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小学阶段是语文学科学习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科知识学习,不仅包含基本的语言训练和写作练习,更强调对学生阅读 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只有达到足够的阅读量,才能够使学生开阔自身视野,积累知识,但阅读教学是否有效,却取决于教学方法 是否实用,比较阅读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思路,立足于文章的异同,可从对比中把握结构、主旨等。本文从比较阅读的特点出发, 详细分析了语文阅读教学中这一阅读方法的应用,对实际的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近年来,教育部增大了教学改革 力度,小学阶段的教学改革是重点。 为适应教学改革步伐和趋势,语文阅 读应打破固有的教学思路限制,通过 正确且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应用,来全 面提高教学水平。很多小学的阅读教 学难以达到预期,就是因为采取的教 学方法不当。针对这一现状,越来越 多的教师开始引入了比较阅读法,经 由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来开展系统 化的教学活动,全面提高阅读教学的 成效。
一、比较阅读的突出特点
(一)比较阅读突破了传统语文教 学的局限性
在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更强调 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比较阅读,可 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创新思维与实 践方法,提高个人的修养。比较阅读 从一个崭新的思路,来引导学生发现 不同文本的异同点,对学生的自学能 力、思考思维训练都有突出的作用, 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学习习 惯。对小学语文来说,阅读是教学的 一个重要方面,教师不仅需带领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更需要将阅读的 内容延展到课外,通过不同文本的阅 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能 够主动寻求自己感兴趣的文本作为阅 读对象。因为不同的文本存在着内容、 主旨或者结构等方面的巨大差异,通 过对比阅读的实施,可突破原先的教 学局限,使学生能够从对比分析中总 结文章的写作思路,感受不同作者在 对同一事物表达手法的差异,积累更 多的阅读技巧。
(二)比较阅读是一种思维深化的 过程
在小学语文中开展阅读教学,锻 炼了学生的很多能力。如果能够将比 较阅读科学应用起来,就可使学生在 大量的阅读中逐步锻炼其逻辑思维, 让学生能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善于 思考、学会思考。比较阅读在当下的 学科教学中广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开展:同中求异, 选择同类型文章为研究和阅读对象,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分析这些文章写作 手法、角度与层次的区别,从而可以 掌握更多的写作手法与技巧。如《少 年王冕》和《徐悲鸿立志学画》,两篇 文章描写的都是主人公在困境中成长的故事,立足于这一相同点,教师可 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写作手法等的对比。 异中求同,在这种教学思路下,教师 需向学生指出一篇文章的叙述方式和 表达手法,随后找出其他具有相同或 者相似点的几篇文章,让学生自主阅 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出这些文章的 相同点和不同点。阅读和总结的过程 也就是锻炼学生思维的过程,有助于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比较阅读促进学生成长
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步入正式的 教育环境中,无论是在知识积累,还 是行为习惯,又或是学习方法等方面, 他们均是一张白纸,尚未建立或养成 有效的学习习惯。因此,小学阶段通 常被认为是学生积累知识、快速成长 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应当打好基础, 建立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对于学 生来说,从认字到写字,从阅读到写 作,这是一个需要持续积累、练习的 过程。特别是阅读能力,如何能够将 阅读的价值充分发挥,一直是教师所 关注的重要内容。比较阅读作为一种 新型阅读方法,其通过引导学生发现 文章中的不同点,促使学生能够更加 深入走进文章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文章的情感和内涵。而这些 内容将会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 惯和方法,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并 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字词,同时还可 以提升自身理解与情感表达的能力, 进而实现个人的良好成长。
二、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中 的应用
(一)从内到外,感受句子魅力
1. 从句式比较中,体会句子的情 感
每一篇文章的阅读,都需要感受 到文章中的语言魅力。为更好地应用 比较教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中,需带 领学生分析和对比全文句式,从句式 对比中体会到每一个句子的情感。比 如,在《忆江南》的最后一句,如果 将这一句转变为陈述句,所表达的情 感就没有原疑问句中的情感强烈。
2. 从修辞比较中,体会语句的情 境
