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是渗透劳动教育的重 要载体 。首先 , 教师必须认识到劳动教育并不是简 单的技术性活动 , 因而在思政课堂上不能依靠简单 的理论说教渗透劳动教育 , 而是需要深挖教材中劳 动教育的元素 , 找到最佳切入点 , 使高中生树立起 “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观念 , 学会用劳动创造美好 的生活 。教师也可以通过思政课堂这一 载体 , 让学 生在劳动过程中培养坚强的意志 , 让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 , 使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 使学生在劳动中收获 技能 、增长智慧 。
二 、劳动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
第一 , 体现了时代发展对劳动教育的新要求 。
在互联网时代下 , 智能化的劳动工具逐渐取代传统 劳动工具 , 体力劳动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需要 。 当 前部分教师思想固化 , 片面地将劳动教育理解为户 外活动 , 学生拍摄几张照片就证明参与了劳动 , 与 真正的劳动教育相距甚远 。这不仅使部分学生对于 劳动教育的认知产生偏差 , 也难以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 。而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堂相结合 , 不仅是 脑力与劳动的结合 , 更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让学 生可以在课堂中参与劳动 、感受劳动 、总结发扬劳 动精神 。从思政课的角度来看 , 将劳动教育融入思 政课堂 , 是拓展思政教学的新路径 , 能够让思政学 科更加贴近生活 , 使书中空洞难懂的理论在劳动中 得以体现 , 最终使整个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更具 体 、 更具说服力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逐渐学会劳动 、学 会创造 , 最大限度发挥劳动教育的功能 , 达到良好 的育人效果 。
第二 , 落实《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 版 2020年修订)》对劳动教育的要求 。2020年 , 教育 部印发的《普 通 高 中 课 程 方 案(2017年 版 2020年 修 订)》中就曾明确将劳动教育列为必修课程 , 足见国家 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 。该方案不仅在课程评价机 制中增加了“劳动教育”的部分 , 要求对学生在学校 和家庭中学习 、劳动及社会实践的行为表现进行多 元化的评价 , 而且 , 在构建活动型的学科课程中增 添了“劳 动 实 践”的 环 节 , 让 学 生 能 够 真 正 参 与 劳 动 ,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落到实处 , 帮助学 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
第三 , 有助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 由于劳动教育是一种长期性 、复杂性及贯通性 的教育 , 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 素养 。劳动是创造一切物质基础的先决条件 , 没有 劳动就无法创造出人们 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 。 我国 教育方针以“五育并举”为核心 , 即“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 。其中 , 劳动教育所涉及的范围 十 分 广 泛 , 分为家庭 、学校 、社会三方面 。思政教师在培养学 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时 , 可以通过利用多变的 、不确 定的生活情境 , 并与学科知识内容相结合 , 引导学生通过劳动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
三 、劳动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融合路径
1. 科学利用书本知识 , 形成劳动认知
在正式开展劳动教育前 , 教师需要科学地利用书本知识 , 深挖其中与劳动相关的知识 , 将认知与理念相结合 , 才能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 。首先 , 要从宏观角度出发 , 跳出教材与课题 的 界 限 。 例 如 ,在教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 一 第 一 单元“生活与消费”时 , 教师可以在单元主题的基础上 , 与生 活 实际相结合 , 让学生畅谈生活与消费 、 多 变 的 价 格 、正确对待金钱 、企业与劳动者 、收入与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财政与税收等与我国社会主义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关 系 , 明 确 劳 动 的 内涵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消费观 , 用 自 己的劳动去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其次 , 教师应构建思维导图 , 理清知识脉络 , 培养学生 的 劳 动 意 识 。
例如 , 在教授高中政治 必 修 二 第 一 单 元“我 国 个 人收入和社会保障”时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 ,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度 , 了解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险类型及意义 , 并结合当下的劳动 、创业 、精准脱贫 、共同富裕等社会热点进行讨论 , 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 , 在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劳动认知 , 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 培养自力更生与扶贫济弱的优良品质 。
