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对分课堂在高职“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17 14:17: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在 2021 届招收的三年制普通专科护理专业班级中随机选取 一 个班级作为观察组,同一 组教师授课的另一 班级作为对照组,研究了对分课堂在高职“护理学基础” 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对分课堂又被称为 PAD 课堂, 是复旦大学张学 新教授于 2014 年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 。近年来,不 断有本科、高职、中职学校对此模式进行了实践,效 果如张学新所言,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 学效果良好 。对分课堂分为三个时间过程, 即讲授 (Presentation) 、内化吸收(Assimilation) 、讨论(Discus- sion) [1] 。对分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能 有效突破传统讲授式课堂枯燥乏味 、学生学习兴趣 无法被有效调动、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学生一直处 于被动接受状态 、难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探索精 神的局限性,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2-4]。对分课堂将 课堂时间进行了有效划分, 在进行讲授的同时将剩 余时间交予学生掌控、主导,可使其在此过程中不断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该方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 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 在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本研究坚持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遵循现代教学的核心理论,于 2021 年 9 月开始应用对分课堂进行“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 学,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21 届招收 的三年制普通专科护理专业班级中随机选取 一 个 班级 (59 人) 作为观察组,同一组教师授课的另 一 班级(59 人) 作为对照组 。研究时间为 2022 年 3 月 至 2022 年 6 月,即第二学期“护理学基础”开课期 间实施对分课堂 。学生均为全国统招大专生,第 一 学期两组学生成绩 、学风评价 、学习态度等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均衡(P>0.05) 。学生具备普通高职学生 特点,对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实训课感兴趣,对理 论知识掌握 一 般,知识应用能力亟须提升, 自主学 习能力一般,对信息化教学手段接受度高 。另外,大 多数学生专业思想相对稳定,肩负人民健康使命的 思想已经确立,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尚需要在不 断的实训操作中树立并提升。

  (二)教学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以教材为基础为 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采取讲授为主及带领实训 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融入课程思政。

  观察组实施对分课堂,将课堂分为讲解与讨论两 部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以此提升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有效地理解并牢牢掌握知识, 具体如图 1 所示 。同时,教师在课堂中结合知识点适 时融入课程思政。

  第一,教学准备 。课题组集体备课,重构教学内 容,确定授课计划、教学内容实施方案、思政元素与融 入方法、课程考核方案,形成教案,经教学办审核通过 后,按计划授课。将微课、拓展内容等资源通过网络教 学平台同步发送给学生。根据“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特 点,经集体备课、教学内容重构后,对本学期 60 学时 进行分配,对分学时设置如表 1 所示。
\

  第二, 理论对分课堂 。理论教学与网络教学平 台相结合,按照课前发布任务 、课中讲解 、内化吸 收、分组讨论、课后复习巩固的过程开展教学 。具体 来说,一是课前任务 。教师按照临床工作任务,将教 学内容与岗位任务相结合,安排课前任务,并检测学生预习效果 。 以隔离技 术为例,课前 任务包括 感 染 链 的 形 成,常 见 传 染 病 如 水 痘 、流 感 的 不 同 传 播 途径,临床操作视频等,并用 4~6 道单选题测 试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 。二是课中讲授 。教师对 课堂进行划分,首先讲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为学 生构建相应的知识框架, 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而 后着重讲解重难点,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有 针对性地学习 。采用隔堂对分的方法,讲授过程为 90 分钟(两学时,部分内容为讲授 1 学时、讨论 1 学 时),教师结合知识点适时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三是 内化吸收 。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后,要在课下内化吸 收教师讲授的知识点,总结通过教师讲授和 自主学 习掌握的知识及其应用,并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条理 性的总结或绘制思维导图,同时将在此过程中产生 的疑惑和问题记录下来 。四是分组讨论 。按照异质 分组的方法,教师将学生分为 6 个小组,每组 9~10 人 。第二次课时,小组中的学生可以提出 自己的疑 问,组内学生共同讨论交流,遇到通过争论无法明 确的疑问,要记录下来。在交流讨论下,学生能够取 长补短,真正地掌握相关知识 。最后 20 分钟教师可 以鼓励学生 自 由发表 自己的观点, 并进行总结归 纳,解决学生未能得出结果的困惑之处[5-8] 。五是课 后复习巩固 。学生可将课下自主学习完成的分组任 务上传学习平台进行“亮闪闪”展示;将自己学会但 组员不理解的问题写出来或对其他组出题进行“考 考你”,并为其讲解,加深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对存 在疑惑的地方, 学生可以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寻 求队员的帮助,最终完成“帮帮你”。通过“亮考帮”, 可实现对知识的复习巩固,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 作能力。

