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地方高校如何借助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以陕西关中地区高校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5 11:53: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基于相关概念,以陕西关中地区高校为例,首先阐述了地方高校借助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价 值,然后分析了地方高校借助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现状,最后论述了地方高校借助红色文化传承红色 基因的对策。

  关键词:红色文化,红色基因,地方高校,陕西关中地区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利用好红色 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而高校作为人 才培养的主阵地,如何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挥红色文 化的育人功能,传承好红色基因,是一个值得研究的 问题。红色文化遍布在我国广袤的大地上,每一处红 色文化遗址、每一个红色故事、每一位革命英雄、每 一种革命精神都是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依托 。而对 于地方高校来说,利用好红色文化是传承红色基因的 一条有效途径。

  陕西关中地区是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西北高校云集之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 源和特殊的红色文化地位,这就使陕西关中地区高校 借助地方红色文化进行红色基因传承有着独特的优 势。基于此,本文拟以陕西关中地区高校为例,对地方 高校如何借助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加以探讨。

\
 

  一、相关概念

  红色文化概念的内核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 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 富强过程中凝聚的,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 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1] 。红色文化继承了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并依托红色资源而创生出独具中国特 色的、先进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时代化的载体 。红色文化体现出来的是中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存留 的遗迹、遗物等物质文化资源,更重要的是红色文化 包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核心精神特质、思想品质和道德境界 。它是一代又一代中国 共产党人用生命铸就、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的,主要 包括以下内容:坚定信仰、热爱祖国、对党忠诚、无私 奉献、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清正廉洁[2] 。红 色基因是红色文化的根和魂[3],是对红色文化的认同 和内化 。 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事实证明,红色基因是中 国共产党永葆生命力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永葆 战斗力的精神源泉。红色基因作为红色精神的一种表 现形式,以红色文化为载体[4] 。而一个人只有受到红色 文化的熏陶和浸润,认同红色文化,才会将红色文化内 化成自己的精神动力,从而使红色基因得到传承。

  关中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关中红色热土上、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革命历史遗 存、革命理论、革命经验和革命精神,它既是对关中优 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又不断以时代精神丰富着自己,体 现着社会发展的要求 。它代表陕西先进文化的重要方 向,也是陕西文化的重要软实力。

  关中红色基因包含了坚定的理性信念 、勇于拼 搏、独立自主、敢于创新、求真务实、人民至上、无私奉 献等内容 。陕西人民尤其是关中人民铸就、传承这种 红色基因,才拥有了照金精神、马栏精神、赵梦桃精 神、西迁精神等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地方高校借助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价值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 的产物,它不但包含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优良的民族传统 和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伟大的 民族精神,而且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伟大的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 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 雷锋精神等[5],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精神承接着过去、 启迪着现在、昭示着未来,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高校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可以丰富思想政治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只有引导学生了解红色文化,增 强对红色文化的亲近感,才能使其受到红色精神的感 召,从而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作用 。而 关中红色文化在陕西乃至整个中国的红色文化中都 占有重要的地位,故陕西高校如果能发挥好地方红色 文化的优势,让关中红色文化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 教育中的价值,就能够传承好红色基因。

  (一)关中红色文化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关中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关中人民在关 中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红色文化。从马克思 主义在陕西的传播、中共陕西党组织的成立,到渭华 起义、旬邑起义等,到渭北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 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再到抗日战争、解 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及其遗迹, 这些都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和社会 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所做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 的惨重牺牲,以及为全中国解放做出的历史贡献,因 此将关中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增强思 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二)关中红色文化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关中红色文化有其特殊的价值,故发挥关中地方 红色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传承关中地 区的红色基因是陕西关中地区高校开展红色文化育 人的一条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仅限于课本上 的知识,就会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但如果贴近现实,将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融入其中,就会增加学生对其 的亲近感。关中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和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阶段性成果,其中渭华起义精神、照金精 神、马栏精神、赵梦桃精神、西迁精神等都是关中红色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其红色文化遗迹就在关中 高校的附近, 如果关中高校利用好当地红色文化资 源,讲好当地的红色故事,使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和 现实联系起来, 就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 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关中红色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高校要想传承好红色基因,就要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 树立文化自信尤为重要。红色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中 已展现出了强大的驱动力和感染力。关中红色文化更 是以其独特的魅力,推动着陕西及西北人民进行着伟 大的革命和建设 。比如,早期的土地革命时期,关中渭 华起义、旬邑起义等一系列起义展现出来的坚定信念、 不怕牺牲等精神,带动人们不断进行反抗斗争,最终 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 展了陕甘革命根据地,这是土地革命后期唯一完整保 存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 落脚点,也是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6] 。基于 此,继而有了延安十三年的奋斗扭转乾坤,同时这些 时期孕育的红色文化不仅增强了陕西人民的文化自 信,还增强了全国人民的红色文化自信 。对于陕西关 中地区高校的学生来说,接受关中红色文化的熏陶, 就能充分理解中国革命从低谷走向胜利的成功经验, 认同红色文化,进而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 梦而奋斗的文化自信。

