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从“心”育人呵护成长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路径探究

发布时间:2023-04-21 10:47: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本文立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从“教师要耐心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真实想法”“注意学生的点滴,发现学生成长暴露 的问题”“组织专题心理讲座,面向学生进行集中传授”“定期进行观察回访,对比学生前后鲜明变化”以及“积极争取家长力量, 形成家校合作教育战线”这五方面入手,针对面向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进行了细致阐述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路径

  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光依靠丰富 的知识并不够,还应当具备良好的心 态,能正确认知自身以及外界客观事 物。在发展迅速的今天,人们压力逐 渐增大,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在校学生 都有着较之以往倍增的心理负担,这 就导致其极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 问题。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仅包 括身体素质的增强,还包括心理健康。 只有身心和谐发展,小学生的成长才 具有持续且牢固的动力。因此,作为 教师应该在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 炼,强化身体机能的同时,更应当关 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内心得到满足, 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稳定的状态。就 小学阶段学生来讲,其心智不甚成熟, 面对心理压力,无法做到像成年人那 般有意识地规避与调整,也正因为如 此,面向小学阶段学生进行心理健康 教育便显得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身 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在自身的教育实 践中便有意识地尝试收集与整理有关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方法。 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我感触颇深, 初步获得了一些相关的经验。以下, 我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针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发表个人认识与看法。

\

 
  一、教师要耐心沟通,了解学生 的内心真实想法

  小学阶段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 小小的他们也会经历诸多的事情,产 生各种不同的情绪,当不良的情绪郁 结在心中较长时间时,部分学生便极 容易出现心理上的压力及负担。这是 导致小学阶段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一 个重要原因。而作为教师需要做的便 是耐心沟通,建立起同学生的密切交 流氛围,引导学生去倾诉、去表达, 并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 想法。这样一来,教师才能据此面向 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给予 他们心理健康成长以更精准的帮助。

  一名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表现得较为散漫,对什么都提不起兴 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下课也很少 参与课间活动。这一奇怪的现象引起 了我的注意,也使得我敏锐地发现了 其异常行为背后的问题。面对这一情 况,我没有贸然直接下结论,这名学 生究竟是怎么了,而是有意识地寻找 一个合适的时机,同这名学生进行了 一次面对面的沟通。为了缓解其紧张的心理,我还有意识地放缓自己说话 的语速与节奏,用最大的耐心与其 交流、沟通。这时的我更像一名朋 友,站在朋友的角度听他倾诉,听他 表述内心的想法与感受。也正是在这 一番沟通中,我得以真正走进这名学 生的内心,知道了许多之前并不知道 的事情。原来这名学生看到别的同学 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心里非常 羡慕,他也想让老师表扬自己,于 是,课上会认真听讲,课下也会积极 完成作业,还会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做 值日等。可是,一天一天过去了,一 直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这让他非常 失落,对什么事情都失去了兴趣与 热情。在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我告 诉这名学生我们努力并不是为了让别 人表扬,我们努力所能实现的结果是 自己获得更好的进步,与此同时,我 还告诉他要耐心等一等,努力成长的 过程总是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不用过 于着急与焦虑……就这样,当走进这 名学生内心,了解到了其郁结的失落 情绪之后,我给予了其有针对性的心 理疏导。这名学生豁然开朗,不再失 落,而是变得积极主动起来,恢复了 小学生应当有的蓬勃热情。这都表明了来自教师的耐心抚慰、认真沟通对 做好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注意学生的点滴,发现学生 成长暴露的问题

  心理问题的存在会通过日常行为 明显地呈现出来。无论是成年人还是 年龄较小的小学生都是如此。因此, 作为教师应当认真注意与观察学生的 日常点滴,从中敏锐地注意到学生的 异常行为,并据此发现学生成长过程 中所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可以说, 教师的多观察、多思考,是其了解学 生心理负担并给予学生及时心理疏导 的重要支撑力量,应当引起小学教师 的高度重视。

