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 阅读与写作是至关重要的 两 部 分 , 它 们 互 为 补 充 并 交 相 呼 应 。教师在教学时 , 应致力发掘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 , 以丰富的课堂教学手段对学生 思维进行拓展 , 实现以读带写 、 以写推读的教学成效 , 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首先 对阅读和写作二 者的关系进行剖析 , 而后分析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 学 有 机 结 合 的 作 用 , 并说明实际结合措施 , 以期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
初中是学生养成语感的关键阶段 。这个阶段的 学生 , 不仅可以借助语文阅读拓展个人眼界 , 还可 以借助写作来表达自我 。而初中语文教学 , 对于学 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所以 , 初中语 文教师要基于时代特性 , 通过更加合理 、更加科学 的教学模式 , 实现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深度融合 , 进 一 步提升阅读 和 写 作 教 学 效 果 , 增 强 学 生 的 读 写 质量 。
一 、阅读和写作两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若具备 相 应 程 度 的 阅 读 量 , 其 写 作 能 力 必定会增强 。 由 此 可 知 , 阅 读 与 写 作 之 间 是 互 为 补充 、相 得 益 彰 的 。 阅 读 的 目 的 在 于 积 累 经 验 , 使学生获得写作 素 材 , 而 写 作 就 是 以 文 字 形 式 来 反映学 生 心 中的 想 法 。 叶 圣 陶 先 生 主 张 “阅 读 是 一 种吸收 , 而写 作 是 一 种 倾 诉 , 人 的 倾 诉 是 否 适 度 , 最 重 要 是 看 吸 收 的 程 度”。可 见 , 阅 读 是 写 作的前提 条 件 , 学 生 若 不 具 备 相 应 程 度 的 阅 读 量 , 则难以更好 地 展 开 写 作 。 而 高 质 量 的 写 作 素 材同样源自阅 读 过 程 中 的 相 应 积 累 。 因 此 , 把 这 二者进行有机相 融 , 可 以 有 效 地 推 动 学 生 读 写 能 力的共同发展 。
二 、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的作用
1.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 , 教师多是借助习题训练模 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 与 写 作 能 力 。这 种 模 式 死 板、 无趣 , 导致不少学生失去读写热情 , 缺乏主动学习 的精神 。但把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 , 则可完成 读写教学的同步化 , 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 , 提高教 学内容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教师带领学生对优美词 句进行阅读并认真记录 , 将其作为未来珍贵的写作 素材 。这样 , 学生拥有了更多阅读高水平文章机会 , 完成对文章构思与写作特征的理解与借鉴 , 获得全新 的学习体验。
2. 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阅读与写作的集约化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发 展趋势 。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技巧及素材在写 作中可以直接运用 , 培养自身学用结合能力的同时 提升自身的学习内驱力 。学生还能通过写作来表述 个人阅读体会 , 抒发个人阅读感受 , 持续深化对阅 读内容的领会 , 构建出更具活力的语文学习 环 境 。 在读写相融中 , 学生可拥有更宽广的学习范畴 , 涉 猎更丰富的语文知识 , 发散语文思维 , 增强学习积 极性与主动性 , 推动语文整体素质提升 , 最终形成终身学习理念 。
3. 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 习 习惯
以往, 学生的阅读资源多源自教材, 并无太多 阅读机会, 缺乏阅读热情 。这就导致学生写作时受 写作思维与 素 材 限 制, 成 文 如 出 一 辙 , 缺 乏 个 性 。 为使学生学会综合化学习方式, 在语文学习上培养 良好习惯, 教师必须把读与写教学相融, 促进学生 语感养成 。首 先, 在 阅 读 中 体 会 作 者 的 写 作 方 式, 再以写作来增强语言表达水平, 以此发掘学习趣味。 学生将读与写同步进行, 发现写作和生活之间的关 联 , 构筑正确的学习思想, 全面体会语文的魅力, 不 知不觉中增强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三 、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高效结合策略