  第三,实训对分课堂 。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先进 行演示, 再挑选学生回示, 并指出学生存在的优缺 点,矫正强化操作细节,之后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 回指导 。学生课下要进行自主练习,并总结在实际操 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次课时,小组内的学生边模拟 练习边进行讨论,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或操作建议 。教 师可以针对此类问题进行详细讲解、演示,并给学生 足够的时间进行理解, 以便增强其操作的实际规范 性 。在实训练习中,教师要用精益求精的技术操作感 染学生,并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对技术进行优化,在操 作的过程中如何给予患者人文关怀, 从而提升学生 的职业素养。

  (三)评价方法

  1.理论与实训考核 。在学生讨论环节,教师可以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加分鼓励 。理论知识及实训 教学完成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全面考 核 。理论考核通过网络进行在线考核,每章考核累计 为平时成绩; 实训项目按照竞赛标准对每个项目进 行考核,考核成绩单列。对于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学 生,教师需要以再次讲授 、让其他学生带动、增加课 后自主实训的方式帮助其不断进步,最终推动整个班 级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9-13] 。学业综合评价包含 10% 的学风评价(含到课率、课堂表现、参与讨论) 、40%的 过程性评价(作业、发言、章节测验等情况) 及 50%的 终末评价(即期末考核) 。

  2.问卷调查 。对所有参与对比实验的学生的行 为表现进行密切关注,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 学生的学习态度。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体验、学习 习惯和专业认知四个维度入手编制 自主学习能力 调查问卷,并在护理专业实施调查,借助 SPSS 20.0 软件分析收集数据, 检验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 调整问卷结构,最后形成有效问卷 。问卷共有 25 个条目,包含四个维度,每个条目分值为 1~4 分,分值 高低表明学生各维度的实际情况, 分值越高表明 学生学习态度越好, 反之则说明其学习能力有少 许欠缺 。 同时,为方便对比,可在对分课堂实施前 后定期对学生展开相应的测试, 将与教学重点知 识相关的试卷发放给学生,让其独立完成,以此保 证公平公正性 。平时与最后考试成绩的满分都为 100 分 。若对分课堂实施后学生的学习态度 、成绩 均优于其他传统教学班级, 就表明该教学模式具 有一定价值 。

  (四)统计学处理方法

  运用 SPSS 22.0 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 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表示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理论与实训考核

  在学期末开展了学业综合评价,对照组学生的学 风成绩为 76.52 分、过程性评价成绩为 71.58 分、期末 成绩为78.62 分,综合评价成绩为75.59 分。而观察组 学生无论是学风成绩、过程性评价成绩,还是期末成 绩都明显得到了提升, 分别为 84.22 分 、88.59 分 、 88.64 分,综合评价成绩为 88.18 分 。两组综合评价成 绩相比,得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二)学生学习态度

  两组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明显的差距, 对分课堂实 施后学生各项评分有较大的提升, 两组学生总均分分 别为 86.23±2.92 分、94.17±2.42 分, 数据之间有显著差 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2 所示。
\

  三、讨论

  在高职“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对分课堂能 突破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给 予学生更强的参与感、体验感,使其创新能力及主观 能动力都得到有效发挥, 同时通过组内讨论交流的 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为后期工作奠 定坚实的基础 。另外,在实训课中学生有充足的操作 时间,可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且在探究中不 断发现新知识,并逐渐提升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也 能够得到显著改善 。本次研究对两组学生分别采取 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比后可以发现,实施对 分课堂的观察组学生不论是学习态度还是成绩均优 于实施前(P<0.05) 。

  (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三教”改革鼓励教师通过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职“护理 学基础”对分课堂中, 一是教学设计做到了重点突 出、适当留白,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课堂讲授是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 是实施内化吸收和 讨论的前提[14-16] 。对分课堂模式下,课堂讲授时间被 重新分配,教师系统讲授知识框架,但并不包含所有知识点,而是适当留白,从而能有效引发学生思考与 讨论的兴趣 。 因此,教师要对课程进行模块化重构, 对学生的认知、学习基础、学习特点进行分析,并以 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确定重难点,把握讲授内容 与时间,以保证教学效果 。二是教师在课堂中营造出 和谐的讨论氛围,引发了学生讨论的兴趣 。在讨论环 节[17],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讨论氛围,让学生都 敢于发言、乐于发言,避免课堂成为个别学生的“一 言堂”。教师要强化生生、师生互动交流,认真倾听学 生讨论,以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发现有学生提出或 解答出有新意的问题,要即时给予表扬或加分鼓励,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教师知识的深度、广 度、灵活度激发了学生对话的热情 。教师在指导或总 结学生的讨论结果时, 要能抓住学生讨论中的知识 点、闪光点、创新点,甄别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动态, 并分别予以表扬、鼓励或矫正。

