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为解决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单一化、模式化等问题,建构符合新课标教育新理念的阅读教学新模式,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 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教育工作视域下的思维导图概念与应用原则,并细致研究了应用思维导图优化阅读教学的创新途径, 研究表明:思维导图具备开放性、逻辑性、直观性等特点,更加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及理解习性;巧妙整合思维导图与教材内容、 综合考虑教学任务及阅读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思维导图是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尝试,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与阅读分析 能力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依托思维导图构建小学语文阅读 教学的研究成为近年来语文教学及相 关学者积极研究的热门话题。思维导 图具备开放性、逻辑性、直观性等特 点,不仅可以改善学生在阅读中存在 的难点,更是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上具有现实意义。
近年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中,结合小学生和语文阅读存在的问 题,将思维导图融入阅读教学实践。 这些分支主要包括中心语(文章所涉 及的中心主题)、分支(这一主题所包 含的不同方面,从粗到细,层次分明, 有词和词组)、行(每一分支所涉及的 一些关键词或句型) 三条主线。思维 导图表现出分散思维的图形,根据中 心内容引出主题和子主题,利用树状 图结构丰富学生的认知,清晰地反映 出层次关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 维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应用中加强理 性与语文感知。语文教师应对在语文 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长期的 实践探索,运用多元化策略逐步完善 理论体系,增强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 提高学生的感知力,全面丰富学生语 文体验,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形成。具体教学措施如下:
一、重视前期指导,提高学生阅 读能力
前期指导泛指学生在阅读前通过 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建立起阅读思 路,在具体阅读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 与探索提高自身阅读能力。通过展示 其他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形式及在课 标中寻找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引导 学生感知思维导图的多样性,继而调 动学生发挥想象力绘制思维导图,规 避在自主绘制中存在类型单一等问题。
(一)与教材中已有的思维导图 进行结合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大量 思维导图的使用案例,主要是通过助 学系统的形式呈现,教师可结合教材 中已有的思维导图,概括文章主要内 容及疏理文章脉络,提高学生对思维 导图的理解能力及阅读能力。例如, 在《蜘蛛开店》一文中,教材中就给 出了相应的思维导图,同时将文章的 行文思路和主要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 教师可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运用教 材中的思维导图,再将思维导图有意 识地运用于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对 课文的理解能力。通过结合教材中已 有的思维导图,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有了明显思路,同时在具体阅读中 可以结合思维导图展开阅读,对提高 学生阅读能力及知识理解等方面具有 实质价值。
(二)开展思维导图教学活动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想保障 思维导图在具体教学中的实效性,就 应先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自主阅 读,为此,就应引导学生了解思维导 图的特点、作用及绘制的方法。教师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引导学 生在思维导图的制作中掌握相关知识。 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 知思维导图,通过观察学生最后呈现 的思维导图可以看出,学生对思维导 图的整体理解存在一定差异,且绘制 的思维导图类型单一,绘制方法单一 为此,教师应充分做好前期训练,通 过多元活动及多元方法加强学生对思 维导图的认知。例如,可以采用自我 介绍等方法,以思维导图为例将自身 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内容通过思维 导图的方式介绍自己。图 1 为自我介 绍思维导图示意图。
依托思维导图展开自我介绍,让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特点及兴趣爱好展 示出来,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明白思维 导图不仅是可视化工具,更具有开放 性、逻辑性、直观性等特点。通过思 维导图介绍自己引导学生明确运用一 张图就可以将自身的性格特点及爱好 展示,继而带入阅读教学,帮助学生 整理思路。
二、选择合适的思维导图类型
从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中出现的 思维导图类型来看,思维导图、方括 号图和线性流程图以及各种融合类型 的混合思维导图都可以应用,但不同 文章应选择的思维导图类型有所不同。 思维导图的选择主要考虑两个因素, 即教学任务和长篇文章的结构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思维导图进 行引导,力求实现思维导图教学的真 实有效。
(一)根据教学任务选择思维导图
统编版语文教材编排的教学任务 比较明确,教师可根据课文所列的语 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并在课后练 习中给予较为具体的提示。如《小英 雄雨来(节选)》这篇文章的单元语文 要素是抓住阅读的主要内容,而在课 后练习中要求根据已给出的前两部分 的标题,将后四个部分的标题概括出 来。所以根据对语言要素和课后练习 的分析,明确前两部分的主要任务是 让学生理解标题建立的基础是什么, 并了解思维导图的信息选择功能,使学生能根据已知标题选择合适的信息。 因此,选用括号图(如图 2)。
而第三、四、五、六部分选取泡 沫图,根据泡沫图的绘制流程和特点, 启发学生先对信息进行选择,然后 在此基础上整理出线索,分析收集的 信息,进行信息整合。语文教学过程 中,思维导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 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因此在选 择思维导图时,应使学生合理选择材 料,进而对文章构思有一个清晰的认 识,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将文章内容细 化,其表达的情感更加真实。
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 生的人生感悟是小学阅读教学的核心 内容。要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 师应该积极运用思维导图来构建课堂。 通过思维导图的优势,帮助学生记录 一定的材料,强化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促使学生注重在生活中积累材料,为 将来写作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在开 展阅读教学时,要运用思维导图来展 示,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梳理阅读的结 构和脉络,引导学生准确找到阅读重 点,确定阅读内容,分析思维导图的 结构、脉络,实施文章布局。不但能 有效地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使 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得到 有效提高。
(二)根据文章结构特征选择思 维导图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文章结构特 征的分析同样是帮助教师选择恰当的 思维导图教学的重要依据。长篇短文 中,有的选择用线性流程图来叙述某 一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这是因 为它能清楚地表现事物的来龙去脉和 发展变化的过程,例如,在《牛和鹅》课中,选择用线性流程图来描述牛群 的情绪变化过程。或是用双气泡图, 将牛、鹅两种情感的变化进行双边呈 现,这样更有利于二者之间的对比。 而且语文中多情节的概括可以用气泡 图来概括,正如《小英雄雨来(节 选)》的后四部大体上一样,先寻找 重点信息,再进行分析与整合,这类 思维导图同样适用于《小人物的爱》、 《小英雄雨(节选)》《梅兰芳蓄须》等 文章的教学中,可以逐渐学会使用括 号图,把复杂的图画或图形进行简化, 用括号形式代替,提高学生归纳的速 度,这同样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体现。 这张括号图可以是正向信息的逐渐扩 展,同样也可以是逆向信息的整合和 概括,学生可以灵活选择。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将 抽象知识简易化及形象化,更是在调 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及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上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小学语文 教师应重视思维导图与阅读教学的融 合,通过思维导图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保障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万银洁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合作学习模式的反思与完善 [J]. 语文建 设,2016(20):17-18.
[2] 李玉,柴阳丽,闫寒冰 . 思维 导图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效应—— 近十年国际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的元 分析 [J]. 中国远程教育,2018(01): 16-28+79.
[3] 杨娟玉,沈书凝 . 让思维可 视—— 阅读教学中落实思维发展的实 践探索 [J]. 基础教育课程,2020(1) .
[4] 汪圣龙 . 不同结构思维导图应 用例析:语文文体视角 [J]. 上海教育 科研,2017(10)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5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