 的化学学习内容,在社会层面、经济层面感受并了解 化学应用的重要意义,在深度学习中实现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实现理想化的教学目标.
以人教材高三化学选择性必修三“合成高分子 的基本方法”课题为例,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学生 已经掌握到聚合反应与缩合反应的内容,并且对高 分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已经初步了解.在课后训练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高分子科学奠基人施陶丁格的 “ 聚合反应是大量小分子以化学键相互结合形成大 分子的过程”假说资料、《高分子材料概论》、《 高聚 物合成工艺学》等内容,并将其发送至学习通平台 当中,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资料阅读,深化对 高分子内容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线上 视频的方式,带领学生在群组中分享自己的阅读经 验以及阅读心得,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提升对化学 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如上,通过资源的拓展,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有 效延伸,促使学生在深化学习内容的同时,也能够接 触到更为丰富的化学知识,在深度学习中得到发展 进步.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已经是新 课改下教师所需达成的重点任务.基于深度学习视 角,教师应紧密围绕高中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 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与表达热情,在“读”与“ 达 ”中,促进“思”的发展,提升自身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隋静静.深度学习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 J] . 高中数理化,2021( S1) : 149 .
[2] 王孝红.基于“读思达”模式的高中化学深度学习[ J] . 广西教育,2021(38) : 121 - 122 .
[3] 丁亚兵.新高考背景下的化学多元阅读教学探究[ J] . 教学与管理,2021(28) : 47 - 49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2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