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Ready for Changes——TEENS Junior报刊阅读课”教学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25 10:13: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本文基于 2022 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针对如何有效完成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全 面提升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等问题,对初中英语语篇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实践和反思。通过精准解读课标、解构教学任务、科学设置教 学目标及重难点拆解策略,发挥教学评价作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及对应的活动,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反思等,完整呈现“Ready for Changes——TEENS Junior”报刊阅读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和组织实施步骤,以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获取文 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发展思维品质,从而学会学习,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供同行交流探讨。

  [ 关键词 ] 初中英语,语篇教学,核心素养,新课标,教学设计

\
 

  一、教学背景

  (一)课程标准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义务 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 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英语课程既要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 心素养,即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 又要发展学生的综合性素养,使学生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 与交流的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同时,2022 版新课标继续提倡教师在教学中 实践和研究英语学习活动观,引导学生以语篇为基础,围 绕语篇的主题意义,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 等一系列活动,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获取文 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 发展思维品质,从而学会学习,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新 课标指导下,英语教学突出了语言、思维与文化的关联性, 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凸显建构与生成、内化与 创新。

  基于以上指导思想,本节课以“如何面对和解决初中 入学后遇到的困难”(人与自我)的主题意义为引领,依托 初中生遇到困难自助和寻求他人帮助的两篇语篇,整合外 研版七年级上的教材中和报刊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句型等语 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构建了寻求帮助和给予帮助的语言结 构;开展了英语学习活动管倡导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 迁移创新三类活动,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 能力,引导学生批判地看待困难的两面性,从而勇敢面对 自己的实际困难,积极自助或寻求帮助,同时主动帮助有 困难的同学,继承中华民族乐于助人、坚强乐观的优良传 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既培养了 学生的基本英语素养,又达到学科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学习任务分析

  文本内容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阅读材料为 TEENS 报初一年级第 706 期和 709 期,是外研社七上 Module1 的 拓展阅读内容。Module1“My classmates”主要讲授了刚 刚进入初中后和同学、老师们的破冰对话和简单的自我介 绍及他人介绍等内容,引导学生尽快融入新环境。第 706 期报纸中的 Ready for changes 是两个初二学生回忆讲述 自己刚刚进入初一时遇到的学习、交友等方面的困难和自 己的解决办法;第 709 期报纸的 Just talk(“心情巧克力” 专栏) 收录的是一位学生的求助信和两位主持人的回信, 讨论和帮助新入学的初中生解决学习困难的问题。回信中 主要讲述了自己克服困难的故事,也提到了寻求老师和家 长的帮助,并针对来信提出合理建议。这两篇文章从自我 努力和他人帮助的不同侧面,给初上初中的学生提出合理 的学习和交友等建议,鼓励学生勇敢面对问题,并积极解 决问题。

  学习内容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这两篇文章的 主题和教材相关,整体语言难度高于教材文章,但是配有 适当的中文注释,学生可以根据语境合理地推断词义,所 以学生能够较为充分地理解文意;而且文章结构相似,主 要包含“困难”和“解决办法”两大方面,逻辑清晰,有 利于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提炼主旨,并提取关键语言和文 本结构用于自己的写作,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特 别是阅读能力和写作创新能力;阅读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文本逻辑,批判地看待困难的双面性,提高了学生思维品 质;本课通过阅读文本,引导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自 助或寻求帮助,同时主动帮助他人,提升了学生交际策略 和情感策略等学习能力;通过阅读,学生理解并继承中华 民族乐于助人、坚强乐观的传统优秀品质,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品格。因此,本课的阅读学 习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是教材的有力补充和深度拓展, 在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各方面,全 面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三)具体学情分析

