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小学阶段,应用题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应用题教学过 程中,教师不能够只是让学生套用固定的模板或者是说直接带领学生去分析不同应用题里面所涵盖的一些数学知识,更多的是要 让学生养成敏锐的解题思维,在面对不同的应用题时,能够学会抽丝剥茧,找到解题的最佳要领,能够以一种更为自信的态度去 面对不同的应用题。基于此,本文就以小学五年级数学为例,论析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应用题教学,策略
在全新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了探 究式学习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的 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运用自己所学 习的一些数学知识去解决具体的数学 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 题是教师非常关注的一部分内容。通 过观察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能够让 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 时,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也能够渐 渐养成独立思考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但是,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 学的需要,传统教学本身也存在一定 的弊端,使得应用题教学失去了原本 的活力,导致很多学生对应用题有排 斥。因此,为了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教 学局面,教师必须积极探索,结合应 用题内容进行探究,选择更为有效的教 学策略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高效率 地去解决不同的应用题。
一、分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弊病
经过调研发现,在小学数学应用 题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 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学生个人 能力的发展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第一点就是在目前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是根据教材的内 容进行灌输,因为教师认为小学生正 处于打基础的阶段,不会过多给予学 生发挥机会,而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 解题思路,按照自己所教授的一些方 法去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大多 数学生的状态仍然是相对被动的。小 学生活泼好动,他们自身不具备较强 的自制力,在这种传统的讲解教学模 式下,学生会觉得学习过程枯燥无味, 无法清晰地掌握教师所强调的一系列 教学内容。在这种情形下,对学生解 题能力的发展无法产生明显的帮助。 第二点是在目前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 教师没有贯彻教学差异化的原则,小 学五年级学生在数学能力方面是有一 定差异的。如有些学生的接受能力较 强,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会比较深刻, 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及数 学理论,针对不同的应用题提出自己 的见解,但有些学生的知识接受力和 速度会相对缓慢一点,他们在面对不 同的数学应用题知识时可能会存在吃 力的情况,面对教师所采用的一体化 授课模式时,不同学生的反应会存在 差异。学生无法在教师的这种一体化 模式下得到均衡化的成长,因此进一步拉大了班级学生的差距。第三点就 是在目前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 更多地是让学生去了解解题步骤,没 有让学生去研究不同的解题方法。如 在面对一道应用题时,教师一般是和 学生一起去探索解题方法,在这个过 程中,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自行尝试的 机会,同时,教师的这种方法更多的 是让学生去记忆一些特定的解题套路, 而没有让学生在面对不同的应用题时 灵活思考。在这种情形下,可能会导 致学生未来面对一些条件变换或者是 条件增加的难度更高的应用题时出现 无从下手的情况。在这种情形下,容 易进一步挫伤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探究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 教学的实用策略
由以上可见,在现阶段的小学数 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针对 具体的教学实施还未进行全方面的思 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 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容易导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思维定式, 甚至思维不够活跃的情况,无法高效 率解决不同的数学难题。因此,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针对传统的 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大胆创新,打造 高质量的数学课堂,下文将围绕数学 应用题教学的具体策略提出几点建 议。
(一)注重师生互动交流,营造良 好教学氛围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 的,我们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 在不同环境下所培养出来的人的个性 以及能力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目前 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环境对学生 也是尤为重要的,是学生获取知识、 汲取养分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上,教 师所营造出来的课堂教学氛围会直接 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在之前 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更加 关注自己对不同题目的分析,忽视了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所 以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的融入度不够高。 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以更为积极的 姿态去研究应用题,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应急于为学生讲解大量的知识, 而是做好教学铺垫。比如,教师可以 先营造出一种舒适的教学氛围,让学 生能够对应用题教学产生一定程度的 兴趣。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很多应用题都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 密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 利用与生活相关联的内容来吸引学生 的目光,让他们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 题目上。如在引入一道数学题目之前, 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教学场景。如 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部分内 容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多边形的 一些面积计算方式,如果教师直接为 学生引入一些公式或者是让学生直接 进行计算,学生一时之间无法适应, 那么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场景。 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所在的教室为例, 如果教室内需要重新铺设地砖,在铺 设地砖的过程中,我们之前选择的地 砖是 0.18 平方米的,一共需要 50 块,
能够将教室铺满,但如果这时候我们 重新铺上一层,改变方砖的边长,如 将地砖换成 0.4 平方米,那么学生需 要思考教室里面用到多少块方砖。在 提出了这一问题之后,学生的目光就 放在了教室上面,他们会研究教室的 长度、宽度、面积,然后思考如何在 减少浪费的情况下,合理运用方砖来 铺满教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就能 够让学生自由进入一个思考的情境之 中。并且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直 接借助了一种生活实例问题来引导学 生,学生有更多探索的机会,可以借 助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在这种 情形下,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更为主动。 同时,在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教 师也可以和学生共同去探讨铺设地砖 的不同方法,以此对学生数学思维能 力的发展以及解题思路的发展能够起 到一定帮助。