  例如,绘画是小学阶段学生非常 喜爱的一种活动,在绘画的活动中学 生能依据自己的思考与想象力绘制出 不同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反映了学生 审美能力与鉴赏水平的同时,其实也 能传递出有关学生心理的诸多信息。 而我则会透过学生的绘画作品敏锐而 仔细地观察其心理问题,这使得我能 给予学生更及时而精准的心理疏导, 为规避学生心理隐患恶性发展起到了 重要作用。像在某次以“我的一家” 为主题的绘画活动中,班上一名女学 生所绘制的美术作品引起了我的注意。 在她绘制的作品中,有爸爸妈妈、弟 弟和她四个人物,其中,爸爸妈妈两 人拥抱着弟弟,笑得开心,而她自己 则站在与爸爸妈妈、弟弟稍远的距离, 看起来有些悲伤与孤单。“我的一家” 这一绘画主题多以描绘家庭温馨与和 睦为主要素材,因此,这名女学生所 绘制的作品令我备感吃惊,而出于职 业素养,我也注意到了这一幅作品背 后暗含着的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我 有意识地抽出时间专门同这名女学生 进行互动,也正是在这一互动的过程 中我得知这名学生家中有了一名新成 员,面对弟弟的出生,爸爸妈妈好像变得不像之前那么关注自己了,总是围绕着弟弟转,于是,她感觉爸爸妈 妈好像更爱弟弟,不爱自己了。针对 这名学生反映出来的情况,我同她进 行了认真的沟通,我告诉她弟弟刚出生,还没有基本的生活能力,爸爸妈妈需要将更多的时间放在照顾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爸爸妈妈爱她了,作为已经具备一定生活能力的姐姐,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帮助爸爸妈妈的事 情,共同参与到照顾小弟弟的过程中来,相信这能带给她不一样的成长体 验……在这样一番沟通与互动中,这 名女学生原本对爸爸妈妈是爱自己还是更爱弟弟的纠结心理得到有效的疏导。这在放松了其身心压力的同时, 也能让其拥有更平和、放松的状态面 对家庭新成员,拥抱崭新的家庭生活。 显然,注意学生的点滴,发现学生成长暴露的问题,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师做到这一点对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

 
  三、组织专题心理讲座,面向学 生进行集中传授

  学生人数众多,若单独面向某个 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这对教师来讲无 疑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对此,作为小 学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采取集中讲解与 疏导的方式面向小学生进行专题心理 讲座。在讲座活动中给予学生更有针 对性的教育及引导,解决学生共性的 心理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将起到预 期中的理想教育效果。

  例如,虽然小学生年龄小,但是 他们也会存在嫉妒的心理,像当身边 的朋友考取比自己理想的分数时,当 自己的同学获得某项比赛的佳绩时, 这种嫉妒的心理都会出现,并使得自 己被其影响。可以说,存在嫉妒心理 是小学生普遍容易出现的一个心理问 题,虽然正常,但也需要引导,否则 也会导致出现种种问题。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便有针对性地面向所教小 学生进行了一次集中性的心理专题讲 座,讲座的主题便是“正确认识嫉妒 心理”。在本次专题讲座中,我用通 俗易懂的语言面向学生讲解了嫉妒的 相关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不要认为 存在嫉妒心理就感觉自己很糟糕,它 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情绪表达。与此 同时,我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当自己 存在嫉妒心理时如何正确调整,避免 被嫉妒心理腐蚀,做出不好的行为举 动。在这样一番有关嫉妒心理的专题 讲座中,学生们得以对“嫉妒”心理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家会正视,也 会认真对待,不让嫉妒心理影响自己 的行为,而是能朝着正常的方向进步 与发展。又如,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 辨别能力,极容易出现“讨好型”心 理,这种心理看似能让学生与其他个 体更好相处,但却是一种缺乏自我的 表现。对此,作为教师我们便可以有 意识地引导学生,让他们正确认识什 么是“讨好型”心理,“讨好型”心理 与体谅他人、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 有哪些区别,等等。当学生对“讨好 型”这一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 们才能在学习与生活中避免“讨好型” 心理,而能与他人正常相处、有原则 的交往,而不会忽视自我主观需求, 一味地在意或者考虑他人的想法。很 显然,集中传授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受 众更广,对学生所能起到的意义与价 值也较明显,凸显了专题心理讲座恰 当组织与开展的巨大价值。

  四、定期进行观察回访,对比学 生前后鲜明变化

  面对小学生呈现出的心理问题, 并不是说教师单一某次的疏导与教育 便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它需要一个 漫长的过程。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应 当定期观察、回访,从学生所呈现出 的行为变化中探知心理健康教育所能 获得的实际效果,并为接下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正确实施提供充足的依 据。