1. 寻找阅 读 与写 作 的 衔 接 点 , 强 化 学 生 仿 写 能力
一是语句仿写 。文章 一 个关键要素就是语 句, 其通顺度及文辞华丽度将决定文章的整体质量 。语 文教材中不同文章的语句 、修辞手法与立意有着多 样性的特点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代表性用 词方式进行分析, 学习作者的语言特征来进行语句 仿写, 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老舍先生毕 生都在努力写作, 为写作事业奉献了一生 , 并流传 不少典作, 《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之一 。该文章无 处不展露出老舍先生的才华, 反映出其深厚的语言 功力, 如“一 个老城, 有山有水, 全在蓝 天 下 很 暖 和安适地睡着, 只等春风把他们唤醒, 这是不是个 理想的境界?”其在此句中并未使用过多的华丽修辞 来描绘济南冬天的特征, 也未有意展示济南冬天的 刺骨寒风, 而以拟人化的手法为读者构建一个温暖 惬意的小城氛围, 让读者不自觉地在脑中对济南这 座小城留下深刻印象 。教师在开展读写教学时, 可 以将该句作为仿写目标, 要求学生去体会老舍先生 的作品 魅 力, 培 养 学 生 语 句 表 达 力 。 利 用 语 句 仿 写 , 让学生对济南的冬天有更深刻的感触, 同时体 会到家乡独具一格之美 。
二是技法仿写 。优秀的技法能使写作内容在诸 多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 在教学时, 教师应对阅读 作品中的技法加以重视, 使学生理解并内化形成自身的知识经验, 而后与平时写作练习相融, 为自身文章写作带来新的生命力 。《秋天的怀念》是初中语文教材中一篇纪念母亲的文章, 该文章利用对于人物 、动作 、神态等方面的描写, 为读者展现出作者和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作者在文章中以插叙 、记叙的叙述方式, 与对母亲神态 、动作 、语言描写相融合的写作方式, 体现出对母亲的惦念, 教师可将该文章写作技法作为例子, 带领学生展开模拟训练 。学生借助对作者写作技法的学习, 将其应用于自身写作中, 最终实现以读促写的目标 。
2. 把 握 阅 读 写 作 契 合 点 , 强 化 学 生 “变 写 ” 能力
一是扩写 。 “变写”属于 一 项创造性训练活动,也就是让学生遵循一定的写作规则, 在原文前提下进行改编, 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扩写属于“变写”方法之 一 , 学 生 应 基 于 原 文 来 展 开 适 当 想 象,丰富原文内容, 使其更多元化 。 多数学生对《天 净沙 · 秋思》并不陌生, 其 感 情 丰 厚, 无 处 不 体 现 出异乡游子浓厚的 思 乡 之 情, 感 情 表 达 正 是 学 生 在写作中应该掌握 的 重 点 。 初 中 生 大 部 分 时 间 是 在家中, 出远门的 时 间 较 少, 对 这 方 面 难 以 感 同 身受 。对学生而言, 秋 天 是 熟 悉 的, 秋 天 一 词 除 了会让人联想到丰 收 的 欢 欣 雀 跃, 还 会 让 人 感 受 到秋叶凋零的伤感, 《天 净 沙 · 秋 思》描 绘 的 是 凋 敝萧索的秋景 。 在 讲 授 此 课 内 容 时, 教 师 可 组 织 学生进行扩写练 习, 以 增 强 学 生 的 读 写 能 力 。 教 师可为学生简介小 令 的 主 要 内 容, 使 学 生 大 致 体 会作者在秋天的思 乡 之 情; 同 时 为 学 生 讲 授 详 细 的扩写方式, 引导学 生 完 成 扩 写 练 习; 另 外, 教 师可对学生作品进 行 展 示, 使 学 生 对 他 人 的 扩 写 方式加以学习与 参 考 。 利 用 作 品 展 示, 学 生 对 扩 写内容进行比较, 对 他 人 作 品 优 点 加 以 借 鉴, 使 自身读写能力得以增强 。
二是续写 。 留白是文章写作里常见的方式, 为作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 同时, 文章留白也让学生拥有了更多续写契机 。教师可以让学生基于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来展开续写, 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思考, 进而培养透明度读写能力 。在《最后 一课》中 , 韩麦尔是一名法语课教师, 他把个人对于母语和教育事业的热爱全都倾注在了长达 40年的教师 生涯中 , 也奉献给了阿尔萨斯的人民 。整篇文章感 情饱满 , 把韩麦尔的爱国情怀刻画得入木三分 。文 末 , “韩 麦 尔 先 生 向 我 们 做 了 一 个 手 势 : ‘散 学 了 —你们走吧 。’”简单的 一 句 话 饱 含 了 老 师 对 学 生的全部感情 , 并寄托了他的千言万语 。作者并未 直接展示先生想表达的内容 , 欲言又止正是文章的 点睛所在 , 也为学生续写提供了发挥余地 。续写不 仅能够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会 , 还能通过更深 刻的模式加以诠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师应将此 文作为例子 , 组织学生进行补白 、续写 , 对文章内 容加以延展 。