(二)传授应用题解题方法,养成 良好解题习惯
对很多小学生而言,他们在解决 不同的应用题时会直接去看应用题的 问题,然后去回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 识,接着套用相应的一些解题思路或 者是模板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其实学生的思路是比较固定的,他们 没有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或者是内容进 行分析,而是反复寻找更为简单便捷 的方式去解决题目。小学应用题的内 容千变万化,虽然一些解题的套路的 确有规律可循,但是如果为了让学生 能够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教师需要 让学生养成更为灵活的解题思维,掌 握解题方法,而不是记忆固定的解题 套路。只有这样,才能够多方面培养 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在目前的应 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急着为学 生去分析具体的解题步骤,而是要让 学生了解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就应用 题而言,其实一般会有几个基础的解 题要领。第一点就是学生需要针对题 目内容进行分析,因为任何数学应用题,在题目中都会有一些文字性的内 容,这些文字性的内容包括了已知的 条件和未知的条件,学生在分析条件 的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多有用的线索, 然后明白题目的意思。只有这样,才 能够快速找到解题的要领和思路,之 前很多学生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没 有养成审题的习惯,所以他们可能会 忽视一些重要的条件。因此,应用题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 好的解题习惯,在遇到应用题题目时 不要急着去解题,而是先对文字内容 进行分析。在分析之后,学生第二步 需要完成的就是明确自己的解题计划。
例如,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发 现题目中给出了已知的条件,如题目 中提到我们需要用一根长度为 14.8 分 米的铁丝去围成一个等腰梯形。已知 这个等腰梯形的两个腰的长度分别为 4.2 分米,面积是 8 平方分米,然后 让学生求出这个梯形的高。在遇到这 一题目时,学生发现首先题目中提出 了一个关键元素,即等腰梯形,所以 图形是非常标准的,然后在这一题目 中给出了腰长以及面积,只需要求出 梯形的高,所以这时候学生就可以根 据已知的元素来进行思考。如在面对 这么多数量因素时,要如何才能够列 出算式?这时候学生可以想出我们在 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方程,通 过方程可以将这些不同的数量要素全 部串联起来。借助这样的方式,学生 就已经找出了解题的思路,直接根据 已知量和未知量存在的关系来进行分 析,快速解题。在完成解题之后,还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需要进行 检验和反思,因为对很多学生而言, 可能他们在答题完成之后不会再思 考,但其实在计算的过程中,有时候 学生经常会由于粗心而出现犯错的现 象,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 了让学生去解题,还需要让学生意识 到在解决应用题时,最后的检验和回 顾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针对解题思路进行回顾,不断验算,通过一种反向 推理的方式来确定解题的正确性。借 助这样一种有逻辑的解题模式,能够 让学生在面对不同的应用题时能够更 为娴熟。
(三)给予学生发挥机会,发散学 生解题思维
对学生而言,他们自身是具有一 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在小学阶段, 虽然学生的数学基础还不扎实,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自身没有良好的解 题意识。在面对不同的应用题时,学 生是有想法的,但是之前可能一些教 师没有给予学生太多的发挥机会,对 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束 缚。因此,在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 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思考,教师 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机会,让他 们能够主动思考,并且从不同的角度 去分析,找到更多的解题方法,避免 学生出现思维定式。
例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 在选择一些应用题题目时可以选择那 些具有开放性思路的题目,或者是说 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应用题题目,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大 胆尝试,多方面考虑。比如,教师可 以设置一个题目:“有一个正方形的池 子,在四周需要种树,每一边需要种 4 棵,每个顶点种一棵,每两棵树之 间的距离要保证相等,分析在这个池子的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树?”在遇到 这一道题时,学生肯定会先快速列出 算式。如学生会思考这个池子是正方 形的,所以有 4 条边,那么每一边都 需要种 4 棵,所以 4 条边一共就是 16 棵,但是每一边的起点,学生一共算 了两次,所以这时候学生多算了 4 棵 的,那么还需要减去 4 棵树,最后学 生列出算式为 4×4-4=12 棵树。针对 这一题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继续思 考,是否还能够从其他的角度来进行 解题。如有的学生想到这个池子是四 边形的,如果把四边形的四边拉直, 然后每边种 4 棵,那就相当于是把每 边分成了 3份,4 条边就一共分成了 12 份,每一份对应一棵树,最终的数 量就是 12 棵树,最终列出来的算式 就是(4-1)×4=12.除了这一解法之 外,学生还可以继续思考。如在面对 这一题目时,学生可以先数正方形的 一组对边,一组对边包括两个顶点, 那么每一边需要种 4 棵树,接着再数 另一组对边,再减掉两个顶点,所以 每边就变成了 4-2.等于 2.最终就 是 4×2+2×2. 一 共 等 于 12 棵。 借 助这类应用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 中能够不断尝试和思考,从不同的角 度分析找到解题的方法,在这种情形 下,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 数学解题能力的发展能够起到明显的 帮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小学数学应 用题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 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学生能力的发 展会产生阻碍。在我国进行教育改革的 背景下,目前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一 定要关注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针 对数学教学策略不断调整。同时,教 师也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尝试机会, 让学生在面对不同的应用题时能够学 会灵活转换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 考,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 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洪祥 . 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 题教学策略探究 [J]. 好家长 ,2016(39).
[2] 庞桂双 . 关于小学五年级数学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J]. 读书 文摘 ( 中 ),2016(10).
[3] 廖秋姣 . 合理解决小学五年级 数学应用题的枯燥教学策略 [J]. 教育 科学 ( 全文版 ),2016(03):82.
[4] 邓建娣 . 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 题教学策略探讨 [J]. 新课程 ( 上旬 ), 2015(5).
[5] 金阿忠 . 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 题教学策略的探索 [J]. 试题与研究 ( 新 课程论坛 ),2012(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2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