  学习 Module1 的时候,正值学生刚刚进入初中。一方 面,学生们为进入新学段学习感到兴奋激动;另一方面, 面临新环境融入和学习的多种压力,部分学生又表现出手 足无措和焦虑的情绪,有的学生还找到老师寻求帮助。因 此,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在这一模块学习结束后,我们 进行了 TEENS 报刊的拓展泛读,这两篇文本恰好紧密联 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 学生解决刚入初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授课班级整体英语水平不是很均衡,学生基础差距比 较大。但是,学习本课之前,大部分学生具有基本的小学 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以及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基本 理解文本,提取具体信息并抓住文章主旨,完成 TEENS 报纸的泛读任务。虽然阅读文本整体语言难度高于教材文 章,但是配有适当的中文注释,学生也可以根据语境做合 理的推断,能够较为充分地理解文意。但是,大部分学生 对于用英语表达实际的困难和给别人提建议的词汇句型等 语言积累不足,需要在阅读文本中体验感知、提取和学习 相关语言,用于实际运用中;同时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生 活中的学习困难和交友策略方面经验不足,需要在阅读中 获取经验,在小组讨论中丰富见识。另外,部分学生因为 小学英语基础掌握不扎实,难以完全理解文本,可能出现 误解情况;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帮助其完成任务。

  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本课结束时,学生能够: ①通过阅读文本,获取文本 中初中生面对的困难和解决办法的信息、语言及文本结构。 旨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文本,提升语言能力。 ②通过自主 阅读和小组讨论,深度探究困难和解决办法之间的逻辑关 系,批判地看待困难,运用提取的语言谈论和提供新的解 决办法。旨在引导学生应用实践,培养思维品质。③通过 小组讨论,勇敢面对自己的实际困难,并针对同学的困难, 提出合理建议,帮助解决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迁移创新, 提升学习能力和文化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和小组讨论,深度理解 文本内涵及逻辑关系,运用提取的语言和文本结构谈论及 提供解决办法。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迁移运用语言,针对 同学的实际困难,提出合理建议,解决实际问题。重难点 突破策略:阅读文本整体语言难度高于教材文章,学生不 易深度理解文本内涵。因此,第一篇文本由教师导读,通 过问题链和思维导图,逐步引导学生梳理文本脉络,挖掘 文本内涵,提取和学习相关语言;接着,学生自主阅读第二篇文本,完成问题链和结构图,理解文本的逻辑关系, 遇到困难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 生达成目标。

  学生要做到针对同学的困难,运用目标语言提出合理 建议,需要具备语言支撑和逻辑支撑,其中逻辑支撑是难 点。因此,在深入理解文本内涵的环节中,教师通过思维 导图等工具引导学生明确困难和解决办法之间的逻辑关系, 并在小组讨论前举例子,做示范,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思 考,避免走弯路。

  三、教学评价

  (一)自评

  学生在理解文本和习得语言的基础上,完成给同学提 供合理建议的任务。这一环节,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 可以诊断出学生的目标语言掌握得是否全面,运用得是否 正确,是否发展了共情能力和逻辑思维。因此我们在课程 结束时,使用自评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检验 教学目标的落实。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目标语言进 行实际应用,并能达到共情;小部分学生受到英语基础薄 弱和害羞心理影响,在积极参与方面有所欠缺。

\
 

  (二)生评

  在最后环节,当事人在同学们提出的建议中选择合理 建议并阐释原因,是针对建议提得是否合乎逻辑、合乎情 理的一种评价方式。这样的生生互评,不仅发展学生的逻 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更能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也更能诊 断出建议的逻辑性是否合理,而且被采纳建议的同学更有 成就感。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环节和框架

\
 

  (二)主要教学过程

  1. 教学环节一:导入话题,激发兴趣

  教师为主的活动:①教师播放与主题相关的英文歌曲, 与学生一起学唱,旨在导入话题,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热 情。 ②教师展示学校的图片并欢迎学生加入新学校,融洽 课堂氛围,同时设置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入学后 的感受,调动学生的语言储备。为了激发兴趣和降低难度, 教师给出部分形容词的启示,引导学生用形容词表述感受, 同时导出本课主题—— 困难与解决之道。

  学生为主的活动: ① Sing the song: Trouble is a friend to warm up.

