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红色戏剧赞百年 创新方法学党史——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党史学习教育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18 10:43: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如何借助教育戏剧解决小学生学习素材不够鲜活的问题?如何破解儿童德育工作途径不够丰富的问题?研究表明,教育戏剧 具有认知性、经验形成性和群体参与性三大特征,利用这一媒介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与情境融为一体。在过程中体会、 移情、感悟,最终获得相应的认知。探讨实现这种融合的有效路径,既是弘扬红色文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创新小学思想政治教育 形式的必然选择。

  [ 关键词 ] 红色文化,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戏剧

  新时代青少年,生长在红色旗帜 下。学好党史,感悟百年艰辛征程, 是新时代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培 育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2021 年 年初开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 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 要讲话精神,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 党史学习教育。面对学生年龄小对党 史不能充分理解,教师工作繁忙动力 不足、重业务轻党史学习等现实问题, 用什么鲜活的有效方法让学校所有人 涌入学党史的热潮中呢?适合小孩子 的方法有哪些呢?看书,看报,看电 影,听讲座,还是学历史故事?

\
 

  经过反复研讨、研究和实践,我 校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市级课题“探索 小学教育戏剧践行‘五育’并举理念 的实践研究”相结合,根据党史故事、 红色革命故事的内容进行再创作,以 创编、表演剧本的形式,带动孩子们 在情境中,在表演中,在舞台演绎中 学习党史。这个学习、创作、演出的 过程,就是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们注 入红色基因的过程。

  一、探索适合小学生的党史学习 教育模式

  之后,我们确定了以下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一节党史课”“一次参 与”和“一场演出”的做法。

  第一个关键词——上课

  我作为学校党委书记,面向党员 和教师、教师面向学生上党史教育课。 教师们经过多次集体备课,确定以旗 帜和道路为切入点,从生动形象的实 物实体上升到抽象本质的意义层面, 形成“高举红色旗帜,追寻先辈之路” 系列课程。各教研组结合学科特点, 在线上、线下,备课、研课过程中体 现党史教育。上课促使教师将党史内 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个关键词—— 上台

  我们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 水平,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将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全员、全过程、全 方位的工作体系。各班设计不同的党 史主题班会,我校学子纷纷走上班级 的讲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绎着学习 的过程。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树立了 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带 队建”的工作原则,不断丰富校内外 德育资源,大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 践活动,开展了“尚德育人,于家为国”的系列主题升旗仪式。每位教师 与学生都参演,使全校师生在各种仪 式中感悟红色精神,争做新时代社会 主义接班人。

  第三个关键词—— 上场

  学习党史的过程就这样进行着, 每个人身上都悄悄地变化着。所有人 都想把这种变化过程记录下来,在建 党百年那一天献上自己最真挚的礼物。 经由大家仔细斟酌,就活动内容确定 为了“记忆、见证、传承、奋斗”。感 受党百年艰辛历程,体会党史内在情 感。5 月 21 日,史分开展了“百年峥 嵘,与党同行”文艺会演。我们也将 其定为庆祝建党百年、向党献礼的汇 报展演。

  在活动的准备工作中,孩子们见 到这样新奇的方式,自然充满了兴趣, 对活动过程中演绎的故事、人物和情 节,都充满了好奇,时不时围成一圈 讨论着回家后自己看的故事。学生们 认真、充满热情地去学习了解革命人 物、革命历史。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 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了中国 共产党的诞生!”我在致辞时阐述了共产党建立之初的场景,也象征着本 次“百年峥嵘,与党同行”的活动正 式拉开序幕。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 的苦难辉煌开始,我校用自己的方式 为全校 1600 人及所有线上家长共上了 一堂特殊的党课。百人京剧、百个物 件、百米长卷、百句祝福,全校师生 用这种特殊的形式,共同为建党百年 献礼。