  (四)关中红色文化能够坚定学生的理想和信念

  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寄希望于学生,在当前 世界局势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 育尤为重要,其中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更是我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红色文化的精神核心 内容就包括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关中红色文 化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关中人民坚定和发展马克思 主义, 为实现人们美好愿望进行奋斗而形成的先进文 化 。正是因为有了理想信念的指引,人们才有了前进 的精神动力和支柱, 才会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将 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 放战争,直到全中国的解放,关中大地上从来就没有 熄灭理想信念之火,这些理想信念凝聚的精神力量正 是推动当前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定力和 动力。对于陕西关中地区高校的学生而言,红色文化可 以帮助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增强爱国情怀,使 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而勇于担当,不断 前进。

  三、地方高校借助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现状

  陕西的高校不少,且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但是 不同的学校性质、不同的办学层次,导致关中地区高 校在红色文化传承工作上的差异比较大,有的高校 走在全国的前列,有的高校却没有长远规划和具体的措施。

  各高校在党中央大力传承红色基因的号召之下也 做出了一些努力。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大力宣扬西迁精 神,建立了博物馆及西迁精神专题网等;西安电子科技 大学组建了“西电往事工作组”,将校史建成红色文化 资料库,开设“永不消逝的电波—西电往事”红色文 化传承主题教育网;陕西师范大学一直在实践中传承 “西部红烛精神”;西安工业大学整合全校资源成立“渭 河流域红色资源研究中心”,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活 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牵头组建的“核心价值观培育 与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获批为“首 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同时,西北工 业大学的“学生红色书友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老 夏说课”、西北大学的“思想者之家”、西安邮电大学的 “红星陕烁”等公众号都颇有影响力;西安美术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充分运用“一画一课”、革命遗址空 间公共艺术设计等实践教学模式[7];咸阳师范学院致 力于在实践中推进课程思政,用红色文化育人,如排练 的大型红色文化舞台剧《茯茶》,使学生获得真切体验, 受到了社会好评 。另外,有的高校大力引导学生将红 色文化融入作品设计,在继承的同时实现了创新。

  概括来说,各高校都意识到了红色文化育人的重 要性,在实践中或多或少地传承了红色基因,但还有 一些学校对此没有足够的重视, 在红色基因的传承、 红色文化的宣扬方面,没有设计具体的措施,没有一 个长期的推进方案。对学生进行的相关红色文化调查 数据表明,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度还有待进一步提 高,对本地红色文化—关中红色文化缺乏整体上的 认知,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没有得到进一步 发挥,红色基因的传承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地方高校借助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对策

  (一)增强红色文化传承的意识

  高校承担着思想传承的重要使命,而学生是思想 最活跃、最富有影响力的群体 。抓好高校学生的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增强学生的 文化自信 。而红色基因是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的核心要素,因此要想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 红色基因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 同时,红色基因中蕴 含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团结精 神、奋斗精神、梦想精神等,这些精神是推动广大学生自我成才和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全国已有 305.2 万名学生党员[8],而学生党员 主要来自高校 。对于陕西关中地区高校来说,要想提 高红色基因传承的有效性,首先需要高校增强红色基 因传承的意识,统筹安排,将红色文化,尤其是本地红 色文化融入课堂、校园文化建设及其他活动。

  (二)重视关中红色文化系统化、理论化研究

  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形成了丰富 的红色文化资源 。每个地域都有不同的红色文化特 质 。 陕西是西北地区最早建立党组织和团组织的省 份,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先后在陕西这块土地 上创建了渭北、陕甘边、陕北、鄂豫陕、川陕等多块革命 根据地[9] 。由于陕北的红色资源得天独厚,中共中央在 陕北带领人民群众战斗了十三年,延安的红色文化资 源开发在全国也居于领先的地位,所以当谈到陕西的 红色文化及资源时,首先大家就会想到延安精神和陕 甘革命根据地。关中红色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陕 西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精 神财富的重要一部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照金 精神、马栏精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赵梦 桃精神、西迁精神,都是在关中这块红色热土上谱写 出来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精神。然而,很多人包括陕西 关中地区高校很多学生对这些缺乏了解,甚至有人认为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就是西北革命根据地, 且对照金精 神、马栏精神、赵梦桃精神、西迁精神等了解较少。