  ② Freely talk about their feelings about going to the junior high school with at least one word.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和学生熟悉的图片,导入话题,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谈论新入初中的心情,回忆相关 词汇,为后面的谈论实际困难,达成目标进行预热。

  2. 教学环节二 : 学习理解,深度挖掘

  教师为主的活动: ①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略读的阅读策 略快速捕捉到作者的情感体会——worried,然后通过问 题链“What was the boy’s problem?”“How did he solve it?”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精读策略提取关键词句, 抓住文本大意,明确困难与解决办法之间的逻辑关系,深 入理解文本内涵。 ②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教师的导读,运用 略读和精读策略自读文本二,继续完成思维导图。其间, 启发学生运用根据语境猜词策略,突破生词障碍,提升 阅读能力,帮助学生达成目标 1. ③教师进一步通过问题 链:“Now how do they feel?”“How did they make it?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m when we have a problem ?”引导学生深层次对比思考两个初中生前后感 受的变化以及深究引起变化的原因,最终领会到:遇到困 难我们要勇敢面对并想办法自助解决。教师引导学生获得 了认知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同时坚定了不怕困难的决心, 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④教师提问学生自己在进入新学校 学习时遇到过的困难以及解决办法,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深 度思考,拓宽思路。教师板书学生没有解决的困难,为后 面的深入讨论做铺垫。⑤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另外两篇关于 遇到困难时寻求他人帮助的文本,培养学生迁移运用阅读 策略阅读不同体裁不同视角的文本,理解文本内涵,同时 引导学生了解面对困难时寻求他人帮助的一些方法,提升 了学生的认知和经验。

  学 生 为 主 的 活 动: ① Read individually and get information to fill in the mind-map on the worksheet. And then share the answers with the class.

  ② Read the next passage and ge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problems and solutions by answering the questions themselves. And then share their ideas with the whole class.

  ③ Think further why and how the two students change their mood to solve their problems by answering the questions. They can discuss the problems in groups if necessary.

  ④ Freely share their own problems when they came to the new school including study, communication and others.

  ⑤ Read individually through another two passages and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problems the writer has and advice he is given by underlining the key words and sentences. And then discuss in pairs to check if they are not sure.

  设计意图: ①教师通过问题链引领学生运用合理的阅 读策略浏览第一篇文本,提取具体信息完成思维导图,挖 掘文本内涵,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品质。 ② 在教师导读基础上,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突破生词障碍, 自主阅读第二篇文本,提升阅读技能。达成目标 1. ③引 导学生深层次概括和思考两篇文章的共同主题内涵,培养 学生的思维品质,达到深层次理解文本的目标。此时,学 生认知得到提升,意识到面对困难需要勇气和自我救助的 必要性,并了解到一些自助的方法,为语言输出提供支撑。 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度思考,进一步理解文本内涵,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发散思维。 ⑤通过问题引领学生阅 读相同主题下不同体裁、不同视角的文本,培养学生的阅 读概括和对比分析能力,以及批判思维,为达成目标 2 做 铺垫。

  3. 教学环节三:应用实践,拓宽思维

  教师为主的活动: ①教师给出示范,引导学生从文本 中勾画出描述困难和给出建议的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并 引导学生采用观察法和归纳法总结出语言运用的规律和方 法,以备输出时正确运用,达成目标 2. ②教师设问启发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运用学习到的语言提出更多的合 理建议,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提升学生 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生为主的活动: ① Work in groups and summary the language about how to talk about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 like :

  I can’t...What should I do?

  Work hard...

  You should...

  ② Discuss in groups and offer more advice to the writer using the language they have learned from the passages.Ss should take part in the discussion actively and use the correct words and sentences to give reasonable advice.

  设计意图: 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文本中总结和 学习语言,进一步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 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 ②学生将习得的语言应用在实践活 动中,既要正确运用语言又要考虑建议的合理性,提升了 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达成目标 2.

  4. 教学环节四:迁移创新,合理建议

  教师为主的活动:教师设置任务的真实情境:帮助你 的同学解决他 / 她的困难。

  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选择板书中未解决的困难,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建议的合理性,综合运用已 有的知识储备和习得的语言,给同伴提出合理建议,解决 实际问题,达成目标 3.培养学生英语综合素养,达到立 德树人的目标。

  学生为主的活动: ① Work in groups to choose one of the problems on the blackboard and discuss to give reasonable advice using the languages of giving advice.

