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音乐能够为人带来心灵的愉悦以及情感的共鸣。民族音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能够将中华民族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历程直观地折射出来,反映出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精神与情感世界。通过利用民族音乐创作艺术特色开展教育工作能够促进学生继承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民族音乐; 民乐旋律创作; 艺术教育
音乐韵律浓厚,是一种浓重的艺术文化类型。音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积极作用。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师可通过利用民族音乐旋律的创作艺术,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知力,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人文思想逐步渗透给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的传播者,是开展民乐旋律创作艺术特色教育活动的重要成员之一,教师的专业素养、综合素养对民乐旋律创作艺术特色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直接影响作用。为此,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职业素养、综合素养,创建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开展民乐旋律创作艺术特色教育工作的基础之一。为此,学校在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 一) “择优” 选聘艺术教师
为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校首先应从选聘教师入手,通过从校外聘请优秀的民族音乐教师,注重传统文化的引进,着重从校外聘请年龄在 35 岁以下的优秀民族音乐教师,并对教师进行多层次筛选,从中选择具有丰富民俗教学经验和旋律认知能力、创新能力、教育能力强的教师。
( 二) 合理发挥教师所能
学校除从校外聘请优秀的民俗音乐教师之外, 还应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根据不同音乐教师的教学特长,对教师进行引导,注重音乐教师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注重音乐文化在各科教学工作中的渗透与发展。学校还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与指导,提升本校教师的民俗音乐素养,提高教师创新能力与创造力,使本校现有教师能够满足民族音乐教学的实际教学需求,提升本校教师整体素质。
二、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为确保民族音乐旋律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 着重突出民乐旋律创作的艺术特色,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将新课程改革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教学氛围,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意识、合作性学习意识、探究性学习意识;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人,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宽容与尊重,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在民族音乐旋律学习中体会到成功与满足。例如,教师可运用分层次教学方式,根据每个学生对民族音乐旋律的了解情况,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将学生分成三到四个层次,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了解民族音乐旋律创作的艺术特色,同时大胆思考、畅所欲言,提高思维能力, 激发创新性与创造性,使学生能够成为民族音乐旋律创作教育的主体。学校要充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束缚,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旋律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民族音乐旋律创作方式以及演唱、演奏技巧,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 一) 民族器乐学习分层推进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民族旋律演奏乐器,对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活动,逐步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旋律创作的认知与理解。其一,全员普及,增加教学活动的参与性。学生只有全面地参与到民族音乐旋律的演唱、演奏活动中,增加学生与民族音乐之间的交流才能够缩短学生与民族音乐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因此,学校应加大对音乐教学器材的投资,大量购买民族音乐演奏乐器,开设民族乐器活动课,并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一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存在极大的不足,对民族音乐几乎没有任何的了解,学校可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期间开设民族音乐欣赏课程、民族音乐乐器认识课程、民族音乐乐理知识讲座等; 在一年级下学期教学期间开设二胡、古筝、琵琶、竹笛等乐器的学习课程,并聘请专业的乐器演奏教师对学生进行讲授。其二,分层次教学,落实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均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在学习民族音乐时对音乐旋律具有不同的认知与理解,为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旋律创作的认识,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统一性,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将“以生为本” 教学理念逐层渗透到各个教学阶段, 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民族音乐学习目标,针对全体学生制订统一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针对性与全面性,使学生能够朝着自己的目标以及整体目标进行奋斗,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其三,演出展示,注重实践应用。提高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视是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下的必然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提高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根据已学知识,组织学生开展民族音乐演奏活动, 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互结合到一起,使学生成长为实践性人才。
