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初中语文写作中的情感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技巧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30 10:29: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初中生语文写作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为培养学生语文写作中的情感表达能力,应该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注重积累写作素材,逐步提高写作技能,同时有意识地将自身情感融入写作,真正实现写作素养的提升。本文针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在情感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引导学生表达其自身情感的策略,认为教师应合理设计作文题目,强化对学生情感表达技巧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写作中更好地抒发个人情感,以增强作文的真实感,提升作文写作质量。

  关键词:情感;初中语文;写作

  初中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非常关键的语言类学科,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落实新课改要求的关键学科之一。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把控语言的能力,通过创设不同的语境等方式,促使作文立意不断提升,将作者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目标,不是简单要求学生运用书面形式将其语言呈现出来,而是要求作者在文中融入情感元素,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与作者展开情感层面的互动交流。

  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在语文写作中表达情感能力的培养,促使语文写作成为学生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使之愿意通过写作表达真实想法,切身感受语文写作具有的趣味性与实用性等,进而能够全身心投入语文写作学习,改变以往对写作学习的错误认识和抵触情绪。这要求教师创新语文写作教学时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策略,并及时转变语文写作教学观念,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求。

  一、初中生语文写作在情感表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容陈旧,缺乏写作情感引导

  情感是内心的直观感受,它表达了学生所思所想及情绪。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般会重点关注学生的审题立意,容易忽视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在教师的评语中经常见到“描写不够生动”“题目不够新颖”等内容,细细品味可以发现,这类作文指导只注重表面。“应该如何取题目才能标新立异?应该如何描写才能更加生动,如何表达情感才能够更加丰富?”这些具体层面的内容并未触及。而且,教师评判作文时比较重视写作形式和修辞手法,忽略了情感表达的重要性,使作文教学内容陈旧,学生融入的情感层次偏低。

  浮于表面、内容僵化的评语,让学生难以做到主动分析,投入情感表达内心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他们对日常事物、环境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设置话题、启发、引导、交流等多元化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拓展情感表达空间,加强对文章写作的体会,提升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写作中加入生活情感体验,发挥思维想象与创新,自主自发地将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让文章更加饱满。

初中语文写作中的情感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技巧论文

  (二)内容空洞,写作情感渗透不足

  初中生作文素材积累较少,语文写作能力不高,导致其普遍存在作文内容空洞问题,而且学生在作文中渗透的情感非常有限,难以吸引读者关注。不少语文教师在面临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的问题时,通常缺乏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更加无法指导学生将情感元素充分渗透到写作中,以充实作文情感内容,提升作文质量。长此以往,学生创作的语文作文质量与层次不高,不仅无法体现学生的情感诉求和价值观等,也无法在应试写作和日常语言表达中,获得相关主体的认可。如在针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写作时,很多学生仅关注描写事件本身,但是并未结合自身情感经历进行细化,导致作文内容较为空洞,缺乏情感元素且阅读性较差。

  二、提升初中生语文写作情感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设计开放性作文题目,拓展学生情感表达空间

  在开展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教学时,如何设置写作题目极为重要。教师在要求初中生进行语文写作时,应以开放性作文题目为主,由学生结合自身学习实际与情感经历等细化写作思路。该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梳理写作思路,而且有助于其最终明确写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等,使学生可以在写作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表达情感。然而,在传统教学理念下,主要由教师选择并最终决定以何种题目、何种思路进行写作,学生并不具备自主选择写作题目和写作思路的权利,难以结合个人情感体验进行写作,因而创作的作品中渗透的情感非常有限。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学会如何围绕学生主体,设计开放性作文题目,并由学生自主选择和决定写作的思路,放宽对学生写作的各类限制,确保学生在写作中充分表达各自情感。

  例如,在开展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生命”为主题,要求学生撰写作文,结合主题内容,放宽对作文命题进行的各类限制,由学生自主选择设计写作的方向与思路等。可以发现,部分学生结合自身情感经历,以“生命的价值”为题目进行写作,将写作方向定为“珍爱生命,发挥生命价值”。学生可以根据要求,选择写人、动植物或事件等,自主确定写作题材,并结合个人的爱好与特点等进行情感渗透。有的学生则以“生命的起源”为主题进行写作,引申出“生命来之不易,感谢父母生养之恩”等文章思路。

  设置该种开放性作文题目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写作水平,激发写作兴趣,对提升学生写作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更为关键的是,学生获得了充分自主选择写作思路的空间和权利,可以更好地进行情感表达,作文中的情感元素也更为丰富。

  (二)深入品读教材课文,提升学生情感表达能力

  初中生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由于掌握的情感表达技巧较为有限,未能精心遣词造句,因而作文质量一般。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均是编者千挑万选的,均为名家大师的经典作品,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元素,因而具备较多的学习与参考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开展语文写作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品读课文,深入学习课文中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品味文字的能力,使之能够掌握高水平的情感渗透方法和表达技巧。在此情况下,初中生在进行语文写作时,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提升整体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写作中的情感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技巧论文

