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培塑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8 10:55: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说明了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然后阐述了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培塑高校大 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接着分析了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培塑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瓶颈,最后提出了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培塑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高校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同时也是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 展,特别是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兴起,大学生价值观呈现 出多样发展趋势,基于此,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培塑, 增强大学生的专业自信和文化自信,不 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 也是增强中国精 神,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 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共同理想在艰辛奋斗的过程 中形成的历史优秀宝贵财富,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 定信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真 实写照[2],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和中华民 族的精神纽带 。故高校要依托红色文化,充分发挥红色 文化的育人价值,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培塑,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其爱国主义 情怀与民族精神,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 的接班人。

\

 
  一、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 收中外优秀文化所创造的先进文化,代表了中国共产党 人和中国人民的优良品格,不仅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 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 重要精神动力。”[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人民群众 高度认同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价 值追求 。二者在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上高度统一,都对 引导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着重要作用,具 有内在统一性。

  (一)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渊源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历史来源 。红色文化最早“要追溯到五四新文化运 动前夕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那一历史时刻”[4]。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任务,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中 华民族的独立,中国站起来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 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 实施 了改革开放策略,中国富起来了;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继 续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 中国一 步一步强起来了。这些在追求国家与民族的独立、富强中 形成的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价值追求具有目标一致性 。概言之,红 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石。

  从理论基础来看,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重要理论来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凝练和集中体现, 表现为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民族精神,以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 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内容 。而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 带领全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我国的革命与建 设而产生的先进文化。二者在指导思想上具有一致性,都 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且红色文化作为先进的文 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红 色文化蕴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 彰显着开拓进取、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这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契合与内在一致的”[5]。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红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 面,集中体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是对红色文化 的凝练与升华 。首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人 民在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 带领全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 谐而不懈奋斗,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民 族独立;进行了改革开放的探索,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国家富强;进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探索,基本实现了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其次,“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国人民在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 从新文化运动开始,革命仁人志士寻求民主与科学的社 会价值;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当家作主, 宪法保障公民人人平等的社会地位;再到社会主义法治 体系的完善,提出依法治国、依宪执政,中国共产党始终 带领着中国人民寻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 值 。最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人民在个人层 面的价值追求 。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涌现出钱学森、 焦裕禄等爱国爱民的好干部;王进喜、雷锋等敬业爱民 的好同志;杨善洲、龙书伍等爱民、诚信、友善的好党员,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弘扬与完善了当代红色文化 。概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红色文化的进一步凝练与 发展,并会在新的时代进一步丰富与完善。

  二 、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培塑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

  (一)价值引导:树立正确的三观

  在高校教育中,“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思想资源, 它可以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向正确,目 标明确”[6] 。换言之,其具有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的作用。 红色文化自诞生之日起,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形成 了集中反映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先进文化,其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自 强不息等价值观,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 的,具有相通性,是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 育的重要资源,能进一步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特别是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 天,高校大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与不健康思想 的影响,而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加强对高校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塑,有助于让学生形成对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认同,自觉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 思想与不健康思想,并通过行动积极践行,从而帮助其 快速地成长成才。

  (二)文化继承:夯实精神基础

  在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多且广,内涵非常丰富,既包 含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融入了我国近现代的先进思 想,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以人为本的 “民本”思想 。殷商时期出现的“重我民”“民本”思想,战 国时期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等, 都强调了统治者要顺应民意,重民心,其更多的是在维 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而红色文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 党人辩证地吸收了“民本”思想,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群众路线”“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等观点,这更多的是站在民众的需求上 。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国人民有着强烈的危机 意识,总会在民族危亡之际爆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古代有戚继光、郑成功等民族英雄,近现代则有孙中山、 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他们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撑 下不畏艰险,与敌人做坚决的斗争,积极开展爱国救亡运 动 。同时,“爱国主义也是红色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是 集体利益的代表。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时, 中华 儿女会竭力维护集体利益并呈现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中国共产党开创的红色文化理论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7]。坚持和弘扬以人为本的 “民本”思想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塑的重要着力点,更是夯实中国精神 的重要基础。