  目前,关于关中红色文化的系统化研究比较匮乏, 相关研究主要有《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西北革命 根据地史》《关中红色地标》等 。有的偏重于从历史叙 述的角度、从宏观方面来介绍;有的则主要是介绍关 中地方红色资源及相关的人物事件,系统性、理论性 不够 。随着近两年中国共产党党史教育活动的开展, 一些党史研究机构加大了对陕西党史研究和宣传的 力度,如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官方网站— 陕西党 史网,以及各市县委的党史研究机构网站—宝鸡党 史网、咸阳党史网、渭南党史网、旬邑党史网等都对网 络资源进一步进行了扩充 。但是总体而言,还没有形 成关中红色文化系统的、专业的理论和资料体系 。因 此,关中地区高校可以加强和地方党史研究机构的合 作,利用好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加大对关中红色文化 的研究力度,挖掘更多的红色文化资源,形成系统化、 理论化的成果,以丰富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

  (三)优化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课堂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基本、最重要、最稳定的 教育活动,也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 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红色文化育人的重要性 , 故高校应当全面正确认识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和当代 价值,积极开发和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结合现代 教学手段,将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10]。陕西关 中地区高校要想将红色基因传承好,就必须注重将本 地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这样就能够丰富课堂教学 的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亲近感、立体感,提高思想政 治教育的实效性 。例如,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这门课教学时,教师可在很多地方加入关中红色文化 的内容来增强历史的说服力,如介绍“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引入陕西的著名革 命人物魏野畴、王尚德等人传播新思想的情节;讲“土 地革命时期斗争”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增加历史上影 响重大的渭华起义、旬邑起义等内容;讲“红军长征” 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提及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为陕甘 边革命根据地奠定基础的渭北革命根据地等的创建 历程。又如,在进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坚定理 性信念”这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介绍习仲勋、刘志丹 、 谢子长等老一辈革命家如何坚定党在第一的革命信 念,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经历千辛万苦建立陕甘边革 命根据地的故事;讲中国精神时,可以充分结合关中当 地的照金精神、马栏精神、赵梦桃精神、西迁精神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都是大班教学,所以带领学 生进行课程实践参观的环节难以进行,但是如果将本 地红色文化作为课程实践的主要内容,教师就可以引 导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就近自行前往相关的红色历 史遗存场地进行参观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挖掘本地 红色文化资源的相关资料,作为课程实践的内容,这 样学生也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四)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

  用文化去浸润人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大学生 是大学校园的一部分,校园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熏 陶着他们的思想 。因此,高校要重视环境育人、文化育 人,不但要重视课堂红色文化的融入设计,还要重视 校园红色文化的日常融入,营造红色文化育人氛围。陕 西关中地区高校如果将红色文化基因融入校园文化 建设,用红色文化浸润学生的思想,就可以在潜移默 化中起到引领作用,达到传承效果 。同时,高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各式各样的途径融入红色文化的 内容,让红色文化随处可见、可感、可学 。比如,利用各 个节日增强红色文化的渗透力,五四青年节用红歌唱 响学生的理想信念;国庆节让学生用图片、小视频等 记录祖国的变化,坚定“四个自信”。另外,高校还可举 办校园红色文化设计大赛和家乡红色故事大赛、编排 红色舞台剧等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挖掘的红色文化 因素融入作品,使其更好地理解红色精神 。关中地区 高校可以在校园大力宣传关中的革命人物故事和精 神,在学生的耳濡目染中增强红色文化的渗透力。

  总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1]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 梦想, 而当代高校学生是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生力 军 。对于陕西关中地区高校而言,只有把红色文化融 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让红色基因在学生头脑中留下 深刻烙印,使其在红色文化的洗礼中不断坚定理想信 念,培养担当精神,才能把红色火种一代代传下去,从 而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于如何探 索出切实可行的红色文化育人之路,陕西关中地区高 校可从当地红色文化着手,将当地红色文化融入学生 的日常学习、生活,让学生对红色文化有亲近感,如此 才能收到入脑入心的效果,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沈成飞,连文妹.论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教学 与研究,2018(1):97-104.

  [2] 喻学林, 向慧芳.红色文化、红色资源和红色基因三者关系及其 研究价值论析[J].红色文化学刊,2021(4):96-102.112.

  [3] 彭正德,江桑榆.论红色基因及其在新时代的传承[J].湖南社会科 学,2021(1):12-20.

  [4] 赵焱焱.红色基因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J].理论观察,2016(1): 153-155.

  [5]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精神 之源[J].求是,2021(14):50.

  [6]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44.

  [7] 王东红.高校有效传扬红色基因的理论问题与陕西探索[J].思想 政治课研究,2021(6):149-160.

  [8] 一 图速览:2021 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EB/OL].(2022-06- 29)[2022-08-28].https://www.12371.cn/2022/06/29/ARTI1656497888- 734984.shtml.

  [9]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三秦红色地标[M].西安:陕西人民出 版社,2019:3.

  [10] 王玲, 陈昱霖.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 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1):86-88.

  [1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 日报,2017-10-2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464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