  (二)对学生学习体验的影响

  高职“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 基础,任何的操作都需要以此为标准完成,因此学生 只有牢牢地掌握理论知识,才能为实践提供有效的指 导 。而实训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操作“实习+培训”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并引导其将所学 习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际操作中,真正地做到 学以致用。“护理学基础”课程设置中有 50%的实训课 程, 主要是护士临床常用且必须掌握的基础护理技 术,具体包括满足患者安全、舒适、营养、排泄需要的 护理技术,如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药物治疗、静脉 输液、输血、病情观察、危重患者抢救等护理技术,需 要在实训室由教师示教,然后学生进行练习,直至完 全掌握。对分课堂中的实训教学增加了内化与讨论环 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为什么这么做”“不这么 做的后果”“还能怎样优化”等问题,真正达到了“授之 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时有助于工匠精神的培养。

  (三)学习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

  对分课堂比传统课堂更注重过程性评价,而网络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即时评价、阶段评价、发展评价提 供了有力的支撑 。按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 体方案》,高职“护理学基础”对分课堂教学中将学生 学业评价方案定为学风评价(10%) +平时成绩(40%) +期末成绩(50%),合为综合成绩。教师要利用网络教 学平台,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讨论、发言等情况 及测评成绩即时记录,在小组讨论作业上传后,记录 小组评价、组间评价成绩,阶段考核计为平时成绩,应 灵敏、准确、切实地记录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学风评 价,以确保评价的功效。增加学风评价等过程性评价, 有利于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互帮互助,从与其他学 生的交流中查漏补缺,进而从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方 面促进个人能力的提高。概括来说,综合评价有助于增 进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习热情 不高的学生来说,把每一次每一点进步记录下来,有助 于增强学习的动力,培养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也减轻 了班级两极分化的情况。此外,增加对分课堂的知识内 化和讨论环节,让学生有了一周的时间进行内化吸收, 顺应了学生学习的规律,改变了学生“听讲—复习—考 前突击”的习惯,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四)课程思政融入对学生专业认知的深化

  高职“护理学基础”对分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课 程思政融入更易“入脑入心”,更易评价。在讲授阶段, 教师应结合知识点融入思政元素;在讨论阶段,学生 可通过讨论领会思政元素在专业中的引领作用。从教 师引导到自我感知,学生主体意识觉醒并外化到主动 学习、刻苦训练,从被动到主动转换,“护理学基础”课 程思政在学生知、信、行中真正落地 。 同时,在对技能操作不断内化、讨论、答疑、总结中,学生能更好地体 会爱岗敬业的价值观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

  四、结语

  对分课堂中的“对分”内蕴了课堂的预设和生成, 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生成和自主建构[18],使学生能深度 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促 进了教学相长 。由此可见,对分课堂在高职“护理学基 础”课程教学中应用,更尊重学生的差异表现,并且能 满足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需求,给予其较强的体验 感,进而使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我,具有一定的推广 价值。

  参考文献:

  [1] 薛建平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 .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1.41(12):56-60.
  [2] 周寒寒,洪震,翟晓萍.思维导图在高职护理专业护生护理操作实 训细节管理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8):65-67.
  [3] 伍秀玭,李晓欧, 司博宇,等.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探 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20):50-53.
  [4] 陈志超,陈瑞丰.对分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运用于高校 思政课的实践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113-116.
  [5] 周红梅,余思璇,林瑞薇.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职护理基础护 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2):35.
  [6] 郭艳侠,梁珣,张敏.翻转课堂结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老年护理 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0.35(15):72-74.
  [7] 曲洪林,李笑岩,赵冬梅,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联合对分课堂 在教学中的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12):46-48.
  [8] 沈晓岑.视频病例导入式护理综合实训在高职护生基础护理学 实训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4):132-134. [9] 步慧芳,张晓萍.思维导图在高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 应用效果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2):108-109.
  [10] 王艾青, 陈玉芳,何敏.护教协同下不同层次高职护生基础护理 学实验教学对比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3):100-103.
  [11] 杨慧琳.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基础护理学 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5):128-129.
  [12] 何琴,张立科.渐进式参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以许昌 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分析化学》课程为例[J].许昌学院学报,2022.41 (2):68-71.
  [13] 席晓聪,赵立芹,刘伟童,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专业学生 4C 核 心能力培养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以“虚拟现实脚本设计”课 程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2.8(8):19-22.
  [14] 何晓丹.基于对分课堂的高职生理学教学研究[J].现代职业教 育,2022(1):139-141.
  [15] 高松,宿玉,孙娟,等.基于 SPOC 平台的对分课堂在《中药学》课 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19):272-274.
  [16] 郭丽莎,张鹏,赵淼,等.模块化教学结合对分课堂在儿科护理学 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8):90-93.
  [17] 余瑶.对分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比较优势分析[J].济南职业学院 学报,2021(3):23-25.
  [18] 胡哲,张静,解廷墨,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 础课程开发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9):87-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956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