  二、小学党史学习教育案例分析

  在学习党史的具体过程中要考虑 到孩子们发展的实际。对于真正的历 史如何去读?党史如何去学?结合学 校实际,整合校内外资源,以“五育” 并举的理念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开 展党史学习、厚植爱国情怀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

  1. 党建引领,促红色基因传承

  学校党支部作为课程的顶层设计 者,明确了课程开发目的,组建了课程 开发团队,设定了课程开发要求,监管 课程开发过程,落实课程实施和评价, 从而保证了课程中红色教育的方向、内 涵和力度。在党史学习研究过程中,我 们把它分为了三个阶段:一是认知认 同——知,二是情感认同 ——信,三 是行为认同——行。也可以总括为观 念认同和实践认同。其中,“知”和 “信”强调的是观念认同,而“行”关 注的是实践认同(接受与理解、对话 和交流、体验与感悟)。根据学生不同 认知、不同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进行开发、设计与实施。

  (1)用语言描述情境

  通过鲜活的故事讲好共产党好、 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我们采用 “榜样的故事”形式与孩子们一起学习 分享优秀共产党人的事迹,每位学生 和教师蕴含着积极的情感、抑扬顿挫 的语言,让一个个榜样人物在具体的 生活情境中鲜活起来,生动起来。所有 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思想受到启迪。

  (2)用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一种直观教具,是强化效果的一种有力辅助形式。利用图画创 设情境,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我们请每个年级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年 级的“百米画卷讲辉煌”活动中,在 动手绘画、讲述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 生多种感官,使其体会到中国共产党 的苦难艰辛和光辉历史。

  (3)用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 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对 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 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 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 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 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 因此开展了“我唱你听”的活动,让 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 史和灿烂的文化,体味到在党的领导 下各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

  (4)用多媒体展现情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 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 始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直 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使学生 身临其境,从形象感知达到抽象理性 的顿悟。我们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 让学生边看边思考,了解中国共产党 “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要到哪里 去”。在活动、体验中学党史,把党史 植根学生幼小心灵。

  (5)用表演体验情境

  为了使当时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 生面前,我们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 直接装扮成历史中的角色,让学生 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表演自己的所见 所闻所想所感。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 了角色的心理位置,不仅能迅速形成 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深入理解。以 “形”为手段,以“趣”为突破口,以 “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 的源泉,使党史学习过程成为生动活 泼的实现自我需求的活动,牢固树立 从小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 信念和远大理想。

  教师们不断带着孩子们一起排 练、一起唱歌、一起舞蹈,选取的都 是他们感兴趣、乐于参与的形式。他 们对自身唱的歌曲、演绎的角色和故 事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孩子们主动 了解党史,效率比灌输要高得多。党 史学习的建设工作就在体验中悄然完 成。党建引领模式让学校的党史主题 课程有效促进了红色基因的传承。

\
 

  2. 仪式教育浸润,培养光荣感, 悟红色精神

  “尚德育人,于家为国”系列主 题升旗仪式活动与学校的常规教育教 学融为一体,在每班主题升旗仪式活 动展示的过程中,从党史中提炼出来 的小段故事,为孩子们了解党史、学 习党史提供了更为真切的情境,使其 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力量,感受到 百年足迹中蕴含着的学习价值。而此 次系列主题升旗仪式活动,将党史融 汇至学生汇报展演中,构建更为真实 的情感氛围,调动着参演、观看师生 的情感,实现个人更为深厚的感悟。 实现了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 人,让红色基因的传承更具可持续性, 切实增强了红色教育的实效。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全党全国 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国家新征程,知其源流、明其本末, 砥砺斗志、坚定信仰,脚下才会充满 力量。志之所趋,无远弗届。跨越百 年、赓续接力,让我们与学生们一起 再出发,去见证更多奇迹实现。谨此 以优质育人成果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 大会上的讲话(2021 年 2 月 20 日)[J]. 求是,2021(7) .

  [2] 杨清 . 五育并举视野下普通高 中课程体系的构建 [J]. 中国教育学刊, 2021(6)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624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