( 二) 民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为确保民族音乐旋律创作艺术教育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教师在将民族音乐引入音乐教学课堂和其他教学课堂时,应注重民族音乐与各科教学内容的融合,注重民族文化知识的渗透,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知识的认知与理解; 通过开展模仿教学,逐渐培养学生乐器演奏技能,提高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模仿能力、迁移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民族旋律课程,掌握正确的民族音乐演奏技巧,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创作能力与应用能力; 为确保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通过感受教学、分享教学、讨论教学、尝试教学、合作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合作性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与认知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三) 利用校本教材创新教育
想要着重突出民族音乐旋律创作艺术的教学特色,教师需要根据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充分利用本地区、本校的教学资源,总结历年民族音乐教学经验,自主性撰编一套具有本校民族音乐教学特色的教材,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内容,着重突出本校的教学特色,根据古筝、琵琶、二胡等乐器的具体演奏情况以及教学的难易程度,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结构, 优化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结构与学生身心发展相吻合,增强学生对民族精神、音乐知识的感悟能力,陶冶情操。
三、开展多元化民乐实践教学活动
具有多元化的民族音乐实践教学活动是民族音乐旋律创作艺术特色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民族乐器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将民族乐器融入学生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旋律创作的创新性与多样性,突出学生个性,使学生能够活跃在不同民族乐器的演奏舞台。古筝、二胡、琵琶等乐器均属于我国民族音乐演奏乐器,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可一味地以一种乐器对学生进行要求,而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学习与其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相吻合的民族乐器。不同的乐器拥有不同的演奏技能,例如手指灵活度有所欠缺的学生可以学习笛子、二胡等吹奏型或者拉奏型乐器,从而弥补学生自身所存在的不足, 达到优劣互补的教学效果。
( 一) 开放性交流活动
学生在学习初期可能兴趣浓重,在后期的学习中普遍出现兴趣下降的现象。为保持学生对民族音乐兴趣的长久性,教师可通过组织校园民族音乐比赛,与社区、电视台进行合作,组织社区民族音乐演奏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 在比赛与活动的开展中激发学生对音乐演奏的学习热情,同时增强演奏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认识到自己在民族乐器演奏中所存在的不足、问题以及与其他演奏者之间所存在的差距,为民族文化提供有力的传播途径,增加社会群体对民族乐器文化的认知力。具有开放性的乐器演奏技巧交流活动能够突出各学校、各班级之间民族音乐旋律创作艺术教育的特色,增加各学校文化之间的交流,使教师能够互相学习, 彼此交流各自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借鉴,不断改变教师对民族音乐旋律创作艺术特色的认识与理解,增加教师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 二)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应提高对民族音乐旋律创作艺术特色教育的重视,将民族音乐旋律创作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中,使民族音乐旋律创作艺术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将民族音乐旋律创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为民族音乐旋律创作艺术特色教育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开展氛围,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以及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旋律创作特色教育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民族音乐旋律创作艺术特色学习活动之中,陶冶情操并提升审美能力与艺术内涵,使小学生能够成为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与弘扬者。
四、互联网 + 民乐旋律创作教学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社会的各个发展领域, “互联网 + ” 理念被广泛推广。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 “互联网 + ”理念,实现 “互联网 + 民乐旋律创作艺术特色教育”,为民乐旋律创作提供良好的开展环境。教师受专业能力的限制,其民族乐器演奏技能与国内知名民族乐器演奏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为提高对优秀民族乐器旋律创作的认知力,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从互联网平台下载一系列优秀的民族乐器旋律演奏视频、音频,通过在课堂对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能够对民族乐器旋律创作艺术特色有一个更加准确的认识,可扩大课堂容纳量,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 “慕课教学”,通过将优秀的教学视频、教学文案上传到互联网共享平台,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共享平台上下载所要学习的内容,落实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目的性,为学生课下学习提供充分的参考资料,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学活动不再受教学时间、教学空间的束缚,扩大学生的学习领域与学习范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将民族音乐旋律创作引入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之中,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能够拉近学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力与理解能力。为提高民族音乐旋律创作艺术特色教育在我国小学教学中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充分发挥民族音乐旋律创作艺术特色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应从本校的师资力量入手,构建高素质教学队伍,不断完善民族音乐教学设备,增加资金投资,不断将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引入民族音乐旋律教学活动之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为民族音乐旋律创作特色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开展氛围。
《民乐旋律创作艺术特色教育的有效策略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28/20181228101943988.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