在一些文章中往往会巧用多种的 修辞手法,这种手法的应用,可提高 文章的表达内涵。在对比阅读的实施 中,也需重视修辞手法的对比。通过 带领学生分析在有关语境内采用了几 种修辞手法,从对比分析中鼓励学生 的自主学习,使得学生具备学习的自 信心和主动性,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 应用要点,在未来的写作教学中巧用 这些手法。比如,以《我的战友邱少 云》为例,其中有一句“为了整个班, 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 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 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这一句中使用了 排比句式,比喻手法。
3. 从标点比较中,思考语句的核 心处
任何一篇文章中都采用了很多的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不仅能够进行句 子和段落的划分,还可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作者的情感。因此,在比较阅读 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对标点符号的比较,从每个段落不同标点符号的对比中, 思考语句中的重点,分析标点在段落 中的作用,如在《草原》中,“走了许 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 璃的带子——河!”“河”之前有破折 号,之后有感叹号,破折号与感叹号 的使用,强化了作者的思想表达。
(二)注重个性,体会独特之处
1. 同一作者不同作品对比,体会 作者丰富的阅历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往往包含了 同一作者的多篇文章,如在不同年级 段,所选取的老舍的文章也有所不同。 这就需要在比较阅读的实施中,以同 一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或者将不同 描写对象的作品作为研究重点,从多 个角度来分析这一作者的文章,经由 多个角度的分析,使得学生能够感受 到作者的创作背景、心境变化。比较 阅读的实施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作 品中找寻相似之处,找准异同点,可 从文章的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人格魅 力和描写习惯,掌握阅读技巧。比如, 在老舍的《猫》中,特别重视对猫的 细节描述,经由这种细节,可以发现 老舍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在 《养花》中,老舍通过由事到理层层递 进的手法,强调了养花对人的情绪影 响。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对比,学生就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的写作来源都是 日常生活。
2. 同一主题不同特点,体会作者 创作的独特之处
比较阅读中也可选择一些主题相 同的文章作为阅读内容,在对这类型 文章开展阅读教学时,需通过比较阅 读来寻找异同点,使得学生在多次的 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不同主题下 的写作手法区别,从而对文章内容有 更为清晰的了解。对相同人物开展描 写时,所采取的写作手法和技巧也可 能会存在差异,经由对写作方式的细 化分析,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感悟到 文章中的情感深度。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同一主题的不同文章时,需引导 学生来进行文章中的词语、句子和段 落结构分析,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每一个疑难句 子,从对句子和段落的分析中感受到 文章的主旨。
3. 同一内容不同题材,感受文章 的独特见解
在小学班级内,学生的阅读能力 是有显著差别的,教师在教学活动的 组织中,需要考虑班级学生的阅读能 力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 比较阅读的实施中,可选择内容相似、 不同题材的文章作为分析对象,学生 可通过反复阅读与分析,掌握文章大 意与主旨,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 这种比较阅读的方式,实际上实现了 逐层递进,能够使学生在每一遍的阅 读中都有不同的感受和见解。
4. 不同层面的文章对比阅读,提 升学生素养
在对每一篇文章展开阅读时,都 需要细化分析文章中的句子、段落和 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掌握的知 识有限,词汇量相对较少,再加上阅 读量不足,在短时间内的阅读固有思 维很难被打破。如果学生长期坚持一 种阅读习惯,不进行阅读方式的探索 与创新,很难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习 惯。在比较阅读教学方法出现后,教 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文章的阅读时, 也需展开不同层面的对比。要带领学 生阅读课外的一些文章,使得学生的 阅读内容可以延伸到课外,逐步扩展 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帮助学生积 累更多的语文阅读知识。
(三)沉浸语言,细品词语使用
1. 交换比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 合理性
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的沉浸与 对比也是重点方面,教师在推行比较 阅读的过程中,需引导学生通过词语 的不同含义,来感受词语在不同语境 下的用法,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不同语境下的词语用法,来感悟作者的写作 手法与技巧。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 例,对比“一根”和“一把”的用法, 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通过小组 讨论这两个词语的区别,使学生可以 感受到小女孩将一整把火柴全部燃烧, 反映了她对奶奶浓厚的思念,用火柴 的温暖表达了奶奶对她的温暖和重要。
2. 加减比较中,体会词语运用的 准确度
