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本文基于质量监测驱动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提出 , 要明晰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 实施有效活动规划 , 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目 标 , 强化学情分析 , 实现综合实践活动 资源的有效整合 , 开 展 多维 度 、 综 合 性 的活 动 评 价 , 从 而实 现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的 提 质 增效 。
关键词 : 质量监测,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目标分析,活动评价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 , 综合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 教育界的重视 , 已然成为国家义务教育中的重要校 本课程 , 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 促进学 生将各学科知识 、技能融会贯通 , 增强学生的实践 性体验 。
一 、明晰 综 合实践活动特点 , 实施有效活动策划
教育部 2017年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指出 , 综合实践活 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 , 从生活情 境中发现 问 题 , 转 化 为 活 动 主 题 , 通 过 探 究 、 服 务 、制作 、体验等方式 ,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 科实践性课程 。从《纲要》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解 读中不难发现 , 此活动具备问题性 、开放性和综合性特点 。
1. 问题性
《纲要》强调 , 综合实践活动的小学阶段具体目 标之一是“能在教师的引导下 , 结合学校 、家庭 生 活中的现象 , 发现并提出 自 己感兴趣的问题 。 能将 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 , 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 法 , 提出 自 己的想法 , 形成对 问 题 的 初 步 解 释 。”。 “问题”是综合实践 活 动 设 计 、组 织 和 实 施 的 基 础 。 教师要围绕“问题”对学生加以有效引导 , 将“问题” 转化成综合研究的小课题 。例如 , 学生发现小数的 加减乘除运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普遍 , 到商店中购买商品时经常会涉及“需要带多少钱?”“买东西一共用多少钱?”“带的钱够不够?”等 问 题 , 围 绕 这些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可与学生共同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 , 如“小小商店”“快乐购物节”等 。 可见 , “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 , 有了“问题”才能将各学科知识有效结合起来 , 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对所学知识加以回顾 , 对新知识加以探究 。 因此 ,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问题性的特点 。
2. 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 是一种融合多学科知识的实践性课程 , 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 , 让学生 采 用 多 种 角 度 分 析 问 题 和 解 决 问题 。例如 , 在“小小商店”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中 , 从数学视角 , 让 学 生 在 综 合 实 践 中“估 算”商 品 总 价值 , 判断“需要带多少钱?”运用“四则运算”的知识 ,计算“买东西 一 共要花多少钱?”此外 , 还可从 语 文课程角 度 , 学 习 如 何 与 他 人 交 流 , 让 学 生 将 语 文“口语交际”中所掌握的倾听 、表达等技巧运用到综合实践中 ; 从道德与法治课程视角 , 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塑料”制品存在的两面性 , 对“如何选择商品包装”进行判断 。 因此 , 同 一 主题的综合 实 践活动需要依赖多学科知识作为支撑 ,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多学科知识的应用体验 , 进而突出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特点 。
3. 开放性
综合实践课程通常由地方进行统筹管理和指导 , 以学校开发的课程为主, 这表明综合实践活动 的组织和开展形式与内容不受诸多条件限制, 可以 “因地制 宜”“因 时 制 宜”“因 人 而 异”。例 如, 在 以 “小小商店”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 教师可根据 实际情况确定活动场地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 了一定的社会 交 往 经 验, 可 以 采 用 自 主 活 动 的 方 式 , 让学生下沉到真实的市场环境中; 而中年级学 生交往经验较少, 各学科知识运用能力偏弱, 可以 采用在校园 、班级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角色 扮演, 达到活动教学的 目的 。 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 的形式 、 内容不拘一格 , 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
二 、明确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目 标 , 做 好 有 效 活 动 分析
1. 确立活动 目 标
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具有导向和驱动作用, 有明 确的目标指导, 教师在活动组织 、策划和实施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纲要》提供不同学段的目标, 其 中 , 小学阶段的具体目标可以概括为价值体验 、责任担当 、 问题解决 、创意物化四个方面 。教师可以 在活动设计中围绕具体目标展开 。
例如, 在针对小学高年级组织的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 教师可将活动目标设定为如下四点 。一是价值体验: 通过教师有效 引导, 让学生亲历“收集相关资料”的过程, 阅 读 、 体验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感人故事, 学唱爱国主义歌曲, 培养 学 生 对 祖 国 的 热 爱 之 情 。 二 是 责 任 担 当 : 通过教师的有效组织, 引导学生观看爱国题材 的电影, 如《战狼》《小兵张嘎》《鸡毛信》等; 写具有 爱国主义思想的文章, 组织学生在国旗下演讲, 以 此提升其责任担当 。三是问题解决: 通过写爱国主 义文章 、画爱国题材的美术作品, 让学生从中学会 在写作中“如何命题”“怎样组织材料”“如何运用各种修辞让自己的文章 更 精 彩”; 在 爱 国 题 材 的 美 术 绘画中掌握“如何构图”“如何进行色彩搭配”, 以此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 四是创意物化: 进行爱国主 义歌曲创编, 根据课外阅读材料内容创编小剧本或 根据爱国故事创编小舞台剧, 在班级 、学校和社区进行汇报表演, 以 此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 和 创 造 能力 。
明确综合活动目标能够避免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实施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确保每个参与活动的学生均能获得相应 的 收 获, 从 而 提 升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的质效 。