2. 合理运用乡 土资源 , 培养劳动情感
劳动情感是人们在劳动中表现出的对某 一 事物的态度体验 。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 , 除了借助教材之外 , 还可以充分发挥本地自然地理 、人文风情等乡土资源的力量 。首先 , 教师需要兼顾思政学科和劳动教育的双重属性及教学目的 。 乡土资源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课本知识间的距离 , 让其更深层地思考知识背后的内涵 , 但乡土资源的选取必须要与思政学科及劳 动 教 育 的 目 标 相 一 致 , 不 可 生 搬 硬套 , 要综合考虑 。其次 , 需要合理利用劳动情感元素 。 乡土资源不是材料的单一运用 , 而是需要循序渐进地挖掘材料的本原 , 将材料的民族性 、创新性最大化 , 加深学生的劳动情感 。例如 , 在教授人教版必修三“我们的中华文化”时 , 可以选取我国广西壮族“三 月三”节 日 期 间 最 具 特 色 的 地 方 美 食— 五色糯米饭 , 并 将 其 与 本 单 元 的 主 题 相 结 合 设 计 一个探究性的课题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 开展课题 , 并完成五色糯米饭的制作 , 了解其历史 渊源 , 与 布 依 族 的 五 色 糯 米 饭 进 行 对 比 , 并 设 计 一个推广五色糯米饭的方案 。在课堂中 , 学生不仅 是课题的研究者 , 也是劳动者 。通过自主劳动 、劳 动成果展示 、撰写研究报告 , 学生不仅能够发掘 自 身潜力 , 获得多维度的综合训练 , 还能够有效提升 思维能力和劳 动 技 能 , 最 终 取 得 良 好 的 劳 动 育 人 效果 。
3. 巧妙设计学习议题 , 锤炼劳动意志
为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 锤炼其劳动意志 , 设 置巧妙的学习议题是关键 。高中生的劳动意志教育 主要是两方面 , 一是帮助其正确看待困难 , 不轻易 向困难低头; 二是在遇到与劳动相关的“两难”问题 时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 明辨是非 , 看 清事物本质 , 做出最佳选择 。教师在设计议题时需 要重视情境选择 , 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与之相符 的劳动因素 , 同时将完整性 、两难性的问题融入其 中 。例如 , 在教授必修 四“生 活 与 哲 学”第 八 课“做 好量变的准备 , 促进事物的质变”时 , 可以选取 王 羲之为成为书法大家而不断练习 , 写完家中十八缸 水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 , 引导学生明白想要取得成 功 , 就必须先有量的积累 , 才会有质的改变 。学生 也能够从故事中明白 , 在日常学习中难免会遇到诸 多困难 , 但是只要自己有恒心 、不放弃 , 不断地训 练 , 查漏补缺 , 就能够在最后高考的赛场上有所收 获 ; 反之 , 如果 此 时 放 弃 努 力 , 沉 迷 玩 乐 , 不 能 及时改正错误 , 将 会 消 耗 自 己 的 美 好 人 生 , 丧 失 理想的未来 。 在 课 堂 即 将 结 束 时 , 教 师 可 以 请 班 内的学生发表自 己 的 看 法 , 谈 谈 自 己 未 来 将 会 如 何度过高中的最 后 一 年 。 这 种 议 题 式 的 教 学 模 式 能够让学 生 在 潜 移 默 化 中 接 受 劳 动 教 育 的 洗 礼 , 将两难性 、完整性 的 问 题 与 自 身 学 习 和 未 来 的 发 展相结合进行深 度 的 思 考 探 究 , 将“量 变 到 质 变”的知识点内化 于 心 , 外 化 于 形 , 锤 炼 个 人 的 劳 动意志 , 提升学生 思 政 学 科 核 心 素 养 , 用 自 己 的 努 力创造美好未来 。
4. 精 心 建构活动课程 , 强化劳动实践
劳动实践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方式 , 在思 政课程中设置合理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渗透劳动教 育 。首先 , 需要从提升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角度出 发设计活动 。考虑到教室条件有限 , 教师应尽可能 设计能够在室内开展的活动 , 也可以适当拓展活动 空间 , 将实践活动设于“田间地头”, 让学生亲自参 与到劳作之中 。其次 , 跳出教材 , 将教材内容进行 重构整合 , 使其更具生活气息 。最后 , 改变单 一 的 评价模式 , 不仅可以通过练习测验进行考核 , 还可 以通过实践劳动进行考评 。这样的考评方式既有过 程性 , 也有终结性 , 能够综合考量学生的能力 。例 如 , 在教授人 教 版 高 中 政 治 必 修 三“文 化 生 活”第 三单元的“我们的中华文化”一课时 , 教师不仅可以 通过 PPT讲述教材中 的 诸 多 劳 动 文 化 故 事 , 还 可 以与当地文化馆取得联系 , 带领学生参观文 化 馆 , 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以及历代先贤们追求理 想的可歌可泣的精神 。让学生跳出书本的局限 , 与 遥远的历史产生共鸣 , 有助于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 民的伟大 , 增强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 。
四 、结语
劳动教育渗透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对于凸显劳动 教育的育人价值 , 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具有重要 意义 。思政教师应当立足于教材 , 深 挖 劳 动 元 素 , 结合社会实际 , 拓宽劳动教育的开展路径 , 不断提 升高中生的劳动素养 , 带动思政学科发展 , 将“劳 动最光荣”的思想观念根植于学生的心中 。
参考文献
[1] 刘乐 婷 . 高 中 思 想 政 治 课 教 学 中 渗 透 劳 动 教 育 的 策 略[J] . 教育观察 , 2020. 9(39) : 23-26.
[2] 王小 芳 . 高 中 思 想 政 治 课 劳 动 育 人 的 意 义 与 策 略 [J] . 教育观察 , 2020. 9(35) : 46-48.
[3] 何紫乔 . 新时代劳动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育人的路径研究[J] . 科教导刊 , 2022(18) : 86-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