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承载着我国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教育不仅仅要注重学生们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更加要注意其人格和价值观的养成,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多年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一系列优秀传统的理性升华,有着很高的教育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以高校开展红色基因现状数据调查为基础,梳理当前高校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实际效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红色基因;调查研究;大连理工大学
本文引用格式:杨木,纪丹红.高校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29):156-15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特别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视察兰州军区期间、2014年参观新疆军区红军师师史馆后、2016年春节前夕等契机,多次提出“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的要求,党和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运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凸显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 高校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必要性
(一)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关系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问题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而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多年执政为民所探索凝结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红色基因对于引导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1]。
(二)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关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而红色基因本身所凝练的中华名族的红色精神、革命理想等,不但是历史上激励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向前,也会激励当代的大学生在新的领域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对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2]。
(三)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对于大连理工大学的特殊意义
大连理工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东北全境解放后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我们党为迎接新中国经济文化建设高潮到来而创办,是我们党忧国忧民、为国为民崇高宗旨的体现。自诞生之日起,大工的每一点成绩都是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取得的,红色基因深深融入大工的血脉,孕育形成了大工特色鲜明的精神属性,其基本特质为担当兴校强国使命的历史自觉,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政治自觉,传承民族精神血脉的文化自觉,也内含着爱党兴党、为国为民的党性自觉。这是大工的光荣和特色,是大工的精神根基和力量源泉,也是大工继续前进的“初心”所在[3]。
二 高校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为更好了解红色基因教育在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开展情况,分析学生对大连理工大学红色基因教育的反馈与看法,我们设计并进行了问卷调研。本次调查,为确保问卷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我们对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部、能源与动力学院、外语学院等共计十个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涵盖了学校理、工、文、法等学科,回收有效问卷1836份。对问卷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总结出现阶段高效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效果如下:
(一)七成以上的受访学生认为高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十分必要
在“高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必要性研究”中,71.08%的同学都认为高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是十分必要的,有22.55%的同学认为高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不太必要,还有2.45%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说明现阶段,大学生整体的政治立场与觉悟较高,也侧面说明高校红色基因整体的宣传教育工作比较到位[4]。
(二)受访学生中有86.28%对现阶段红色基因的传承教育的内容表示热爱、认可,无人排斥
在“高校学生对红色基因教育的内容态度研究”中,大部分受访者(62.75%)对红色基因的教育内容持认可态度,更有一部分同学对红色基因持内容表示热爱态度(23.53%),没有受访者对红色基因内容持排斥态度,说明高校在红色基因教育传承效果比较明显。
(三)受访学生对红色基因学习的主动性不高,仅有11.27%的同学经常学习
在“高校学生红色基因主动学习情况研究”中,56.86%的同学偶尔会主动学习,23.04%的同学是受组织要求11.27%的同学表示经常学习,也有8.82%的同学表示从未学习过。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对红色基因存在一定的好奇,但主动性不高。因此在日常红色基因教育中,如何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5]。
(四)66.67%的受访学生表示最喜欢的红色基因教育形式为实践教育
在“高校学生对红色基因教育的形式态度研究”中,66.67%的同学表示喜欢实践教育的形式,占比最大,喜欢课堂教育和网络教育基本持平,均在14%左右,说明相比于书本上的思想教育,广大学生更喜欢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
(五)70.1%受访学生认为高校开展红色基因文化活动主要问题是内容刻板、形式单一
在“高校学生认为目前红色基因的主要问题研究”中,大家认为的最主要原因是内容刻板形式单一(70.1%),浮于表面以及脱离生活实际(64.71%)所占比例也较高,这提醒我们,在红色基因教育过程中,要重视红色基因教育多元化发展,在开展思政课的同时,不断创新与丰富红色基因教育的平台与载体。
(六)受访学生期待形式多样的红色基因教育手段,其中最倾向于观影
图中可以看出组织观看红色基因电影占比最高,为67.16%,参观红色景区,组织知识竞赛以及开展宣传讲座也较高,分别为59.31%,46.57%以及47.06%。说明我校学生更希望组织多样的,生动的红色基因教育形式,能够帮助大家更直观的理解并感受红色基因。
三 高校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对策与建议
基于以上的调查与分析,结合课题组多年来的一线工作经验,我们尝试提出以下的针对高校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势政策教育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的多数课程,是目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根据上面的调查结果,我们需要继续对思政理论课的内容与形式进行深化改革,不断提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与吸引力,将课堂作为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
2.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要积极发挥网络新媒体在宣传渗透上的优势,打造一支网络红色基因工作队伍,以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在大学生中间,开展网络主题教育活动,网上与网下相结合,不断提升红色基因主题教育的吸引力,并积极利用建设好校园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师生定期推送相关信息,促进红色文化网络化传播。
3.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上述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最喜欢参与的红色基因教育活动就是有互动性质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社会实践这个平台,将大学生的红色基因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利用每年寒暑假、学生的课余时间等,在学校范围内设计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实践活动,身体力行的去感受实践的意义、体味收获的喜悦。
4.强化大学生群团组织建设。由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到,学生参与红色基因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因此,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是开展红色基因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高校中,大学生群团组织在学生中间有强大的号召力,以学生团学组织为依托,积极开展以红色基因传承教育为主题的建设活动,将红色基因教育元素融入到大学生乐于参与的文体活动、创新创业等平台中,积极搭建各类演讲、合唱、新媒体技术应用、知识竞赛等活动载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去感受和领悟红色基因的内涵与意义,一定会收获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结语
本文以高校开展红色基因现状数据调查为基础,梳理当前高校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实际效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1]温金英,张爱萍.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探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5):809-811.
[2]乐其,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J],中国职工教育,2011(7):14.
[3]激活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青年干部研究比赛演讲稿摘登[J],党史文苑,2014(7):4-8.
[4]丁行高,吴书海.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传承和运用红色基因[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5,15(4):60-61.
[5]刘丹,论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实践[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5,(1):25-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