2. 做好学情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确定后, 教师应该对学生当前学情进行 分 析, 了 解 学 生 存 在 哪 些 优 势 和 不足 , 以便能够有效整合多学科资源, 为学生参与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架, 确保活动得以有效实施 。
例如, 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多学科内容, 其中包括语文 、美术 、音乐和道德与法治等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各学科的学习进度 。如在小学五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学 习中 ,学生已经学习了“百 年 追 梦 复 兴 中 华”单 元 课 程 内容 , 对我国百年历史和当前国家发展状况有了 一 定的了解, 教师可将此作为学生的起点认知 。 而此阶段学生在语文学习中, 尚未正式接触议论文, 在写爱国题材文章时存在较大短板, 而且欠缺小剧本创编的知识和技能, 需要语文任课教师给予指导, 让学生在探究中建构新知识 。
通过学情分析, 教师能够充分掌握学生的起点能力, 对活动有 效 开 展 所 需 资 源 具 有 系 统 性 的 了解 , 进 而 为 下 一 步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资 源 整 合 奠 定基础 。
三 、优化实践活动资源 , 提升活动开展实效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通常又被称为“教学资源”, 指的是活动教学的信息来源, 涵盖了一切能够为综合实践活动所用的物质和人力 。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可划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大类 。其中有形资源主要包括教具 、活动所用材料 、活动场地等; 无形资源 包 括 教师的支持态度和支持能力等 。在质量监测驱动下, 要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质效 , 教师要注重加强活动资源的有效整合, 以此推动活动顺利开展 。
1. 有形资源整合
综合实 践 活 动 开 展 前, 教 师 在 活 动 目 标 指 导下 , 应该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对所需有形资源加以预判, 将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 、设计思路上报给所在学校, 赢得学校的理解和支持, 让学校能够发挥出 自身的协调力和号召力 , 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必 要的物质保障 。
以“我爱 我 的 祖 国”为 主 题 的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为例 。首先 , 主题活动开展时 , 学生需要查找大量阅 读资料 , 需要学校为学生借阅书籍提供便利条 件 , 同时 , 需要在活动中开放信息教学教室 , 让学生能 够利用计算机查阅资料 。其次 , 主题活动需要在社 区开展爱国思想宣传活动 , 需要学校发挥外部协调 和支持作用 , 与社区开展教育合作 ; 再次 , 在实现 活动创意物化目标中 , 需要学生针对自己创编的小 舞台剧进行汇报演出 , 因此 , 需要得到 学 校 支 持 , 为活动协调汇报演出场地 。有形资源 的 整 合 能 够 解 决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在 物力 、人力 、财力上存在的问题 , 从而确保综合实践 主体活动得到优质 、高效的实施 。
2. 无形资源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组织 、开展中的无形资源主要包 括教师的指导能力和各学科的知识 、技能等 。无形 资源的整合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的收获 , 因此 , 需要活动指导教师给予 充 分 重 视 , 以此提升活动指导的准确性 、专业性和规范性 。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跨学科知识 、技能实践为主 的新兴教学活动 , 具有知识覆盖面广的特点 。 活动 指导教师要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 , 判断活动所涉及 的学科 , 通过个人沟通或学校协助与各学科教师开 展合作 , 构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团队 , 让每个教师 都能够对活动目标具有清晰 、透彻的认知 , 充分了 解活动将运用到本学科哪些方面的知识 , 进而让各 学科 教 师 能 够 做 好 指 导 材 料 和 指 导 能 力 方 面 的 准备 。以“我爱 我 的 祖 国”为 主 题 的 综 合 实践活动为例 。教师在资源整合中 , 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活动 前对学生进行“利用互联网搜索阅读资料”的知识和 技能培训 ,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每个学生进行 个性化辅导 ; 语文教师需要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 向学生介绍小剧本的创编方法 , 指导学生进行剧本 创编 ; 音乐教师需要围绕学生创编的小剧本为学生 的舞台剧出谋划策 , 指导学生进行舞台剧的排练 。
通过教师资源的有效整合 , 不仅可以确保活动的每个环节得以顺利开展 , 还能够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究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 在丰富学生学习活动的 同 时 , 让 学 生 将 各 学 科 知 识 融 会 贯通 , 在活动中能够得以充分运用 , 进而提升综合实践活 动 开 展 的 质 效 , 满 足 教 育 质 量 监 测 的 基 本要求 。
四 、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评价, 构建实践活动档案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是教学评价的变式 , 与之具有相似的功能 , 有效的活动评价能够发挥激励的作用 , 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多学科知识和技能 , 因此 , 各学科的任课教师均需成为活动评价的主体 , 而活动指导教师则需要把握活动评价的整体性 。
例如 , 在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 , 语文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爱国主题作文和小剧本创作质量进行评价 ; 信息技术教师可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进行评价 ; 音乐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舞台剧表演 、爱国歌曲演唱技能进行评价 ; 活动指导教师则可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表现评价 。通过这种多元评价引起学生对活动整体及各个环节的高度重视 , 让学生在不断激励中前行 。
此外 , 基于教育监测驱动的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 , 活动指导教师需针对参与活动的各个学生或小组构建活动档案 , 收集活动过程中各阶段的活动成果 , 以此为参考不断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水平 。
参考文献
[1] 罗春 , 杨勇 . 中 小 学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课 程 构 建 要 点 [J] .中国教育学刊 , 2022(11) : 105.
[2] 郭衎 , 曹一鸣. 综合与实践 : 从主题活动到项目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 , 2022. 31(5) : 9-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1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