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比较 阅读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对比,如在具 体的教学工作进行中,教师可带领学 生将文章中部分句子的一些词语通过 增删的方式,来进行语言的深入分析, 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有一句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 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进来”。如 果将句子中的“似乎”去掉,并进行 相应的词语调整,将“感觉左右和上 方”变为“感受得到四面八方”,让学 生比较两句之间的优劣,感受文中用 词的巧妙性。
3. 褒贬比较中,理解词语使用的 独特性
比较阅读的开展中,教师也需引 导学生进行正反词语的对比。通过这 种对比阅读的实施,学生可以深刻感 受到褒贬词语的感情色彩,使得学生 能够学会通过词语的用法分析,来 感受到每个句子中作者的情感。如在 《珍珠鸟》中,有一句“起先,这小家 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 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子顶上,一 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 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这样的 描述,在日常的生活中,“神气十足” 本身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但结合对 上下文的分析,此处的“神气十足” 不带有贬义色彩,反而有一种褒义, 描述了小鸟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
(四)段落比较,掌握文章结构
1. 详略比较中,掌握文章的重点 每篇文章都有其段落结构的特点,
在引入比较阅读法的过程中,需细分 教学安排,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以后 能够快速说出文章中的段落特点或者 篇幅情况,通过文章中的详略对比, 学生也就能够在对比中分清文章的主 次。如在《劳动的开端》一文中,重 点对两次挑煤开展了描写,但两次挑 煤的篇幅相比较,前一次的篇幅相对 大一些,而后一次却只用了很小的篇 幅,这种段落分配, 使得文章详略得当。
2. 文段方式的比较中,体会文章 的主题
对于一些文章来说,不同段落的 表达方式存在着明显区别。比如,一 些描写人物的文章,在前文的描述中 大多采用的是概括的手法,而到了文 章的后边,再采用概括性的手法显然 难以突出文章的主旨,一些作者会引 入相应的例子,与前文的概括法相对 应;部分文章会采用先抑后扬的表达 手法,这种表达手法,也可以从更深 层次强调主旨。因此,比较阅读的过 程中,必须要注意段落之间的对比分 析,以强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3. 内容比较中,激发探究兴趣
语文阅读的教学中,一些文章的 前后段落,不仅存在着表达手法的区 别,也存在着表达内容的差异。比较 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所涉 及到的比较出发点是相对较多的,越 细化比较内容,越可以保障教学水平, 这就需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来探究文 章的描写内容和对象,使得学生能够 在阅读后准确说出文中所描述的内容, 并领悟到其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
(五)聚焦作品风格,在比较中开 阔视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中,为 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来提高阅读教学 的水平,教师也要将作品风格作为重 点的关注方面。因为不同的作者都有 各自的创作风格,在组织阅读教学活 动时,教师可选取同作者不同时期的 作品开展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经由对比来把握作者自身的写作思路和习惯, 也就可以引导学生在事物、事件的描 写、情感的表达中仿照作者的这种表 达手法。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重点描述的是送别场景下自 己的内心感受,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 这一诗歌的过程中,可向学生展示李 白其他的送别诗,如《赠汪伦》《渡荆 门送别》《早发白帝城》等,将班级学 生划分为多个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 方式,使得各个小组的学生能够在相 互的讨论中,对比掌握李白每一首送 别诗的不同情感,从而与作者产生情 感上的共鸣。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 读法体现出较高的实用性,具有较强 的教学效果。为提高这一教学方法的 应用效果,教师需带领学生从多个角 度展开相应的分析,使得学生能够在 不同文章的对比及文章不同部分的对 比中开展阅读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 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梁文蔓 . 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分析 [J]. 语文 课内外 ,2019(35):151.
[2] 高静 . 浅谈“比较阅读”在小 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以《我 最好的老师》为例 [J]. 小作家选刊 (教 学交流 ),2017(32):171.
[3] 陶青 . 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 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J]. 小学生作文 辅导 ( 上旬 ),2019(09):21.
[4] 谭开芬 .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比较阅读的思考 [J]. 魅力中国 ,2017 (49):202.
[5] 刘宣含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比较阅读的应用分析 [J]. 文存阅刊 , 2019(23):1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0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