  例如,有名单亲家庭的女学生在 以往表现得较为自卑,在她看来,自 己不像其他同学那样同时有爸爸妈妈, 自己只能跟着妈妈生活,另外自己长 得也不漂亮,妈妈也没有很多的钱给 自己买好看的衣服,如此种种都令她 非常自卑,主要表现为不敢积极主动 地融入集体生活中,总是表现得独来 独往,对其他同学开心地做游戏的情 景会表现得很羡慕,但若是引导其融 入其中又表现得扭扭捏捏。针对这一 情况,我有意识地同她进行沟通,引 导其不要看轻自己,虽然只有妈妈, 但是妈妈也在用自己的全部去关心她、 爱护她,来自妈妈的爱与其他同学来 自爸爸妈妈的爱是一样的,是充满温 暖与关怀的。此外,我还告诉她其他 同学并没有排斥她,相反,大家很乐 意邀请她一起参与各种游戏,并鼓励 她打开心扉,尝试着与班上其他同学 进行交流。在我的一番引导下,这名 敏感而又自卑的女学生逐渐尝试着融 入集体,展开同他人的正常沟通与交 流。当然,结束了本次的心理疏导工 作之后,我还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并 定期同这名学生进行沟通,这种不时 回访的形式让这名女学生感受到了来 自教师的尊重、关注与呵护。这在温 暖其心灵的同时,也能使其内心有更 充足的力量去改变自己,即放下自卑 的心理与他人正常沟通与交流,并学 着与他人友好相处。很显然,教师将 心理教育工作视作一个长期的过程, 并认真关注与回访的行为让这名女学 生原本的心理问题得到了及时的关注, 且保障了再出现相似问题时或者反复 的情况时能精准引导,为推动其获得 心理健康进步与成长奠定了重要的基 础。这也充分证明了,心理健康教育 的开展需要教师及时的关注与引导, 更离不开教师的后续观察与回访,后者所起到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五、积极争取家长力量,形成家 校合作教育战线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港湾,学 生父母更是从其出生起便始终陪伴在 他们身边的人,因此,学校教育固然 重要,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这一道 理同样适用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 中,即教师应当在做好自身本职教育 工作的同时,积极争取家长的力量, 形成教育合力,共同面向小学生进行 良好的心理引导。这样一来,双方才 能从多方面入手形成良好的配合,在 发现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时给予恰 当而又有针对性的疏导。

  从这一方面来讲,积极争取家长 力量,形成家校合作的统一教育战线 也是确保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贯彻 与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教 师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例如,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小 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叛逆的心理, 家长与老师越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他 们偏偏不做,越是不让做的事情,却 越会去尝试。学生的这一叛逆心理让 不少家长们颇感头痛。针对这一实际 情况,作为教师,一方面我会在学校 给予学生认真的引导,安抚他们的叛 逆情绪,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向其讲 解知识与道理;另一方面,我也会同 家长进行密切的沟通,会教给家长正 常的应对方法,即在孩子叛逆期的时 候不要采用过于简单、粗暴的方式方 法,而要顺着孩子的思路寻找灵活的 引导方式,避免“硬碰硬”,在充满 关心与呵护的氛围中同孩子进行交 谈,这往往能使得学生的叛逆心理得 到疏导,愿意听取家长所讲解的内 容,规范自己的言行,朝着好的方面 努力与发展。就这样,在校有教师的 专业引导,在家有父母的耐心抚慰, 郁结在小学生心中的不良情绪将会被有效疏导,他也能尝试着听他人的合 理意见,做出规范而符合自身年龄特 征的正常行为。而这显然也是家长与 教师的力量统一实施所获得的理想教 育效果。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与知识教育 同等重要,两者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可 持续性进步与发展。也正因为如此, 小学教师应当关注与重视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并采取恰当的方式,运用合 理的方法面向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 健康教育。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校学 习知识、锻炼素养与技能的同时,其 心智朝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日后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 将进一步探索可行的方式方法,助力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进步。

  参考文献:

  [1] 黄辛隐 , 钱璐 . 内观疗法与中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J]. 江苏教育 , 2019(08):3

  [2] 蒲文军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 思想品德工作的双向结合研究 [J]. 语 文课内外 ,2020(01):275.

  [3] 王浩 . 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农 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J]. 读 与写 ( 上 , 下旬 ),2019(03):50.

  [4] 王红 艺 . 新 时代 中 小学 心理 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探究 [J]. 新一代 ( 理论版 ),2020(02):1.

  [5] 刘晓敏 .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探析 [J]. 信息 周刊 ,2020(03):1.

  [6] 毛强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的现状及策略探究 [J]. 甘肃教育 , 2020(18):2.

  [7] 史海云 .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 教学中的渗透 [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 育,2008(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498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