  (三)榜样示范: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红色文化中有许多榜样人物和榜样事迹,其传递的 正能量能为高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提供丰富且优质的教育资源 。一方面, 榜样事迹展现出 激情澎湃的光荣岁月。“事迹体现的是个人或集体在实 践过程中经历过的典型事件,是承载主体精神品质的载 体和支撑。”[8]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 民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幸福而艰苦奋斗、不断追求的 光辉历史,包括井冈山故事、长征故事、延安故事、小岗村 故事、抗洪抢险故事、抗击新冠病毒故事等,这些故事承 载的爱国、奋斗、奉献等精神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素材 。另一方面, 榜样人物传递着崇 高的精神品质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具有先进思想、 坚定理想信念、崇高人格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有着坚忍 不拔、不畏艰险、较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强烈的爱国主 义情感等品质,在探索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 路上冲破各种艰难险阻,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 如视死如归的刘胡兰、董存瑞等,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杨善洲等,人民英雄钟南山、张伯礼等,他们都是榜样人 物的典型,具有较强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可传 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能够激发高校大学生积极向上的 意志,有助于高校大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 值取向。

\

 
  三 、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培塑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瓶颈

  (一)红色文化运用不充分,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度不高

  很多高校所在区域都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然 而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并不充分,造成了红色文化资 源的浪费 。一方面, 对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价值的挖掘不 够 。教育价值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价值之一, 也是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主要目标之一,故加强对红色文化 资源的教育挖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目前,“大部分 地区对红色文化的开发依然在物质方面上,主要是革命 战士的故居、革命纪念馆等,缺乏对教育方面的挖掘”[9], 这造成了红色文化资源的浪费,未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 的价值。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度不高。很多高 校所在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大 部分都是零星分布的,且各个地方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 发程度也并不统一,相互之间的整合度并不高,这造成 很多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性建设的重复,不利于挖掘红色 文化资源的教育内涵和发挥其最大效用,更不利于传播 红色文化 。 同时,有些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未与当地民 族风俗、传统文化进行深度的整合,这就造成学生对红 色文化的理解不够全面,从而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教育的成效。

  (二)红色文化教育手段较为单一,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教育效果不佳

  在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 育基本上是通过思政课程进行的,其中主要包括“毛泽 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 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 。然而部分教师教学手段 较为单一,主要是进行理论“灌输”教育,一味地进行知 识的输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比较少,且未将红色文化 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作为受教育者,“学生多为被动 地进行学习,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 通和交流”[10],这样教师很难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 解程度,学生也很难充分地将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入脑入心 。另外,这些公共课程课时相对较少,会 让部分学生产生一种不是主要课程的感E,由此降低对 红色文化的关注度,进而降低了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以至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更多停留在表面 上,未能真正理解其核心内涵,最终导致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教育效果不佳。

  (三)红色文化教育途径比较单一,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传播效果不好

  随着“互联网+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大 学生的生活已被互联网、大数据覆盖,信息的获取渠道 变得多样,且更加方便快捷,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有 了全新的变化。但是部分高校并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与 新媒体技术在教学和信息获取方面的优势,开展红色文 化教育的途径还主要集中在线下的课堂教学、会议培训、 专题讲座等方面;线上教学虽有涉及,但是占比并不高, 且对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利用并不充分,教学途径依 然比较单一,“传播手段和形式未能与时代接轨,主题活 动中还存在自说自唱的情况,使得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 难以真正进入大学生的心灵和头脑”[11]。概言之,教学途径单一会影响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塑。

  (四)红色文化氛围营造不足,第二课堂建设水平有 待提升

  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加强对高校红色文化氛围的[造, 可让学生在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中认识和理解中国共 产党的光辉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进一步理解 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但是目前高校红色氛围[ 造存在不足,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 展更多集中在学校发展史、专业内涵建设及学生日常开 展的文娱活动等方面,而对红色文化建设很少涉及,主要 是在红色纪念日采取张贴海报、悬挂条幅等形式进行宣 传教育,由此导致“宣传形式单一、氛 围不浓、新颖度不 高、力度不足,没有形成长期浓厚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氛 围,没有使学生时时刻刻在身边就能看到、感受到红色文 化的气氛”[12] 。同时,高校会利用第二课堂举办一些专家 讲座,但涉及红色文化专题的讲座少之又少 。此外,在高 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中,缺少对红色文化的宣传, 这使得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氛围不浓,不利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传播。

  四 、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培塑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教育的素材