  例如,在教学《春》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反复品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作文中进行情感表达时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朱自清先生为什么会产生‘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这一殷切且喜悦的心情?”组织学生探究其原因,发现朱自清先生情感的变化主要与其身份密切相关。朱自清先生不仅是诗人和散文家,也是民主战士。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大革命失败,朱自清先生心中阴影不断增大,在苦闷中着手对古典文学进行研究。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朱自清的思想开始逐步转变,在留学归来后写出了这篇文章。可以说,作者经过精神危机,心境发生了变化,视野更为开阔,面对盎然春意重获自信自尊,尤其是“早春野景”充分体现了其人生信念。

  因此,运用该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在作文写作时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情感的技巧,切身体会作文中细节的描写,进而有效提升其写作时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创设情感表达情境,营造学生情感表达氛围

  以往在开展作文写作教学时,教学氛围相对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对学生思想情感起到调动效果,导致学生写作内容较为枯燥。为提升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必须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情感。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情感流露之处,可以融入作文写作。实际上,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中,均存在多样化的情感,这些情感可以作为学生情感表达的内容。所以,在实际开展作文写作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积极创造具有生活化特点的写作情境,引导学生满怀情感地投入写作学习,并在写作中更好地表达情感,切实提升学生在作文中融入情感的水平。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所在地的秋天景色进行写作练习。该年龄段的学生很难深入理解作者在课文中展现的痛苦和失望等情感,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能够体现内心情感的各方面进行分析,学习人物描写技巧。在以秋天为主题进行写作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等,为学生呈现出秋天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回忆自身所经历的秋天美景或故事等。然后,教师要把握写作情境勾起学生回忆秋天的契机,为学生呈现更多其他地方秋天的美景、故事,要求学生口头表达其对秋天的理解,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作文写作方向,通过写作表达其自身的真实情感,切实提升学生写作时渗透思想情感的水平,有效改善学生作文质量,提高作文等次和学生在作文中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强化学生社会实践,深化学生情感认知

  开展一定量的社会实践更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会,为情感表达奠定基础。教师在培养初中生社会实践能力时,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应当充分利用学校及当地的各类教育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进一步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思维活跃度。同时,学生只有切身经历后,情感体验才更加真实,在写作中才能更为顺畅地渗透情感,为作品赋予灵魂。伴随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带领学生积极走出教室,不断拓展课堂体验,高度重视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深化学生在实践中的情感认知。

  例如,教师在要求学生以“敬老”为主题开展作文写作时,发现多数学生都选择了从孝顺父母、祖父母以及敬老院志愿活动等角度进行写作,写作内容不够深入,情感流露不够真实,写作质量不佳。究其原因,学生参与敬老活动的次数有限,掌握的相关资料较少,因此其所撰写的作文立意并不深刻。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学生在作文中情感表达的水平,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形式前往当地各个敬老院及老年大学等进行参观交流,使学生在切身实践中,深化对“敬老”这一传统美德的理解与认知,自觉树立尊敬、帮助老人的美好品德。在结束社会实践后,学生的作文中会主动流露情感,并与文章内容深度结合,内容更加生动深刻,情感渗透以及对人物、细节的描写更为准确、到位,写作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五)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增强学生作文情感表达效果

  初中生的生活经历较为有限,在情感上缺乏独立性,因而其在作文写作中无法高水平地进行情感表达。为增强学生在写作中的情感渗透,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将作文写作情感表达指导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情感渗透水平不断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认真观察与分析,通过深入了解事物,增进学生同事物间的情感,并要求学生对所了解的新闻热点事件等进行深入分析,及时反思,形成正确认识,并且在写作中进行渗透,使学生创作的作品内容更为充实,情感表达效果更为优质。

  例如,教师在要求学生以母亲节为主题进行作文写作时,可以首先在班级中组织学生讨论“我能为妈妈做什么”这一话题,促使学生认识到妈妈的付出与辛苦,激发其努力学习、回报妈妈的情感。在此之后,学生回到家中时,会主动帮妈妈做家务,减轻妈妈的负担。该种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家务劳动能力,深化了其对父母的情感,培养了学生孝顺父母的美好品德。基于此,学生在开展作文写作时,在字里行间对母亲、母爱的情感流露更加真实,能够从生活中的件件小事,列举分析母亲对子女的伟大的爱。在此情况下,学生完成的作文写作质量更高,底蕴更为深厚,也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同样,教师在要求学生以“父爱”“爱国”“爱社会”等为主题进行写作时,为增强学生情感表达效果,提升其情感表达能力,也应及时指导学生,深入挖掘自身经历,以生动案例等形式,增进情感表达。

  总体来看,在开展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时,为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情感表达,教师应严格按照新课改要求,及时转变作文教育理念,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对写作教学时情感表达的教学方法等进行优化设计,确保学生在作文写作中更好地表达情感,进而提升写作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小芳.教学方法的策略分析论初中语文作文中情感[J].学苑教育,2019(2):39.

  [2]赵仁清.刍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11):43.

  [3]王茂群.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渗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16):157.

  [4]周荻.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山海经(故事),2017(6):1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2363.html
本文标签: 情感 ,初中语文 ,写作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