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中职语文戏剧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6: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戏剧是文学体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现阶段,中职语文戏剧教学中存在学生参与度不 高等情况。为扭转当前教学中出现的不利局面,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戏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 和提高戏剧教学有效性为目的,从优化课堂内容和组织表演活动等方面,对中职语文戏剧教学的方法展开探究。旨在增强中职语 文中戏剧教学的整体质量,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教学体系中,达成“说”戏剧和“演”戏剧的目的,加强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和 综合能力的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 (2020 年版) 》(以下简称《课标》) 中提出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 指导学生阅读不同种类的文学作品, 让中职学生明确散文、诗歌、戏剧 等不同文学形式的艺术特征和文学特 点,深入体会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刻 内涵,并从鉴赏和解析的角度看待文 学作品。在《课标》的要求下,为开 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其阅读积累,教 师可以将中职语文教材中的戏剧作为 重要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 挖掘细节、系统分析和改编创作的过 程中,全面了解戏剧文本的特点,让 学生能够真正懂戏剧、学戏剧,进而 爱上戏剧这一文学形式,进一步提升 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
\

  一、现阶段中职语文戏剧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现阶 段中职语文戏剧教学的实况进行调查, 经过数据的筛选和统计,得出如下结 论:第一,学生甚少关注戏剧文体, 他们对戏剧文学作品的了解程度相对浅薄,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少 将戏剧文学作品作为阅读对象。相对 于戏剧来说,他们对小说、故事等文 体的兴趣要更强烈;第二,在戏剧教 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更加关注戏剧文 学作品的情节,忽视了对人物形象、 主题思想和语言风格等要素的关注和 解读;第三,学生对于戏剧表演课的 兴趣较为浓厚,他们试图直接跨越阅 读、品鉴的环节,过渡到戏剧表演的 环节,这也导致他们对戏剧作品的理 解深度不足,无法真正理解感悟到人 物的命运轨迹和戏剧故事的深层思想。

  对于现阶段中职语文戏剧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其原因可以细致划分为 以下四点:其一,部分学生理论基础 较差,缺乏语文素养。戏剧文学作品 中包含着大量的说白与台词,凸显出 了通俗文学的主要特征,这与当代中 职学生的语言习惯、阅读习惯存在较 大的差异。所以戏剧作品中的语言要 素便给基础相对较差、语文素养不高 的学生带来了 阻碍,不利于他们深 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思想。其二,教 学方法相对陈旧和单一。在现阶段的戏剧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按照传统的 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由“讲解背 景—分析剧情—分析人物”的顺序进 行分解式讲读,未能将戏剧作品视为 一个完整的整体,割裂了不同情节之 间或者情节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这就 导致学生在理解和感悟上存在一定的 困难。而且,大多数教师都更为关注 戏剧作品中的基础知识,忽视了其内 在的文学性和审美性特征,也未能将 戏剧鉴赏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其三, 评价方式具有较强局限性。戏剧教学 不单单需要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 旨,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表演和写作 的方式呈现出自身的阅读和学习成 果。而在现阶段的戏剧教学中,教师 采用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单纯地依 靠试卷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评 价的方式和内容存在局限性,不利于 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四,戏剧教学自 身的局限性。戏剧教学是一种由文学 作品和舞台表演等融合而成的综合性 教学内容,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多 数教师都以戏剧文学作品的文字为主 要教学内容,学生在解析文字的过程中,很难真正理解和感悟戏剧的内涵 和表达的真实情感。

  二、中职语文戏剧教学的有效 策略

  结合上文所述内容,为扭转现阶 段中职语文戏剧教学中存在的困局,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建 鉴赏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深 入分析戏剧文本的矛盾冲突、细节 描写等,使得他们的认知和思维能 力能够层层递进地发展。下面将结 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从实践的角度 展开分析,探寻戏剧教学的有效策 略和最佳路径。

  (一)优化课堂内容,“说”戏剧

  在传统的戏剧课堂上存在内容单 一等问题,部分教师和学生过度关注 戏剧文本的情节,忽视了其他要素和 内容。针对此类问题,在戏剧课堂教 学的第一环节,教师可优化课堂教学 的内容,引导学生“说”戏剧,让学 生从鉴赏的角度品析戏剧文本中的角 色、了解其矛盾冲突、关注道具的作 用,从而真正了解戏剧的内容和中心 思想。以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 块上册《雷雨》的教学为例,为优化 课堂教学的内容, 让学生深度解读《雷 雨》的核心思想和内涵,教师可从角 色朗读、揣摩矛盾等环节出发,推动 学生展开阅读和解析。

