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中小学课程信息化资源库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07 15:13: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衍生出了一系列“互联网 +”的融合品。信息技术的发展恰恰 能够为高效课堂提供相应的技术手段。课程资源是助力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背景下,中小学应当重视 课程资源库的构建,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保障,以信息技术与资源为核心,着力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促进信息技术服 务在中小学教学各环节中的应用,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中小学教育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在教育信息化 2.0 背景下,教学 工作相较以往,已经大不相同。尤其 是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教育教学逐步走向网络化、媒体化以 及信息技术化,呈现出基于信息技术 高效互联互通的新趋向。在中小学教 学过程中,在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导下, 借助信息技术,以海量、优质的信息 资源,构建一个多元的、符合学生身 心发展,且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 信息化 2.0 课程资源库,助力中小学 教学取得实质性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

  一、中小学课程资源库概念

  具体而言,中小学课程教育资源 库指的是能够帮助开展课程教学,以 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切教育 资源。其中包括小学中学教育课程、 社区资源、社会力量等,可以说只要 是能够满足基础课程教学,促进学生 身心健康成长的,都可以作为中小学 课程教育资源库的内容。

  而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 2.0 的中 小学课程资源库建设,通过依托多元 信息技术以及优质的网络资源,不仅 拓展了课程资源库建设的渠道,而且 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助力课程资 源库高质量发展。

  二、信息化中小学课程资源库建 设的价值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课程资源库建设与学生学习密切 相关,课程资源能否持续吸引学生的 学习注意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一,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 关键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 因为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往往对外界 的事物认知不足。而以信息化技术 为基础的课程资源,在结合大量信息 资源基础上,以信息技术设计生活与 实践环节,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 主动参与到课程之中,进而掌握相关 知识。

  第二,课程资源库建设可以满足 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课程资源直 接影响到学生现在和后续的学习与发 展,而因为各种原因,如学生的兴趣 不同、发展速度不同、学习方式不同 等,学生对课程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通过使用信息化资源拓展课程资源库, 能够为学生从大量优质资源中找到适 合他们发展的资源,从而实现课堂的 针对化教学、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 键阶段,应当尽可能地保障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学校要从学生全面成长 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实践中,教 师要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 术五大领域为基础,注重培养孩子的 综合能力,包括专注力、想象力、实 践力、思考力、创造力等,尊重孩子 不同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尤 其是要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 等素养培养为核心,引领学生身心综 合全面成长。

  以信息化课程资源库建设为契 机,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教育资源, 让学生通过信息资源库打开事业,学 习和体验到更多的知识。国家基础课 程以外的各种科学、艺术、文学、劳 动实践等,都可以通过信息化资源库 的建设积极为学生开设课程,以此来 保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收到更多的 信息化资源,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 发展。

  三、中小学课程资源库建设策略

  (一)以信息技术与资源为基础, 转变课程资源建设发展方式

  通常人们认识的课程资源库都是 纸质的,但是在信息技术 2.0 时代, 已经完全可以全力打造以信息技术为 支撑的数字课程资源库,将原本的纸质资源转变为数字资源,实现课程数 据化、互动立体化、评价反馈即时化、 资源推送智能化。

  不可否认,以纸质资源为基础的 传统课程资源库可触可感,具有重复 利用的价值。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 中小学往往需要将其保存到纸质资源 库中,等到需要使用的时候再从浩繁 的资料中翻检,这样不仅耗费纸张占 用空间,其过程也难免烦琐,需要搬 运、分发、保存等,劳心又费力。

  而信息化课程资源库可以以更加 便捷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保管与使 用,即便是绘画等依靠纸质媒介保存 的,也可以借由电子笔、扫描等信息 技术来实现,在音像资料的保存方面 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还原课 程现场。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 “花园”绘画过程中,学生利用电子笔 等工具,使用其中的多媒体功能,获 得沉浸式的体验,所绘即所储,既丰 富了教学活动类型,又能使课堂更便 捷高效。

  (二)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信息 选择

  众所周知,教师教学前,往往会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对课程资源进行 筛选。但传统的课程资源库,往往会 因为资源过多而出现难选择与选择难 的现象,大幅降低备课与讲课过程的 效率。而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 的课程资源库,只需要轻轻一点就可 以搜索到大量的课程资源,还可以有 效对其快速分类,便于教师备课、选 课,以及进行课程讲解。

  例如,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教 师不仅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以及学情变化动态选择并调整课程内 容,而且可以使课程教学更有层次感, 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比如,笔者现在开展的“艺韵教 育”,研究景致文化,旨在通过探索人 文环境和地理资源,丰富学生的感性 体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此 时,我们就可以从学生的认知、体验、 感受等几方面进行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将活动流程与教学材料数字化,让线 上平台不仅可以成为教师授课所使用 的辅助平台,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 活调整,形成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 活动方案。

  (三)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课程 资源库建设能力

  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不仅需要设 计、维护、管理、筛选,更加重要的 是教师的实际操作与使用。这就要求 教师具备基本的互联网知识和计算机 应用能力,比如,要能以信息化课程 资源库的资料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 富的课程,要能够独立上传并检验资 源库教学资源的质量,并能对课程资 源库及时进行更新和管理,保障课程 资源库的实时性与针对性。这是充分 利用技术优势,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 学的现实需求。

  同时,学校应当建立统一的课程 资源库管理模式,定期对教师进行培 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并且不 断增强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库进行自我 教育的能力,使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更 加具有针对性与现实意义。

  掌握和提升信息化课程资源库建 设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终点。
\

  (四)引入微课程,拓展学科知 识的广度

  微课程短小精练,浓缩着教学内 容的精华,可以作为学生预习的重要 资料或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微课程 的引入,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对话内 容,拓展学科相关知识,吸引同学们 的课堂注意力,让同学们的讨论和发 言有了更坚实的基础,以学生主体的 课堂也会更加生动。

  例如,《秋天的怀念》一课,笔 者在信息化课程资源库中录制了三段 微课程:第一段内容包括作家作品的 简单介绍、字词检测和文章朗读;第 二段内容包括《往事》栏目对史铁生 朋友的采访片段和教师的评论;第三 段内容是介绍史铁生经典散文《我与 地坛》中对生命和母爱的思考。这三 段微课程,第一段微课程应用于课前,

  目的是让学生们做好充分的预习,了 解作家作品,掌握字词,通读全文, 疏通文意。第二段微课程应用于课中 分析史铁生和母亲的对话。第三段微 课程介绍了史铁生著名散文《我与地 坛》中对生命和母爱的思考,引导同 学们从更深层面去理解本文的主旨和 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结语

  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借 助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真正实现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以现 代化信息技术赋能中小学课程资源库 建设。为此,教师不但应当提升对课 程资源的管理与维护能力,更要提升 对资源的应用能力,立足学生身心成 长实际,借助信息技术来不断充实课 程资源,打造符合学生全面成长的现 代化信息课程资源库。

  参考文献:

  [1] 王娟 . 我国基础教育数字化资 源建设现状与发展综述 [J]. 软件导刊, 2016(08) :204-207.
  [2] 林铁城,王直军 . 福建基础教 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以福建基 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 [J]. 福建教育学 院学报,2016(04) :114-117.
  [3] 吴迪,余亮 . 澳大利亚数字 教育资源库建设的特色与启示—— 以 SCOOTLE 为例 [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6(01) :74-80.
  [4] 孙淑琼 . 安庆基础教育资源库 系统设计与实现 [D]. 大连:大连理工 大学,2015.
  [5] 杨进红 . 三位一体的基础教育 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J]. 现代教育科 学,2015(08) :48-49+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732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