  ② Write down 3-5 pieces of advice and share the advice with the whole class.

  设计意图:根据同学的实际困难提出合理建议,帮助 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 英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 力和共情能力。实现目标 3.

  5. 教学环节五:选择评价,解决问题

  教师为主的活动:教师请有困难的学生说明采纳哪条 建议以及采纳的理由,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习得的知识技能 解决实际困难,同时通过学生评价小组合作活动的效果,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学生为主的活动: The student with the problem chooses the reasonable advice for his/her problem and tells the reason to the whole class.

  设计意图:遇到难题的同学选择合理的建议,既对小 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做出合理评价,又培养了学生思辨和批 判性思维能力。

  (三)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 ①分层作业:Level B. 针对自己的困难, 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在学案上记下 3~5 条你认为有效 的解决办法。(用时约 10 分钟) Level A. 针对自己的困难, 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并将自己的困难和他人的建议写 成不少于40个单词的文本。(用时约 15分钟) ②弹性作业: 模仿报纸文本,写一写自己克服这个困难的经历,看看自 己的情感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个月后上交)

  作业完成情况及启示:选择分层作业 LevelA 的学生 都是英语基础扎实的学生,能将课堂内容内化并熟练运用, 完成任务。选择分层作业 Level B 的学生基本可以将课堂 上习得的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学 习任务。但是极个别基础薄弱的学生受到语言制约无法完 成任务,只能写出句型正确但是表述不完整的内容,需要 在个性化指导中加强辅导。学生受到经验和视野的限制, 提供的建议还不够宽泛,思路不够开阔,提示今后的教学 中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收集更多资源。分层 作业的设置既检验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还给学生 提供更多选择,让基础较弱的孩子有更多成就感;弹性作 业的设置考虑到学生目前还不能熟练使用过去时叙述事件的困难,设置在学习了过去时后完成,旨在检验学生在实 际生活中运用课堂学习成果的实际效果,培养学生勇于面 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品质。

  (四)板书设计

\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于七年级上教材 Module1 “My classmates” 的新生入学和同学、老师们和睦相处的内容,根据学生面 对入学后遇到的多种困难的实际需求,以“如何面对和解 决初中入学后遇到的困难”主题意义为引领,进行了拓展 阅读,落实了英语学科基本素养培养的目标。

  本课整合了教材 Module 1 阅读材料和 TEENS 报纸阅 读文本中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在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示 范导读引导学生运用略读和精读的阅读策略,逐步深入解 析文本,挖掘文本内涵,有效渗透了阅读策略的训练,培 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教学环节三中,教师引导学 生归纳总结了文本中描述困难和给出建议的词汇句型等基 本语言,构建了寻求帮助和给予帮助的语言结构,学生在 课堂上习得的语言大大弥补了教材的不足,为完成任务解 决实际困难提供了有力的语言支持,提升了学生英语核心 素养中的语言能力。

\
 

  TEENS 报纸紧跟时代的丰富的阅读材料给学生提供了 更宽阔的视野,弥补了学生自身经验的不足,提升了学生的 认知水平。在教学环节二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 涵并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体会文本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在 教学环节三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一步体 会主人公的困境并提出更多合理建议,培养了学生的共情能 力和交际策略,落实了学科核心素养中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环节二、三、四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拓 展阅读和小组讨论,深度探究困难和解决办法之间的逻辑 关系,批判地看待困难,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 思维;最后一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建议的合理性 以及自评课堂效果,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同时学 生在阅读和体验的过程中,学会勇敢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同时主动帮助他人,达到了学科立德树人的目标,落实了 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的培养。

  作业完成情况反馈出,学生受到经验不足的限制,提 供的建议还不够宽泛,思路不够开阔。因此,我今后的教 学中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收集更多资源,突 破背景知识和经验不足的问题。课堂上也可以给学生更多 角度的示范,引导学生在讨论环节进一步打开思路,为作 业的完成做好铺垫。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519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