  1. 角色朗读

  朗读是学生了解文本、理解文意 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戏剧文学的教 学中,学生通过朗读将自身的主观 体验代入角色和氛围之中,能够强 化学生的直观感受,让他们真切地 感知到戏剧人物的命运轨迹、真实 际遇以及特殊的时代背景,为后续 的深度阅读打下基础。

  《雷雨》是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 的代表作, 其情节丰富、扣人心弦, 语言含蓄精练、人物形象特征突出, 被誉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在本课的教学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 过朗读的方式, 将文本中扣人心弦、 曲折离奇的情节和各具特色的人物 形象展现出来,初步了解文本的主 要内容和结构层次, 感悟其语言风格 和艺术特色。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朗 读练习, 让他们通过组内分工合作, 分别充当周朴园、鲁侍萍等角色, 于 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分析和解读每一 个角色的性格特点, 了解他们说话时 的语气和态度, 通过正确调节声调、 停顿点等方式,将人物的个性体现 出来。以周朴园这一典型人物为例, 学生要注重在朗读中体现出其伪善、 冷酷的特性, 如当周朴园知道眼前之 人为鲁侍萍时, 他立马从深情的语气 转换为严厉、咄咄逼人的语气, 问道: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通过语气的转变, 展现出周朴园是一 个伪善至极的人。为达成这一目的, 学生在朗读时便要将这两句话读得 短促有力,以一种疑惑和质问相互 交织的感觉进行朗读,直观地表现 出人物在语言上的变化。而当他解 除顾虑、无所畏惧之时,他彻底抛 去了自身的伪装,将其本性赤裸裸 地暴露出来, 以“好!痛痛快快的! 你现在要多少吧! ”这一句充满铜 臭味又冷酷无情的话,试图打发鲁 侍萍。当朗读这一句对话时,学生 要把握好停顿点,提高声调,辅之 以厌恶的面部神态表情和激烈的肢 体动作, 以此表现出人物的不耐烦, 充分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骨子 里的劣根性。

  仿照以上方式,在戏剧文本教学 中,学生要根据不同的角色,细致地 分析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等,通过声 调、停顿等方面的变化,将人物的主 观感情融于对话之中,在朗读的过程 中表现出人物的基本特点。当学生对 朗读方法和技巧有所了解后,教师便 可要求他们在小组中展开朗读练习活 动,共同分析和解读戏剧文本中的主 要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后续的深度阅 读打下基础。

  2. 揣摩矛盾

  矛盾冲突是戏剧文本作品中的关 键要素, 一般情况下, 文本的主旨思 想和中心要点都会在矛盾中展现出 来。因此在戏剧文本的鉴赏活动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揣摩戏剧中的冲突 和矛盾, 了解戏剧情节的演进过程, 明确矛盾产生的具体原因、涉及的 对象、时间、地点等要素。在这一 过程中,学生也能进一步了解戏剧 文本的内容。

  在揣摩戏剧矛盾的过程中,教师 首先要指导学生理顺戏剧中的基本剧 情,找出戏剧中爆发出的主要矛盾, 明确文本是按照哪些情节和矛盾推进 的。在明确矛盾点后,引导学生进一 步围绕戏剧中的环境要素、人物要素 等,探究矛盾和冲突的具体情况,以 及表现出的戏剧文本的深层思想。在 《雷雨》的教学中,戏剧矛盾主要可 以分为两类,一为人物的情感冲突, 二为社会的阶级冲突,而这两类矛盾 又可以细化为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 以及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当学生 能够准确了解这两类矛盾后,教师可 指导他们进一步分析导致矛盾的具体 原因和深层因素。以周朴园与鲁大海 的阶级矛盾为例,鲁大海是一个处于 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代表的是工人阶级,而周朴园则是封建资产阶级的 典型代表。当鲁大海的言行影响到周 朴园的利益时,周朴园已然不顾他们 之间本来就无比脆弱的父子之情,而 是以镇压的手段升级了工人阶级与封 建资产阶级之间的固有矛盾。通过这 一阶段的分析和解读,周朴园的形象 更为饱满,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周 朴园自私、恶劣、顽固、冷漠等特征。