  高校要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 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素材 。一方面,要 将零星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具体而言, 要充分挖掘各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特别是教 育价值,进而有计划、有目标性地进行开发,让地方红色 文化资源之间形成系统, 以便更好地进行利用 。另一方 面, 要提炼红色文化资源并融入课堂 。一是对高校已经 利用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精心打磨,建设红色文化精品 课程 。教师可通过在教学设计中穿插革命历史情景,让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式地呈现革命的背景与历史事 件,让学生感受革命烈士追求真理、不畏艰险的奉献精 神;通过开展红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将红色文化理论知 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更好地让红色文化资源走进课堂, 走进学生的心 。二是针对将要开发与挖掘的红色文化资 源, 有计划性地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教师可将 红色基地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场所,将红色 文化资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的素材,让 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得到充分挖掘,让红色文化资源的教 育价值实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丰富红色文化教育手段,增强学生参与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性

  丰富的教育手段能有效地增强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性,对此,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要不断丰富红色文化教 育手段 。一是要完善传统教育手段 。对于传统理论讲授 的教育手段,教师要掌握学生的特点,利用现有的网络 和技术,与时代接轨,具体可以通过增加一些教学视频、 寓言故事、互动教学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使其增进对红色文化的理解 。二是要创新 教育手段 。高校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时代需求,通过 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将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进行有效对接,通过主题演讲、知识抢答、辩论赛、课 后答疑等大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方法开展教学,让学生 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寓教于乐,从而引导 大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相关知识,最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三)拓宽红色文化教育途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教育的多样性

  互联网时代,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 积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拓b线上教学的途径。一是q建 红色文化教学网站。教师要q建红色文化教学网站平台, 并及时地将相关红色文化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站上,以此 辅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时地将学生学习的具体 安排与通知公布在网站上,以便学生有计划地安排自己 的学习。二是建立学生学习反馈交流群。教师可通过 QQ、 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建立专门的师生交流群,以便及时 了解学生课后的学习情况及存在的学习问题,并及时针 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三是开展网上直 播辅助教学。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线下课堂教学存在一 定的不确定因素,故线上直播教学成为学校教学、学生学 习的首选方式 。同时, 对于节假日的紧急课程或培训来 说,线上直播课也是较好的选择之一 。对此,高校要组织 教师开展线上直播教学的培训,以便教师能更好地应对 与处理直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提高红色文化在第二课堂中的比重,营造浓厚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红色氛围

  第二课堂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 载体,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故高校要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提高红色文化在第二课 堂中的比重,[造浓厚的红色;围,让学生在第二课堂 的红色;围中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方 面,要用“好”红色文化 。教师可将湖南本土的红色文化 资源充分融入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教育 。具体可以组织学生c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 地进行参观,通过情境教学,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和社会主义责任感,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邀请红色基地讲解员或与红色文化资源相 关人员到校举办红色文化讲座,让学生近距离地聆听红 色文化背后的故事。另一方面,要用“活”红色文化。高校 要充分利用重要事件时间点、活动 -念日等开展红色故 事分+、红色知识竞答、红色歌曲比赛、红色电影观看等 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提高红色文化在第二课堂中的比重, 可加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让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五、结语

  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后备力量和接班人,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培塑情况,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而作为高校大学生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资源的红色文化资源,也是高 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能为高校大学生提 供丰富的养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夯实精神基 础。以红色文化为依托, 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培塑,可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党的优良品质和 光荣革命史,认识到今天的34生活来之不易,明确作为 一名高校大学生应该D负的责任与使命,这不仅是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 日报.2017-10-28(1).

  [2] 张亮.红色文化融入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N].科学导 报,2022-07-08(B2).

  [3] 用红色文化培根OPO/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EB/OL].(2022- 01-13)[2022-02-23].https://new.qq.com/rain/a/20220113A03K7500. [4] 刘润为.红色文化:中国人的精神脊梁[J].红旗文稿,2013(18):4-9. [5] 管仕廷,宋志鹏.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下的红色文化 创新[J].决策与信息,2016(9):69-77.

  [6] 孙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 径[J].公关世界,2022(9):116-117.

  [7] 张紫豪.红色文化发展规律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21.

  [8] 包华军.榜样教育中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路径[J].安顺学院学报, 2022(2):44-47.

  [9] 邓东波.“传承红色基因”视域下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培育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2):57-59.

  [10] 周娇.红色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协同机制研究[D].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9.

  [11] 马羽欣,丁蓓蒂.红色文化视域下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培育研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 课堂 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研究中心,2020:422.

  [12] 张宁.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春:吉林财 经大学,20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262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