3. 善于挖 掘 语 文 教 材 经 典 范 文 , 实 现 阅 读 与 写作高效结合
教师应对语文教材经典范文进行发掘 , 带领学 生对经典范文加以体会 , 从对文学典作魅力感知的 过程中 , 扩大学生的阅读眼界 。这不仅可以深化学 生个人阅读感受和体会 , 同时很好地培养及增强 自 身的写作能力 。如在进行《为你打开一扇门》这 一课 的教学时 , 教师 可 将 此 文 作 为 语 文 经 典 范 文 来 进 一 步剖析 , 带 领 学 生 领 会 课 文 核 心 理 念 , 梳 理 关 键句子的内涵 。 通 过 教 师 指 导 , 学 生 既 能 够 感 受 到经典范文的文 学 魅 力 , 更 能 基 于 良 好 的 阅 读 方 式为写作累积更 多 的 写 作 素 材 。 教 师 带 领 学 生 融 会贯通 、一 隅三反 , 在 连 贯 流 畅 、 笔 走 龙 蛇 的 文 章写作中进 一 步 熏 陶 学 生 的 个 人 文 学 修 养 , 同 时 可以促进学生在阅 读 文 学 作 品 之 上 对 人 生 意 义 形 成全新认知 。 学 生 在 诵 读 中 体 会 与 赏 鉴 , 进 一 步 增强对文学作品 的 阅 读 热 情 , 还 可 以 主 动 与 文 学 亲近 , 积 极 认 识 文 学 。 学 生 想 要 提 高 写 作 水 平 , 则必须在平时进 行 大 量 阅 读 , 而 教 师 把 语 文 教 材 中的经典范文生 动 展 示 于 学 生 面 前 , 巧 妙 的 教 学 计划将使学生习 得 的 知 识 多 元 化 , 日 渐 对 文 章 内 涵有透彻的领 会 , 由 此 , 学 生 写 作 能 力 必 定 会 日 渐增强 。作 文 分 值 会 对 语 文 成 绩 产 生 直 接 影 响 。 因此 , 把阅读和 写 作 有 机 相 融 , 同 样 是 提 升 语 文 总成绩 的 关 键 所 在 。 教 师 对 经 典 范 文 进 行 发 掘 , 不仅能带领学生 进 一 步 领 会 阅 读 内 容 , 还 能 有 效 地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
4. 加强课外阅读 , 积累写作素材
长期以来 , 写作不仅是初中 语 文 的 教 学 难 点 , 也是令学生头疼的学习内容 。不少学生写作中未能 把握写作要点 , 作文也没有文采可言 , 这主要是因 为缺乏优秀素材积累 。基于此 , 教师要让学生加大 课外阅读量 , 倡导其深化课堂学习知识的同时多读 书 、读好书 。 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主张“培养 教 育 人与种花木无二 , 必须要先了解花木特征 , 给以相 应的施 肥 、 浇 水 与 培 养 教 育 , 此 谓‘因 材 施 教 ’”。 由此 , 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学习能力与喜好 , 设计层 次化课外阅读 内 容 , 为 各 类 学 生 推 介 相 应 阅 读 图 书 , 让所有学生均可进行课外阅读 。教师应在课外 阅读当中引进各类内容 , 还可向学生推介高质量的 电子书 、在线美文及阅读网站等 , 把静止 、 闭塞的 课外阅读逐渐 转 向 更 开 放 、更 具 交 互 性 的 阅 读 环 境 。 由此 , 学生不仅能在线阅读到更多文质俱佳的 文章 , 拓宽个人写作素材储备 , 还能借助网络把个 人阅读体会在微博 、论坛等公众平台中进行 记 录 , 而记录下的作文也是今后翻阅和反思的素材 。
四 、结语
教师必须以正确的观点对阅读和写作教学进行 审视 。 阅读教学是信息输入的过程 , 学生在此过程 中涉猎更为丰富多样的信息 , 持续提升对外部世界 的间接经验 , 其眼界将得以扩展 , 其思想素质也将 由此得到进一 步增强 。而写作教学是信息输出的过 程 , 学生能把个人心中所想与主张进行表述 , 甚而 进入对应的辩论状态 , 保障更好的语用状态 。 由此 看来 , 阅读与写作之间紧密相连 , 学生的阅读能力 越好 , 其写作能力就会随之持续提升 。这要求初中 语文教师不断地对阅读和写作教学二者关系加以深 化研究 , 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
参考文献
[1] 刘芳 . 初 中 语 文 阅 读 和 写 作 教 学 有 效 结 合 的 探 究 [J] . 天津教育 , 2021(19) : 131-132.
[2] 朱艳 凤 . 初 中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和 写 作 教 学 有 效 结 合 研 究[D] . 沈阳 : 沈阳师范大学 , 2016.
[3] 陈燕 . 立足文本 , 夯实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 作教学有效结合研究[J] . 学苑教育 , 2022(14) : 39-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9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