  3. 关注道具

  戏剧文学是以艺术手段再现生活 的一种形式,在这其中离不开道具的 辅助和支持。在鉴赏阅读中,教师要 指导学生关注戏剧文本中出现的道 具,从道具的使用频率、使用范围、 出现的具体场景等,明确其在刻画人 物时所发挥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一 改常态,能够吸引中职学生的兴趣。 以“雨衣”为例,教师要求学生细数“雨 衣”在文中出现的次数和具体场景。 在教师的要求下, 学生可以发现,“雨 衣”在文中共出现了 9 次,成为文中 的重要线索,体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戏 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比如, “雨衣” 这一道具第一次出现是在繁漪与鲁贵 的对话之中:

  上文中的对话以“雨衣”为基本 对象, 鲁贵传达周朴园的命令和意见, 要求繁漪为周朴园寻找一件旧了的雨 衣。在解读这段话时学生难免会产生 疑问:区区一件雨衣为何要让周府的 太太亲自去拣?围绕着这一疑问,学 生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结合周朴园与 繁漪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戏剧作品的整体基调不难看出,周朴园一直在塑 造自身在家庭中的大家长地位,他通 过发号施令的方式,试图让繁漪听命 于自己,而从这一段对话中也可以充 分体现出周朴园的专横和冷酷。

  (二)组织表演活动,“演”戏剧

  在戏剧教学中,为加强学生的学 习和情感体验, 教师要让学生从“说” 戏剧过渡到“演”戏剧,让他们在实 践的过程中,准确地把握人物之间的 矛盾冲突、明确人物的性格特征。具 体来说, “演”戏剧主要可以划分为 两个阶段:一为改编戏剧文本,二为 角色演绎活动。

  1. 改编戏剧文本,完善内容。为 了加强学生的戏剧体验,在鉴赏分析 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戏剧文 本进行改编和整合,让学生将抽象的 文字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动作等 等。以《雷雨》为例,原文中的对话 内容较为详细,学生只需在阅读鉴赏 阶段准确了解人物在对话时的神态、 心理活动等等, 并在改编戏剧文本时, 在每一句对话旁做好标注和解析。如 在周朴园对鲁侍萍说道“好!痛痛快 快的!你现在要多少吧! ”时,学生 可在括号内加注(周朴园面部表情冰 冷且带有嘲讽意味) ,这样可让学 生在表演时准确地了解人物的内心状 态。如此,剧本的完善性明显增强, 这也为学生精准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 提供了充足的素材。

  2. 角色演绎活动,深化理解。待 学生完成改编剧本的任务后,教师可 进一步指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角色表 演,提前搜集和制作表演的服饰道具, 于反复排练中品析人物的性格、揣摩 如何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而后,利 用语文课堂展开角色演绎活动,让学 生还原戏剧文本中的场景, 将周朴园、鲁侍萍、繁漪、鲁大海等多个人物之 间的矛盾冲突和互动交流展现出来, 在人物对话、眼神交流等过程中,呈 现出一幅真实的人物形象图,以此强 化戏剧教学的效果,提升中职生的文 本理解能力。

  教师以表演活动为载体,将理论 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能够真 正体现出戏剧教学的价值,有助于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对于增强中职语文教学实效性具有 重要作用。
\

  综上所述,基于现阶段中职语文 戏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 过优化课堂内容、组织表演活动等方 式,让学生在角色朗读、揣摩矛盾等 过程中,全面感知戏剧文本的特征、 把握戏剧文本的基本规律,并通过改 编的方式,将戏剧文本转化为可供表 演的剧本,促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 感知戏剧文学的内涵和本质。

  参考文献:

  [1] 汪嘉鹏 . 中职语文戏剧教 学课堂有效性探究 [J]. 语文课内 外 ,2021(9):77.
  [2] 王熙娜 . 以《雷雨》节选为 例谈中职戏剧教学 [J]. 语文教学与研 究 ,2021(16):78-80.
  [3] 陈娇娇 . 中职语文戏剧教学路 径探究 [J]. 人文之友 ,2020(3):270.
  [4] 黄江云 . 中职语文戏剧教 学优化路径分析 [J]. 新课程研究 , 2022(17):32-34.
  [5] 梁 培 辉 . 中 职 语 文 课 堂 戏 剧 教 学 方 法 探 略 [J]. 广 西 教 育 ,2016(38):122-1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371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